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转融开启中草药新纪元

生物转融开启中草药新纪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为什么牛马等动物只吃草却身体壮硕、耐力十足?为什么爱斯基摩人长年吃肉,几乎不吃蔬果,却很少罹患文明病?草食性动物如何将植物转化成蛋白质(肌肉)?肉食者如何避免罹患心血管疾病?

  这就是微生物转化融合的奥秘。只要免疫力正常、生命力旺盛,体内与食物中的微生物自然会经由发酵,将其转化、融合成身体所需的能量。作者的研究团队已经利用此一技术,成功开发保肝、健肺、强化心血管等保健食品与药物,深受肯定。未来投入中草药的开发利用,不但能大量制造,还可能创造新药,远景十分看好。

作者简介

李顺来博士

主要经历

曾任

中国化学制药公司关系企业
中化合成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长
南台科技大学生物科技系所 创系主任及所长
南台科技大学『生技产品试量产暨产品功能性评估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现任

南台科技大学生物科技系所 助理教授

着作

生物转融开启中草药新纪元(元气斋出版社)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自序:微生物与中草药共谱转化融合新乐章……3
中药配伍与音乐编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性味、归经其实就是量子共振原理
微生物就好像乐团的指挥
微生物转化融合可开拓中草药新境界

推介序:量子医学时代已经来临… 吕晋宏博士……11
推介序:整合医学势将出现新风貌… 张嘉祐医师……13
推介序:生物转融技术开启中草药科学化途径… 许姿妙中医师……16

第一章 大自然早有生物转化融合机制……23
一、从鱼缸养鱼的经验谈起……24
二、沉香可能为真菌转化融合而成……26
三、草食性动物身躯壮硕的秘密……28
四、爱斯基摩人吃大量动物性蛋白却少生病……30

第二章 恢复生命力而非增强免疫力
-------生物转化融合为生命力的根本……32
生命力包括四大指标---- 一旦衰退就容易生病……32

1.新陈代谢力:食物的转化效率指标……36
(1)吸收食物与营养素
(2)将营养转换成能量
(3)转化、回收或排出废弃物及毒素

2.均衡力:讯息传递与保持整体平衡的能力……41
顺应自然就可保持均衡

3.自癒力:即自我修复的能力……45
六至七成身体损伤可以自我修复

4.免疫力:即人体自我防御机制……48
免疫力平衡就好,不必强化
新疾病不断出现的警讯……52
生活习惯病为生命力衰弱征兆……54
与饮食习惯的关系最为密切
常吃植物性与发酵食品有助于促进转化
怎样才能恢复生命力……59
生命是一种均衡的全息体
生命力就是生命能量:从水蝨的实验谈起
现代医学有其缺点或侷限
缺乏整体概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65
中医的经络、脏腑治疗法则符合人体生命力概念
脏腑以达到平衡的「内稳态」为原则……67
五脏六腑彼此影响、互补
经络即讯息网路,穴位即网站……71
等于组织、器官的气血讯息分配与调控系统
经络的传递网络可能源自于干细胞……75
均衡调控全息性网络才能保持健康
生命力有赖量子层次的宏观调控……79
(一)生命力的强弱与生物能量场有关
(二)量子物理对生物能量场的诠释
三个生物量子效应实验打破传统迷思
(三)细胞间的讯息也可以波动共振传递
(四)生命现象是物质量子场的干涉作用
(五)量子医学新时代已经来临 
量子医学可能成为未来医学主流

第三章 中医为体西学为用乃必然趋势---中、西医融合才能开创新契机……99
医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中西医在治疗本质上有些不同
医学文化也有相当大的差异
截长补短、彼此融合才能互利……107
西医治癌仍以五大疗法为主
中医的治癌特点在扶正袪邪
中西医合作才是病人之福
传统中药炮制是门独特学问……113
炮制为中医药最独特的发明之一
药物作用三阶段符合现代药理
中药讲究君臣佐使配伍融合概念……125
西医多以单一药物治一种病
分子生物学证实中药复方配伍比较有效
还可用量子理论来诠释、应用中药配伍观念
生物转化与融合为配伍的秘密根源……129

第四章 生物转融技术应用于中草药远景可期……132
由美日两国竞相研发史塔丁药物的过程谈起……132
生物转化融合技术承袭中药炮制学
加、印科学家曾做当归、穿心莲发酵研究
南台科大首先研究中草药转化技术
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方向类似
透过微生物酦酵可以提高复方疗效
中草药生物转化融合技术远景看好
细说生物转化融合技术原理……142

中草药生物转化融合技术具有六大特色……145
1. 选择适合的微生物发酵菌种为成败关键
2. 酵素转化的关键在于改变药物的精微结构
3. 中草药前驱成分有助于微生物次级代谢
4. 微生物对压力的反应导致转化与融合效应
5. 生物转化融合在量子医学上的应用
6. 犹如演奏一曲优美的乐章

生物转化融合技术具有多项优点……157
1. 可以改变药材与食物特性
2. 能修饰特定成分的化学结构,解燃眉之急。
3. 缓和药性,更符合现代需要
4. 可提取并提高特定成分的纯度
5. 提高药用成分的萃取率
6. 利用量子讯息比对寻找珍稀药材的替代材料
7. 有效又不致引起肠胃不适
8. 加快复方草药搭配的速率
9. 「微生物转化的生物」可能成为开发药物的新途径
10. 微生物转化可以达成客制化医疗愿景

第五章 开发保健食品具有无限可能……173

一、利用生物转化融合技术开发保肝产品……173
肝脏具有多种功能却从不喊痛
以肝炎、肝硬化及癌症患者最多
黄疸与疲累为肝功能异常指标
肝脏保健:经生物转化的樟芝可能为保肝圣品
有效提升牛樟芝菌丝体保肝作用之秘

二、白樟芝转化产物确能强化唿吸系统……186
唿吸系统具有四大功能
常见的肺部与唿吸系统疾病
中西医看法名异而实同
白樟芝等白色菇菌类确实有益于肺部保健
药理方面具有三大特色

三、纳豆酦酵物应用于心血管系统效果佳……201
血液循环是否顺畅关系到健康与性命
提升纳豆激(酉每)效用以预防血栓
纳豆与红麴、紫苏、红景天配伍妙用多
可将药材成分转化为易吸收的小分子

附录:生物转化融合技术十二问……209
结语:「生物转融」让中医药发展具有无限可能……219

图书序言

自序

微生物与中草药共谱转化融合新乐章 李顺来

  时间回到二十多年前,我在英国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修完一年的硕士课程,申请直接攻读生化工程博士学位。在博士入学口试那一天,主审的汤玛士教授(Professor Neale Thomas)噼头就问:「想从事什么样的研究主题?」当时我回答:「中草药的相关课题。」又问:「为什么?」回答:「我来自东方,有应用草药的传统,对中草药的效果一直深信不疑,但目前的科学似乎无法完全解释中草药的奥秘,所以我想解开其神秘面纱。」汤玛士教授进一步问道:「在不了解药理作用的情况之下,古代的中国人怎么预测中草药的治病功能呢?」我想了很久,后来才回答道:

  「我不是中医师,并不了解中草药的真正作用机制。但中国人的药理概念与西方国家大不相同。中文的『药』是由『草』及『乐』二字所组成,『乐』有音乐与快乐两种意思;可见古人认为治病用的药,其实是一种用『草』记载下来的音乐,是很快乐的。而音乐讲求的是『和谐』,中医治病开药方给患者服食,其目的也在找回(回复)身心平衡与快乐。」教授显得很有兴趣地追问:「你是说草药是一种音乐,我没听错吧!」我说:「从中文的『药』字来解释,的确带有这个意思!」他听了之后笑笑地说:「真的很有趣(That is very interesting)」!
中药配伍与音乐编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这样,我很幸运的获得英国教育部奖学金,并拜入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物理系出身的汤玛士教授(Professor Thomas)门下攻读博士,但因他对生物不是很了解,于是另外找生物系的植物学家福罗依德(Professor B.V. Ford-Lloyd)当共同指导教授(汤玛士为第一指导教授),研究主题为:「环境物理参数对药用植物成分之影响研究」。

  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念书的那几年里,我一直不断重复的工作就是:种植药草,改变生长环境,取样分析成分变化,再依据分析结果修改种植条件、重复实验。汤玛士教授是物理学家,刚开始时跟他讨论(meeting)的压力很大,因为他不管什么DNA、蛋白质表现或植物代谢,只要我从物理学的角度诠释实验结果。在他眼中,所有的生化反应就是一连串物理变化,再复杂也会牵涉到物理参数的交互作用,所以每次讨论实验结果,一定要很明确的回答与哪一种物理参数有关,如果只由生物化学的方向解释,他就觉得不满意。一旦无法回答,他就要我回去好好念书,下星期再来回答同样问题。于是每次讨论过后,背包内就会多出一堆书;在博士班苦读的那几年里,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待在物理系的课堂里,为的是应付每个礼拜与指导教授讨论。

  与福罗依德教授讨论又是另一番景象。他是一位温文儒雅的英国绅士,专长在植物分子生物学,往往要我由物理参数所引起的生化机制去解释实验结果。所以在学校的另外三分之一时间,就花在医学院的分子生物系上课;剩下的三分之一时间才留在本系(化工系)研读生化工程理论。

  在那一段唸书唸到快要神经错乱的岁月里,唯一可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可以花少少的钱,就能听到世界一流的伯明翰交响乐团演奏。当时的指挥家即目前柏林爱乐交响乐团的指挥赛门拉图(Sir Simon Rattle)大师。那时不论心情多烦闷,只要躲到演奏厅,聆听优美的音乐,所有的烦恼就立刻抛到九霄云外,比任何仙丹妙药还有效。当时我才忽然体会到中文字「药」的深刻涵意:音乐是一种药,配药就好像编曲;只要配得恰到好处,就可以让人身心舒畅。聆听音乐演奏可以治好我的烦闷(病)、平抚情绪起伏,不但自己回复快乐,还能让多数人起共鸣;所以说药是一种具有音乐特质的草,也是一种可以让人快乐的草。这种解释并非作者胡诌,《说文解字》早就说:「药」从艹,乐音,乃治病草。由此可见音乐是「药」,药由草组成,并非虚言。

性味、归经其实就是量子共振原理

  由量子物理的角度来看,每一种物质都潜藏一组频率,而音乐就是频率的组合;编曲时,改变一、两个音符就足以改变整首曲子的旋律。药物配伍也一样,每种药都隐含物质波动,复方配伍即各种物质波的交互作用;波动的加成或减弱也会影响到药效。

  进一步分析,每一种药物都是一组特定波动频率的浓缩,每一个人体器官也可视为一组特定波动频率的浓缩。尽管药物与人体器官的外观差异很大,但若两者拥有共同的特定波动频率,亦会产生共振现象,而使简单的药物也具有特定疗效,此即中医药「性味」、「归经」的基本原则。

  中医处方用药一定要遵循「君、臣、佐、使」的复方配伍原则,「君」即治疗主证的重点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专责治疗兼证的药物;「佐」乃配合君药或臣药以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毒性,或具有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所,或调和诸药药性之谓。「君药」即主药,为复方中所不可或缺,「臣」、「佐」、「使」三药则可酌情加减或删除,不至于影响主药的作用。

  这种「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其实很像音乐的乐理,也就是制作音乐的游戏规则。乐理可大致分成「音阶」与「节奏」;音阶就是Do…Re…Mi…的各种变化,延伸到和弦、曲调部份;节奏指音符的长短,就好像说话有快有慢一样,乐谱上标示的节奏符号就是让演奏者知道什么时候该长,什么时候该短;哪一个音符该重,哪一个音符要轻。据了解,音乐家谱曲时通常都先定主旋律,再配上伴奏(和絃或装饰音)。主旋律、副旋律为整首曲子的灵魂,相当于中药处方的「君药」或「臣药」;和絃与装饰音可增加曲调的丰富性与和谐内涵,就等于君、臣配佐、使药一样,可增强或扩展君药的功效,或降低复方的副作用,以达圆融的治疗效果。

  所谓「圆融」,是因多数疾病(尤其是慢性病)都不只出现一种症状,有些甚至表现出多种面向,让医生不知该如何辨证论治,或从哪一个主证先治疗才好。解决之道是「齐头并进」,让处方用药兼顾到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而药物之间又不会彼此扞格或出现明显副作用;虽然没有办法像西药那样立刻改善单一症状,却能和缓、全面地治疗疾病,这就是中医药的特色。也就是说,中医药讲究「人本」精神,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均以人为本,考虑到人的感受与身体可以承受的程度。所以开出来的处方一定再三斟酌,务使其符合君、臣、佐、使的原则,使药性融合、互补长短,「能治病而不伤正」;所以说中医的君、臣、佐、使拟方用药为最先进的「个人化医疗」滥觞。
微生物就好像乐团的指挥

  然而不可讳言,中医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以致成为西医攻击的焦点,那就是:中医不用精密、客观的仪器检测,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调配出最适合病人的处方?如何立刻判断所处方的药物可以相容?答案当然是「靠医生的经验与学养」。但这样显然是不足的,容易使治疗品质出现良莠不齐现象。如果能将「微生物转化融合」技术引入中草药配伍系统之中,不仅能取其长而避其短,还可以创新内容,使药物之间既如乐曲般和谐共鸣,还能改善、治疗疾病发展过程中衍生的问题,一举多得。

  「中草药微生物转化融合」技术的核心包括转化与融合两方面,「转化」是指在药材中加入不同的微生物、引进多元的酵素系统,利用发酵作用转化中草药的功能,使药性互相融合,进而产生丰富、多元的效果。若以音乐制作来做比喻,药材就好像音符,中医师的配伍过程就将音乐家将音符组成特定旋律;而微生物就好像指挥家,可以让配伍完成的处方(乐团),发挥全面性功效,就像乐团指挥可以让个别的音符、乐器所发出来的声音,由杂乱无章变成和谐共鸣一样。微生物转化融合技术可以让中草药的药效与性味归经完全发挥、融合在一起,弹奏出一首首优美动听、扣人心弦的生命之歌。

  人体由数十兆个细胞所组成,这些细胞分别再依其功能组合成器官、系统,统一由大脑来指挥、协调,才能让我们的身心可以和谐动作、正常发展。以乐团来比喻,指挥家就相当于整个乐团的大脑,团员与其所持的乐器就像器官或细胞,演奏时旋律的快慢、音调的抑扬顿挫,甚至演奏者的情绪起伏都要靠指挥家去融合、带动;每个乐团可以展现自己的风格,指挥家再依临场状况,引导演奏者将感情与旋律融合成一体,成为扣人心弦的乐章,甚至吸引听众的共鸣,如痴如醉,最后再也分不清楚谁是表演者,谁是听众,这就是音乐表演的极致。

微生物转化融合可开拓中草药新境界

  生命就像一首歌,生活则如旋律优美和谐的交响曲,如果受到外来频率干扰,使悠扬悦耳的天籁之音变成尖锐刺耳的靡乱乐曲,表示人体生病了。此时必须给予药物治疗、调理;个别的药物则如单一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要有微生物或酵素参与,才能使单纯的中草药产生更多元化的药性变化,具有更广博的治病养生功效。中药科技化是未来必然要走的路,中草药微生物转化融合技术则如交响乐团的指挥一般,不管药物的种类或贵贱,都能融和、转化,产生更多元的功效,为中医药的发展开辟另一扇窗,展现无限发展可能。这是我的理想,也是目标。

  感谢教育部、国科会、谨鹏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博士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倖安国际有限公司及财团法人奇美医院的专案研究经费支持,使这个技术得以持续进行。特别是奇美医院张晋民主任、张嘉佑医师、杨惠珍女士及陈建宏先生的宝贵建议及指教,使这个技术得以更臻成熟。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还要感谢这十年来参与本计画的南台科技大学生物科技系研究团队不眠不休的努力,使这个新颖技术得以更完善。由于个人才疏学浅,加上平日工作繁忙,仓促之间付梓,难免有挂一漏万,未能尽识各方之成果,尚祈各界先进不吝予以指正。

  2010年5月于南台科技大学生物科技系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