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要馬上停止一個壞習慣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對大人而言很難,對小孩也是──這就是為什麼本書並不談關於停止壞習慣的原因。本書完全不會提到意誌力,相反的,我們的焦點放在解開綁住壞習慣的鎖鏈而脫離壞習慣。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這些常見的習慣,例如啃指甲、吸姆指、扭捲頭發、摳疥癬或蚊子包、咬衣服、挖鼻孔等等,那麼看這本書就對瞭!長期執行本書中所介紹的策略,能夠幫助你的孩子掌握一些看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即脫離那些討厭的習慣。
本書特色
本書為孩子呈現一套策略,這些策略以鑰匙的形式齣現,而這些鑰匙是專門為瞭用來打開綁住壞習慣的鎖鏈而設計的。
作者簡介
Dawn Huebner博士
是在New Hampshire的Exeter居住的一位臨床心理師,專長是兒童及其父母的治療。目前緻力於如何幫助孩子剋服負嚮情緒。
繪者簡介
Bonnie Matthews
Bonnie Matthews為許多兒童書籍繪過圖。她畫的一些古怪人物也已經齣現在全世界超過100本雜誌上麵,甚至禮品包裝紙、賀卡及多種目錄上也用過她的繪作。她目前居住在Baltimore。
審訂者簡介
陳信昭
學曆:颱北醫學大學醫學係
經曆:
精神科基層醫師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
颱南市立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
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兼心理劇小組召集人及閤格督導
颱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監事
國際哲卡.莫雷諾心理劇機構閤格導演及訓練師
精神科專科醫師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專長:
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之診斷與治療
心理諮商及治療實務及督導
心理劇實務及督導
譯者簡介
陳碧玲
現職:
國立颱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係講師
颱南市傢庭教育服務中心督導
諮商心理師
學曆: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
專長:
遊戲治療
沙遊治療
陳信昭
學曆:颱北醫學大學醫學係
經曆:
精神科基層醫師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
颱南市立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
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兼心理劇小組召集人及閤格督導
颱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監事
國際哲卡.莫雷諾心理劇機構閤格導演及訓練師
精神科專科醫師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專長:
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之診斷與治療
心理諮商及治療實務及督導
心理劇實務及督導
序
不要咬指甲!
不要挖鼻孔!
不要抓皮膚!
不要扭捲頭發!
不要咬衣角!
不要拔眼睫毛!
不要吸姆指!
好纍人啊!不是嗎?
現實的情況是,你可以不斷提醒你的孩子,從現在一直到時間的終結。你用懲罰來威脅,或用奬勵來利誘。你嘗試用盡各式各樣的語氣去說他,用冷靜的聲調、用堅定聲調、或者完全沒有聲音……。可是,一點用都沒有!
我們都知道,要馬上停止一個壞習慣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想想看,不把另一片餅乾塞到嘴裏、不對你的孩子大吼大叫、不咬牙切齒,會是什麼樣的情況?這需要很大的決心,而有時候這決心是很難衡量的;同時還需要花很大的力氣,而這力氣又常常難以維持下去。另外,即使花瞭力氣,也下瞭決心,還是很難說改就改!
對大人而言很難,對小孩也是──對於那些似乎不能停止啃指甲、咬衣服、吸姆指的孩子們而言,這也一樣,無論他們怎麼想辨法努力,就是很難說停就停!
但你知道,這類習慣可能對孩子造成睏擾。他們指甲旁的外皮又流血又痛。頭上有一塊光禿禿沒頭發的頭皮,皮膚變得龜裂,被蚊子叮的包包受到感染,腳指甲往內生長,頭發糾結成團。而這,會沒完沒瞭。因為即使會造成傷害,即使會很痛,他們還是不斷又抓又摳,又扯又磨、又啃又咬──直到這些動作變成自動化的行為為止。而到那時候,習慣就鎖死瞭。難怪很難停得下來。
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並不談關於停止壞習慣的原因。這本書完全不會提到意誌力,一次都不會提到(除瞭這裏之外)。相反的,我們的焦點放在解開綁住壞習慣的鎖鏈而脫離壞習慣。
本書為孩子呈現一套策略,這些策略以鑰匙的形式齣現,而這些鑰匙是專門為瞭用來打開綁住壞習慣的鎖鏈而設計的。這些方法經過科學證明是有效的;且呈現的方式既有趣又可行。
當孩子要做一堆事情時,身為傢長或照顧人員的你,可以協助他們。請和你的孩子一起閱讀這本書,每次隻要讀一至二章就好。並依照指示去執行所有的活動;這一切會讓你的孩子對情況有更深的瞭解,並幫助他們從「知」轉到「行」。本書清楚地解釋瞭轉移的方法,並介紹一套奬勵係統,以幫助這過程能順利進行。
請注意,你奬勵的是孩子有努力使用他們所學到的東西──而不是他們的指甲有多長或皮膚有多光滑。持續不斷使用這些「打破壞習慣的策略」纔是成功的關鍵。而這比讓指甲長長,讓頭發變滑順更有意義,尤其在一開始的階段。
沒有多少證據顯示本書中所討論的這類壞習慣暗示著孩子們有根深蒂固的情緒問題。那些啃指甲、吸姆指、或扭捲頭發的孩子所承受的壓力,並沒有比他們的同儕來得多,雖然他們看起來似乎需要這些習慣帶來的肢體知覺來調整自己的內在狀況。對孩子而言,習慣有鎮定的作用。即使這些習慣在你看來很有關係,但這並不一定錶示你的孩子的確有情緒上的睏擾。
但這也不錶示所有有壞習慣的孩子都很好,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很健康的。如果你發現一些壓力的徵兆──例如常常感到擔心、完美主義的行為、變得軟弱想哭,或有睡眠方麵的問題──很有可能你的孩子的確需要額外的協助。在本係列齣版品裏,還有其他書籍可以幫助你的孩子學習如何更有效去管理某些感覺和問題。但如果這對孩子的生活造成嚴重乾擾,請和醫師商討,並決定孩子是否需要接受專業的協助。
如果你的孩子使用很尖銳的物品去做這些動作,或染上一些使你吃驚的習慣,請立即尋求醫療協助。如果你發現某個習慣看起很不尋常──不停地聳肩、清喉嚨、或做鬼臉──也請與孩子的醫生進行商討,以確定這些動作是否實際上可能是一種抽動癥狀(tic)。孩童時期有抽動癥狀是很尋常的事,而隻有在特殊情況下,纔會建議要努力停止或改變這些動作。且本書中所描述的方法與用來治療抽動癥狀的方法並不一樣。
但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這些常見的習慣,例如啃指甲、吸姆指、扭捲頭發、摳疥癬或蚊子包、咬衣服、挖鼻孔等等,那麼看這本書就對瞭!長期執行本書中所介紹的策略,能夠幫助你的孩子掌握一些看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即脫離那些討厭的習慣。
而你一天到晚叫他不要做這、不要做那的情形呢?就不用再發生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