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哲学与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论中国哲学与文化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时英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09/09/01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在过去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已建立了两个文化理念,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前例的事。在人类历史上所有其他文化的民族,在建立一个文化理念完成之后,便永不再起。唯有中国人在建立一个文化理念完成之后,由于外来文化之刺激而重又建立一个新的文化理念,并依此理念而创造第二期的文化。可是,现在我们走到了第二期文化衰颓的时候,我们现在所遭遇的危机较诸魏晋时代的中国人尤且过之。

  现代的中国人明目张胆要毁灭传统思想,可是自己又建立不起一个新的理念来。五四时代的中国人试图提出两个口号来代替文化理念,那就是「民主」与「科学」,并试图借此来破坏传统思想,这是中国人在第二期文化衰颓时,假借外来思想来毁灭自己文化的初步行动。「民主」诚然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政治制度,然而无论如何理想,终究只是一个政治上的理念,不足以充当无穷的道德理念的。

  「科学」诚然为我们中国人所需要,然而「科学」本身未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理念,盖因科学所探求的对象永是现象世界有限的东西,它不可以当作人生的无穷理想被追求的。于是这两句口号失败了,而且迅速地为唯物论所接收。中国人利用唯物论思想来摧毁传统文化,这可说是中国人在第二期文化衰落时,假借外来思想来毁自己文化的第二步行动。试问:唯物论能充当无穷的理念么?不论「物质」概念指的是经济决定论上的生产工具,还是人类追求物质生活的幸福目标,都是现实世界的有限性的东西,不可能成为无穷的理念的。大陆上红卫兵之兴起,这表示唯物论未能安定人心,因为红卫兵之兴起,其精神根柢就表示大陆青年之精神空虚。现在大陆上共产党人更进一步实行批孔扬秦,这可说是中国人在毁灭自己传统文化上到达顶峰的程度;如过这个运动成功了,中国文化、乃至中国民族将从此灭亡。

  一个民族的存在,不仅指它的血统上的存在,而尤指它的文化的存在。如果中国文化灭亡了,中国民族便不存在。古埃及人、巴比伦人、古希腊人、罗马人,乃至近代历史上曾经统治过中国的他族人,如今不存在了,这并非意指它们的血统不存在,而乃指它们文化的不存在。是以如果一旦中国文化灭亡了,中国民族便永不存在,所留存的只是受西方文化末流思想同化后的另一种族而已。如果共产党人批孔扬秦没有成功,则中国文化、乃至中国民族可暂免于浩劫。然而,这并不意味中国文化有了出路,因为新文化的诞生有待新的文化理念之建立。如果新的文化理念始终未能建立,则新的苦难恐又将来临。直到现在还看不出创建新文化理念之机运。我只是期望,并且相信: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智慧的种子尚未绝灭,在经过一连串的苦难灾痛之后,终于会创出新的文化理念来,为第三期的中国文化开拓光明康庄的大路!

著者信息

论中国哲学与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黄振华先生全集》总序 
《论中国哲学与文化》编者识 
论「日出为易」 
论「日落为易」 
哲学与时代文化背景
 
一、哲学与哲学史的区别 
二、人类哲学的共同精神 
三、哲学与时代文化背景的关系 
(一)人类要求创造道德理念 
(二)道德理念之追求有衰退之时 
(三)道德理念如未能建立,将导至民族文化的灭亡 
四、中国文化的回顾与前瞻 

悼念方东美先生 
一、方先生之家庭背景与求学生活 
二、方先生之讲学风范 
三、方先生与 蒋总统 
四、一九六四年之夏威夷东西哲学家会议 
五、中华道统之传承 

唐君毅先生与现代中国----  悼念此一代文化巨人之殒落 
一、回狂澜于既倒之中流砥柱 
二、着书立说延续中国文化生命 
三、鞠躬尽瘁与中国文化同垂不朽 
一位贯通中西医理之哲人----  纪念朱仰高医师 

哲学与中国文化 
一、哲学的重要 
二、从哲学看今日中国的灾难 
三、如何复兴中华文化 

论中国哲学思潮发展的高峰时代----  从哲学的真实涵义看中国哲学思潮发展的高峰时代 
一、论哲学的涵义
(一)哲学是解答死生问题的学问 
(二)哲学是解答人类实现「最高善」问题的学问 
(三)哲学是解答人类实现「道德人格」问题的学问 
(四)哲学的最后任务----  建立实现道德人格之行为规范 
二、依上述哲学涵义看中国哲学思潮发展的高峰时代 
(一)尧、舜时代
1.帝尧显现「道德人格」 
2.帝舜继显为「道德人格」 
3皋陶的哲学思想 
(二)孔子时代 
1.孔子出现前哲学思潮的衰退 
2.孔子以平民之身显现为「道德人格」 
3.孔子立实现「道德人格」之规范 
4.曾子、子思与孟子 
(1)曾子 
(2)子思 
(3)孟子 
结语……………………………………………………………

谈复兴中国哲学----  黄振华老师访问记 
一、在动盪的时代,爱国的情操激起了复兴中国文化的心愿 
(一)小学时代情绪高昂 
(二)中学时代思考文化问题 
(三)大学时代及一生的哲学工作,以复兴中国哲学为目标 
二、复兴中国哲学应有的态度及作法128
(一)重新疏解古书 
(二)向社会讲学 
(三)提倡艺术创造 
三、儒、释、道三家在未来中国哲学应扮演什么角色 
四、康德哲学与中国哲学会通之效用及意义 
(一)康德与儒家的最高理想相同 
(二)康德与儒家在方法学上相同 
(三)康德与儒家的宇宙论可以相通 
五、对马克斯主义的批判 
(一)共产主义是根本恶 
(二)马克斯思想的发生背景 

方东美先生的《易经》哲学思想 
一、引言 
二、方先生的先天《易》学思想 
(一)天下之动贞夫一 
(二)生生之谓易 
(三)四营而成易 
(四)兼三才而两之 
(五)干坤平列,阴阳相索 
(六)触类而长之 
(七)引而申之 
(八)十有八变而成卦
(九)八卦相盪,积而成五十六,合之成六十四卦151
三、方先生的后天《易》学思想 

论 国父孙中山先生之哲学思想与传统儒家哲学思想之关系 
一、引言----  孙中山先生之哲学思想是传统儒家思想之再显现 
二、孙中山先生提倡民族主义,继承传统儒家实现「至善」的理想 
(一)清代汉人排满多出于种族仇恨 
(二)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渊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三)民族主义必须排除满清统治的理由 
(四)民族主义的更高理想----  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 
(五)孙先生的大同思想有异于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三、孙中山先生提倡民权主义乃贯彻孔子「祖述尧、舜」的精神 
(一)孙先生提倡民权主义的理由 
(二)「世袭」制度对于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困难 
(三)孔子解决了「世袭」制度所带来的困难问题 
(四)民权主义实现孔子「祖述尧、舜」的理想 
四、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渊源于儒家《易经》的哲学思想 
(一)孙先生提出民生主义的由来 
(二)社会进化的重心是民生而不是物质 
(三)「民生」一词的涵义来自中国古代的《易经》 
五、三民主义的理想人格即是儒家的道德人格 
六、结论 ---- 中国文化未来的出路 

试阐析 国父孙中山先生之思辩哲学思想 
前言---- 孙中山先生思辩哲学的主要问题 
一、心与物何者为重要的问题 
二、人类进化与物种进化的差别的问题 
(一)孙先生对于马克斯阶级斗争说的批判 
(二)人类进化与物种进化之不同 
(三)孙先生的进化思想渊源于中国传统儒家的思想 
1.儒家哲学中「仁」的词义 
2.从康德哲学看儒家「仁」的词义 
3.孙先生的进化论乃秉承儒家「仁」的思想而来 
三、「知」与「行」的关系问题 
(一)孙中山先生创立「行易知难」学说的由来 
(二)孙先生对于「知易行难」及「知行合一」学说的批判 
(三)孙先生创立「行易知难」的学说 
(四)从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看「行易知难」的学说 

试阐论唐君毅先生有关中华民族花果飘零与灵根自植之思想 
一、前言----  唐先生撰写〈中华民族花果飘零〉及
〈灵根自植〉二文之由来 
二、唐先生关于中华民族花果飘零与灵根自植之思想 
(一)中华民族当前花果飘零的情形 
(二)花果飘零是一悲剧 
(三)为花果飘零设辞辩护须加驳斥 
1.为花果飘零合理化辩护的理由 
2.唐先生对上述辩护理由之驳斥 
(1)上述辩护理由的根本错误 
(2)「外在理由」与「内在理由」的混淆 
(3)保守与进步意义之误解 
(四)花果飘零逼近绝望之境与灵根自植 
1.华夏子孙求信守于他人的悲哀 
2.绝望之境之逼近与灵根自植 
三、试阐析唐先生有关中华民族花果飘零与灵根自植思想之形上学意义 
(一)人的存在与民族文化不可分 
1.从儒家哲学阐析人的存在与民族文化不可分 
(1)「大学之道」的涵义 
(2)《大学》中「知止」的重要 
(3)《大学》的实践方法 
(4)从《大学》的实践方法知「国族」即是「民族」 
(5)从《大学》的哲学思想看「人的存在与民族文化不可分」的形上学意义 
2.从康德哲学看人的存在与民族文化不可分 
(1)人的理性运用惟有在种族之中才能开展 
(2)人在世界上以实现「最高善」为必然目的 
(3)从康德哲学思想看人的存在与民族文化不可分的形上学意义 
(二)自律与他律之区别 
1.「理由」必涉及「价值」问题 
2.「自律」与「他律」须严加区分 
3.人以双重身分而存在 
4.断言令式的表达方式----「应当」 
5.从「自律」与「他律」之分,看「外在理由」与「内在理由」之分的形上学意义 
(三)「灵根自植」的形上学意义 
1.从《大学》的「格物致知」思想看「灵根自植」的形上学意义 
(1)格物致知的真实涵义 
(2)从「格物致知」的真实涵义看唐先生「灵根自植」的思想 
2.从康德〈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看「灵根自植」的形上学意义 
(1)康德〈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之思想 
(2)从上述康德方法论看唐先生「格物致知」的形上学意义 
四、结语 

牟宗三先生的哲学思想 

论行政院国科会否定唐君毅先生有关中华民族花果飘零与灵根自植思想所引发的哲学问题 
一、引言----本文之缘起 
二、学术的大是大非不容抹煞 
(一)唐君毅先生对于部分中国知识分子把中华民族花果飘零合理化之驳斥 
1.把花果飘零合理化所持的理由 
2.唐先生对于上述理由之驳斥 
(1)把花果飘零合理化所持理由的根本错误 
(2)「外在理由」与「内在理由」的混淆 
(3)保守与进步意义之误解 
(二)从儒家哲学及康德哲学阐析唐先生对于花果飘零合理化驳斥之形上学意义 
1.人的存在与民族文化不可分 
(1)从儒家哲学阐析人的存在与民族文化不可分 
(2)从康德哲学看人的存在与民族文化不可分 
2.自律与他律之区别 
(1)「理由」必涉及「价值」问题 
(2)「自律」与「他律」须严加区分 
(3)人以双重身分而存在 
(4)断言令式的表达方式----「应当」 
(5)从「自律」与「他律」之分,看「外在理由」与「内在理由」之分的形上学意义 
(三)唐君毅先生有关中华民族灵根自植之思想 
1.灵根自植的意义 
2.在绝望痛苦的反省中从事灵根自植 
(四)从儒家哲学及康德哲学阐析唐君毅先生有关中华民族灵根自植的形上学意义 
1.从《大学》的「格物致知」思想看「灵根自植」的形上学意义 
(1)「格物致知」的真实涵义 
(2)从「格物致知」的真实涵义看唐先生「灵根自植」的思想 324
2.从康德〈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看「灵根自植」的形上学意义 
(1)康德〈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之思想 325
(2)从上述康德方法论看唐先生「灵根自植」的形上学意义 
(五)学术的大是大非不容抹煞
三、国科会否定唐先生有关中华民族花果飘零与灵根自植思想所引发的哲学问题 
(一)问题的发生 
(二)问题之探讨 
1.人究竟是否可以脱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而存在 
(1)唐先生思想的前提----  人的存在以在世界上实现「至善」为必然目的 
(2)国科会否定人在世界上以实现「至善」为目的 
(3)国科会否定唐先生思想的另一种结论----  否定人有理性 
(4)人的存在与民族文化不可分 
2.人的存在可否放弃自信自守而求信守于他人 
3.灵根自植是否为玄想 
四、附述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过去一段有关国科会罔顾学术是非的往事 

《易经》与中国文化 
一、引言341
二、中国文化从《易经》开始 
(一)从「易」的字源探索中国文化的起源 
1.过去历史上对于「易」的词义的误解 
2.对于「易」的词义的新解释 
(二)中国文化从《易经》开始 
三、《易经》决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  孝道之路346
(一)先天八卦是中华民族创造文化所依据的根本原理346
(二)八卦的自然宇宙论 
(三)八卦的道德宇宙论 
(四)《易经》决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 
四、《易经》与中国文化相终始 
(一)黄帝、尧、舜时代 
(二)「文王与纣」的时代 
(三)孔子时代 
(四)两汉时代 
(五)魏晋时代 
(六)宋朝时代 
(七)结语 ---- 今日中国所处的忧患时代 

「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化 
一、引言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的伤害 
四、结语 
一位改造西方哲学的东方哲学家---- 悼念陈康先生 
一、陈先生之家庭背景与求学及教学生活 
二、陈先生第一次改造西方哲学 
三、陈先生第二次改造西方哲学 
四、陈先生改造西方哲学的重要意义 
五、陈先生改造西方哲学所给与我们的启示 
六、陈先生晚年的成就 
七、当年离开台大是件憾事 
八、一代哲人精神永存 

论中西哲学会通的重要性---- 华冈举办第二届国际东西哲学比较研讨会的意义 
一位开拓中国文化新路的哲学家---- 悼念牟宗三先生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论中国哲学与文化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论中国哲学与文化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论中国哲学与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论中国哲学与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