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辞典搜集之名词,均採自我国历代医书载有者,别为病名、药名、方名、身体、医家、医书、医学等七大类,并予分条详列。古今医方流传者极多,本书搜录以通用为主。方名之下先述功用,次述药品及其制法。若同一方名各书所载之药品及功用不同,则均予详列,以资比较。身体名词,各家称谓不一,凡散见于古今医籍者,本书均广为搜集,并详加解释。脏腑骨肉皆述其构造与功用,以及防御之法。今日生理学有可证我国旧籍者,亦略为诠註,并附图解。
本书搜罗参照之旧籍,除四库着录之医籍百余种外,并旁及韩国、日本之着作,其提要约两千余种,实为考订古今医籍之阶梯。
全书所列名词七万余条,排列方法,以首字笔画多寡为准,首字相同者,则以次字笔画为序。若字异而笔画相同,则从部首检字为序。篇末附四角号码索引,检查甚易,一索即得。
重版序
中国医学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医曾经发挥相当大的医学功能,在医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以来,西方医学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的主流,透过观察与实验,西方医学进步神速,而中国医学相对显得落后,有识者莫不深有所感。唯近年来,中国医药与医术,经过以西方医学的研究方法重加验证,对于其成效与贡献,也重获相当的肯定。
中医学者谢观,在一九二一年编撰《中国医学大辞典》时,在他的序言中已经提到:「凡事不当偏循理论,而当兼课实际。今日西医所不能治之病,中医治之而有效者,已往往而有,何哉?理无穷而知有涯,因学问之昌明,以获驾驭事务之术,诚有之矣。」
谢观着有《中国医学大辞典》,纵论中国医学史上的主要典籍、学派及中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重要的中国医学史论,而《中国医学大辞典》则是重要的医学简介,是探索中国医学堂奥者的入门书,也是增进生活中中医常识的参考书。
谢观先生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曾经主持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为了促进中国医学的发展,以六、七年的时间,旁征博引群书,编撰七万多条中国医学辞语,遍及人体生理、病名证候、治疗方法、方药名称、医书内容、医家事迹。全书三百多万字,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国医学参考书。
商务印书馆在一九二一年出版《中国医学大辞典》后,立刻风行中国,成为中国医学传承的典籍。近百年来,中国医学再度受到重视,《中国医学大辞典》也流传至今。
我们愿意推荐《中国医学大辞典》给专门研究中国医学、和对中国医学有兴趣的读者们;但是,我们也希望读者尊重医学专业,听从医生的指点,爱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要随便自行买药来吃。充实医学常识固然重要,遵照医生的指点来用药,才会产生更大的功效。
为了普及知识,传承文化,台湾商务印书馆开始重编重印中国着名典籍。《中国医学大辞典》这本重要的中国医学典籍,盼得以流传更广,贡献更多,这是我们努力传承文化的心愿。
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编辑方鹏程谨序
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在我看来,《中国医学大辞典》(一) ~ (四) 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工具书”,是任何想要在医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士的必备案头典籍。它不仅涵盖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知识,更是深入到了方剂、本草、脉学、针灸等各个细分领域,条目详尽,内容翔实。对于我这样的临床医生来说,它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知识源泉。在面对疑难杂症时,我常常会查阅这套书,从中寻找灵感和治疗思路。书中对经典方剂的剂量、配伍、主治、加减等方面的详细阐述,以及对各种药物的功效和相互作用的深入分析,都为我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曾多次在遇到病人的特殊体质或病情变化时,通过查阅辞典,调整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找到所需的医学信息,并将其与实际临床相结合,从而提升医疗水平。
评分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一直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充满好奇,尤其是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历代医学理论、方剂、本草等知识的著作时,《中国医学大辞典》(一) ~ (四) 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我学习路上的灯塔。初次翻阅这套鸿篇巨制,我便被其内容的浩瀚与严谨所折服。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辞书,更像是一部浓缩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医学史诗。从上古的《黄帝内经》到历代名家的学术思想,从具体的药物性味归经到复杂的病症辨治,无一不囊括其中,且条目清晰,释义精准。对于我这样渴望深入了解中医理论根源,又苦于零散资料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价值简直无法估量。它帮助我构建起一个更加完整和体系化的中医知识框架,让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概念变得豁然开朗。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古今医学大家对话,感受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尤其是那些关于辨证论治的详细阐述,让我对疾病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洞察其内在的运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的治疗原则。
评分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认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瑰宝之一。当我偶然得知《中国医学大辞典》(一) ~ (四) 这套书的存在时,便被它宏大的命名所吸引。拿到手后,我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精彩。这套书将中医的精髓以一种系统、条理分明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即使没有专业医学背景的人,也能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各种草药的详细描述,包括它们的性味、归经、功效以及炮制方法,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赋予这些植物的生命力量。书中对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的讲解,虽然专业性很强,但通过清晰的逻辑和条理,让我对中医的治病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不再觉得中医只是“经验之谈”。每次阅读,都会让我对“望闻问切”这些看似简单的诊断方法背后的深厚道理产生新的感悟。它让我明白了,中医并非是神秘不可知的,而是有着严谨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科学。
评分自从我开始关注健康养生,并逐渐接触到中医的理念后,我就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引导我的入门书籍。《中国医学大辞典》(一) ~ (四) 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虽然书名听起来非常学术和专业,但实际上,它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医奥秘的大门。书中对于“气”、“血”、“津液”、“脏腑”等基本概念的解释,让我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西医的解剖学层面。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治未病”的阐述,这让我意识到,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更是一种内在的平衡与和谐。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古代医学世界,感受着古人对生命规律的深刻洞察。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百科,更是一部关于生活智慧的启示录,它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爱护自己的身体,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保持健康。
评分我是一名正在攻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古籍文献中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概念。正是《中国医学大辞典》(一) ~ (四) 这套书,成为了我攻克学术难关的得力助手。它就像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将海量的信息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归纳,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在撰写学术论文,尤其是涉及古代医学文献的引用和解析时,这套书提供的权威释义和背景介绍,为我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我曾多次在遇到某个古代医家的独特观点或某个方剂的起源争议时,翻阅这套大辞典,几乎总能找到我想要的答案,甚至还意外地发现了更多有价值的参考文献线索。它对于理解中医理论的演变发展,以及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争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历代名医生平及其学术成就的介绍,这让我对中医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敬佩那些为中医事业鞠躬尽瘁的先贤们。可以说,这套书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