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很不容易懂得TQM有系统的整理为TQM本质、营运架构、实施要项、支援手法,让各公司实践TQM时,有遵循参考的实践范本~!!
◎ 达成品质为中心经营的有效实践法!
◎ 全公司所有部门全员参与的品质管理!
◎ 最适合台湾企业之TQM实践法!!
企业要能永续经营持续发展,必须实施以品质为中心的经营。
要做好以品质为中心的经营,最重要的就是要推行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本书是作者将例年来推行TQM的过程中所累积的理念及经验汇集而成,内容共分为五章,首先说明TQM的概念与本质;其次是实施面,说明TQM的架构与TQM的实施要项;最后说明实施TQM时的各种支援手法。
作者简介
钟朝嵩
荣膺:
1. 第二届国家品质奖
2. 第十届品质管制个人奖
3. 应聘为韩国规格协会主持全国品管巡回讲座
4. 应聘为新加坡生产力局主持品管圈全国诊断及讲座
5. 获日本科学技术连盟(JUSE)感谢状,感谢促进两国品管交流
6. 主办1977年、1980年、1983年、1988年、2001年国际品管圈大会在台湾举行(ICQCC-Taipei)
7. 召集并主持台、日、韩、泰、新加坡、菲律宾、印度、香港、马来西亚等九国代表组织ICQCC协调委员会(ICQCC COORDINATING COMMITTEE)
经历:
先后任教于台北科技大学、中原大学、成功大学工管研究所、中央大学统计研究所。
着有基础品质管理、品质管理(全)、工厂实验计划法、相关与回归分析、品管圈活动推行与营运、品管圈实际演练法(Q-PAT)、实施品管圈活动手册、公司标准化实践法、品质经营体实践法(QMU)、应用Excel的统计品管与解析、应用Excel的统计品质解析.检定与推定、6 Sigma实践法、平衡计分卡方针管理等书。
曾受聘顾问辅导包括统一企业、巨大机械(捷安特)、台塑、荣成纸业、台南企业、台元纺织、台湾东电化、正新橡胶、福特六和、彰化银行、和成欣业、松下电器、达方电子、福懋兴业、联华电子等上百家国内知名企业。对台湾TQM的推动及成效贡献卓着。
1.TQM概念
1-1 TQM的发展历程
1-2 何谓全面品质管理
1-3 改善企业体质
1-4 品质管理的新意义
2. TQM本质
2-1 维实.改善与改革
2-2 品质保证
2-3 品质成本
2-4 全公司全员参与
3. TQM的营运架构
3-1 标准化
3-2 教育训练
3-3 部门别管理
3-4 机能别管理
3-5 方针管理
4. TQM实施要项
4-1 新产品开发
4-2 作程管制
4-3 作程改革
4-4 供应商管理
4-5 全面生产保全(TPM)
4-6 5S活动
4-7 TQM诊断
5. TQM支援手法
5-1 QC 七大手法
5-2 统计方法
5-3 新QC七大手法
5-4品质保证应用手法
**《TQM实践法》:为工作注入新的生命力** 阅读《TQM实践法》是一次非常令人振奋的经历。作为一名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深知质量的重要性,也常常为一些反复出现的问题感到困扰。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它不仅仅是关于“发现问题”,更是关于“预防问题”和“持续改进”。书中对“过程控制”的强调,让我意识到,质量问题往往源于流程中的缺陷,而不是单纯的个人失误。通过对流程的梳理和优化,我们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员工赋能”的部分,它让我明白,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才能真正实现质量的提升。书中提出的许多激励机制和培训方法,都非常有参考价值。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工作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提升,不再仅仅是完成指令,而是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整个组织的质量做出贡献。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亲切,没有过多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大量生动的故事和案例来说明复杂的管理概念,让读者很容易产生共鸣。
评分**《TQM实践法》:一场关于效率与品质的深度对话** 《TQM实践法》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实在”。它不像很多管理书籍那样,讲一些空泛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教你如何去做,如何把理论变成行动。我是在一个项目初期遇到瓶颈时偶然翻到这本书的,当时团队内部沟通不畅,责任划分不清,导致项目进度一再延迟,质量也难以保证。这本书就像及时雨,它从最基础的质量意识讲起,一步步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全员参与”的理念,它强调质量不是少数人的责任,而是每一个员工的职责。这打破了我以往认为质量管理只是质检部门的事情的观念。书中提供的各种工具和技术,比如质量圈、头脑风暴法等等,都非常具有可操作性,而且易于理解。我尝试在团队内部推广了其中一些方法,比如定期举行质量会议,鼓励大家提出改进建议,意外的是,团队成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比以前高了很多。大家开始更主动地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而不是仅仅完成任务。这本书让我明白,提升质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系统性的规划和持续的努力。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框架,让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去实现质量的飞跃。
评分** TQM实践法 读书心得** 我最近读了《TQM实践法》,这本书给我的触动非常大。在实际工作中,我常常感觉到团队协作的效率有待提高,信息流通也存在不少阻碍,导致项目进度和质量常常受到影响。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效、更人性化工作方式的大门。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指导。从质量意识的培养,到流程的优化,再到员工的赋能,每一个环节都讲得非常透彻,并且有大量的真实案例作为支撑,让我能够很直观地理解TQM的精髓。书中的一些工具和方法,比如PDCA循环、标杆管理等,我都尝试在自己的团队中进行应用,效果确实很显著。以前大家各自为战的情况有所缓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开放和协作的氛围。每个人都更加关注自己工作对整体的影响,也愿意主动提出改进意见。尤其是书中关于客户导向的部分,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切的努力最终都要回归到客户的满意度上,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转变。总的来说,《TQM实践法》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它引导我重新审视工作方式,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相信,只要坚持书中倡导的理念和方法,任何组织都能在质量管理和整体效能上迈上新的台阶。
评分**《TQM实践法》:一次深刻的管理哲学洗礼** 《TQM实践法》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深刻的管理哲学洗礼。它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层面,深入到组织文化和思维模式的改变。作者以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如何能够成为一个组织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我过去对于质量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不合格品率”的数字上,而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质量的本质是满足甚至超越客户的期望。书中的“客户之声”的收集和分析方法,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知道如何真正地去理解和回应客户的需求。同时,书中对“流程优化”的深入探讨,也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对最终的质量产生影响。我喜欢书中对于“变革管理”的探讨,它认识到推行TQM并非易事,需要克服诸多阻力,并且提供了相应的策略和方法。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典雅,充满了智慧,虽然内容深刻,但读起来并不枯燥。它不仅仅是一本指导实践的书,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提升格局的书籍。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管理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如何构建一个以质量为核心的卓越组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读《TQM实践法》有感** 《TQM实践法》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解渴”二字最贴切不过了。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我一直苦于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提升团队的整体表现,尤其是在质量控制方面。过去,我们更多的是依赖经验主义,或者在出现问题后才去补救,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系统性的方法论。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核心理念,强调了质量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是贯穿于整个组织运营的方方面面。书中关于“持续改进”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提醒我们,质量的提升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审视、分析、改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数据驱动决策的强调,这比单纯的“感觉”或“猜测”要可靠得多。书中的许多图表和案例分析,都非常生动形象,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管理原则。例如,在描述流程再造时,作者列举了多个不同行业的成功案例,让我看到了TQM的普适性和强大生命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摸索,而是有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如何去衡量进展。这本书的实用性让我非常满意,它提供的方法论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能够落地执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