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台北

水城台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舒国治写作生涯最重视的一本散文集

  老台北,到处是小河小桥?
  想要知道街巷曲折、阡陌构成的旧日台北?
  跟着舒国治,一起探寻最珍贵的台北田园记忆!

  台北,众人皆知,是一个盆地。而这盆子,不是个干盆子,是一个还盛了点水的盆子。这几十年来台北的成长工作,其实是把这盆子里还剩的一泓浅水给倒倒干净……

  六十年代的台北,曾是水渠密布、水田处处的台北。舒国治谓,四十年来台北最大的改变可得一句话:由水城变成陆城。从此「水城台北」只能留存在记忆中了。

  本书集结了舒国治十多年来在《中国时报》、《联合文学》、《号外》等报章上的二十余篇散文,呈露作者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所亲见的、自水塘小河稻田逐渐变成高楼林立的、生于长于之台北。而「舒式台北」也一如他的「舒式京都」,均堪称绝无仅有的城市文学登峰造极之作!

作者简介

舒国治

  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是六十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燻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七十年代初,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七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而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论者咸认与他的清简度日有关。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无尽窥探与咏颂。

  着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台湾重游》《读金庸偶得》等。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永和───无中生有之镇

在某一个特殊的年代(像是离乱刚歇、不兴不止),会结凝出某一袭特殊的气氛(像是波盪不定,却又安宁不见有动静),而将这种种呈现在一个特殊的边搭地方(像是仓皇划出、不城不乡);这样的年代往往短暂,如同权宜,一个不注意,竟自逝去了,而这样的气氛与地方也顿时见不着了。

曾经有这样一个地方,我小时亲眼见过。它的时光永远都像是下午;安静缓慢、所有人都在睡午觉的下午。它的佈局永远都是弯曲狭窄的一条条不知通往哪里的巷子;两旁的墙与墙后的房、树、与瓦都像是为了圈围成这些引领人至无觅处的长而弯仄的巷子。它的颜色,永远都是灰。它的人,永远只是零零落落,才出现又消失,并且动作很慢,不发出什么声音,总像是穿着睡衣、趿着拖鞋,没特要上哪儿去的模样。倘站在巷口,只像是目送偶一滑过的卖大饼馒头的自行车。

真有这样的一处天堂,在六十年代,叫「永和镇」。

马路上的公共汽车或公路局班车皆是旧旧的,扬起的灰尘飘落在尤加利树的苍旧叶子上。尤加利树,那个年代所习用暂时为街路形廓打上桩子之象征,透露出这里实是新划区。而灰尘,与此镇的本质色根,灰色,来自河边无尽的沙洲。

这里见不到根深柢固的大树(台北市其实也极少),及树后的庄严古庙宏殿(如台北龙山寺,大甲镇澜宫),见不到旧家园林(如板桥林家花园,新竹郑用钖北郭园),见不到豪门巨贾(如迪化街,贵德街那种西洋楼),甚至没有颇具规模的眷村(如台北的成功新村,四四东、南、西村)。这里也没有良田万顷、阡陌处处,没有茶山层层、水牛徜徉林野。没有。有的只是野竹丛,此一撮,彼一撮;只是番薯地,零散的菜畦,疏落的葡萄园,水沟边的丝瓜棚而已。当然,还有人家,在遗忘的年代间杂建于那些凌乱的角落,用的只是粗简材料的人家;以是在这里看不到工整成形的日式宿舍。

是的,人家。便因这些乍然出现的一户又一户人家,使永和之所以成形为永和。六十年代,在台北,任何人都有几个朋友住在永和,每个小孩都有一二同学家住那里。太多的北部人都知悉它的一二名声,说什么永和出豆浆、出皮鞋、出美女,甚至说出弹子房、出竹联帮。

它像是演员金永祥慢推着二十八吋脚踏车在永安市场买菜的那种小镇。像是江明、冯海这种不算大红而又朴素自持的六十年代小生可以卜居的小镇。像是武侠小说家高庸构思奇情打斗聊寄闲愁的荒涩小地方。也像是电台主持人包国良穿着汗衫站在安乐路家巷口的家居闲景。作家侯榕生在文化路,陈纪滢、王蓝在竹林路,皆能幽幽的享受收音机传出的京戏声。这里太过粗简平淡,以是即使有将军(抗日名将吉星文住在潭墘里)、国大代表等卜居,却看不见官宅大院的霸严气象。这里太零散,墙面太斑驳,墙角太生杂草,以是最没有阶级,最小民化。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