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中医:从五官看健康

轻松学中医:从五官看健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医
  • 养生
  • 健康
  • 五官
  • 入门
  • 科普
  • 家庭医学
  • 传统文化
  • 疾病预防
  • 自我保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学会察颜观色,为自己的健康把关!

  身体的健康状况,从五官的变化就能观察出征兆,
  养成每天照镜子时,仔细观察眼、耳、口、鼻、舌的细微改变,
  就能早日发现疾病,及早诊治。

  五官决定你的健康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教导读者从眼睛、耳朵、嘴巴、鼻子、舌头所呈现的不同变化,来判断自己是否健康、是否火气大、是否肠胃不舒服、是否气血不顺畅等情况。

  借由每日对五官的观察,可以随时注意自己、关心别人的健康问题,那么就可做到平日多预防的功效。

  杨医师了解人体结构运行之道,并借由经验心得的累积,以简单易懂的分享,直接教导您从五官与脏腑的关联,以及十二经络的气血变化,来认识自己。让人人都能轻轻松松做自己身体最好的医生。

  内容关注于肝脏与眼睛、心与舌、脾与唇、肺与鼻、肾与耳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更于每篇章节最后,提供简易又有效的保健茶方,让您在平日观察五官变化的同时,适时提供预防的功效。

作者简介

杨锦华

  【学历】
  中国医药学院.加州南湾大学

  【曾任】
  光仁中医诊所医师
  和平中医院医师
  全民中医诊所医师
  孔孟圣道院中医保健讲师
  妇女展业中心中医保健讲师

  【现任】
  珪植仙中医院特约医师
  德全、德安中医诊所特约医师
  教会松年大学讲师
  台北青年服务社中医讲师
  板桥救国团中医讲师
  台北市大同社区大学中医讲师

  【着作】
  三分钟减脂美容茶
  三分钟美白瘦身茶
  六分钟泡澡瘦一身
  上班族精力茶
  从五官看健康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10
五脏六腑与十二经络节对应关系  11

〔第一章〕 目
目—眼睛  14
 观眼察神.看健康  18
 肝开窍于目  20
眼睛与脏腑的关系  22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27
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35
眼睛容易产生的问题  41
 眼睛疲劳  42
 眼屎  43
 流目油  45
 眼白混浊、泛黄  46
 眼皮浮肿  47
 眼睛佈满血丝  47
 眼睑泛白  48
 针眼  49
 黑眼圈  49
 青光眼  54
 结膜炎  56
 远视  57
 爱眼!护眼行动  58

〔第二章〕 舌
舌头  62
 心气通于舌  62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64
心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69
舌头容易产生的问题  72
 舌头破  72
 舌头发炎  73
 舌头发麻  74
舌与脏腑的关系  76
 舌诊的内容  78
 望舌质  78
 望舌色  79
舌质与舌苔的关系  89
舌诊的临床意义  90
 看心与小肠的辨证  95
 强心.保健法  101
 护心防治茶方  102

〔第三章〕 口 唇
口唇  106
 脾胃与口唇的关系  106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10
脾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15
 脾与胃病的辨证  121
口唇容易产生的问题  127
 口干舌燥  130
 口臭  130
 口角炎  131
 唇干脱皮  132
 唇裂  132
 强脾顾胃的药方  133

〔第四章〕 鼻
鼻  136
 肺气通于鼻  136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39
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45
肺的常见病状  149  
咳嗽、哮喘的临床辨证  154
 肺脏病例  160
关于「好鼻师」的问题  162
 鼻涕倒流  163
 鼻窦炎  165
 过敏性鼻炎  167
 防治感冒  171
 通鼻清肺.治喉痛保健茶方  173

〔第五章〕 耳朵
耳朵  180
 肾气通于耳  180
 十二经络与耳的动向  183
 耳与经络串联全身  185
耳朵的构造  186
 耳朵的神经组织  192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204
 肾气关系人体成长  205
肾的在志、在液、在体  210
耳朵容易产生的问题  214
 耳鸣  215
 中耳炎  217
 耳痛  218
耳朵与身体的对应  220
耳穴指压保健法  223
 耳朵临床穴道应用  226
 强肾养身法  231
解释名词  235

附录│十二经络的循行及其病候症状  236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点非常新颖,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接触过一些中医的书籍,但大多都偏向于理论,或者讲述一些比较笼统的养生方法。而《五官养生智慧》则完全不同,它将目光聚焦在我们最熟悉的“五官”上,而且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来解读身体的健康密码。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幽默风趣,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嘴唇”和“舌头”的部分。书里详细描述了嘴唇的颜色、厚薄、是否有裂纹,以及舌头的颜色、舌苔的厚薄、舌头的形状等等,这些细微的观察竟然都能反映出我们身体的真实状况。比如,嘴唇发紫可能和血液循环不好有关,舌苔厚腻可能表示身体湿气比较重。这些信息让我感到非常实用,我以前只是模糊地知道舌头可以看,但从来没有想到它里面竟然蕴含了这么多健康信息。而且,书里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改善这些问题的建议。例如,针对舌苔厚腻的问题,作者会推荐一些祛湿的食物,并且指导我们如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气。这些建议都非常具体,而且容易操作,我尝试了其中的一些,确实感觉身体有一些积极的变化。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医学知识,只需要我们多留意身边的细微之处。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惊喜连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一直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是觉得它深奥难懂,像一本天书。市面上很多中医普及读物,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流于表面,很难真正掌握到精髓。然而,《五官辨证养生》这本书却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形象,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将那些复杂的理论化繁为简,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书中的例子贴近生活,举不胜举,让我能够立刻联想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情况,理解起来毫不费力。我尤其喜欢书里对于“望闻问切”中“望”的部分的详细阐述,通过眼睛就能观察出身体的许多信息,这个概念之前只模糊地听过,这本书却把它系统化、条理化了。比如,关于眼白、眼眶、瞳孔等不同部位的变化与身体脏腑的关联,描述得细致入微,让我仿佛瞬间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读完第一部分,我迫不及待地开始观察家人的眼睛,发现竟然真的能对照出书中所说的某些小问题,这让我既惊叹于中医的智慧,也对这本书的实用性有了更深的信任。而且,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看病”,而是更侧重于“养生”,教我们如何通过日常的饮食、作息以及一些简单易行的中医方法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这正是我想从一本中医书里获得的核心价值。

评分

我本来只是想找一本关于如何通过饮食来养生的书,没想到却被《脸看身体:中医望诊入门》这本书深深吸引。虽然书名中提到了“望诊”,但我一直以为那是中医的专业技能,和我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观察面部的一些特征,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就像在跟我讲故事一样,把那些中医名词解释得生动有趣。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关于“鼻子”的部分。书里分析了鼻子的形状、颜色、鼻翼两侧的变化,甚至是鼻孔的大小,竟然都和身体的健康息息相关。我以前从来没有在意过自己的鼻子,读完之后,我才发现,原来鼻翼两侧如果经常发红,可能暗示着肺部有些问题;如果鼻头总是油腻腻的,可能和脾胃消化不好有关。这些信息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你“看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看到了之后该怎么办”。它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果发现鼻翼两侧发红,可以尝试多吃一些润肺的食物,并且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这些建议都非常容易实践,我尝试了一段时间,感觉鼻翼两侧确实没有之前那么容易发红了,这让我对这本书的信任度大大提升。

评分

我必须说,《面部养生秘籍》这本书的内容,真的让我脑洞大开!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每天照镜子时看到的那些脸部细微之处,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健康信息。书里把脸部划分得非常细致,从额头到下巴,再到左右脸颊,甚至眉毛、鼻子、嘴唇、耳朵等,都赋予了特定的身体器官或系统对应的解读。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额头”的部分,书里详细分析了额头不同区域的颜色、纹理、痘痘等迹象与心、脑、肝等脏腑的联系。读的时候,我忍不住一边读一边照镜子,发现自己额头中央偶尔出现的暗沉,竟然真的和书里说的“思虑过度,伤及心脾”有点吻然而非。这让我感到非常神奇!而且,书里不仅仅是告诉你“有什么就代表什么”,更重要的是给出了相应的调理建议。比如,针对某些面部问题,作者会推荐一些食材、穴位按摩,甚至是一些生活习惯上的调整。这些建议都非常接地气,不复杂,我尝试了几种,感觉确实对身体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书里提到的通过面部某些区域的“气色”来判断身体的虚实寒热,让我对中医的“望”诊有了更深的认识,觉得它不仅仅是看外表,更是洞察内在的科学。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让我觉得养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从每天的“面子工程”开始。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想着也许就是一本普通的养生科普读物。但读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完全错了。《五官窥探健康密码》这本书,颠覆了我之前对中医“望诊”的认知。我一直以为中医看病是很玄乎的,需要很多年的功底。但这本书用非常科学、清晰的逻辑,把“望”的部分拆解开来,让我觉得原来中医的智慧是可以被理解和应用的。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耳朵”的章节,以前只知道耳朵可以听,没想到它居然是身体很多脏腑的“晴雨表”。书里详细描述了耳朵的各个部位,比如耳垂、耳廓、耳阜等,它们分别对应着身体的哪些器官,当这些部位出现什么变化时,可能意味着身体出了什么问题,都写得清清楚楚。我读的时候,还特地对照了自己的耳朵,发现有一些地方的颜色和纹路确实和书里描述的情况有些相似,这让我对身体有了更深的警惕,也促使我开始关注一些之前忽略的身体信号。更棒的是,书里对于每一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可以通过按摩某个穴位来改善,或者通过调整饮食来缓解。这些建议都非常实用,我尝试了其中的一些,感觉身体确实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让我对中医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认识自己的身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