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伦理学的100个故事

关于伦理学的100个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伦理学
  • 道德
  • 故事
  • 哲学
  • 价值观
  • 人生
  • 思考
  • 案例
  • 教育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00个伦理思想故事,开拓我们的视野和深度与丰富我们的生命内容,并借此重新回到人的本质并找回追寻幸福的基本方向。

  伦理学又称道德哲学,是以哲学方法研究道德的一门学问,更是一门做人的学问,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懂一点伦理学。

  了解伦理学,也就是在亲近道德,也是对人类情感最深切的表达。

  很多人觉得伦理学很遥远,其实它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道德是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开也避不掉的存在,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规定并指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

  道德是人类心目中至高的向导,是人类最高贵的情感,是「人民的国家中一种推动的枢纽」。

作者简介

黎瑞山

  ◎出生于高雄市盐埕区,国中二年级时举家移民美国。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哲学系毕业。
  ◎专长领域:心灵哲学、逻辑学、西方当代哲学、应用伦理学。
  ◎目前在美国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着有《关于哲学的100个故事》。

《宇宙尽头的图书馆》 一卷关于时间、记忆与存在的史诗 作者:[此处可留空或使用笔名] 装帧设计: 典雅的深蓝色硬壳,封面上以烫金工艺勾勒出一个无限循环的几何图案,仿佛星云的轨迹。书脊处采用特殊的织物纹理,手感沉稳而富有历史的厚重感。 【书籍简介】 时间是什么?我们所经历的“现在”究竟是何种形态?记忆的锚点是否真实存在,还是只是意识在熵增洪流中勉力维系的幻象? 《宇宙尽头的图书馆》并非一部传统的科幻小说,它是一部关于存在本质的哲学探险录,一次对时间概念的彻底解构。故事始于一个几乎被所有文明遗忘的设定:在已知宇宙的最远端,超越了光速限制、时间坍缩的边界,矗立着一座被称为“奥菲斯档案馆”的巨型结构。它不是由砖石或金属构成,而是由纯粹的“已发生事件”的集合体编织而成。 第一部分:时序迷航者 主角,伊莱·凡斯,是一名“时序测量师”。他的职业是在被称为“时间裂隙”的区域工作,修复那些因宇宙大爆炸残留的微小扰动而产生的因果律悖论。伊莱的工具不是扳手或焊枪,而是他那经过高度训练的意识,能够感知和重构时间流的张力。 然而,一起代号为“零点回响”的事件彻底颠覆了他的世界。一艘据信已在三千年前湮灭的侦测船,其最后的信号片段,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清晰度,瞬间回溯并叠加在了伊莱的此刻。信号内容不是求救,而是一段关于“停止”的指令。 追踪这个信号的源头,伊莱必须深入奥菲斯档案馆。这座图书馆的管理员,一个自称为“编目者”的实体,向伊莱揭示了一个惊人的真相:时间并非线性流淌的河流,而是一本拥有无限页数的巨著,而宇宙本身,不过是这本书中某一页正在被翻阅的章节。编目者警告他,有人正在试图修改“前言”——也就是宇宙诞生之初的设定。 第二部分:页码的秘密与记忆的重量 伊莱的旅程演变成了一场在“时间书架”中的跋涉。这里的每一本书都代表着一个被选择或被否决的平行宇宙。他翻阅了那些“未曾发生”的历史:一个人类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掌握了量子力学的世界;一个文明因过度沉迷于永恒的享乐而自行消亡的纪元。 在这个过程中,伊莱开始质疑自己的记忆。他发现自己对故去的妻子和女儿的记忆,似乎有着微小的、难以察觉的偏差。编目者暗示,记忆并非对过去事件的忠实记录,而是“此刻”为维持心智完整性而进行的实时重写。如果过去可以被更改,那么“我是谁”的定义也将随之崩塌。 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失落卷轴”区。伊莱发现了一个关于“源初之声”的记录,那是宇宙诞生时发出的第一次振动。这份记录显示,宇宙的膨胀并非源于随机的奇点爆发,而是被一次“有意识的输入”所触发。而输入这个信息的,似乎是未来某个极端先进文明的残余力量。 第三部分:永恒的悖论 伊莱最终找到了试图篡改“前言”的幕后黑手——一个被称为“修正者”的群体。他们相信,宇宙的现有结构充满了痛苦和不公,唯一的仁慈行为就是抹去痛苦的根源,重置一切。他们试图将时间线引导向一个“绝对静止”的状态,一个没有变化、没有选择、因此也没有痛苦的完美平衡点。 修正者们挑战伊莱:“你的爱,你的挣扎,你的每一次呼吸,难道不都是对有限性的恐惧的证明吗?我们提供永恒的安宁。” 伊莱的回应是坚定的:正是这种有限性,这种对“此刻”的珍视,赋予了存在以意义。他明白,如果抹去了所有可能的错误,也就一并抹去了所有可能的辉煌。 最终的对决,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战斗,而是对“可能性”的意志较量。伊莱必须选择:是允许宇宙被“修正”成永恒的虚无,还是冒着一切风险,维护这个充满瑕疵、不断向前滚动的“此刻”。 【本书特色】 结构复杂精妙: 叙事在多重时间层级间自由穿梭,对读者构建逻辑思维提出了挑战,但每一次“闪回”或“预见”都服务于对核心哲思的深化。 美学风格: 融合了巴洛克式的繁复想象与冷峻的科学思辨,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令人窒息的宇宙史诗感。 深刻探讨: 本书触及了意识的局限性、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永恒辩论,以及“存在”本身是否需要一个叙事支撑的终极问题。它将引导读者重新审视每一秒钟的价值。 《宇宙尽头的图书馆》—— 当你到达终点时,你会发现起点从未真正远去。 --- [目标读者群体推荐] 喜爱伊恩·M·班克斯、阿瑟·克拉克以及对当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适合在寂静的夜晚,伴着一杯浓茶,进行一次彻底的意识漫游。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上篇 伦理学的起源和历史沿革

伦理学的起源和历史沿革
灵魂的不朽——毕达哥拉斯派 010
精神的助产士——苏格拉底派 014
理想国——柏拉图派 017
城邦的存在——亚里斯多德派 021
个人的觉醒——斯多葛主义 024
享乐生活——伊壁鸠鲁派 027
灵魂学说——新柏拉图主义 030
基督是唯一的力量——基督教神学 033
上帝之国——教父哲学 036
神学的最后光芒——经院哲学 040
信仰之光——神秘主义 044
「地心说」与「日心说」的战争——异端哲学 047
无条理的自然——人文主义伦理 050
加尔文独裁——宗教改革的伦理思想 053
君主论——政治伦理学 056
休谟的最后一课——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 059
被尊重的犹太异教徒——欧陆理性主义伦理学 062
老实人——法国启蒙派伦理学 065
规则生活中的自由思想——德国学院派伦理学 068
边沁的监狱——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 071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英国进化论伦理学 074
西南学派——德国新康德主义伦理学 078
绝对与自我——新黑格尔主义伦理学 080
疯狂的太阳——非理性主义伦理学 083
人之初,性本善——孔子的仁爱观 086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的性善论 089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荀子的性恶论 092
道法自然——道家伦理观 095
兼爱非攻——墨家伦理观 098
黄老无为而治——汉唐伦理学说 101
存天理,灭人欲——宋明理学 104

中篇 伦理学发展与成熟的新阶段
苦守寒窑十八载——元伦理学 110
思想界的浮士德——现象伦理学 113
美国的实用主义——实用主义伦理学 115
高老头——情感主义伦理学 117
道林.格雷的画像——存在主义伦理学 121
安提戈涅——精神分析伦理学 125
不食嗟来之食——人格主义伦理学 128
完整人道主义——新汤玛斯主义伦理学 130
现代神学的诞生——新正教派伦理学 133
图尔敏模式——语言分析伦理学 136
饥饿的丑闻——人本主义伦理学 139
莎乐美——新行为主义心理伦理学 142
轨道上的小孩——直觉主义伦理学 145
元伦理学的开创者——价值论直觉主义 148
南宋的覆亡——普里查德的义务论直觉主义 151
托尔斯泰的失败与伟大——罗斯的温和义务论直觉主义 154
基督山的复仇——罗素的道德情感论 157
希特勒的梦魇——绝对情感主义 161
分离派会馆——维也纳学派 164
尾生抱柱——卡尔纳普的极端情感论 167
欧也妮.葛朗台——史蒂文生的温和情感论 169
元伦理学的终结——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 172
郑人买履——规范伦理学 175
晋商的诚信观——理性利己主义 177
巨人的花园——心理利己主义 180
夜莺与玫瑰——伦理利己主义 183
爱斯基摩人杀女婴——行动功利主义 186
伤仲永——否定性功利主义 189
商鞅变法——极端功利主义 192
大闹天宫——规则功利主义 195
究竟是不是钱的问题——多元论规则功利主义 198
一夜与一生——描述伦理学 201
二十四孝——美德伦理学 204
向神父告解——应用伦理学 208
复制的争议——生物伦理学 211
屠杀类人猿——环境伦理学 214
血色海湾——生态伦理学 217
挽救生命的谋杀——医学伦理学 220
希波克拉底誓言——职业伦理学 223
手指的魔力——教育伦理学 226
为国献身——性伦理学 229
第一骇客——电脑伦理学 231
威尼斯商人——经济伦理学 235
堕胎与犯罪率——人口伦理学 238
信任推销员的老人——商业伦理学 242
「挑战者号」的失败——工程伦理学 245

下篇 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
丁龙讲座——道德 250
复活——良心 254
脸上的烙印——名誉 257
举贤不避亲——公正与公平 260
汽水的味道——幸福 263
伍子胥的复仇——仁慈 267
跑不掉的螃蟹——慾望 270
无法长大的孩子——尊严 272
埋儿奉母——伦理行为事实 275
父亲的尸体——文化相对主义 278
郑伯克段于鄢——行动与忽略 208
苏东坡与佛印——道德价值 283
冒险转移——集体责任 286
牛虻——必然论 289
临时抱佛脚——功利论 292
浮士德——德行论 294
杀鸡儆猴——效果论 298
安乐死——道义论 301
猴子与香蕉——契约论 304
悲惨世界——决疑论 307
王莽谦恭未篡时——历史分析法 311
朝三暮四——演绎与归纳 314
罗素与挑夫——观察和实验 316

图书序言

前言

  最早记载「伦理」两个字的古籍是《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而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伦理」一词的:「伦,从人,辈也,明道也;理,从玉,治玉也。」也就是说,伦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则是玉石上的纹理。结合起来说,伦理也就是人伦关系的道,指的是一切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道德规范。而在西方,「伦理」来自于希腊文的风俗习惯(□□□□s)一词,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首先为它赋予了伦理的涵义。

  不过,用这样的方式来解释伦理二字或许太过学术化了,如果用一般人的观念来看伦理的话,它多半会被视为道德、良知等等诸如此类的观念。尽管这样的想法并不全面,却无疑会让伦理学变得平易近人得多,也能够让更多人对它产生兴趣。

  每个人都知道伦理是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大多数人也都会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但这些规则究竟从何而来?为何人类会自动形成这些固定的观念?是很多人都没有去细想过的事情。而这些,正是伦理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简单来说,伦理学其实就是研究道德的学说,它是哲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准和物质生活水准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人的价值、意义等诸方面的问题。很多人觉得伦理学很遥远,其实它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为道德是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开也避不掉的存在,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规定并指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

  道德是人类心目中至高的向导,是人类最高贵的情感,是「人民的国家中一种推动的枢纽」。了解伦理学,也就是在亲近道德,也是对人类情感最深切的表达。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伦理学的100个故事》读来真是让人回味无穷。我本来以为伦理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充斥着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理论,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将那些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伦理学思想,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出来。从古老的寓言到现代的案例,每个故事都像一把钥匙,轻轻一拨,便能打开通往深刻伦理洞察的大门。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义务论”和“功利主义”的阐释,它们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通过那些鲜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得可感可触。比如,那个为了拯救更多人而不得不牺牲少数人的故事,读起来就让人心惊肉跳,思考着在极端困境下,我们究竟该如何抉择。又或者,那些关于诚实、公正、责任的故事,它们并非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人物的内心挣扎和最终行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些美德的价值和力量。 这本书的结构也设计得非常巧妙,虽然名为“100个故事”,但它们并非零散的片段,而是围绕着核心的伦理学主题,层层递进,相互呼应。读完一个故事,你会不由自主地去联想其他故事,甚至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经历,看看自己是否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伦理困境,又是如何应对的。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无数伦理命题构成的浩瀚星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指引着我探索更深邃的智慧。 坦白说,我并没有预料到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如此大的触动。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个良师益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我的道德判断力和伦理认知。每次合上书页,我都会陷入长久的思考,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于社会公义的实现,关于个人选择的意义。那些故事中的人物,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困惑,他们的成长,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我日后思考问题时重要的参照。 总的来说,《关于伦理学的100个故事》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开卷有益”的书。它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解了最深奥的道理,让伦理学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人人都可以参与和理解的智慧。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有思考的人,相信你们也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点亮内心的智慧之光。

评分

读完《关于伦理学的100个故事》,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智慧漫游。作者的叙述风格十分独特,既有哲人的深邃洞察,又不失故事讲述者的幽默风趣。他并非直接抛出理论,而是将复杂的伦理学概念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中。这些故事,有的发生在古老的集市,有的则发生在现代的办公室,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却都直指人性的核心和道德的本质。 书中关于“自由意志”的探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通过一系列关于选择与后果的案例,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们所谓的“自由”,到底有多大的空间?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决定,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道德牵绊?读到那些因为一个微小的错误判断而导致一系列不幸事件发生的故事时,我真的会捏一把汗,并且开始反思自己生活中那些被我忽略的细枝末节。 另一个让我着迷的部分是关于“公正”的讨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习俗下,公正的定义似乎也在不断变化。书中的故事,有的揭示了法律体系的局限性,有的则探讨了个人道德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它们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辨析,去权衡,去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互动式的阅读方式,让我在思考中不断成长,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到这场关于何为“公正”的深刻对话中。 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复杂伦理问题时那种 nuanced(细致入微)的态度。他不会简单地将人物划分为“好人”或“坏人”,而是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行为动机的复杂性。即使是看似“错误”的选择,背后也可能有着令人同情的理由。这种对人性的理解,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在教我伦理学,更在教我如何更宽容、更理解地看待他人。 总而言之,《关于伦理学的100个故事》是一次令人振奋的阅读体验。它成功地将一门往往被视为高冷的学科,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我感到自己的思维被极大地拓宽了,对一些曾经习以为常的道德观念,也产生了新的认识。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能在每一次阅读中都有新发现的书。

评分

《关于伦理学的100个故事》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部用人间烟火气丈量哲学高度的杰作。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他擅长从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捕捉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伦理冲突,并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将它们放大、解剖,最终引向深刻的思考。我曾经以为伦理学离我的生活很遥远,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它无处不在,并且与我们的每一个决定息息相关。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后果主义”的叙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要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是通过那些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展现了追求幸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和道德的灰色地带。比如,那个为了拯救一群孩子而不得不欺骗另一个家庭的故事,读起来就让人心痛,并且引发了我对于“手段是否可以为目的辩护”的深刻反思。 书中对“契约论”的阐释也让我茅塞顿开。作者描绘了在没有社会规则约束的原始状态下,人们如何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建立起最初的社会契约。这些故事,尽管是虚构的,却能帮助我理解社会规范和法律的起源,以及个体与集体之间的权力与义务关系。这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有序的社会生活,也更加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关于“利他主义”的探讨。作者通过一些感人至深的案例,展现了人类无私奉献的伟大力量。然而,他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那些看似纯粹的利他行为,是否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动机?这种审慎的态度,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视那些真正纯粹的美好。 总而言之,《关于伦理学的100个故事》是一本充满智慧、情感和启发的读物。它以一种极为人性化的方式,引导读者走进伦理学的殿堂,并在故事的河流中,获得思想的滋养。我感觉自己在这本书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获得了一种看待世界和处理问题的全新视角。这是一本值得每个人珍藏,并在闲暇时细细品读的书。

评分

这本《关于伦理学的100个故事》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脑海中关于“伦理学”的印象,大概还停留在高中政治课本里那些晦涩难懂的定义和原则。然而,作者却用一种极其高明的方式,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化为一个个鲜活、生动、甚至有时令人捧腹的故事。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美德伦理”的解读。那些关于勇气、节制、智慧、仁爱等品质的故事,不再是冰冷的道德条文,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言行举止,变得可感可触。当我读到那个为了保护弱小而挺身而出的年轻人时,我感受到了勇气的光辉;当我看到那个能够克制自己欲望,做出长远选择的智者时,我体会到了节制的智慧。这些故事如同道德的“微缩模型”,让我们在小小的叙事中,窥见宏大的道德图景。 更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还巧妙地融入了不同学派的伦理思想。读者在被故事吸引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了亚里士多德、康德、密尔等哲学家的思想精髓。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任何枯燥的说教都更有效。我发现,原来那些深奥的理论,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可以如此富有生命力。 书中对“相对主义”的讨论也让我思考良多。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批判,而是通过一系列跨文化的故事,展现了不同社会对于“善”与“恶”的不同理解。这让我意识到,在评判他人行为时,需要更多的同理心和文化敏感性。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一切,而是要尝试去理解对方的处境和价值观。 总而言之,《关于伦理学的100个故事》是一本充满智慧与人文关怀的书。它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去审视自己内心的道德罗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好人”的定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道德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并且能够在不同人生阶段读出不同感悟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关于伦理学的100个故事》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满足感。作者的叙事能力非凡,他能够将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哲学概念,转化为一个个充满人情味、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让我一口气读下来,欲罢不能。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严肃的说教类读物,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大错特错。 书中对于“德性”的描绘,尤其让我着迷。作者通过一系列故事,展现了不同人物在面对诱惑、挑战时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塑造了他们的人格。我看到了忠诚的坚定,看到了善良的韧性,也看到了诚实的价值。这些故事,不是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展现了人在道德实践中的挣扎与成长,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我同样欣赏书中对“正义”的多元化探讨。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法律框架,而是从不同的角度,比如分配正义、矫正正义等,通过各种情境下的故事,让我们理解“正义”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读到那些关于公平分配资源的案例时,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公平?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一个普适的答案,而需要我们在具体情境中去权衡。 书中关于“责任”的讨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通过那些因为疏忽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故事,提醒我们,每一个选择都伴随着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仅是对自己,更是对他人、对社会。它让我更加审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意识到每一个微小的决定,都可能 ripple effect(产生涟漪效应)。 总而言之,《关于伦理学的100个故事》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它用最生动的故事,最贴近生活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伦理学世界的大门。我感觉自己的道德感和批判性思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一些曾经模糊不清的概念,也变得清晰起来。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能够不断带来新启发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