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们的研究团队进行一项早产儿早期介入计划的临床试验,希望为台湾的早产宝宝设计有效的早期介入计划,介入方式有常规照护、门诊介入与居家介入三种。这本「与巴掌仙子共舞:週岁前的育儿技巧」就是后两组宝宝所採用的教案,乃根据最新之「以家庭为中心」的早疗概念,汇整了国内外的文献、家长的宝贵经验以及研究团队的巧思,也特别邀请美术设计专家帮忙将照顾手法画成具体图像,希望透过浅显的文字与可爱的图片,让家长能够很快地掌握到重点。另外,我们进一步拍摄早产儿早期介入的教学光碟,将住院期到矫正年龄一岁之间的介入内容数位化,希望家长观摩影片中个案的居家活动状况,能有深刻的印象并身体力行。
作者简介
郑素芳
台湾大学物理治疗学系物理治疗学学士、美国麻省总医院附设健康专业研究所物理治疗学硕士、美国波士顿大学应用肌动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物理治疗学系暨研究所教授兼主任、台大医院物理治疗中心主任、中华民国物理治疗学会常务理事、世界物理治疗联盟国际科学委员会亚澳代表
专长领域为儿童发展评估学与早期疗育、曾获物理治疗学会优秀论文奖(2005年)
早产儿照护观摩竞赛之团队合作类的:「最佳典范奖」(2006年)、青杏医学奖(2008年)、早疗棕榈奖(2008年)、教学优良奖(2008年)
并曾担任国科会生物处专题研究计划复审委员、考选部物理治疗师国家考试召集人、高教评鑑中心基金会评鑑委员等
推荐序1
超棒的早产宝宝週岁前育儿手册
婴儿时期是我们一生当中发展最快速的阶段,宝宝从出生开始,在此生命中的关键时期,若能在身心发展上得到良好的照顾,必能奠定其一生健康的良好基础。
非常感谢台大医学院物理治疗学系暨研究所郑素芳主任,16位物理治疗及新生儿医护专家们,及台大医学院婴幼儿动作发展研究室的同仁们贡献他们的专业知识,精心制作出这么优质的早产宝宝週岁前育儿手册,使宝宝的照顾者能了解在宝宝成长的不同阶段,应该要注意宝宝发展上哪些特殊重要的里程碑。对于专业的医护工作者来说,这本育儿手册经过专家们这么完整的整理与说明,先经由家长们的阅读与填写,已具教育效果,再给医护人员检查其有问题的部分,提出问题讨论,运用在婴儿的发展筛检上,也会有很好的实质帮忙。
郑素芳主任1993年自美国波士顿大学取得应用肌动学博士学位回国之后,即于1994年开启国内「新生儿物理治疗学」之新主题,培养了国内许多专家。在研究上也一直都是以建立婴儿及早产儿的神经动作评估工具及探讨早产儿神经发展迟的危险因子及早期治疗为主轴。数十年如一日至今,一直为婴儿的发展而努力。由她的奉献及物理治疗专家与新生儿专家们的努力,果然能制作出与平常婴儿健康手册不同的内容,特别强调婴儿各阶段的发展与该注意事项,是一本很值得推荐,超棒的早产宝宝育儿手册。撰写成平时易读的文字,对一班家长及专业人士都很适合。
台湾小儿科医学会理事长
台大医院小儿科教授
张美惠 医师
推荐序2
和早产宝宝一起快乐成长
近年来,国内新生儿出生率持续地下降,新生儿出生率之低几乎已居世界之冠,但早产儿发生率在国内并未随着下降,反而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因此早产儿的照护在台湾的新生儿医疗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由于与相关疾病的复杂与多元性,早产的预防与医疗必须是基于团队合作的运作方式,溯自基因医学与妇产科医疗的预防早产,周产期照护,婴儿出生后在住院期间新生儿科团队的加护医疗,出院后的追踪、居家照护、心智评估等。台大医院不管在早产儿的急性期与慢性期医疗,本院物理治疗团队在台大医学院物理治疗学系暨研究所主任郑素芳教授领导之下,在临床方面进行密切的团队合作,长期致力于提升高危险群新生儿的照护品质,医疗成果辉煌,有目共睹。
即使在繁忙的临床工作压力下,郑主任率领的物理治疗团队仍积极进行早产儿相关的学术研究,并且不遗余力推动配合研究与卫教之进行,早产宝宝育儿手册的编撰完成即为代表作。综观手册之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一本提供照顾早产宝宝个人化的绝佳秘笈,为充分表现团队合作精神的精心杰作。手册涵括早产儿住院期间的早期物理治疗注意事项,出院前的准备,早产儿慢性疾病的介绍,出院后的居家照护,温馨与细腻叮咛是带给忐忑不安的家长在宝宝出院回家后最佳的定心剂。在婴儿成长最重要的第一年,本书更贴心地依照宝宝成长过程逐月鉅细靡遗地提供早产宝宝成长、饮食、发展的各种重要事项,拥有了本手册,即使新手家长在照顾上应可及早得心顺手,与早产宝宝一起快乐成长。
本书的完成更是台大医院与马偕医院团队合作研究的成果,我们唿吁国内照顾新生儿的医疗同仁能本着郑素芳教授带头推动的跨院合作精神,加强国内各医学中心的临床与学术之团队运作,使新生儿照护更臻完美,让台湾新生儿医疗的临床与学术研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台大医院小儿部新生儿科主任
台湾新生儿科医学会理事长
谢武勋 医师
前言
「以家庭为中心」的早产儿早期介入
与巴掌仙子的结缘,可追溯于1993年从美国完成博士学位返回台大物理治疗学系担任小儿物理治疗的教职。当时内政部通过了儿童福利法强调早期疗育的规范与精神,然而国内儿童复健治疗大多局限于门诊服务,而且来就诊的儿童多半是已出现明显张力异常或发展障碍,如无法行走或智能迟缓等,学系廖华芳副教授乃派我负责开发小儿急性发展照护,希望能够提供住院发展高危险性婴幼儿预防性的早期介入。在当年台大医院新生儿科邹国英主任、滕儒铮医师与黄秀敏护理长的支持下,我们与医护团队建立国内第一个『新生儿加护病房之早期发展介入』的临床服务,开始向第一线的小儿科医护人员及家长们宣导早期介入的重要性。后来为了扩大服务范围,再于1999年建立国内第一个『高危险性新生儿之早期发展介入』临床培训课程,有北荣、嘉基、署桃、中山、台北市妇、新光、埔基、耕莘、小港、台安、马偕、博爱等医院派小儿物理治疗师接受培训。同时,早产儿基金会以及新生儿科、护理、物理治疗、职能治疗、心理治疗、语言治疗等专业学会亦陆续举办学术研讨会,致力于早疗人员的训练。转眼17年间,经由这些认真有爱心的专业人员的付出,早期介入的观念已逐渐散播出去,让更多的早产宝宝及家庭获得帮助。
在从事临床教学与服务当中,常读到欧美国家对于早产儿的发展问题有详细的资料可查,更会设计多样的早期介入计划以改善其预后。为了建立属于台湾早产儿自己的科学数据,我们有幸能够联合台大医院新生儿科谢武勋主任、马偕新生儿科许琼心主任与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妇幼院区小儿科方丽容主任所领导的医护团队,获得国家卫生研究院与国科会的研究经费补助,逐步建立适合台湾早产儿的发展评估工具,并找出与其发展障碍有关的危险因子。2006年,我们的研究团队更进行一项早产儿早期介入计划的临床试验,希望为台湾的早产宝宝设计有效的早期介入计划,介入方式有常规照护、门诊介入与居家介入三种。这本「与巴掌仙子共舞:週岁前的育儿技巧」就是后两组宝宝所採用的教案,乃根据最新之「以家庭为中心」的早疗概念,汇整了国内外的文献、家长的宝贵经验以及研究团队的巧思,也特别邀请美术设计专家帮忙将照顾手法画成具体图像,希望透过浅显的文字与可爱的图片,让家长能够很快地掌握到重点。另外,我们进一步拍摄早产儿早期介入的教学光碟,将住院期到矫正年龄一岁之间的介入内容数位化,希望家长观摩影片中个案的居家活动状况,能有深刻的印象并身体力行。
在陪伴早产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每次看到又有一个孩子平安顺利地准备出院,就会为他(她)感到非常欣慰。在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中,我深深体会到孩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潜能,而家长给予的支持与呵护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最后谨将这本书献给所有的早产宝宝,祝福你(妳)们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长大,也要跟所有的早产儿家长说,辛苦了!让我们一起为小宝贝加油喔!
郑素芳
2010年9月1日
这本书的名字一出来,我就忍不住想拥有它!《与巴掌仙子共舞:週岁前的育儿技巧》,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和诗意,让我感觉育儿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场充满爱的共舞。我一直觉得,养育一个生命,尤其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脆弱的生命,需要的是耐心、爱心,更需要的是智慧和方法。我们家宝宝现在才几个月大,每天都像在闯关一样,一会儿是胀气,一会儿是红屁屁,一会儿又是莫名的哭闹,简直让人应接不暇。我常常感觉自己像个新手兵,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有时候真的有点力不从心。这本书说的“週岁前的育儿技巧”,正好切中了我的痛点。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学到更多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比如,如何帮助宝宝更好地建立睡眠规律?如何在他哭闹的时候,能够更有效地安抚他?如何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他最有力的支持?我特别期待 DVD 的部分,因为看视频教程能让我更直观地理解书中提到的各种技巧。例如,一些关于如何正确喂奶、如何给宝宝做抚触按摩的步骤,光看文字可能会比较枯燥,但如果能看到实际操作的示范,就会容易得多,也更容易掌握。我想,这本书应该会给我带来一些耳目一新的育儿理念和实用技巧,让我在育儿的道路上,不再那么迷茫和焦虑,而是能真正地享受和宝宝一起成长的过程。
评分哇!看到这本书名,我简直眼睛一亮!《与巴掌仙子共舞:週岁前的育儿技巧》,这个名字太贴切了,感觉完全说出了新手父母的心声。我家宝宝刚满七个月,每天都像个小恶魔,又像个小天使,让人又爱又恨。有时候他一笑,整个世界都亮了;有时候他哭闹起来,简直能把天花板掀翻。我一直觉得,育儿这件事,真的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艺术。网上信息太多了,看得我眼花缭乱,反而不知道该相信什么,该怎么做。这本书说的是“週岁前的育儿技巧”,这正好是我目前最需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系统性的、科学的指导,而不是零散的、听起来很厉害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效果不佳的方法。我尤其关心的是,这本书能否给我一些关于如何“读懂”我的宝宝的提示?比如,宝宝的表情、声音、肢体语言到底在表达什么?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的宝贝,和他建立更深厚的连接。附带的DVD,我真是太期待了!我设想里面会有很多关于如何与宝宝互动、如何引导宝宝发展的实际操作演示,这对于我这样缺乏经验的新手妈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能够看到真人演示,比光看文字要直观和实用太多了。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更有底气,更自信地迎接宝宝的每一个成长阶段,而不是整天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
评分说实话,当朋友推荐这本书给我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因为我自认已经做了不少功课,从怀孕初期就开始看各种育儿资讯,也下载了不少APP,感觉自己已经算是“经验丰富”的妈妈了。但越到后面,越发现育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时候,明明按照书上说的去做,宝宝还是会哭闹不止;有时候,自己觉得做得很好,婆婆或妈妈又会提出不同的意见,搞得我晕头转向。这本书的名字《与巴掌仙子共舞:週岁前的育儿技巧》虽然听起来很温馨,但“技巧”两个字还是吸引了我。我想看看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我之前忽略的、或者我以为正确但实际上可以改进的方法。尤其是“週岁前”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宝宝成长最快的时期,也是妈妈最需要学习和适应的时期。我特别在意那些关于宝宝的“非语言信号”的解读,比如宝宝的哭声代表什么,他们的肢体语言又有什么含义。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更准确地理解我的宝贝,那真的是太重要了。而且,附赠的DVD,我设想应该会有一些关于如何建立亲子连接的实际演示,比如如何温柔地抱宝宝,如何和宝宝互动玩耍,这些细节往往是影响亲子关系的关键。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从“摸索”育儿变成“懂得”育儿,让我在带宝宝的同时,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乐趣。
评分天啊,我真的太需要这本书了!我家宝贝快一周岁了,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每天都在手忙脚乱中度过,有时候真的觉得快要撑不住了。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与巴掌仙子共舞:週岁前的育儿技巧》,就觉得特别亲切,好像看到了自己和宝宝一起度过的日子。巴掌仙子这个称呼也太可爱了吧,完美地形容了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那么小巧,那么需要呵护。我一直觉得育儿是个大学问,虽然看了一些网上的文章和论坛,但总觉得零散,不够系统。这本书说是“週岁前的育儿技巧”,这正是我的燃眉之急啊!从宝宝出生到现在,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喂奶、拍嗝、换尿布、安抚哭闹,还有睡眠问题,简直是一项项挑战。这本书能提供系统性的指导,让我知道在不同阶段该怎么做,会让我更有信心,不至于那么焦虑。而且,还有附赠的DVD,这简直是太棒了!光看文字有时候很难理解,有了DVD,可以看到实际操作的演示,宝宝的表情、家长的动作,一切都会更直观,更容易上手。尤其是一些安抚宝宝技巧,光靠文字描述总是有点抽象,有画面感的话,学习起来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实用的方法,让我能更从容地面对育儿路上的各种难题,和我的“巴掌仙子”一起,开心地跳好这段生命中的华尔兹。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感觉就是:这绝对是我近一年来最需要的育儿宝典!《与巴掌仙子共舞:週岁前的育儿技巧》,光是书名就让我觉得很温馨,很有画面感。“巴掌仙子”这个比喻太形象了,完美地概括了刚出生不久的宝宝那种小巧、精致又需要无限呵护的状态。我有个朋友,她的宝宝就是满周岁,她跟我分享说,前一年真的像在打仗,每天都在摸索和学习。而我自己的宝宝也快到这个阶段了,我虽然已经做了很多功课,看了不少育儿书和文章,但总觉得有些方面还是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尤其是在处理宝宝的睡眠、喂养,以及情绪安抚这些关键问题上,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有些手足无措。这本书强调的是“週岁前的育儿技巧”,这正是我的燃眉之急!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真正落地、实用的方法,让我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宝宝成长中的各种挑战。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附带了DVD!我一直觉得,育儿这件事,光看文字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需要看实际的操作演示。有了DVD,我就可以直观地学习到如何给宝宝做按摩、如何更有效地安抚他哭闹、如何和他进行有意义的互动等等。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科学、更从容地面对宝宝的第一个生日,让我能够真正地享受和我的“巴掌仙子”一起跳舞的过程,而不是被育儿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