面对目前全球经济局势之严酷考验,为有效突破以往发展的框架,营造新的成长动力,台湾需要结合高科技产业既有优势与服务业的多元创新元素,「装置服务化」的概念就是将装置与服务整合,故其设计概念,就是要每一项硬体装置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使用之后,仍将持续透过网路连线传递服务的方式,与硬体及服务厂商有更多的接触与互动。是故,装置服务化的思维,让硬体产品摆脱过去只有产品销售的单一获利模式,将产品的价值提升与延伸,运用服务绑住消费者,带来细水长流的服务收益。
故「装置新蓝海.服务新商机」一书汇集相关案例,研究、综整产品、衍生服务与营运模式,阐述「硬带软」与「软拉硬」策略,让台湾硬体与服务整合成为一个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为本书的内容范畴与阐述之重要课题。
壹、引言篇
本篇从检讨曾经红极一时的PalmPilot产品,因为缺少云上的服务平台支援,所以服务无法源源不绝,最终还是没下落。但是手持设备ICT应用后起之秀相继而起,记取教训,开始强调云上面源源不绝的服务,称之为装置服务化的设备(Service-Oriented Devices)。研究显示:目前我国业者在发展装置服务化的过程中,分别遇到「有装置、无服务」;「无装置、有服务」以及「装置与服务皆有,但无法获利」等三种瓶颈,所以,本书分别从硬带软、软拉硬,以及未来情境等三个面向着手分析,发展出「软拉硬」与「硬带软」两种服务模式与未来的情境应用。故而本篇说明装置服务化之发展现况与趋势,探讨归纳其主要的营运模式典范。
贰、硬带软装置篇
台湾过去三四十年的强项是资讯产业与制造,如果贸然舍弃,而去发展服务业,无异是叫一个学武三四十年的高手,放下武器,拾起毛笔来写文章,有点奇怪。所以,如果服务能够随着硬体卖到全世界就是「硬带软」的策略,「硬带软」策略是由硬体业者来主导,消费者买硬体来做平台,从云上下载源源不绝的服务。像是消费者购买电子书阅读器(如Amazon的Kindle),再上网下载书籍、杂志与报纸等。或是买了一台NetBook(如Eee PC),再连网下载源源不绝的软体与服务。此外,像买导航系统上网了解路况与下载地图;数位相框上网下载照片;互动宠物或公仔下载网路资讯作即时的互动;以及MP3 Player(如iPod)上网享受源源不绝的音乐档案(如iTunes),都是本篇所分析的主要个案。
参、软拉硬服务篇
当服务平台坐大之后,延伸到新的硬体设计与贩售就是「软拉硬」的策略,这应该就是台湾发展科技化服务业与服务外销最好的途径之一。顾名思义,「软拉硬」策略就是以软体服务为主,借由云上面的软体服务的需求,来拉抬云下面特殊硬体的设计与销售。像是近几年大家喜欢网路报税的服务,所以带动了自然人凭证与晶片卡读卡机的销售;数位学习带动了专属的语言学习机;线上KTV让每个人都可以连线唱个够,也衍生出新硬体装置;因为大家要使用网路电话(如Skype),所以耳机与skype phone被设计出来;即时照片分享服务带动了3G手机的设计与销售,则是本篇所分析的主要服务个案。
肆、未来情境篇
除了「硬带软」与「软拉硬」之外,本书亦发现有一些创新应用模式或未来生活情境的装置服务正在萌芽,这类型应用所涉及的领域与层面更广、更深,这代表虽然目前这类的应用尚不是十分普及,但绝对不容轻忽,因为,它很可能成为明日之星,或是另一个兆元产业。故而本篇蒐集综整了国内外相关的应用个案,如:数位智慧优质生活、科技化健康照护、开放创新模式与IPTV视讯新媒体等服务与应用,并探讨未来的发展与推动方向,供读者参考。
伍、结语篇
先进国家以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已逐渐成形,为掌握下一波的产业发展新契机,台湾的经济正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产业必须透过服务的研发与创新,强化其竞争力并创造新价值。是以,服务导向思维的「装置服务化」,就是要让服务产业融入科技创新元件,使硬体产品摆脱过去单一硬体产品价值思维的模式,转向整体产品的价值塑造,这将包括硬体、软体、应用等整体性的服务价值链构筑,以此作结;另亦将参考文献及网址整理论列,供读者参考。
序﹝经济部技术处处长 吴明机﹞
序﹝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执行长 柯志昇﹞
序装置服务化:云端下面的硬实力﹝台湾科技大学资讯管理系教授 兼 精诚荣誉学院院长 卢希鹏﹞
壹、引言篇
1 导言
2 装置服务化之发展现况与趋势
3 装置服务化之营运模式探讨
贰、硬带软装置篇
4 数位资料阅读新装置-eBook Reader
5 软硬兼备平价小笔电-Netbook
6 可携式车用导航设备-PND
7 记忆橱窗动态相框-DPF
参、软拉硬服务篇
8 WebATM线上金融新服务-网路金流
9 智慧行动学习服务-华语文学习
10 随时随地连网欢唱服务-线上KTV
11 零距离语音互动服务-网路电话
12 随拍即传爱秀服务-Geotagging相片分享
肆、未来情境篇
13 数位智慧优质生活
14 科技化健康照护
15 开放创新模式
16 IPTV视讯新媒体
伍、结语篇
17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网址
老实说,我一开始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心里其实有点打鼓。毕竟“装置”和“商机”这些词听起来好像离我有点远,我只是个普通的上班族,平时生活也比较按部就班。但是,我最近一直觉得我们生活的周遭好像多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而且它们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元。比如,我家车子现在就有好几个感应器,能帮我监测胎压、提醒我别压线,感觉开车都变得轻松很多。我都在想,这些“装置”到底是怎么被设计出来的?它们有没有什么共通的原理?而“服务新商机”更是让我感到好奇,是不是意味着未来我们买东西,不只是拥有,而是要开始“体验”?我常常看到一些年轻人创业,好像都跟科技产品有关,而且做得风生水起。这本书会不会就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现象,让我们这些对技术不太懂的人也能明白其中的门道?我特别想知道,作者会不会举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装置”,是如何通过提供独特的“服务”,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如果能有一些实操性的建议,那就更棒了!我想了解,我们普通人有没有机会参与到这个“新商机”的浪潮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
评分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好吸引人,“装置新蓝海.服务新商机”光听名字就觉得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最近我们家里的智能家居设备好像更新换代得特别快,感觉科技真的无处不在。我一直很好奇,这些看起来很“聪明”的装置背后,究竟是怎么运作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怎么会催生出这么多新的商业模式?特别是“服务新商机”这几个字,听起来就让我脑洞大开,是不是说我们以后买东西不只是买一个产品,而是买一种更贴心的服务?比如,我前阵子刚换了一个新的空气清净机,它不只是一台机器,它还定期提醒我更换滤网,甚至还能根据外面的空气品质自动调整模式,感觉就像请了一个私人健康管家一样。这种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变,真的太令人着迷了!我真的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剖析这种趋势的,会不会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让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也能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能发现新的创业方向?这本书会不会揭示未来几年,有哪些领域会是大家争相抢夺的“新蓝海”?我特别期待能从中找到一些灵感,说不定我也可以搭上这波“服务新商机”的浪潮呢!
评分“装置新蓝海.服务新商机”,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瞬间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平时就喜欢关注一些科技新闻和商业故事,总觉得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稍不留神可能就会错过什么。我常常在想,那些成功的科技公司,他们是如何找到市场的空白点,然后推出既有创意又能赚钱的产品和服务的?特别是“装置”这个词,感觉它涵盖的范围很广,从我们手机里的芯片,到家里的各种智能家电,甚至工厂里的自动化设备,都算“装置”。而“服务新商机”更是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卖硬件,更是在围绕硬件提供各种附加价值,比如软件的更新、用户的使用指导、甚至是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这本书会不会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们深入了解这些“装置”的背后,有哪些尚未被开发的“蓝海”市场?它会不会分享一些实际的案例,说明成功的企业是如何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教我如何去识别这些潜在的“商机”,以及如何在“装置”和“服务”的结合点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业机会。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看到“装置新蓝海.服务新商机”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各种科技产品和智慧生活场景。我一直觉得,科技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和价值。而“装置”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就是科技落地的载体。从手机、电脑,到智能手表、扫地机器人,再到更复杂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它们都属于“装置”的范畴。而“服务新商机”则更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探讨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商业演变。我常常在思考,为什么有些公司能靠卖产品赚大钱,而有些公司却能靠提供服务,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利润?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剖析,在这个“装置”日益普及的时代,服务是如何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它会不会揭示一些鲜为人知的商业案例,说明那些被忽视的“装置”,是如何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摇身一变成为“蓝海”里的新宠儿?我尤其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如何从一个普通的“装置”,挖掘出其潜在的“服务”价值,最终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机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配色和字体给我一种非常专业且充满前瞻性的感觉。“装置新蓝海.服务新商机”,光听名字就感觉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流行趋势书,而是有深度、有分析的。我一直对“蓝海战略”的概念很感兴趣,总觉得那是找到竞争蓝海、开辟新市场的关键。现在加上了“装置”和“服务”这两个具体领域,感觉这本书要探讨的议题就更加聚焦和实用了。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这个“装置”的范畴?是不是包含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智能设备,还是更偏向工业领域的自动化设备?而“服务新商机”这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感觉现在很多成功的企业,都在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转型到提供增值服务,比如物联网设备后端的维护、数据分析、个性化定制等等。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剖析这些服务是如何与装置相结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会不会有一些关于如何构建服务生态系统、如何提升客户体验的策略分享?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市场洞察,了解未来哪些“装置”和“服务”的组合,是最有潜力的“蓝海”方向。这本书会不会给我一些启发,让我重新思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商业的本质和机会到底在哪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