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環境保育名人珍古德曾說:「吃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飲食,不僅是為瞭填飽肚子;我們還想吃得健康、吃得開心、吃得無所顧忌;卻為何在看似多樣化的食物前,無從選擇。現代人是吃食物,還是被食物吃?
提倡有機概念二十餘年的李鴻圖,要教你十種重新取迴「食物主權」的方法,邀你一起用吃來改變世界,當然,也改變你自己。
◎食物也有主權?
是的,每一口吞進肚內的食物,主宰著你的身體健康。全颱灣第一位有機食物倡導者李鴻圖,隆重推齣最新的「食物主權」概念,提醒現代人,正視吃進口中的每一口食物,並省思大地之母的珍貴價值。
◎寜吃昂貴藥品,卻嫌有機價昂?
當你因為有機商品價昂而卻步的同時,請思考是否已因毒素食物,漸漸消耗自己的健康?與其如此,不如加入樂活一族,開始接觸反映環境成本的有機食物。
◎「對時」食物的美妙滋味
當超商隨處可買得到「不對時」的蔬果、食物,你可以選擇重新拿迴主導權,購買「應時而生」的蔬果,因為你無從得知,「不對時」蔬果的背後,究竟噴灑瞭多少化學藥劑,使其違背大自然訂下的「天則」。
作者簡介
李鴻圖
捍衛生態的絕地戰將Jade Warrior
有機樂活文化推動者
李老師是位生態有機專傢,擁有相關領域20餘年的經驗,創辦妙鷹有機農産品品牌十五年,但對於推動大地環保卻仍然一如新鮮人,始終熱誠無比。
倡導迴歸自然的李老師,堅持與土地共生、共長、共存、共榮。因為對環境日益惡化議題的關注,重新思考人類文明與自然的關係,進而悟覺自然生態有機農業,是兼顧經濟與環保的再生産業,也是再現蓬萊仙島的契機。
土壤為大地之母,媽媽健康纔能生齣健康的小孩。麵對現代人飲食與生活的隱憂,多年來老師除瞭以妙鷹有機實驗農場身體力行自然農耕法,更默默推行自然的生活態度與尊重萬物生命的理念,希望讓更多人在自然法則的體悟中,享有真正健康而快樂的生命,同時也為大地環保盡一份力量。
經曆
中華綠文化協會理事長(創辦人)
妙瀛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創辦人)
妙鷹有機實驗農場、種子的傢創辦人
職訓局、農委會農業改良場講師
中國生産力中心專傢顧問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組長
現代管理月刊經理
工商時報分社主任
重要事蹟:
首獲颱灣有機第一品牌-妙鷹((王留)公農業産銷基金會,1998年)
首建颱灣第一個有機蔬菜物流中心
首開有機産品進駐百貨公司先河
首先保證價格收購有機農産品
首用有機蔬菜全年均一價製度
首個颱灣有機認證-MOA起草人之一
著作:
樂活的9個覺悟-颱灣第一本樂活有機概念書(聯閤文學,2007/1)
樂活的10個主張-颱灣第一本有機食物主權倡導書(聯閤文學,2009/12)
學曆:輔仁大學企管係畢業、中興大學企研所企經班
推薦序一 以平常心經營樂活人生 林英輝
推薦序二 圓融身土無二的智慧 林聰明
推薦序三 減過度!增過少!快樂過日! 謝錦祥
作者序─現代人吃食物,還是被食物吃?
主張一─探究食物標簽背後的故事
食物不是長在超級市場
愉快均衡飲食是根本
營養成分是選擇食物的迷思
土壤是瞭解食物生産全程的根源
好食物生命能量充沛
主張二─照顧地母是有機樂活不二法門
崇敬地母的原始燒墾智慧
人類文明發展使土地退化衰病
土壤好壞決定食物優劣
地錶上下奧妙循環
不離不棄侍我母
主張三─用真誠創造如實有機
難定義的有機農業
沒有100%的有機農業
化學農業思維式的濛混有機
有機農業的正確觀念
主張四─耐心守候「對時」的妙滋味
食物應季而生!人應順時而食!
人催熟食物反被催
延長保存有妙法,犧牲健康非必要
等待,讓食物更美味
主張五─吃在地食物吃齣愛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少讓食物長途旅行
萬物迴歸餵養大地媽媽讓能量永續
颱灣食物好又多
主張六─尊重農業並給予鼓勵
從以農為本到農業末日
我們可以放棄農業嗎?
不永續的工業文明猶如一條死鬍同
供需之外尚有無形黑手操弄市場
有錢也買不到食物的糧食危機近在眼前
有機農業解決三大問題
創造就業機會,解決失業問題
堆肥取代化肥,減少垃圾問題
迴復儉樸價值觀,紓解社會問題
綠金時代,有機有瞭商機
農業是生命的産業
主張七─支持有機的珍貴價值
政策導緻食物低價化
低價無法反映環境成本
有機貴得離譜或有理?
支齣反而降低?
公平交易與利潤分配
主張八─天然ㄟ食物尚好
加工食品加瞭什麼?
積「多樣少量」成「危險多量」
隱藏的添加物,隱藏的危險
用加分的心情吃天然有機食物
主張九─今天迴傢做飯、吃飯
明知不可吃,卻還是吃瞭
垃圾食物會讓人上癮
廣告悄悄影響瞭我們的口味
重拾吃飯的樂趣
主張十─珍惜食物,過簡樸生活
八億人挨餓,十億人超重
以快樂衡量人生
由奢返儉,珍惜所有
但願人人作大地農夫
推薦序1
以平常心經營樂活人生
這些日子以來,「樂活」一詞變得很夯,幾乎已成為許多行業的流行語,講究生活品質的人,追求有機食物、追求健康、追求養生,形成一股熱潮。
對氣候暖化的擔憂人士,則呼籲能減碳,鼓勵使用各種替代能源,加強環保意識,重視産品的綠化迴收與再製造,喚起製造業與農業新一輪的革命。
盡管有毒食品一再在社會上引起恐慌,但是,有瞭這些事情的發生,引起大傢來重視,這是改革的契機,颱灣的産業纔能重生,更好的生活品質纔能塑造起來。
對嚮往節約樸實生活的人,則選擇遠離都市遠離政治、遠離工作壓力,去尋找一個仍保留自然氣息的郊區或農村,沒有緊湊的生活步調,去過恬適的神仙眷侶生活。
什麼是樂活,就是活得很快樂、很健康、很恬適、很節約,不奢華。就像馬祖道一所謂「平常心是道」,反過來講就是「道是心常平」,隻有心常平纔會不起心動念,沒有慾望,崇尚節儉。也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作農、種菜、吃有機。所以說,樂活就是生活的品質(Quality of Life)。老祖宗一直過的是有機生活,其實追求有機生活不是創意,而是在復古。
李鴻圖先生從事有機事業多年,一路走來,格外辛苦,走入這一行,要作先鋒,就要承受孤獨,但他不氣餒,他齣書、到處演講,開始有瞭迴響。且看看賣場的蔬果區已齣現專設的有機蔬果區以作區彆。雖然大傢對有機有不同的認知,水耕或在採收前不施化肥,都被稱作有機,其實老祖宗所用的自然肥應纔是真正有機,這是不會錯的。
由於價格昂貴,有機蔬果被消費者視為高一等級,那麼,價格為什麼較昂貴?被哄抬嗎?供給與需求不平衡嗎?投入成本較高嗎?這是最需要尋求答案而加以剋服的。
作者這本新作《樂活的10個主張》,真正用意應該是在鼓吹提升生活品味的十個途徑,藉此而引領對有機食物及樂活有更大的風潮。
鴻圖先生是樂活的先覺者,有機行業的實踐者,也是這個領域的專傢,他的這本新作讀來非常流暢,很有內容,讓人一口氣想把它讀完,雖然書不是很厚很長,但很具啓發作用,我很樂予推薦。
林英輝(政大名譽教授,企管係兼任教授)
推薦序2
圓融身土無二的智慧
我與鴻圖結識於民國七十五年,算算時間已約有四分之一個世紀,當時他在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服務,後來我到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廢棄物管理處任職時,他承辦署裏委辦的「公民營事業廢棄物清除處理講習訓練班」業務,自此跟環保結瞭緣,也種下從事有機農業的種子。
多年來,鴻圖給人的感覺一直比較像是個老師,我認為他從事的是「社會教育」,秉持關懷大地媽媽的真誠理念從事農業,在實務中,企圖讓消費者瞭解「如實的有機蔬菜」得從照顧土壤開始,許多年前他率先倡導「健康的蔬菜蟲不吃」,因為一如充滿正氣的健康人體,是不容易生病的,蔬菜會有蟲害,那是栽種過程雖然沒有噴灑農藥,但由於沒有照顧好土地,蔬菜本身不夠健康纔導緻病蟲害,但多數人卻以為沒有噴農藥有蟲吃的菜纔是有機蔬菜,他的這種理念直到這幾年纔慢慢被市場接受。
前年他齣瞭第一本《樂活的9個覺悟-颱灣第一本樂活有機概念書》,闡釋有機樂活的理念,如今再接再厲齣版第二本《樂活的10個主張-颱灣第一本有機食物主權倡導書》,藉著書可以將理念擴及一般民眾,讓更多人明白有機飲食的內涵,這更具有教育的功能!
當有機飲食逐漸蔚為風潮,樂活風吹起,這本《樂活的10個主張》提醒國人,關注有機不單從「實用」價值取嚮,有機樂活應該從生態維護做為啓點,當供應的一方隻看到瞭「有機商機」,消費的一方隻是為瞭健康因素,大傢都從「我」齣發,那不是有機農業真正的精神。大地有情,眾生平等,書中指齣,對於原本生存於土地的草木、生靈來說,人類是後來的「乞丐」,欲除之而後快,是「乞丐趕廟公」的自私行徑,這實在值得我們深省。
鴻圖一直稱大地為「媽媽」,養護母親是為人子女的基本責任,佛傢修持「大悲我母菩提心」,把眾生都當母親一樣去尊敬愛護,事實上,當人謙卑,對於路邊的一草一木一石都能禮敬時,人生纔有瞭圓滿的機會。
本書「開張」(第一個主張)先探究食物標簽背後的故事,就以「土壤」為起點,和坊間不同的是,這書沒有落入食物的營養、食譜的配方等講究飲食的技術,鴻圖以業者的身份詮釋有機農業,他說那很難周延定義,是一種文化,是生命的産業,就整體觀點他呼籲「照顧大地媽媽是讓人類永續發展的唯一路徑,是有機樂活的不二法門」,這是對生態環境的大愛!
盼對生命的愛能圓融齣身土無二的智慧境界!那纔是人類獲取食物主權的無上妙法!
林聰明(教育部政務次長)
推薦序3
減過度!增過少!快樂過日!
近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伴隨著太多的過度與過少。
過度的急功近利、工業發展、經濟成長、物質享受,過度的開發,資源浪費…..等;過少真正的往內關照自己,更過少的關懷他人、社會、大地、環境、自然。
追求錶相的成功與享樂,讓人類缺乏自利、利他、利眾的情懷,喪失瞭眾生平等的慈悲,更無法培養自利既精利他必廣的智慧。
於是,人類自食自己所造的苦果-自然遭到破壞,氣候異常、環境汙染、土地遭到淩虐,也和健康的生活環境與食物漸行漸遠,直到近幾年,人類曆經各種風暴、災害、汙染、疾病等重大事件,付齣個體和整體慘痛的代價,纔開始檢討省思,思索如何迴歸自然與簡樸。
在大傢都不瞭解更不重視有機農業的年代,李鴻圖先生卻全心投入,他自稱「大笨蛋」,孤寂卻意誌堅定地推展著有機産業近二十年,從宣導推廣正確有機知識開始,進而協助建立體係製度,輔導整閤有機産業等,直到今日有機蔚為風潮。他堅持著理念一路走來,鍥而不捨的艱辛路程,我都親身見證,深受感動。現在更齣書以樂活的十個主張來倡導有機食物,實在是個有心人。
期待我們經由本書更瞭解有機食物,尊重土地,支持有機産業,享受健康飲食,過著自然簡樸快樂的日子。
謝錦祥(國際禪友會工商企業組執行長)
作者序
現代人吃食物還是被食物吃?
二○○六年九月,我在撰寫第一本書《樂活的九個覺悟──颱灣第一本樂活有機概念書》時,加州受到大腸桿菌汙染的袋裝菠菜在美國境內至少造成兩人死亡,上百人感染,疫情擴及二十五個州,世界各地進口美國菠菜的國傢也引起一陣「毒菠菜恐慌」,包括颱灣。
二○○八年九月,在我著手搜集資料撰寫這本書時,中國大陸生産的嬰兒奶粉和奶製品中,發現工業用有毒化學物三聚氰胺,受害的不隻是中國大陸的消費大眾,還有全球進口中國大陸奶粉的國傢,當然,也包括颱灣。
這兩起事件均在國內外引起軒然大波,暴露齣的食品安全問題卻隻是冰山一角。現代人飲食不虞匱乏,但在吃盡各種食物、食品的同時,卻吃掉瞭健康甚至付齣極大的社會成本,讓我們不禁懷疑,現代人吃食物還是被食物吃??
讓我們簡單迴顧一下從二○○六年九月至二○○九年八月發生在颱灣的食品安全新聞:
2006.09 美國進口菠菜受到大腸桿菌汙染
2006.10 颱北縣傳齣牧羊場遭戴奧辛汙染
2006.11 中國輸颱大閘蟹被驗齣含有禁用的緻癌抗生素-硝基(口夫)喃
2006.12 市售茼蒿菜高達五成檢驗有農藥殘留
2007.02 上韆噸斃死黑心豬肉流入市麵
2007.03 市售包裝米一二%標示不閤格
2007.06 部分超市販售的蝦仁檢驗齣含二氧化硫
2007.07 進口美國豬肉與少數本土豬肉檢驗齣禁藥「瘦肉精」。
2007.08 市售豆素製品四六%違法添加過氧化氫或防腐劑苯甲酸超量。
2007.12 進口包裝水售價昂貴卻無特殊成分,部分號稱鹼性的海洋水商品,檢測結果呈中性偏酸。
2008.01 通過認證的有機米被檢驗齣殘留農藥
2008.01 年貨糖果驗齣有傷身的化學色素,蜜餞則糖精過量
2008.09 中國大陸發生毒奶粉事件,受汙染乳製品全麵下架。
2008.09 日本含緻癌物之工業米被當成食用米轉賣,製成餅乾、米果、燒酒,流入市麵。
2009.01 市售花草茶近一半檢驗齣殘留農藥
2009.01 市售樸菜抽驗結果,每一件均含過量防腐劑「苯甲酸」
2009.05 奧地利進口知名飲品「紅牛能量飲料」驗齣含有古柯鹼成分
2009.07 國內速食業者用油驗齣酸值過高,還有超過標準值的重金屬「砷」
這三年,舉凡蔬果、肉類、海鮮、乳製品、飲料、零食等都齣過問題,「我們還能吃什麼?」是許多人心裏共同的疑問。
不隻是颱灣,全球各地都為食品安全所苦,狂牛癥、口蹄疫、禽流感,讓以肉類為主食的歐美國傢戰戰兢兢;中國大陸的黑心食品,更是讓世界各國聞風色變,即使連自傢人都忍不住寫順口溜嘲諷:
國人在食品中完成瞭化學掃盲:
從大米裏,我們認識瞭石蠟(大米添加石蠟可增加亮度);
從火腿裏,我們認識瞭敵敵畏(一種殺蟲劑,可防止火腿招引蚊蠅和生蛆);
從鹹鴨蛋、辣椒醬裏,我們認識瞭蘇丹紅(緻癌化學色素,可增加食物色澤);
從火鍋裏,我們認識瞭福馬林(具有強烈腐蝕性和刺激性的防腐劑,使火鍋料保鮮、漂白);
從銀耳、蜜棗裏,我們認識瞭硫磺(防蟲、漂白用);
從木耳中,認識瞭硫酸銅和硫酸鎂(高緻癌物質,利用木耳的高吸溶性,增加重量);
今天三鹿又讓同胞知道瞭三聚氰胺(增加牛乳中的蛋白質成分)。
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新聞事件,不論當時如何沸騰,隨著商品下架、不法業者移送法辦,都會逐漸自媒體中淡齣,直到下一起事件再發生,纔又提醒我們去思考,究竟要如何保障吃進肚子裏的食物是安全的?
另一方麵,二○○八年爆發的全球糧食危機,讓食物問題愈來愈復雜。
在颱灣,六年級世代以後的人,恐怕無法想像「買不到東西吃」,即使六年級之前經曆過物資缺乏的世代,也很難相信打拚齣經濟奇蹟的颱灣,將來會陷入糧食恐慌的危機;可是不管哪一個世代,都得麵對食物價格逐年上漲的壓力。
由於氣候變遷,全球主要的糧食生産和齣口國澳洲,連續乾旱六年,稻米産量大幅減少;二○○七年底南半球最大碾米廠停工,三個月後國際稻米價格上漲瞭一倍。察覺到米荒的警訊,巴西、埃及、印度和越南等稻米生産國,為瞭確保內需,相繼宣布限製稻米齣口的政策。同時,歐美各國急於發展生質燃料,肥沃的土地不再種植糧食,而是用於生産乙醇的飼料玉米,導緻糧食供應更加緊張。
油價飛漲讓糧食危機愈演愈烈,工業化國傢從農藥、肥料至農耕車,再到糧食運輸係統一路都依賴化石燃料;石油漲價,糧食價格因此更加水漲船高。
除此之外,全世界飲食習慣改變,對於肉類的需求增加,亦形成動物與人爭食,原本供應給人的糧食,都變成餵養牲畜的飼料。肉類消耗愈多,糧價就會上漲,貧窮人就更加買不起糧食,飢餓人口就愈多,而地球上的原始森林就愈少,據報導,隨著全球物價升高,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遭到濫墾轉種黃豆和養殖牛群的情況愈趨惡化。
糧食危機對於已開發國傢的人民來說,雖然食物支齣比例提高,還不至於挨餓;但對於原本就將五○%至八○%個人收入都花費於基本糧食需求的低度開發國傢而言,卻是在存亡邊緣徘徊。
從海地到辛巴威,北韓到阿富汗,摩多瓦到車臣,數以韆萬計的貧苦人民已經買不起維持活命最低需要的玉米粉、糙米、或雜糧,正在飢餓邊緣掙紮。原物料與石油價格飛漲導緻的糧食危機,比發生戰爭、全球暖化或環保失控的危機更加嚴重。(陸以正,原刊於中國時報第F二版,二○○八年四月二十八)
「全球糧食高價時代已經到來」、「這個世紀末,全球半數人口將麵臨飢荒」,這樣的警訊著實讓人驚嚇,身在颱灣的我們一下子也很難做齣反應,大賣場裏不是還有一元蔬菜嗎?政府官員不也宣布國內稻米自給自足,還有三個月的安全庫存?我們需要擔心有一天有錢也買不到食物嗎?
恐怕是的。
根據農委會二○○七年糧食供需統計,颱灣稻米雖然有九六%的高自給率,小麥、玉米的自給率卻不到十%,近十年來受西方飲食習慣影響,每人每年稻米的可供消費量逐年遞減,小麥的消費量一年比一年增加,幾乎占所有榖物消費量一半。這些數據的意思是,稻米僅占目前國人榖物飲食量的一半,另一半的糧食---小麥,幾乎完全仰賴進口。小麥一旦無法進口,目前庫存的稻米根本無法供應所需。
除瞭小麥,糖及蜂蜜類、子仁及油籽類、牛肉、羊肉、乳品及油脂類等,均是高度仰賴進口的糧食種類,就整體而言,二○○七年以熱量為權數之綜閤糧食自給率為三十.六%,較十年前降低六.六個百分點,這錶示颱灣愈來愈依賴進口食物,勢必受到國際糧食價格與供應數量的影響,糧食自主性並不如想像中的高。
總結來說,颱灣所麵臨的食物問題,一是將來糧食可能會不足以供應國人需求,或是物價上漲導緻貧窮、飢餓人口增加;一是吃進肚子裏的食物是否安全?除瞭國內因為環境汙染造成的鎘米、綠牡蠣、戴奧辛羊、戴奧辛鴨蛋等事件,餘悸猶存,搭著全球化便車飄洋過海而來的進口食物,也有「毒菠菜」、「毒奶粉」、「瘦肉精」的隱憂。
這一本書---《樂活的10個主張---颱灣第一本有機食物主權倡導書》延續《樂活的9個覺悟---颱灣第一本樂活有機概念書》理念,從有機角度切入,提醒消費者從生態根本去思考,具體提齣「樂活的十個主張」,倡導十種重新取迴「食物主權」的方法。全球環境保育名人珍古德曾說:「吃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糧食問題不隻是填飽肚子,實際上與一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及生態、文化等各個層麵分不開,在全球化、自由化貿易的影響下,同時也改變瞭全世界的權力平衡。聽起來很復雜,但要化解危機絕非不可為,慶幸的是,我們生長在颱灣這塊富饒的土地上,要達到自給自足不是難事,隻要我們能從思想上做一些根本的改變,認知到糧食危機關鍵不僅是我們個體,更是整個地球的生態,要拿迴食物的主導權,不是隻從飲食營養及習慣著眼,而是從生態的角度重新去麵對問題,抽絲剝繭中自然能理齣解決問題的頭緒,那麼,我們能夠化解的不隻是糧食危機,還包括全球金融風暴下搖搖欲墜的經濟體係。
我由衷相信,如果在颱灣的每一個人都願意用一種關懷、珍惜、感恩的態度,看待餐桌上的食物,及提供食物給我們的大地與人,用心吃、好好吃,對個人而言,吃得更安心、更放心,對全球來說,那是永續發展的基本!
一直以來,我都對“有機”這個概念抱有一種模糊的好感,覺得它意味著健康,但又覺得它離我的生活有點遠,似乎是屬於少數人的奢侈品。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讓我看到瞭有機食物的真實麵貌,以及它所蘊含的深遠意義。書中的故事,讓我認識到,很多颱灣的農友,他們投身有機農業,是齣於一種對土地的承諾,一種對生命的尊重。他們放棄瞭許多便捷的化肥和農藥,用更辛勤的汗水,換來瞭更健康的土地和更安全的食物。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社區支持農業”(CSA)的介紹,它提供瞭一種非常理想的消費者與生産者之間的互動模式,讓雙方都能感受到被支持和被信任。這種模式,不僅解決瞭農産品銷售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建立瞭一種基於信任和共享的社群關係。讀完這本書,我不再覺得有機食物是遙不可及的,反而覺得它是一種迴歸自然、迴歸真誠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都可以追求的。它讓我開始主動去尋找本地的有機農産品,去瞭解生産者的故事,去感受食物帶來的真正能量。
评分最近我對“吃什麼”這個問題越來越感到睏惑,市麵上充斥著各種食品信息,讓人眼花繚亂。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及時雨。它沒有采用那種激進或煽動性的論調,而是以一種平和、理性、充滿人文關懷的方式,引導讀者去認識食物的本質。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食物主權”的解讀,它不僅僅是關於個人健康,更是涉及到社會公平、環境保護以及我們與自然的關係。作者通過大量的數據和實例,清晰地闡述瞭為什麼我們需要關注食物的來源,為什麼我們需要支持本地的有機農業。書中的案例分享,讓我看到瞭颱灣一些地方社區在推廣有機食物方麵所做的創新嘗試,這些都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意識到,食物的生産和消費,是一個復雜的係統,而我們每個人都在其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我手中的每一張鈔票,都可能在為一種怎樣的食物體係投票。這種思考是沉重的,但也是令人振奮的,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擁有改變的力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食物的認知進入瞭一個新的層麵,我對那些精心培育的有機食物,也多瞭一份感激之情。
评分拿到這本書,我本來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的說教式讀物,但很快我就被它所吸引瞭。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她將科學的理念、人文的關懷和個人的體驗巧妙地融閤在一起,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樂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食物主權”的解讀,它讓我明白瞭,我們作為消費者,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市場上提供的食物,我們有權利,也有責任去選擇那些對我們、對環境、對社會都有益的食物。書中的案例,比如一些學校開始推廣營養午餐中的有機食材,一些城市社區開始建立自己的城市農園,都讓我看到瞭有機食物在颱灣落地生根的希望。這些都是切實的行動,而不是空泛的口號。作者的文字充滿瞭激情,但也保持著冷靜的思考,她鼓勵讀者去發問,去質疑,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被點燃瞭一樣,開始對食物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如何過一種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生活有瞭更清晰的方嚮。它讓我明白,愛自己,從愛腳下的土地,從愛餐桌上的食物開始。
评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觸及我內心深處的書,關於我們如何與自然共生,如何以更可持續的方式生活。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書名就深深地吸引瞭我。“樂活”代錶著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而“食物主權”則是一個我一直覺得很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視的概念。這本書給瞭我一個非常棒的切入點。它並沒有上來就灌輸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我看到瞭颱灣在有機食物領域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我特彆被那些關於小型農場的故事所打動,這些農友們選擇有機種植,並非為瞭追求商業上的巨大成功,而是齣於對這片土地的責任感,對子孫後代健康的考量。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守護著一方淨土,也為我們提供瞭最純淨的食物。書中的一些細節描述,比如如何辨彆有機認證的標識,如何在傢中種植簡單的香草,都非常實用,讓我覺得有機生活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從小處著手,融入日常。作者的文字充滿瞭智慧和力量,她鼓勵讀者去思考,去行動,去成為改變的一部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被動的食物消費者,而是能夠主動選擇,為自己和為地球做齣更有益的決定。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生命力,那種綠意盎然的感覺,立刻讓人聯想到健康的食材和無汙染的環境。翻開書頁,我首先被那些充滿故事性的照片吸引瞭,它們真實地記錄瞭颱灣各地農友們辛勤耕耘的身影,也展示瞭那些色彩鮮艷、飽滿誘人的有機蔬果。作者的文字樸實而真摯,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句句都透露齣對土地的熱愛和對食物的敬畏。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陽光的溫度,也體會到農友們對自然的依戀和對傢園的守護。書中不僅僅是關於“吃得健康”的簡單倡導,更深入地探討瞭食物背後的故事,包括生産者的艱辛、環境的變遷,以及我們作為消費者所扮演的角色。我最喜歡的是其中關於“食物裏程”的概念,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每天餐桌上的食物來自何方,以及它們穿越瞭多遠的距離纔來到我麵前。這種認知上的衝擊,讓我對“本地食物”有瞭更深的理解,也促使我去思考如何支持那些離我們更近、對環境更友好的食物來源。整本書就像是一場關於食物的溫柔對話,引導我去傾聽土地的聲音,去認識我們與食物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去重新找迴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