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闹(1910 ~ 1940),号杜夫,彰化社头人。台中师范学校演习科毕业,曾任教于员林国小、田中国小,并于《福尔摩沙》发表处女作,展开文学创作之旅。一九三四年至东京留学,积极参与当地文学活动,发表多篇诗及小说于《台湾文艺》、《台湾新民报》及《台湾新文学》。
翁闹的创作体裁包括:新诗、随笔、中短小说、中译英文诗、感想与评论等,大都在东京的留学岁月,一九三五年发表四篇小说:〈音乐钟〉、〈憨伯仔〉、〈残雪〉与〈罗汉脚〉;一九三六年,发表〈可怜的阿蕊婆〉,一九三七年,发表〈天亮前的恋爱故事〉;一九三九年,发表中篇小说〈有港口的街市〉之后,客死异乡。几年之间,展现小说创作的天份与惊人的质量。
翁闹是台湾新文学的异端,他的行事风格与艺术手法与当时的作家截然不同,翁闹写作小说,并非全为了忠实呈现客观的外在世界,他从事的是内省的思考与探索,他所重视和追求的理想境地是艺术手法的提升。换言之,翁闹的小说世界就是他的内心世界。文学以外的现实世界,对他而言,彷彿是不存在的。
面对这位传奇人物,他的朋友刘捷说是「幻影之人」、杨逸舟则叹为「夭折的俊才」。
见不到鸥鸟飞翔 只见无涯沙漠
孤伶的异乡人 在狂风中独自踯躅
──〈在异乡〉
作者简介
萧萧(萧水顺,1947 ~)
彰化社头人。辅仁大学中文系毕业,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曾任明道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中文系主任,现为明道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一生戮力于诗、散文的创作,现代诗的推广与理论的建构,对于彰化诗学、台湾诗学、台湾新诗美学付出甚多心力。创作与编着书籍已超过一○五册,仍继续在文学创作与评论上继续挺进。
陈宪仁(1948 ~)
现任明道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曾任明道文艺杂志创社社长,主持编务33年,并主办26届全国学生文学奖,拔擢文坛新人无数。获台湾区师铎奖、五四文艺奖、金鼎奖特别贡献奖、台中市荣誉市民奖章等。着有《满川风雨看潮生》。
丛书序 启动彰化学
序
01细读翁闹〈天亮前的恋爱故事〉 / 林明德
02畸零的象征,孤儿的救赎──以翁闹新出土小说〈有港口的街市〉为分析对象 / 杉森蓝
03最后的汽笛声──《有港口的街市》在翁闹创作历程的位置与意义 / 许素兰
04翁闹文本中的游女形象 / 高维宏
05翁闹短篇小说中的新感觉派 / 黄小民
06两个新感觉作家的慾望城市──重读翁闹与刘吶鸥小说中的都会元素 / 叶衽榤
07翁闹短篇小说论 / 李进益
08飘浮在一九三○年代东京街头的幻影之──翁闹作品中的自我书写与现代性叙述 / 杨顺明(羊子乔)
09幻影下的显影──翁闹及其诗作研究 / 黄韦嘉
10治时期台湾新诗标点符号运用──以赖和、杨守愚、翁闹、王白渊为例 / 李桂媚
11诗作翻译符码的「演译」与「延异」 / 林淇瀁(向阳)
12旧记忆与新感觉── 翁闹诗作中的土地意象与生命感喟 / 萧水顺(萧萧)
13翁闹相关研究资料时序表 / 李桂媚 整理
推荐序
启动彰化学──共同完成大梦想
二十多年来,台湾主体意识逐渐抬头,社区营造也蔚为趋势。各县市乡镇纷纷编纂史志,大家来写村史则方兴未艾。而有志之士更是积极投入研究,于是金门学、宜兰学、澎湖学、苗栗学、台中学、屏东学......,相继推出,腾传一时。
大致上说来,这些学术现象的形成过程,个人曾直接或间接参与,于其原委当有某种程度的了解,也引起相当深刻的反思。
一九九六年,我从服务二十五年的辅大退休,获聘于彰化师大国文系。教学、研究之余,仍然继续台湾民俗艺术的田调工作。一九九九年,个人接受彰化县文化局的委託,进行为期一年的饮食文化调查研究,带领四位研究生进出二十六个乡镇市,访问二百三十多个饮食点,最后缴交《彰化县饮食文化》(三十五万字)的成果。
当时,我曾说过:往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符码;今天,饮食文化见证半线风华。这是先民的智慧结晶,也是彰化的珍贵资源之一。
彰化一带,旧称半线,是来自平埔族「半线社」之名。清雍正元年(1723),正式立县;四年(1726)创建孔庙,先贤以「设学立教,以彰雅化」期许,并命名为「彰化县」。在地理上,彰化位于台湾中部,除东部边缘少许山峦外,大部分属于平原,浊水溪流过,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有「台湾第一谷仓」之美誉。三百年来,彰化族群多元,人文荟萃,并且累积许多有形、无形的文化资产,其风华之多采多姿,与府城相比,恐怕毫不逊色。
二十五座古蹟群,各式各样民居,既传释先民的营造智慧,也呈现了独特的综合艺术;戏曲彰化,多音交响,南管、北管、高甲戏、歌仔戏与布袋戏,传唱斯土斯民的心声与梦想;繁复的民间工艺,精致的传统家俱,在在流露令人欣羡的生活美学;而人杰地灵,文风鼎盛,旧、新文学引领风骚,成果斐然;至于潜藏民间的文学,既生动又多样,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与整理。
这些元素是彰化的底蕴,它们共同型塑了「人文彰化」的图像。
十二年,我亲近彰化,探勘宝藏,逐渐发现其人文的丰饶多元。在因缘俱足之下,透过产官学合作的模式,正式推出「启动彰化学」的构想。
基本上,启动彰化学,是项多元的整合工程,大概包括五个面相:课程设计结合理论与实际,彰化师大国文系、台文所开设的乡土教学专题、台湾文化专题、田野调查、民间文学、彰化县作家讲座与文化列车等,是扎根也是开拓文化人口的基础课程,此其一;为彰化学国际化作出宣示,2007彰化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聚集国内外学者五十多人,进行八场次二十六篇的论述,为彰化文学研究聚焦,也增加彰化学的国际能见度,此其二;彰化师大文学院立足彰化,于人文扎根、师资培育、在职进修与社会服务扮演相当重要角色,二○○七重点发展计画以「彰化学」为主,包括:地理系〈中部地区地理环境空间分析〉、美术系〈彰化地区艺术与人文展演空间〉与国文系〈建置彰化诗学电子资料库〉三个子题,横向联系、思索交集,以整合彰化人文资源,并获得校方的大力支持,此其三;文学院接受彰化县文化局的委託,承办2007彰化学研讨会,我们将进行人力规划,结合国内学者专家的经验与智慧,全方位多领域的探索彰化内涵,再现人文彰化的风貌,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此其四;为了开拓彰化学,我们成立编委会,拟订宗教、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社会、民俗、民间文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传统建筑、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与饮食文化等系列,敦请学者专家撰写,其终极目标乃在挖掘彰化人文底蕴,累积人文资源,此其五。
彰化师大扎根半线三十六年,近年来,配合政策积极转型为综合大学,努力参与社区总体营造,实践校园家园化,缔造优质的人文空间,经营境教,以发挥潜移默化的效果,并且开出产官学合作的契机,推出专案,互相奥援,善尽知识分子的责任,回馈社会。在白沙山庄,师生以「立卦山福慧双修大师彰师大,依湖畔学思并重明德化德明」互相勉励。
从私立辅大退休,转进国立彰师大,我的教授生涯经常被视为逆向操作,于台湾教育界属于特例;五年后,又将再次退休。个人提出一个大梦想,期望结合众多因缘,启动彰化学,以深耕人文彰化。为了有系统的累积其多元资源,精心设计多种系列,我们力邀学者专家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推出彰化学丛书,预计每年十二册,五年六十册。并将这套丛书献给彰化、台湾与国际社会。
基本上,丛书的出版是产官学合作的最佳典范,也毋宁是台湾学的崭新里程碑。感谢彰化县文化局、全兴、顶新、帝宝等文教基金会与彰化师大张惠博校长的支持。专业出版社晨星的合作,在编辑、美编上,为丛书塑造风格,能新人耳目;彰化人杜忠诰教授,亲自题写「彰化学」三字,名家出手为丛书增色不少,在此一併感谢。
回想这套丛书的出版,从起心动念,因缘俱足,到逐步推出,其过程真是不可思议。
「让我们共同完成一个大梦想吧。」我除了心存感激外,只能如是说。
林明德(国立彰化师范大学教授兼副校长)
翻开《翁闹的世界》,仿佛踏入了一个由作者精心编织的迷宫。这个迷宫里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和令人费解的谜团,而我,则心甘情愿地成为其中一个探险者。书中的人物,他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他们的每一个决定,每一次呼吸,都仿佛与这个“世界”紧密相连。我喜欢作者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些复杂的心理活动,那些难以言说的情绪,都让我看到了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个体。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担忧,也为他们的选择感到不安。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一个线性发展的故事情节,而是像一幅幅碎片化的画面,需要读者自己去拼凑,去理解。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考古学家,在废墟中发掘宝藏,每一块碎片都可能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反而让我在每一次阅读时,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它不是一次性的阅读体验,而是一种持续的、深入的探索过程。
评分《翁闹的世界》给我带来的,是一种近乎哲学层面的思考。我感觉作者通过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探讨了许多关于存在、关于意义的根本性问题。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各种隐喻和象征,引导读者自己去寻找。我尤其喜欢作者对“荒诞”的描绘,那些看似荒谬却又真实的情节,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所处的现实,是否也充满了类似的荒诞?书中的人物,他们有的在追寻虚无缥缈的目标,有的在对抗无法战胜的力量,他们的存在本身,就充满了悲剧色彩。然而,也正是这种悲剧,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依然有人在坚持,在反抗。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但同时,又被书中人物的坚韧所感动。这本书并非要给你带来慰藉,而是要让你直面生命的本质,直面那些我们常常选择回避的问题。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迷茫和困惑,也激起了我探索真相的欲望。
评分《翁闹的世界》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打破了我对传统叙事的固有认知。作者的笔触如同鬼斧神工,构建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现实。书中的场景常常是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添置了种种奇诡的元素,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找到共鸣,又能体验到惊奇。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来思考,作者究竟是如何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片段巧妙地串联起来的?那些隐晦的比喻,那些充满象征意义的物件,都在提醒着我,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故事。我感觉自己像一个侦探,在字里行间寻找线索,试图解读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转折而倒吸一口凉气,有时候,又会因为一个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的描写而陷入沉思。这本书没有给我一个清晰的道德判断,也没有给我一个绝对的对错区分,它只是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在各自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挣扎着。这种不加评判的描绘,反而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也让我对“翁闹”的理解,逐渐变得多元和复杂。
评分我不得不说,《翁闹的世界》是一本极具挑战性的作品。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快餐式的读物,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短暂的刺激。相反,它需要读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品味,去消化。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结构上的大胆创新,那些打破常规的叙事顺序,那些跳跃式的视角切换,都让这本书充满了不可预测性。我常常感觉自己像是在玩一场大型的解谜游戏,每一页都可能隐藏着下一块拼图的线索。书中的语言也别具一格,充满了力量和张力,有时像利剑一样直刺人心,有时又像细雨一样润物无声。我时常会因为某一句精妙的描写而反复阅读,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叙事”这个概念,它不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更是构建一种体验,一种思维方式。虽然阅读过程中,我有时会感到困惑,有时会感到沮丧,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更深的依恋。它让我看到了文学创作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评分读《翁闹的世界》这本书,就像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迷失了方向,却又意外发现了一扇通往未知秘境的大门。起初,我被书名所吸引,那是一种带着点古怪和神秘的气息,让我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我发现它所描绘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广阔和复杂。书中的人物,他们不是那种脸谱化的英雄或反派,而是有着各自的挣扎、欲望和不为人知的过去。他们的故事线交织在一起,像一张巨大的网,将我牢牢地网住,让我无法自拔地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描绘,那些细微的动作,不经意的对话,都好像暗藏玄机,为整个故事增添了层次感。有时,我会因为某个角色的选择而感到揪心,有时,又会因为他们的坚持而热泪盈眶。这本书并非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抛出了无数的问题,让我反复思考,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切切实实地生活在了“翁闹的世界”之中,感受着它的喜怒哀乐,它的希望与绝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