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在美国科学教育界已再版畅销二十多年的好书,的确值得国内科学教育界学者及实际基层科教工作者细心去体会与参考运用。尤其本书前半部之建构理论教学方法及后半部之诸多新颖教材实例介绍,刚好可和国内「九年一贯课程」所强调之创新教学基本精神,做出完美之配合。
第1篇 教学策略与教学技巧
第1章 探究:路径,发现:目的地 3
我将如何打造属于自己─以探究发现式教学法为主体 ─的课堂呢? 一、新的一天开始了 4 二、一个影响明日的机会 4 三、你:教科学的恐惧、希望及梦想 4 四、你的学生:需要指引方向的小小好奇科学家 5 (一)建构主义:学童自然的学习方式 5 (二)孩童发展:你的教学将影响孩童的发展 6 (三)科学素养:你的教学将创造科学素养 9 (四)两性平等议题:你的教学将协助解决两性平等议题 10 五、科学:它到底是什么 11 六、真实的教师心声:思考、对话和写作的起点 12 (一)科学是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之过程技巧 13 (二)科学是知识 14 (三)科学是价值观 14 七、科技:它正在改变你的生活和他们的生活 16 八、实例演练:个人或分组挑战 18 九、发现:你的目标 19 十、探究:学童通往「发现」的路径 19 十一、国立、州立及当地课程标准:它们将给你指引 20 十二、2061计画:关系到你─以探究式、发现式教学法为主体 21 ─的教室 十三、没错,你做得到!每个孩子每一天用各种方法都可学到科学 22 摘要 22 章末习题 23 独立作业或小组合作 23 建议阅读之文献 26 备註 26
第2章 建构知识与发现的意义 27
我能如何帮助孩童学习科学? 一、何谓真正的学习? 28 ■ 2061计画:帮助孩童建构知识与发现其意义 29 二、孩童如何学习科学的传统观点 29 (一)行为理论 29 (二)认知理论 30 三、建构主义:孩童如何学习科学的现代观点 33 (一)何谓建构主义? 33 (二)三个指导你的计画和教学之建构主义原则 34 四、支援你进行建构式教学方法 35 (一)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35 (二)实例演练:个人或分组挑战 38 (三)嘉纳的多元智慧 40 (四)真实的教师心声:思考、对话和写作的起点 43 (五)另类学习风格 43 摘要 45 章末习题:独立作业 45 独立作业或小组合作 46 建议阅读之文献 49 备註 49
第3章 探究的过程技能 51
我如何帮助孩童使用探究过程技能来从事发现? 一、发掘到发现 52 二、发现:即目的 52 (一)何谓发现? 53 (二)我如何让发现式学习法,出现在我的教学当中? 53 (三)学童在进行发现的时候真的像一段「马戏团时间」? 53 三、探究:即路径 54 (一)何谓探究? 54 (二)探究方法的例子 55 (三)真实的教师心声:思考、对话和写作的起点 56 四、学习环 57 (一)将探究与发现结合在一起 57 (二)你对学习环的看法 57 (三)你的学生对学习环的看法 59 五、探究的过程技能 60 (一)2061计画:包含在你教学中的探究过程技能含意 61 (二)基本探究过程技能 61 (三)统整探究过程技能 65 (四)实例演练:个人或分组挑战 68 摘要 68 章末习题:独立作业 69 独立作业或小组合作 69 建议阅读之文献 72 备註 72
第4章 规画与管理 73
如何规画与管理「探究发现式教学」的单元和课程? 一、水鼠和海马 74 二、科学课程的范围 75 (一)决定你的课程范围 76 (二)美国国家科学教育(NSE)标准:适当范围的启示 77 三、科学课程的顺序 78 (一)决定你的课程顺序 78 (二)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适当顺序的启示 79 四、单元规画 79 (一)好的单元规画由什么组成? 79 (二)2061计画:对规划与管理之启示 82 (三)使用科学教科书的学校还需要作单元规画工作吗? 83 五、课程规画 83 (一)好的学习目标由什么组成? 83 (二)好的课程规画由什么组成? 84 (三)真实的教师心声:思考、对话和写作的起点 85 (四)课程的规画范例 86 六、教室组织与管理 87 (一)分发材料 89 (二)提供工作空间 89 (三)实例演练:个人或分组挑战 90 (四)提供清晰的方向 90 总结 91 章末习题:独立作业 91 独立作业或小组合作 92 建议阅读之文献 94 备註 94
第5章 策略与快速查核 95
我如何在教室中有效地利用合作学习、发问、 候答时间策略、主动聆听、示范说明及教科书? 一、讲课、讲课、一直讲不完! 96 二、合作学习策略 97 (一)创造及利用合作学习小组 97 (二)放手去做!利用合作学习快速检核表 98 (三)真实的教师心声:思考、对话和写作的起点 99 三、发问策略 99 (一)改进教师发问的问题 100 (二)放手去做!利用发问快速检核表 101 四、候答时间∕思考时间策略 102 (一)允许更多的时间 102 (二)放手去做!利用候答时间∕思考时间快速检核表 103 五、主动积极的聆听策略 103 (一)增加主动积极的聆听 104 (二)放手去做!利用主动积极聆听快速检核表 105 六、示范教学 105 (一)呈现良好的科学示范教学 106 (二)放手去做!利用示范教学快速检核表 107 (三)实例演练:个人或分组挑战 108 七、科学教科书 108 (一)利用教科书作为资源 109 (二)放手去做!利用教科书品质快速检核表 110 总结 110 章末习题:独立作业 112 独立作业或小组合作 112 建议阅读之文献 114 备註 114
第6章 了解与探究之评量 115
我如何在教室中将美国科学教育标准方案与传统及 真实性评量技巧运用在一起? 一、「你得到什么?」 116 二、三种评量方法 116 三、美国科学教育标准方案的评量 117 (一)评量学童的了解程度 118 (二)评量学生进行探究的能力 119 四、传统评量的技巧 120 (一)章末习题 120 (二)小考 121 (三)考试 122 (四)上图书馆找资料的报告 124 (五)写活动报导 125 (六)标准化测验 126 五、真实评量的技巧 127 (一)卷宗评量 127 (二)真实的教师心声:思考、对话和写作的起点 128 (三)趣闻纪录 129 (四)情意发展检覈表 129 (五)学童的科学研讨会 130 (六)科学日记 130 (七)学童的自我评量 131 (八)概念构图 131 六、总汇整 133 (一)实例演练:个人或分组挑战 135 总结 136 章末习题:独立作业 136 独立作业或小组合作 136 建议阅读之文献 138 备註 139
第7章 统整科学 141
教师如何利用儿童在校时间统整探究本位科学与其他学科 一、探究作为知识之「强力胶」 142 ■ 2061计画:统整科学横跨在各科目领域 142 二、科学与语文 143 (一)选择普及版丛书以刺激探究与发现 143 (二)三种统整的技术 144 (三)与全语文教学编排在一起 145 (四)基础的延伸:字汇、理解力及写作 146 三、真实的教师心声:思考、对话和写作的起点 148 四、科学与数学 149 (一)计算能力 150 (二)资料蒐集及表达 150 (三)实例演练:个人或分组挑战 152 (四)逻辑推理 152 五、科学与社会科课程 153 六、科学与艺术 154 七、科学与音乐 155 八、科学与健康及体育 156 总结 157 章末习题:独立作业 157 独立作业或小组合作 158 建议阅读之文献 160 备註 160
第8章 科学的网路查询 163
如何为儿童创造探究发现式的网路企画案 一、某天在赴校途中发生的一件怪事 164 二、网际网路:进行探究与发现的重要资源 164 ■ 2061计画:在课堂中使用新科技之意涵 165 三、科学网路查询是什么? 165 (一)与探究过程技能的关系 166 (二)与发现学习环的关系 167 (三)与NSE标准及地方性课程指引的关系 167 (四)在课堂中使用科学网路查询的另类策略 170 四、如何规画及准备科学网路查询 171 (一)真实的教师心声:思考、对话和写作的起点 174 (二)规画适合学生的挑战 174 (三)规画适合学生的查询过程 176 (四)实例演练:个人或分组挑战 178 (五)评估报告 178 总结 179 章末习题:独立作业 179 独立作业或小组合作 179 建议阅读之文献 182 备註 182
第9章 改编科学课程 183
如何为那些不同文化背景、有特殊需求、具特殊天赋才能的 孩童改编科学课程? 一、珍惜短暂的光阴 184 二、「数位的分离」:一个告诫的故事 184 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童 184 (一)为非英语系学童找到科学阅读材料 184 (二)加强阅读及语文技能 186 (三)安排小老师协助教学 187 (四)促进家长与科学教室的联络 188 (五)创造发现本位及具有多元文化特质的课程 188 四、有特殊需要的学童 188 (一)实例演练:个人或分组挑战 189 (二)包含身障学童之错误观念 190 (三)视障学童的科学经验 191 (四)听障学童的科学经验 193 (五)真实的教师心声:思考、对话和写作的起点 194 (六)身体残障学童的科学经验 195 (七)情绪障碍学童的科学经验 195 五、具特殊天赋才能的儿童 196 (一)每日的充实活动 196 (二)挑战计画 197 总结 197 章末习题:独立作业 198 独立作业或小组合作 199 建议阅读之文献 201 备註 202
第2篇 地球∕太空科学与技学
一、地球∕太空科学之历史和本质 203 (一)地球∕太空科学的生涯 203 (二)地球∕太空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 204 (三)曾经塑造地球∕太空科学发展的女性和男性 206 二、地球∕太空科学对个人及社会之意涵 208 (一)个人及社区健康 209 (二)灾害、危险、及福利 209 三、地球∕太空科学的科技:它的本质和冲击 209 (一)地球∕太空科学科技的设计 209 (二)地球∕太空科学的科技范例 210 (三)地球∕太空科学科技的长期内涵 210
第10章 地球∕太空科学及技学 211
单元、课程及充实的起始理念 一、凯莉的礼物 212 二、评估先备知识及概念 213 三、单元计画的起始理念 214 (一)根据美国NSE从幼稚园到八年级内容标准为基础的理念 215 (二)根据典型的年级程度内容为基础的理念 218 四、一般课程主题的上课计画起始理念 220 (一)地球特征、周围大气、及海洋的起始理念 221 (二)水循环的起始理念 221 (三)岩石、矿物及地壳的起始理念 221 (四)太空的起始理念 222 五、网路搜寻的起始理念 222 六、教室充实的起始理念 225 (一)班级的学习中心 225 (二)佈告栏 228 (三)实地考察户外教学 229 (四)实例演练:个人或分组挑战 233 (五)合作学习计画 234 建议阅读之文献 237 备註 237
第11A章 地球的表面、大气、和天气 239
内容 一、地球号太空船:它是什么做成的? 240 (一)你脚底下的地球 240 (二)地球表面的逐渐变化 241 (三)地球表面的剧烈变化 242 (四)地球的陆地表面 244 (五)地球上的海洋 250 二、地球的大气与天气 252 (一)大气中的水 253 (二)恶劣的天气 253 (三)明日的天气 253 总结提纲 255 备註 256
第11B章 地球的表面、大气、和天气 257
动机引发、发现式活动、和示范教学 一、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动机引发 258 (一)各种岩石有何异同?【ESS 1】 258 (二)土壤中有什么?【ESS 1】 258 (三)温度计在热天或冷天有何变化?【ESS 3】 259 (四)气候谚语:真实或错误?【HNS 2 and 3】 260 二、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动机引发 261 (一)是什么东西把铝罐压扁了?【ESS 4】 261 (二)是什么东西把蛋挤入了瓶中?【ESS 4】 262 (三)我们能造雾吗?【S&T 4】 263 三、提供给年幼学童(k-4)操作的发现式活动 264 (一)如何做化石【S&T 1】 264 (二)观察天气【ESS 3】 265 四、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发现式活动 267 (一)一层一层的沈积物如何形成?【ESS 4】 267 (二)震动与摇动:地震之观察【ESS 4】 268 (三)如何找出露点?【ESS 4】 270 五、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示范表演 272 (一)室内造雨【ESS 3】 272 (二)它是谁的错(断层)?【ESS 3】 274 六、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示范表演 275 (一)你有听过Rock音乐家, 275 可是你听过Rock魔术师吗?【ESS 4】 (二)如何找出相对溼度?【ESS 4】 277 备註 279
第12A章 宇宙 281
内容 一、我们孤单吗? 282 二、宇宙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 282 (一)磁星 283 (二)类星体、颤星体及黑洞 284 (三)星系 285 (四)星座 285 三、我们的太阳系 286 (一)我们的太阳─一个恆星 286 (二)月球 287 (三)行星 288 (四)流星 292 (五)彗星 293 (六)小行星 293 四、太空探险:最初阶段 293 (一)太空探测 294 (二)哈伯太空望远镜 295 (三)太空梭 296 五、太空探险:下一阶段 299 (一)X-37号:出发地 299 (二)国际太空站:去火星途中的休息站? 300 总结 301 备註 301
第12B章 宇宙 303
动机引发、发现式活动、和示范教学 一、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动机引发 304 (一)你能像行星一样移动吗?【ESS 2】 304 (二)你能像月亮一样移动吗?【ESS 3】 304 (三)为什么地球被称为「蓝色行星」?【ESS 1】 305 二、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动机引发 306 (一)白昼总是和夜晚一样长吗?【ESS 6】 306 (二)你会画轨道吗?【ESS 6】 308 (三)太阳在何处升起及落下?【ESS 6】 309 (四)地球中心对抗太阳中心:伟大的辩论【HNS 2 & 3】 309 三、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发现式活动 310 (一)行星受检阅【ESS 2】 310 (二)做个简单的日晷【ESS 3】 312 (三)冬季及夏季的阳光【ESS 3】 313 (四)做个可活动的太阳系【ESS 2】 314 四、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发现式活动 316 (一)如何建立高度测定器(星盘)【S&T 4】 316 (二)如何建立方位测定器【S&T 4】 318 (三)使用高度及方位测定器追踪一颗行星的运行【S&T 4】 320 五、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示范表演 322 (一)月亮观察者【ESS 2】 322 (二)鞋盒天体运转模型【ESS 3】(一)行星的运行 324 六、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示范表演 326 (一)太空旅游【ESS 6】 326 (二)光年是什么?【ESS 6】 328
第3篇 生命科学与技学
一、生命科学的历史和本质 331 (一)生命科学的生涯 331 (二)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 332 (三)曾经塑造生命科学发展的女性和男性 335 二、生命科学对个人及社会之意涵 337 (一)个人及社区健康 337 (二)灾害、危险、及福利 337 三、生命科学科技:它的本质和冲击 337 (一)生命科学科技的设计 338 (二)生命科学科技的范例 338 (三)生命科学科技的长期内涵 338
第13章 生命科学及技学 341
单元、课程、及充实的起始理念 一、轻敲门扉者 342 二、评估先备知识及概念 343 三、单元计画的起始理念 345 (一)根据美国NSE从幼稚园到八年级内容标准为基础的理念 345 (二)根据典型的年级程度内容为基础的理念 348 四、一般课程主题的上课计画起始理念 351 (一)生物的特征 351 (二)动、植物的生命历程 352 (三)族群 352 (四)环境 352 (五)生命如何适应和变化 353 (六)生态系统 353 (七)实例演练:个人或分组挑战 354 五、网路搜寻的起始理念 355 六、教室充实的起始理念 358 (一)班级的学习中心 358 (二)佈告栏 360 (三)实地考察户外教学 361 (四)合作学习计画 364 建议阅读之文献 368 备註 368
第14A章 生物 369
内容 一、有生命或无生命的问题 370 (一)生物的相似性 370 (二)生物的差异性 371 二、生物的分类 372 (一)五大界 372 (二)特殊生物如何分类 374 三、细看植物界 375 (一)开花植物的构造 375 (二)开花植物的有性及无性生殖 375 四、细看动物界 377 (一)嵴椎动物的哺乳类 377 (二)嵴椎动物的有性生殖 378 五、生物恐怖主义:今日教师必须知道的事件 378 (一)炭疽病 380 (二)天花 381 六、总结提纲 382
第14B章 生物 385
动机引发、发现活动、和示范教学 一、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动机引发 386 (一)它是植物或是动物呢?【LS 1】 386 (二)颜色对动物有什么帮助?【LS 3】 386 (三)你是一位好的动物侦探吗?【SPSP 2】 387 二、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动机引发 388 (一)种子有何异同?【LS 5】 388 (二)你能将甘藷种在室内吗?【LS 5】 389 (三)昆虫有相同的身体部位吗?【LS 4】 389 (四)17年蝉的神祕【HNS 2&3】 390 三、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发现活动 391 (一)小猫与石头有何不同?【S&T 3】 391 (二)什么是种子?【LS 2】 392 (三)是谁去那里了?【LS 3】 395 四、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发现活动 397 (一)雄性与雌性古比热带鱼:有何不同?【LS 5】 397 (二)米虫喜欢或不喜欢光?【LS 6】 398 (三)光如何影响植物的成长?【LS 7】 400 五、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示范表演 402 (一)好奇的小老鼠【LS 3】 402 (二)它是活的吗?【S&T 3】 404 六、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示范表演 405 (一)热带鱼的诞生【LS 5】 405 (二)昆虫水族箱【LS 7】 407
第15A章 人体 411
内容 一、身体的系统 412 二、消化系统 412 (一)构造与功能 412 (二)食物与营养 413 三、骨骼-肌肉系统 413 (一)骨骼:构造与功能 413 (二)肌肉:构造与功能 413 四、唿吸系统 414 (一)横隔膜、气管、和肺:构造与功能 415 (二)氧气的输送 415 五、神经系统 416 (一)神经系统:构造与功能 416 (二)感觉 417 六、排泄系统 419 (一)肾脏:构造与功能 419 (二)皮肤与肺:功能 419 (三)肝与肠子:功能 419 七、循环系统 420 (一)心脏与血管:构造与功能 420 (二)血液 422 八、生殖系统 422 (一)构造与功能 422 (二)生殖与遗传 424 九、总结提纲 425
第15B章 人体 427
动机引发、发现活动、和示范教学 一、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动机引发 428 (一)我们如何帮助别人在夜晚看到我们?【S&T 1】 428 (二)我们何时作保持身体健康与强壮的事情?【SPSP 1】 429 (三)你的耳朵如何帮助你学习事物?【LS 3】 429 二、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动机引发 430 (一)光线如何影响你的眼睛?【LS 4】 430 (二)麦片里含有什么?【SPSP 6】 431 (三)乳脂里含有什么?【SPSP 6】 432 (四)葛伦、哈维、和心脏的神祕【HNS 2,3,4】 433 三、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发现活动 434 (一)神祕的袋子【S&T 3】 434 (二)鼻塞、鼾声、和打喷嚏【LS 1】 435 (三)用感觉来分类东西【LS 1】 437 四、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发现活动 439 (一)嗅觉如何影响味觉?【LS 4】 439 (二)休息对疲劳的肌肉有何影响?【SPSP 6】 441 (三)你是食物链的一部分吗?【LS 7】 442 五、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示范表演 444 (一)什么能改变骨骼?【SPSP 1】 444 (二)你的鼻子知道【LS 1】 445 六、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示范表演 447 (一)你的肺活量有多大?【LS 4】 447 (二)你的反应时间有多快?【LS 6】 448
第4篇 自然科学与技学
一、自然科学的历史和本质 451 (一)自然科学的生涯 451 (二)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 452 (三)曾经塑造自然科学发展的女性和男性 455 二、自然科学对个人及社会之意涵 457 (一)个人及社区健康 457 (二)灾害、危险、及福利 458 三、自然科学科技:它的本质和冲击 458 (一)自然科学科技的设计 459 (二)自然科学科技的范例 459 (三)自然科学科技的长期内涵 459
第16章 自然科学及技学 461
单元、课程、及充实的起始理念 一、信件 462 二、评估先备知识及概念 463 三、单元计画的起始理念 464 (一)根据美国NSE从幼稚园到八年级内容标准为基础的理念 465 (二)根据典型的年级程度内容为基础的理念 468 四、一般课程主题的上课计画起始理念 471 (一)物质的特性的起始理念 471 (二)能量及其变化的起始理念 471 (三)力与运动的起始理念 472 (四)飞机、喷射机、及火箭飞行的起始理念 472 五、网路搜寻的起始理念 473 六、实例演练:个人或分组挑战 476 七、教室充实的起始理念 477 (一)班级的学习中心 477 (二)佈告栏 479 (三)实地考察户外教学 481 (四)合作学习计画 483 建议阅读之文献 487 备註 487
第17A章 物质和运动 489
内容 一、从原子到火箭及其他科技的惊奇事物 490 二、物质 490 (一)物质的物理性质 491 (二)分子理论 492 (三)物质的化学变化 493 (四)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494 (五)一个原子的成分 495 (六)夸克及物质其他更基本的成分 496 (七)核能 497 三、运动 498 (一)牛顿的运动定律 498 (二)重力及运动 499 (三)喷射引擎与火箭引擎 500 (四)飞行 500 四、总结提纲 502 (一)物质是任何佔有空间、具有质量的东西 502 (二)物质可以运动 502
第17B章 物质和运动 503
动机引发、发现活动、和示范教学 一、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动机引发 504 (一)我们为什么需要系安全带?【PS 2;SPSP 9】 504 (二)水流往何处去?【PS 1】 504 (三)车轮在哪儿?【PS 2】 505 二、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动机引发 506 (一)为什么樟脑丸会升起及落下?【PS 5】 506 (二)你能将糖和沙分开吗?【PS 4】 507 (三)什么引起上升?【PS 5】 507 (四)居礼夫人:科学家及人道主义者【HNS 2,3,4】 508 三、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发现活动 509 (一)物质和变化1【PS 1】 509 (二)从气体变成液体【PS 3】 511 (三)你的挤压力有多大?【PS 1】 512 四、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发现活动 513 (一)神祕讯息和化学变化【PS 1】 513 (二)单摆【PS 2】 516 (三)热与嘶嘶声【PS 3】 518 五、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示范表演 519 (一)推车上的玩具车:推力和拉力【PS 2】 519 (二)地球的人造卫星如何进入轨道?【PS 2】 520 六、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示范表演 523 (一)穿熘冰鞋的老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PS 5】 523 备註 524
第18A章 能量和机械 525
内容 一、能量如何转换 526 (一)能量守恆 526 (二)能量转换之最新实例:The Segway 527 二、电能 527 (一)静电 528 (二)流动的电 529 三、声能 532 (一)声音是什么造成的? 532 (二)声音能被吸收或反射 533 四、光能 533 (一)光的反射与折射 534 (二)光、三稜镜、和颜色 534 五、热能 536 (一)热是什么? 536 (二)如何测量热? 537 (三)物态变化如何发生? 537 六、机械 537 (一)简单机械 538 (二)摩擦力 540 七、总结提纲 541
第18B章 能量和机械 543
动机引发、发现活动、和示范教学 一、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动机引发 544 (一)乐器如何发出声音?【PS 2】 544 (二)磁铁会吸住所有的物品吗?【PS 3】 544 (三)为什么有些机器需要机油?【PS 2】 545 二、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动机引发 546 (一)声音能经固体物质传递吗?【PS 6】 546 (二)哪种杯子散热最快?【PS 6】 547 (三)你可以不必碰触水流而将它移动吗?【PS 4】 548 (四)「我是阿佛列得.诺贝尔」【HNS 2,3,4; SPSP 9,11】 548 三、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发现活动 549 (一)移动这些重物:制作并使用简单槓桿【PS 2】 549 (二)你能制作一个简单朴素型的电话吗?【S&T 1】 551 四、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发现活动 553 (一)简单电路【S&T 4】 553 (二)导电体与非导电体【S&T 4】 555 (三)墨水线条飞机(斜面)【PS 6】 557 五、提供给年幼学童(k-4)的示范教学 559 (一)冷和热如何使气球产生变化?【PS 3】 559 (二)使用音叉来吃思想的粮食【PS 1】 561 六、提供给中年级学生(5-8)的示范教学 562 (一)你可以听到针掉落:热的传导【PS 6】 562 (二)使工作更容易些: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S&T 4】 564 备註 566
原作者序言
感谢大家!来自北美洲及世界各地的肯定与建议成就了「教孩童科学(Teaching Children Science)」的更新版本。如果你我有机会面对面,放松心情,享受一杯热巧克力,我将会告诉你何以此书能持续二十多年盛销,且广受欢迎的六大因素:
1. 可灵活运用:本书涵盖了教师准备教材时需要注意的三个部分─科学方法、科学内容与科学活动。使用本书,教师和学生一样,可以只强调某些部分为必读,其他部分则列为参考选读。
2. 可启发学生学习动机:本书的写作风格,设定在要能让读者快乐的阅读,到现在我还是不喜欢那 种笨重又死板的教科书。典型的教科书好大本,光是要「搬」一本,就足以让学生筋骨受伤,更糟糕的是,里面的内容,只要读个几句,就会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校应该是个学生喜欢投入学习的场所,唯有教师选择重量适当、内容有趣的教科书,学校才会是吸收知识的乐园。 3. 採用探究式及发现式教学法来编写:本书提供资料让老师可以轻松的创造出一个「发现式」教学法的环境,教师提问,学生要自己去探究发掘答案。
4. 採建构式教学取向:毫无疑问的,我们自己本身才能决定要如何来看待一切事物。建构理论提供方法,让我们检视自己是怎么整合生活经验,而形成思考过程。它们到底在教些什么?那些教材和教法是否能帮助学生袪除错误的科学认知,获得正确的知识、技巧及价值。本书第一章即介绍建构理论,而第二章将讨论建构理论更多内涵,之后建构理论会如指导原则般出现在其他各章。
5. 丰富的资讯:如前所言,本书提供三个教师准备的基本部分─科学方法、科学内容与科学活动。
本书的第一篇即前九章,提供如何教导科学的基本方法。另外分别在第十章(第二篇)、第十三章(第三篇)、第十六章(第四篇)特别提供了有关地球∕太空科技、生命科技和自然科技(即理化)等教学主题,实际的科学内容则分别出现在第二、三、四篇的各章A部分(如12章A部分,提到宇宙的内容)。而有关孩童的科学活动部分之提供,则收录在每章的B部分(如12章B部分,有关宇宙的引起动机、探索活动、演示)。本书内容包罗万象,读者必定可以找到你所要的!
6. 参照课程标准:本书中传达一个观念─如果没有设定目标,将会走错地方,我们身为教中小学生科学的老师们,都需要一些方向,国家科学教育(NS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标准,提供了目前最佳的指导方针,在本序言之后段将会再提到,本书在介绍演示和活动这两部分时,也都会提到这些标准。另一个课程标准(2061计画,Project 2061)也会以小框框的方式呈现,以供参考。
本书的编排 第一篇:教学策略与教学技巧本书前九章讨论的议题包括:你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与孩童的互动,为了协助你轻松阅读并讨论这九章的内容,每章的编排方式一致採用: ■ 前言:点出本章要讨论的主题。 ■ 内文:讨论主题。 ■ 教师交流区:摘录教师间的对话,激发你的思考,并与他人讨论。 ■ 思考激盪:一些刺激挑战性问题,由你自己完成或和其他小组成员来共同完成。 ■ 摘要:回顾本章重点。 ■ 进阶学习:一些你可以自己完成或与别人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 ■ 发现学习资料来源:简单介绍与本章内容有关的网站,附上它们的网址、书单或文章标题, 以帮助你延伸学习本章节的重点。
第二篇到第四篇:教导科技单元时要具备的方法、内容以及活动在这本新版的书中,每一篇的开端都是先介绍并提供週遭垂手可得的科学背景知识:即地球∕太空科学(第二篇),生命科学(第三篇),或自然科学(第四篇)。在每一篇有个小节叫做「历史与本质」,介绍该领域发展的历程、重要事件及重要的人物;另一小节叫做「对个人和社会的意涵」(这也是NSE标准所强调的课题),检视个人与社区健康的议题,以及伴随科学发展而来的灾害、风险或利益。最后一个小节「科技:它的本质和冲击」讨论并描述科技的某些特殊发展并思考它对我们这个世界的长远影响。
在前几版的书中,每篇的第一章(即第10、13、16等章)提供了诸多颇实用的起始概念,来帮你计画并教导有关本章主题的科学单元或课程,本版在各章中加入了为起始概念而设计的「搜寻网站」,这些网站均参考NSE标准而设立,目的在补充现有的起始概念供各单元和各教案、课堂学习中心、佈告栏、户外教学及合作学习方案等所用。每章最后小节是「发现学习资料来源」,它提供了大量新的文献,包括从 浿cience and Children和 浿cience Scope这两本期刊中挑选出的相关文章书目,及它们最新的网站与网址。 某些章(第11、12、14、15、17、18等章)都有A、B两部分,如同前面所提的每个 毣部分包含科学内容,而 毢部分提供适合学童的科学活动,这些活动由年级程度而区分(如:初级与中级),活动型态则分为引起动机、探索活动及演示活动,此外,每个活动都和一个或多个NSE标准有关。 新版特有 所以,第六版有什么新的东西?答案是很多!我要强调的是本版特有的创新处。
本书第五版首次出现的创新处,本版更加以发扬光大。例如:用来标明特定内容和活动 的图 像,你要先在序言这里先熟悉它们,以后一看到它们,就知道又是什么主题或专栏了。
在科学教育的领域中,「探究」这个术语不断地有人使用在课室活动或教材上,在本书中「探究」指的是学童在参与科学探索时所必经的步骤,惟有透过探究学童才能抵达发现、学习的终点。
建构式教学法为传统的教育圈注入新活力,谈到孩童如何学、老师该如何教时,建构式教学法要教师去面对属于孩子的真实世界,如前面所提到的,本书广泛使用建构主义的论点。
教师们正开始感受到NSE标准的影响力,这些标准近年来建立了州和地方课程的架构,影响了教科书的编纂,甚至教师的教学资源也和这相关。前面提述,整本书各章节均参照NSE标准,在方法论该篇(第一至第九章)中,从建构理论、到课程设计到学科评量,甚至到网站搜寻,所有教学内容都是遵循那些标准。在第二、三、四等篇之前文中,自然学科内容和科学发展内容都直接和NSE标准有关。在第十、十三及十六章中,这些标准被用来设计单元内容,而且在B部分诸章中,每个活动都和一个或数个标准相关,最后,要提醒的是,所有用到的标准都在本书封面内页印出,提供师生取得方便。
现在美国教室里网路无所不在,从幼稚园开始到国小,甚至中学、大学都有,但很多教师还是无法有效的利用这项科技。本书将提供指引让教师懂得如何使用,最明显的章节是第八章科学网站搜寻。该章将教导将来之教师们如何为孩子们去规画特定之网路及科学相关之经验。该章将提供一套优秀的WebQuest及一些实例。有更多进行WebQuest的计画实例将在第10,13,及第16章提供。
刚刚已经阐述NSE标准以及本新版本有关网际网路的重要性,和教导科学一样,在接着继续谈新版本特色之前,我现在必须提出一个小小的警告,要轮到跳舞鸡的出场了。
假如一个慈悲的陌生人按你的门铃而且给你,绝对不要钱的,一只能够说话以及唱歌的奇妙鸡,纵使你最后发现这只鸡不会跳踢踏舞,也不要失望。因为拥有一只会说话也会唱歌的鸡(但是目前不会跳踢踏舞),可能会给你带来名利!而且假如你是一个很有耐性的好老师,你最后可能教会这只鸡跳踢踏舞,想像将出现在你跟你的鸡朋友面前的这个可能性!
以上譬喻就是我对NSE标准和网际网路的明确看法。没有一件事情是完美的,而且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取代一个专业的老师所能带入教室里,小心的思考和宽广的资源。假如你的学校教育培养你变成一位热心、有才气、富机智、以及具创造性思考的老师,你将会着手一个旅程,朝向创造一个探究发现式的课堂─所有的小孩子都值得去做的事情。
要成为这些老师中的一位,你必须有很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当有需要的时候,你必须知道去週遭世界中的哪个地方,寻找更多的资讯。针对这些目标,本新版本提供下列的资讯:
如前面提过的,新的内容已经被加到第二、第三、第四等篇的前头。诊察各科学领域的历程,曾经帮助发展各科学领域的人士,个人以及社区健康议题等等,这个内容直接和NSE标准的建议项目有关。
新的内容也被加到很多的「A」章,包括太空梭方案的情形、太空探险的将来、生物恐怖主义的资讯、炭疽病和天花的危险、以及尖端科技的例子和改变人类生活的可能性。
新的活动已经被加到「B」章,以支持NSE标准中有关个人∕社会的成分。例子包括「17年蝉的神秘」(第14B章),「葛伦、哈维和心脏的神秘」(15B),「居礼夫人:科学家及人道主义者」(17B),以及「我是埃福瑞‧诺贝尔」(18B)一系列的观察工具称为「快速查核」已经被加到第五章,来帮助你评量你自己的教学以及在户外工作时你观察到的教学,或者是教室课堂内的同侪教学。例如合作学习快速查询,可检验创意使用学习合作小组之策略,其他快速查询的主题包括发问策略、后答时间∕思考时间策略、积极聆听策略、良好科学示范、以及具备品质之教科书。
就如同前面提过的,涉及到NSE标准的「网路搜寻」起始概念已经被加入第13、16等章,增补扩大现存的起始概念的范围。
第9章,改编科学课程,对于教导有特别需要以及有不同背景之小孩,继续提出广泛的关心。此外,资讯已经被加入去警告老师有潜在的不公平,可能导致『数位分离』,小孩子是否能接触到科技,例如电脑和网际网路,将影响他们在学校以及将来的成功。
再一次,在每一章的资源教材已经被聚集成一个新的章节,叫做『发现学习的资源』。在每一章的结尾,这一个章节提供有关的网站和建议阅读的表单,在新版中已全部更新。特别有用的是,从专业期刊叫「Science and Children and Science Scope」引来的文献表单,放在第10、13、16等章里,这些文章分别在地球∕太空科学、生命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直接地提到计画单元以及课程。
到目前为止,你应已详尽地熟悉这第六版「教孩童科学」书本之内容和结构,而且我希望你热切地去使用它。你可以在师资培育期间使用它作为一个教科书,以及日后当你变成一个正式老师后,本书可作为一个可信赖有价值的资源。你也将发现我为职前及在职教师所编写的另外一本有用的书,叫做「杰出的人物及事物:给年轻人的科学活动」(也是由Allyn and Bacon公司出版发行)。
最后让我说再一次,就如我已经在旧版「教孩童科学」书中前言所说过的,这本书名的文字次序是有意义的,我们正在教孩童们科学,而不是教科学给孩童。
致谢
虽然本书只有一位作者,但有许多人直接或间接地帮忙做过内容之修正。我要感谢许多同事们的继续支持及鼓励,感谢Allyn and Bacon公司工作人员之文字校正及提供极有价值之建议。假如你以前已使用过「教孩童科学」,你应知道本书之1至9章有「真实的教师心声:思考、对话及写作的起点」之内容,因此,我要感谢那些实际参与每一章对话之「真正老师」们投注宝贵时间,为了浓缩他们的对话我做了一些内容的修正,所以在文章中我使用了假名,我相信他们之对话将会激发你的思考。谢谢大家!
约瑟夫‧阿布卢斯卡投(Joseph Abruscato)
译者序
值此二十一世纪之开启,科学课程之改革创新,正是世界各先进国家之重要教育课题;感谢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发行人于雪祥先生将「Teaching Children Science: A Discovery Approachth ed.」一书交给译者做翻译工作。一本在美国科学教育界已再版畅销二十多年的好书,的确值得国内科学教育界学者及实际基层科教工作者细心去体会与参考运用。尤其国内「九年一贯课程」所强调之创新教学基本精神,刚好可借由本书前半部之建构理论教学方法及后半部之诸多创新教材实例介绍,显现出完美之配合。
原书着者约瑟夫‧阿布卢斯卡投(Joseph Abruscato)教授,目前于美国佛蒙特大学教导「科学课程与方法」,他曾在全美国各州发表过数百场之演讲及工作坊,另针对学童及教师们出版过许多科学书籍,是一位杰出之师资培育专家。阿布卢斯卡投教授笔调幽默,经常在文章一开头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之小故事或趣味性短文,以点出该章之重点,但也因此让译者需花费不少时间去思考揣摩一些较特殊英文单字之用法及意义。又如第四章中的「从前有一只海马,收拾了牠的七枚银币,慢跑外出…」,(gathered up his seven pieces of eight and cantered out...)但为何 烢ieces of eight是『银币』,可能连大部分的英美年轻人士,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为了完成这本书之翻译工作,译者总共花了整整一年休假的时间。整个工作期间译者把握一个原则,即尽量维持本书原作者之精神,忠于原文之本意。因此,对于原书所用之人名及地方名称,决定保留原来名称,如此除了可让读者参考了解美国一般中小学之教学实际内容情况外,并可让科教学者或基层教育工作同仁在要求学生作练习时,能自行视需要加以对应成国内之文化背景,以符合实际。例如:原书要求学童画出北美洲及南美洲之地图,国内教师在实际应用时当然可以改成要求学生画出台湾及中国大陆之地图。另外,对自然科学(Physical Science)之定义需特别在此一提,本书所谓之自然科学是包括物理及化学,并不包括国内习惯一併纳入之生物;生物在本书中是属于生命科学之领域。
本书之翻译参考不少前一版之译本,在前人之基础上继续努力自然方便许多,这要感谢学长黄万居教授之辛劳。另外本书之完成要感谢嘉义大学科教所第二届与第三届多位研究生曾参与对诸多章节内容之讨论,及黄晖钦和王宜君二位国中教师夫妻档对部分章节之协助及校对等工作。又小女庄甫芳在译书一年期间,刚好在美国唸高中十年级,她除了帮忙中文电脑打字工作外,更能经常和译者切磋一些美国课堂上使用之专有名词之确实意义;因此,译者要特别谢谢赞美她─「就像一阵温驯之和风,是休假一年中全家欢乐的泉源」。
最后,因本书系译者首次担任翻译工作,经验不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尚祈各方学者专家,不吝指正。
庄奇勋
2005年8月完稿于美国Portland, Oregon
《自然与科技领域教材教法》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自然与科技教学的迷茫。我一直觉得,如何将“生命科学”中的一些概念,比如“基因与遗传”,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然而,这本书通过“制作DNA模型”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解决方案。孩子们在亲手构建螺旋结构的DNA模型时,不仅能够直观地了解DNA的基本组成,还能体会到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的。这种“动手实践,加深理解”的教学方法,让我耳目一新。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人工智能与未来生活”的探讨。它引导教师与学生一起思考,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我们需要具备哪些与之适应的能力。这种前瞻性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优秀的教材教法,能够跨越学科的界限,连接现实与未来,点燃学生无限的潜能。
评分《自然与科技领域教材教法》这本书,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指明了在自然与科技教学道路上的方向。我之前总觉得,如何将那些复杂晦涩的科学原理,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讲解清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这本书,却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能源的利用与转化”的讲解。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各种能源的定义和优缺点,而是通过“设计一个自制太阳能小车”的活动,让孩子们亲手体验太阳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孩子们在制作和调试小车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去了解太阳能的原理,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去体会科技的力量。这种“做中学”的方式,远比死记硬背公式来得有效。此外,书中还巧妙地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它鼓励教师设计“模拟生态系统”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科学知识,更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优秀的教材教法,能够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评分读完《自然与科技领域教材教法》,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对教学的理解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如何巧妙地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孩子们能够理解和亲身体验的生动实践。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声音的传播与听觉”的教学设计所吸引。作者没有简单地讲解声波的原理,而是设计了“制作简易电话”的游戏,让孩子们用两个纸杯和一根线,就能感受到声音可以通过介质传播。接着,他又引导孩子们去探究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吸收和反射效果,比如用泡沫、布料和木板来包裹纸杯,观察声音的变化。这种从模仿到探究,再到创新的过程,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内容。比如,如何利用模拟软件来演示核反应的微观过程,或者如何通过编程让机器人完成简单的任务。这些内容,不仅让科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也让孩子们提前接触到了前沿的科技,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让我看到,真正的教育,是将科学的严谨性与艺术的创造性完美结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探索中发现乐趣,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一直觉得,自然和科技这两个领域,似乎存在着一道无形的鸿沟,一个偏向于观察和理解世界,另一个则侧重于改造和创造世界。然而,《自然与科技领域教材教法》却以一种令人惊叹的方式,将它们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更令人称道的是,它提供的“教法”部分,简直是为一线教师量身定制的宝典。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植物的生长与环境因素”的教学设计。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光合作用”概念上,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探究性实验,比如让孩子们观察同一株植物在不同光照、不同水量下的生长差异,并鼓励他们记录、分析数据,甚至绘制生长曲线图。更妙的是,书中还设计了“设计一个迷你温室”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模拟并控制温室内的环境条件,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种“从探究到创造”的学习路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关于“简单的机械原理”的章节,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没有直接讲解杠杆、滑轮等概念,而是通过“制作一个可以提升重物的简易装置”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中,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省力或省时的奥秘,这种体验式学习,其效果是任何书本上的理论讲解都无法比拟的。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教什么”,更是关于“怎么教”,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充满智慧的教学解决方案。
评分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课堂,感受到了作者对教育的热情和对科学的深刻洞察。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将“空气的性质与应用”这一看似平凡的主题,挖掘出了无限的教学潜力。书中设计的“制作风力发电机”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空气的流动能产生能量,还学习了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这种将抽象的科学概念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更让我赞赏的是,书中还巧妙地融入了“交通工具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内容。通过讲解不同时代交通工具的演变,比如从马车到汽车,再到飞机,孩子们不仅能了解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生活的,还能从中体会到科学创新的重要性。这种将历史、科技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思路,使科学知识变得更加鲜活和有意义。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的启迪,是能力的培养,是价值观的引导。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益,更是对教学理念的革新。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地质构造与地球变化”的讲解所打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岩石的分类和板块运动理论,而是设计了一系列生动的模拟实验,比如用橡皮泥来演示板块挤压和分离的过程,或者用不同颜色的沙子来模拟地层的堆积。这些直观的演示,让孩子们能够轻松理解地球内部的复杂运动。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融入了关于“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应对”的内容。它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并学习相应的避险知识。这种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能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这本书让我体会到,真正的教育,是用科学的眼光去理解世界,用科技的力量去创造未来。
评分《自然与科技领域教材教法》这本书,如同一本魔法书,为我揭示了如何将枯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探索之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水的净化与利用”的教学设计。它没有简单地介绍各种净化水的方法,而是通过“设计一个简易净水器”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过滤、沉淀等过程,从而深刻理解水净化的原理。这种“问题驱动”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此外,书中关于“信息通信技术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介绍了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宇宙探索,或者如何通过在线平台与科学家进行交流。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更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未来,在于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在于如何点燃每一个孩子心中那份对未知的好奇与热爱。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自然与科技领域教材教法》,我读完后,心中涌动着许多想要表达的感受。首先,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选材真是太巧妙了,它如同一个宝库,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和科技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又通过一套套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让这些原本可能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光的折射与反射”那一章节的讲解,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物理定律,而是通过模拟彩虹的形成过程,甚至设计了利用镜子玩“光线捉迷藏”的小游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就理解了光线的传播路径和反射原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我以前在很多教材中都未能见到如此深入和系统的呈现。再比如,在介绍“简单电路”时,书中提供的“制作一个会亮的纸板小镇”的案例,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教孩子们连接电池、灯泡和导线,更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电路应用于实际生活,如何设计出具有不同功能的电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教法,绝非纸上谈兵,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充满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作为一名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我深切体会到,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能够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智慧,而这本书,无疑是兼具了这两者。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重新审视了自然与科技学习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未来的教育充满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股清流,注入了我对自然与科技教学的认知中。我从中看到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尤其是书中关于“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章节,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化学反应式教学,而是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归纳。比如,书中设计了一个“制作变色龙”的实验,利用pH试剂的特性,让孩子们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的同时,理解酸碱度的概念。这个实验不仅有趣,而且直观,极大地加深了孩子们对物质性质的认识。更让我称赞的是,书中还融入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学。它将科学知识与环保意识相结合,鼓励孩子们思考如何利用科技来解决环境问题,比如如何设计节能的生活方式,或者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这些内容,不仅拓展了教材的深度,也赋予了科技教育更宏大的社会意义。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传播,它教会我们如何用更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方式,去引导下一代认识世界,塑造未来。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教学内容,更传授了教学智慧。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天文现象与宇宙探索”的章节。它没有局限于讲解星系的形成和行星的轨道,而是通过“搭建一个简易星象仪”的活动,让孩子们在黑暗中亲手“观测”星空,感受宇宙的浩瀚。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们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欲望。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融入了关于“太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内容。它介绍了我们生活中许多习以为常的科技,比如GPS导航、气象卫星等,其实都源自于太空探索的成果。这种将宏大的科学理论与贴近生活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思路,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的价值和意义。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教育,就是要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们认识和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不断前进,不断发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