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是古代灸法的一种,从广义上属于现在的“穴位敷贴疗法”,即于人体体表穴位敷贴药物,透过药物、俞穴及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天灸疗法兼有针灸和中药治疗之所长,具有安全简便、疗效可靠、经济实用等特点,治病范围广,是进入普通家庭实用性很强的好方法。
本书分两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天灸疗法的基本知识,包括本疗法的历史、作用机制、操作规则、注意事项、适应证、应用原则、剂型及常用中药、穴位等。第二章介绍了内科、骨科、外科、妇儿科、眼科和五官科、传染科等62种常见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每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和治疗,并对治疗方面的具体内容(主穴、配穴、方法、临床报道和参考文献)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者、诊所医生、医药爱好者、患者及广大普通读者使用。
作者简介
伦新
伦新现为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高级讲师,针灸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耳穴专业委员会理事。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长期致力于针灸临床的建设与发展,在针灸临床上积累有丰富的经验。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的研究,在学术上师承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靳瑞教授和广东省名中医杨文辉教授,临床上用针灸疗法治疗变态性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并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近五年曾参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针灸推拿学》等5部,主编医学专着《实用针灸推拿治疗》、《单穴防病治病妙用》、《实用针灸手法学》、《慎用腧穴的针灸意外防治》等7部,发表医学科研论文17篇,教学论文11篇,合着论文10篇。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深深吸引了我。一种温润的米白色背景,上面用古朴的金色线条勾勒出几株形态各异的草药,旁边点缀着几处淡雅的红,仿佛是草药上沾染的露珠,又像是点燃的艾草散发出的微光。整体感觉非常沉静、内敛,又透着一股生命力。我第一次看到它是在一家独立书店的角落,当时我正在寻找一些关于传统养生方法的书籍,无意间翻开,就被它的装帧风格所打动。我喜欢这种不张扬,但仔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中深意的内容。封面上文字的排版也很讲究,主标题“天灸疗法”字体古朴有力,副标题的字体则更为纤细柔和,形成一种对比,却又和谐统一。我揣测,这本书的内容应该也是如此,既有理论的严谨,又有实践的温情。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世界,去探索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养生奥秘。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畅销书,更像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智者,在默默地分享着宝贵的知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也让我感到非常舒适。书页的纸张质量很好,摸起来温润细腻,不会有那种廉价的粗糙感。文字印刷清晰,墨色浓淡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留白比较多的排版方式,感觉整个页面很透气,不会因为信息量过大而显得拥挤。作者在文字的组织上也很有条理,段落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逻辑性很强。即使是一些比较深奥的概念,作者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并辅以一些图表和插画,这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直在努力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去组织内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些实用的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书中的知识。对我而言,一本好的书,不仅要有内容,还要有阅读的“体验”,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身心俱疲的阶段。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中的烦恼,让我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倦怠。我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清晰的章节结构。尽管我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但我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他试图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讲解得易于理解。我尤其关注了那些关于“辩证施治”的章节,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但“辩证”二字就让我看到了不同于千篇一律的治疗方法。我常常觉得,很多时候我们生病,并不是简单的“哪里疼就治哪里”,而是身体内部失衡的体现。这本书似乎就是在强调这一点,它让我开始思考,如何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身体的运作。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理论时,会穿插一些古代医者的故事或者历史典故,这让原本枯燥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这种疗法多了一份敬畏感。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一些关于如何调理身体、增强体质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摆脱目前的亚健康状态。
评分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讲解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循循善诱”的风格。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些高深的理论,而是从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逐渐引导读者进入主题。比如,我注意到书中开头提到了一些常见的身体不适,然后解释了这些不适背后可能的原因,并最终引出了“天灸疗法”这个概念。这种由浅入深的方式,让我觉得很受用。而且,作者在解释专业术语时,总是会给出一个通俗易懂的类比,或者是一个生活化的场景,这让我能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认识到,健康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维持和改善的。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提供给我一些关于日常保健的实用技巧,让我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健康。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作者的学术背景非常感兴趣。从他文字中流露出的严谨和对传统医学的深厚理解,我猜测他一定是一位在相关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他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让人觉得言之有物,而非空泛之谈。我注意到他在书中引用了一些古代的医书文献,并且能够结合现代的科学认知进行解读,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治学态度。他并没有一味地推崇古法,而是强调“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加入了现代医学的视角。这种开放的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更加充满信心。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学习到一些关于养生保健的科学方法,了解如何通过一些温和而有效的方式来改善身体状况。我对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身体、关爱自己身心的知识,总是充满着好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