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文化超偶来谈先秦的文化超偶
二○○五年,易中天在中国大陆央视频道「百家讲坛」讲了「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将历史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方式展现给大众,大受好评,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学者之一,二○○六年的「品三国」系列讲座让他声望与名气一路攀升,二○○八年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系列讲座更吸引了愈加惊人的收视人口和媒体佳评。如果说孔孟杨墨老庄商韩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明星学者甚至文化超级偶像,那么说易中天是今日的明星学者甚至文化超级偶像,一点都不为过。
让诸子还原为真实的人物,不再死板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易中天所主讲央视同名节目的原稿,不受录制节目时间限制,所以内容比电视节目更为丰富精彩。易中天在书中一一讲述了春秋战国诸子,不但讲他们的学说内容,更将这些思想家的生活、成长背景和性格做了生动的描写,将原本在读者印象中只是书本里呆板而死气沈沈的姓名字号和说明文字,还原为一个个有喜怒有好恶、敢言敢行、追求真我的人物。
细说先秦诸子思想,为中国崛起溯源
易中天从先秦诸子的背景、动机和理念,一一剖析了春秋时代儒、道、墨、法各家的思想。这样的剖析不但帮助读者了解两千多年来中国在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发展的来由,更为理解廿一世纪的中国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果说《汉代风云人物》和《品三国》将中国崛起的气势和谋略做了历史溯源,那么《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是在思想上为中国崛起溯源。既然中国崛起在全世界已经被毫不怀疑地重视着,这样一番重新审视中国崛起的思想源头,其价值显然更高。
作者简介
易中天
一九四七年生,湖南长沙人,一九八一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
着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帝国的惆怅》、《读城记》、《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与邓晓芒合作)、《汉代风云人物》等着作。近年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着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
因在电视台开讲三国历史而迅速走红,成为中国人气最旺的「亲民学者」。
第一章 实话孔子
一 夫子何人
二 学而优则仕
三 君子固穷
四 头号教书匠
五 谁是好学生
六 伤心事与玩笑话
第二章 儒墨之争
一 儒与侠
二 孔子的药方
三 墨子的药方
四 两位侠士
五 三大分歧
六 儒墨再评价
第三章 儒道之争
一 隐士哲学家
二 从杨朱到老庄
三 无为之谜
四 道之谜
五 老庄之别
六 儒道再评价
第四章 儒法之争
一 血染的思想
二 谋士的哲学
三 横行霸道
四 两面三刀
五 人性是个问题
六 儒法再评价
第五章 前因后果
一 事出有因
二 以人为本
三 好大一个家
四 命运唿叫转移
五 士人的崛起
六 魅力所在
第六章 继往开来
一 灰色的船票
二 墨子与杨朱
三 老子与庄子
四 再说法家
五 爱的唿唤
六 正义与自强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知识的迷宫,充满了惊喜与挑战。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充满好奇,但很多时候,那些经典的著作读起来总感觉晦涩难懂。而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概念一一拆解,并且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生动的历史场景中。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不同学派之间相互影响与辩驳的描绘,那不仅仅是思想的交锋,更是智慧的火花四溅。仿佛能看到孔子在周游列国时的无奈与坚持,看到庄子在现实的泥沼中寻找精神自由的超脱,看到墨子在动荡年代里对兼爱非攻的执着呼唤。作者在叙述时,非常有条理,也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让原本枯燥的学术内容变得栩栩如生。读到某些章节,我甚至会因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唏嘘,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而感叹。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思想,更是在讲述一群伟大灵魂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且,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当时社会风貌、政治制度、甚至是衣食住行的小故事,这让整个阅读过程更加立体和有趣,仿佛置身其中,与古人同呼吸共命运。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书。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结果却被作者生动的叙事和深刻的洞察力所吸引。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按学派逐一介绍的方式,而是将不同学派的思想巧妙地穿插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之中。这使得阅读过程更加连贯和引人入胜,仿佛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观察那些思想的种子是如何在不同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道”的多元解读,他从不同学派的视角,展现了“道”在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体系中的不同内涵,以及这些内涵是如何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宇宙、人生和社会的不同理解。这种多角度的审视,让我对“道”这个概念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而且,书中对于当时社会上层与下层民众思想差异的探讨,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传递了知识,更引发了思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所传承下来的思想财富。
评分最近刚读完一本厚重的历史读物,书名虽然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但它探讨的远不止是那个思想爆发的时代,更像是对人性、社会和文明源头的一次深邃回溯。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的方式,抽丝剥茧地梳理了那个混沌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从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延伸到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政治格局,甚至是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读这本书,感觉自己就像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是如何在激烈的辩论与碰撞中,塑造了中国乃至东亚文化的根基。其中,关于“礼崩乐坏”时期,个体如何寻找精神寄托的论述,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之归咎于政治动荡,而是深入剖析了经济基础的变化、社会阶层的流动,以及由此引发的价值观的重塑。那些看似遥远的哲学思辨,在作者的笔下,却变得生动而鲜活,仿佛就在耳边回响。尤其是对儒家、道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细致解读,不仅仅是罗列他们的核心观点,更是通过大量的史料细节,展现了他们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在当时社会激起的涟漪。让我开始思考,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许多社会问题,是否也能在那些古老的智慧中找到某种启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个体思想如何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也让我们反思,那些古老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怎样的生命力。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着实令人惊叹。它不仅仅是关于某个时代的思想史,更是一次对中华文明源头的深度挖掘。作者在梳理诸子百家思想的同时,并没有忽略更宏观的历史背景。他对当时社会经济结构、政治权力分配、以及民生疾苦的描绘,都为理解这些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任何一种思想的出现,都不是凭空而生的,它必然与它所处的时代土壤息息相关。例如,作者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争霸、战乱频仍的描述,就为理解法家思想的兴起提供了天然的逻辑。而当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动荡和不确定性时,人们自然会去追寻那些能够带来秩序、稳定和救赎的思想。书中对各个学派的“落地”性思考,即他们的思想是如何试图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它不是停留在纯粹的理论层面,而是将这些思想家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让他们与当时的统治者、民众进行互动。这种“入世”的视角,让枯燥的哲学变得有血有肉,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这些思想能够流传至今,并且对后世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
评分坦白说,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先秦诸子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片段,知道有孔子、老子、庄子,但对他们之间的联系和思想体系的整体脉络却模糊不清。这本书,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那片知识的迷雾。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不仅仅是在讲述思想,更是在描绘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他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矛盾与变革的社会,而诸子百家的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中孕育、成长并相互激荡。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并没有将任何一个学派神化,而是以一种非常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剖析他们的思想精髓,以及在历史进程中的得失。他让我们看到,每一个思想流派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同时,也都有着超越时代的智慧。特别是他对墨家思想的重新解读,让我对这个被后世相对忽视的学派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反思,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些同样宝贵的价值。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它没有强行灌输,而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深刻的分析,让我们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去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