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凄凉调

总是凄凉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在阴影中待久了,便成了阴影的一部分,有些东西靠时间和生命,是无法沖洗和带走的,即使抹去了,想必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以另一种形式与我们不期而遇。--章诒和
 
  大江东去响寒潮,总是凄凉调。
 
  这不只描绘了程砚秋唱腔之所以表达这分悲伤,也刻划了章诒和数十个寒夜里的惊悸;他们一个用那低迷委婉、延绵起伏的纯粹声腔,一个用那呕心泣血、如椽之笔,诉说那个荒谬时代难以言喻的伤痛和扭曲。
 
  人生向晚,处在动荡的政治时局与琐细生活之间的双重夹击下,更加重了章诒和内心的悲情与恨意。这本书里因有告密、卧底而显得沉重,而这些告密者、卧底人,都是她父母的朋友,甚至还联系着两代人的情谊,所以她在下笔时常泪流不止,书写期间章诒和三赴新疆,希望天山下的一草一木和浩淼的沙,让蒙尘的心灵得以修复,还原人心固有的温软澄澈。
 
  这些残阳里的人物,消散了红尘,因为现世浮华和晚世尊荣都会随风散去。

作者简介

章诒和

  章伯钧的女儿。

  一九四二年生于重庆,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着有:《往事并不如烟》、《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伶人往事》、《云山几盘江流几湾》、《这样事和谁细讲》等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自序

山雨欲来
告密
-李寓真《聂绀弩刑事档案》读后
卧底
-冯亦代《悔余日录》读后
管弦谁家奏太平
-野夫《尘世.挽歌》序
 
人生风景
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张岱--史景迁《前朝梦忆》读后
很后悔,没为他写一个字--张超英《宫前町九十番地》读后
他那支笔是怎么练的?--读李长声
像冬天飘摇的芦苇---读《宫女谈往录》
先天禀赋 后天学养---读唐德刚
啣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双照楼诗词稿》有感
别人都朽了,他不朽
蔚蓝中的一点黯淡--关于储安平夫人端木露西
只养仙人掌
好吃勤做
为你疯狂
仰望穆士塔格峰
告别喀什


片言难尽
总是凄凉调-《程砚秋日记》读后
戏子生涯 君子人格-从电影引出梅兰芳
他们更耐人寻味
坂东玉三郎

图书序言

他那支笔是怎么练的?──读李长声
一到东京,就认识了李长声,那是二○○八年的春季。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聊,很快成为朋友,似乎是认识很久的朋友。你问日本的历史,他能告诉你;你问日本的风习,他能回答你;你问日本的文学,他能说出个子午卯酉来;连点鸡毛蒜皮的问题,也能给你个完满答案。单这个本事,我就佩服得不行。用父辈的老话形容,叫「日本通」,今天则称之为「知日派」。

去东京的浅草寺,离庙门尚远,已然人流如织,熙熙攘攘。很败兴!看看旁边的李长声,走得精神抖擞,讲话兴致勃勃。我不禁问道:「你陪国内的朋友来过多少次了?」

他淡淡一句:「无数次。」

在贩售纪念品的商店里,我拿起一个铜制菊花工艺品摆弄。他双手接过来自言自语道:「菊花,皇家纹章,十六瓣……」

听了,顿生感动:他的自语,实则为我。既让我知道这非同小可的日本菊,也意在保全「章大姐」的体面。

我们一起到日本现代美术馆,参观「纪念东山魁夷百年诞辰画展」。观后出来,早过了午餐时间,又渴又饿。路上,碰到一家纸店,我兴致陡起,不管不顾地一头钻进去。东挑西捡,搞了半日。李长声默默陪我,静静等我。出得商店,我突然想起:他有糖尿病,是需要及时进食的。

返京的日子到了,李长声开着漂亮的「雷克萨斯」送我去机场。分手时真有些舍不得,希望他的话匣子老开着。由于带的书太多,超重了!日本小姐二话不说,随手在一张A4复印纸画了几笔,举到我的眼前。一看:一万七千 !心想,这肯定是「罚金」了。回到北京,用「伊妹儿」告诉李长声。他在邮件里回覆道: 「不贵,大姐,一切都值得。」

以细节识人,大抵无误。从此,「长声兄!」我叫得爽爽的。

李长声待人好,书也写得好。笔下,颇有苦雨斋的派头和味道。一副闲适沖淡的神态,寥寥几笔却言之有物,清爽简约的文字是极其考究的。写春色,如嫩竹;话秋色,似晨霜。举个例子吧,那么多的人描写日本樱花,说它如何之美丽,怎样地清雅。不承想我们的长声兄将它比做泼妇,「哗地」开了,又「哗地」落了,神了!

李长声所写,涉及范围极广。像个万花筒,拿起轻轻一摇,就是一幅日本社会图景。五色缤纷的,煞是好看。而他所写,又无一不是日本现实中的人、事、物、景,结结实实的。笔触始终落在「实」的社会生活的层面上,这使得他的文章有着非常执着和强悍的内容。不像某些东渡客,给我们送来洋洋洒洒的日本观感和色彩极佳的图片,看着总不免轻飘浮荡。依我浅见:再宏伟的叙事、再华丽的文采,「文学」的大厦都需要一个「实」字碑做基石。李长声的作品很实在,不易被时间和时尚淘洗,即使再短的小文,你也会有所得。是啊,文学比战场更惨烈|被剽窃,被查禁,被金钱收买,被政治打压以及整体「边缘化」。但是,并非所有的春花,惟有到了秋日,才能确认它的存在。

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牵引出李长声的喜怒哀乐。这些具体又真挚的感情以一种洒脱的态度,将文思推入到「性灵」的层面。文坛上常说的「独抒性灵」,简单说来,不就是指作者能对「人」有所认识,且不断深入吗?换言之,也就是作家能以个体生命去体验人类生存途中所共有的基本状态,包括各种心绪、心理。李长声善于思考,文笔上佳,许多人还记得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好文章。我想,坚持真实的、自由的「个性」笔墨,当是他成功的奥秘。

李长声另一特点是在「实」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长期观察与潜心思考,融入相关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民俗的、心理的、地理的各种因素,彼此交叉、演化、渗透、合力推进,最终完成一个文学主题。日本艺伎是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也多少与我的专业相关。对这个延绵数百年的事物,李长声写得纵横驰骋,自与别人不同。从艺伎历史渊源、名称演变到职业规范,仔细道来,并澄清了国人的许多误解。他在《风来坊闲话》一书里,告诉我们:艺伎集中住地叫「花街」,又称「花柳巷」。但花街不是娼妓馆,艺伎卖艺不卖身,「以歌舞弹唱为能事。客人谈事则默然斟酒,客人取乐就陪着谈笑游戏。」她们的服务「现在以两小时算帐,而在江户时代则以燃尽一根香计算时间」。李长声又说,艺伎从少女时受训,「像日本庭园一样,看似自然,其实是极尽人工。」连她们穿怎样的木屐、哪只手提和服的下摆等琐细之处,均有所交代。其专业化程度,不亚于戏曲服饰、穿戴制度研究。李长声非但有很好的社会洞察力,且视线广泛。他能从艺伎与政治家、文学家的往来关系方面,开掘出更深的文化内涵。前者有伊藤博文、田中角荣、小泉纯一郎,后者如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渡边淳一。政治家包养艺伎的传统风习,使艺伎日后有了写作的本钱;而文学家则用生花妙笔,将她们写成了国色。难怪李长声叹道:大和魂实质不是好战,是好色。

笔走到此,准备「收官」,不想台湾远流出版社给我寄来他的新作《东京湾闲话》。翻开目录,立即看到「搞笑艺伎」的篇目。花街女子是日本历史的一抹余晖,它既是人们乐此不疲的谈资,也是作家反覆咀嚼的素材。但像李长声写得如此出色,毕竟不多。

李长声写饮酒,写捕鲸,写街景,写书店,写浮世绘,写辞世歌,也是精彩、精致又精辟。叙事,娓娓动听;状物,不厌其烦;写人,道地白描功夫。不明白了:他那支笔是怎么练的?

平淡琐细之中有真知灼见,酣畅淋漓之中见深厚质朴|没有岁月的洗礼,没有生活的磨砺,这个文学境界是达不到的。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