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台湾机械业10个传承故事
两岸机械业交流20年回顾
大陆机械业100大排名
大陆机床业10大风云人物
编者简介
张克约
学历∕世界新专编採科毕业、革命实践研究院结业
经历∕工商时报地方新闻组主任、台商投资研究会秘书长、顾问。
工商知识经济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兼执行长。
美商博鉅盛项目管理谘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世新大学附设单位管理委员会观光旅游中心专案召集人、台北网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划总监。
台湾区机器公会专委。
序1 台湾工商时报社 王峤奇社长
序2 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 徐秀沧理事长
序3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王瑞祥会长
序4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梁训瑄荣誉会长
序5 中国机床总公司 郝明总经理
缘起(自序)
第壹部 台湾机械工业发展篇
第一章 从辛亥到播迁来台前的机械工业
一、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机械工业发展
二、日据时代在台湾的机械工业发展
第二章 光复初期到进口替代时期的机械工业
一、光复初期以民生为主的机械工业
二、进口替代到拓展外销的机械工业
第三章 石油危机到国际化时代的机械工业
一、传统机械朝策略性与自动化发展
二、从机械整厂输入发展到整厂输出
三、国际化时代中的国际保护主义
第四章 全球化时代的机械工业
一、台湾机械工业因应全球化的变迁
二、中国大陆崛起,国际经贸新趋势
三、台湾机械产品开拓外销发光发热
第五章 推动台湾机械工业发展风云榜
一、带领机械产业发展的舵手
二、光复初期的开创者
三、承先启后的中生代
四、后起之秀的佼佼者
五、机械业的10个传承故事
第贰部 中国大陆机械工业发展篇
第六章 中国大陆机械行业发展60年
一、中国大陆机械行业范畴与发展历程
二、中国大陆工具机产业发展近况
三、中国大陆机械行业百大与十八罗汉
第七章 2010年中国大陆机床行业风云榜
一、2010年中国大陆机床10大风云人物
二、2010年中国大陆机床20大年度创新产品
第参部 两岸机械行业交流20年
第八章 两岸机械行业交流20年
一、两岸机械行业接触到开花结果
二、两岸机械行业交流20年成绩单
第九章 两岸机械行业交流重要纪事
一、两岸机械行业10大交流事蹟
二、近20年来两岸机械行业交流重要纪事
第十章 两岸机械行业竞合关系与未来展望
一、两岸机械行业的竞合关系
二、后ECFA时代,两岸机械行业交流的前瞻与展望
三、综合结论
编后语
推荐序
在机器里头有个工作母机(工具机)。不管什么矿山机械、什么炼油机械、什么电力机械、什么化学机械、什么农业机械、什么交通机械,这些机械都要用工作母机来制造。机床就是这个工作母机,机床就是制造所有机器的机器,是机械制造业的基础。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无不与重视机床工业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它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整个工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海崃两岸机床工业各有优势,中国大陆的机床主机受到台商好评;台湾地区的机床附件,大多销往中国大陆,中国大陆五分之一的进口机床,也是从台湾进口的;总的来说,台湾有50%以上的机床及工具产品,出口到了中国大陆。
台湾的数控机床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快,专业化程度高,台湾可充分利用资金优势、产业化优势、管理优势,与中国大陆企业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相结合,扬长避短,密切合作,共同发展,两岸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吸引更多中外客户。
我们通过《工商时报》发行的这本机械专书,可以更了解两岸机床工业的发展,相互比较彼此的优势和差距,特别是台湾发展机床工业的某些做法,在此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和回顾,读者看后会对两岸机床工业的交流、发展的历史,有更清晰的轮廓和了解。
刚签订的ECFA为两岸发展进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其重要意义在于两岸产业资源整合效应、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使两岸机床产业发展走上一个新台阶,我有理由相信,当前大陆巨大的机床市场需求,无疑给海崃两岸的机床产业都带来了机遇。
在机遇面前,海崃两岸只有优势互补才有机会;中国大陆的优势是主机发展快、性能好,台湾地区的优势是机械手、刀库、滚珠螺丝杠、高速防护装置等机床附件产业化程度高;大陆在大型加工上亦有独到之处,台湾在研发设计上有明显优势;大陆拥有市场和制造优势,台湾熟悉国际性研发标准、行业标准、产品的标准、服务的标准和研发设计优势;如果大陆主机配上台湾的机床附件就更具有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前景广阔。
一甲子后,是新60年的开始。我相信,ECFA的签订会为两岸的合作带来更多融通,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联结,还是生活、感情、血缘、文化上的联结,这是中国人的机会,没有任何时代能比这个时代,更加充满机遇和挑战。
中国机床总公司总裁 郝明 2011年2月于北京
作者自序
缘起
作者见证两岸机械工业的发展,就属在《工商时报》线上採访机械行业的这20多年,最为骤变、最是多元。採访之初,各行各业一切为因应能源危机,自顾不暇,但自1985年起,作者採访机械产业的第一个10年,面对国际化时代来临,国际经济历经苏联瓦解、冷战结束,区域经济整合开始、保护主义抬头,而国内则处于政府推动国际化、自由化,加上两岸关系产生质变;在继起的跨世纪第二个10余年,更进入全球化世代,世界各地政治、经济、金融风暴无所不在,重大天灾更是频传,此刻中国崛起,与台湾产生既竞争又合作的局面,大陆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市场,彻底改变了两岸的经贸生态,也促使两岸机械行业的产销结构大幅调整。
1990年代的台湾已是经济强国,但中国的崛起,国际影响力迭升,两岸仍处于对立,中国对台湾政治打压无所不用其极,那只「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政治魔爪,无远弗届的伸向任何国际商业活动;同个年代,台湾开放大陆探亲,中共当局改革开放10年后,开始不断向台商招手,两岸工商活动络绎于途。
20多年来,作者目睹台湾机械业者在国际市场打拚时,面对中共政治势力的强力干预,旋即在机械业早年赴大陆投资考察时,又改弦易辙祭出优惠的温情攻势。两岸机械工业发展的足迹,如同踩着两岸分分合合的历史长河、浪涛不尽,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从敌对、竞争到交流,又从交流的经验中,产生新一轮的竞合关系。
鉴于辛亥革命百年、台湾光复与中共建政均满60年,在两岸分治下,各自把所属做为民族工业与工业之母的机械工业,努力建设。「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关键所在20年前的1990年3月,作者借陪同家母上海探亲之名,单刀北京赴会,参加第一届中国机床工具展览交易会(CHIMA),这也是第一次有台湾媒体在大陆相关的机械展会进行採访;10个月后的1990年12月,台湾机械业组团首度「登陆」,作者再度随团参加第一次海崃两岸工具机业恳谈会,以及签订两岸机械合作MOU,为两岸机械行业点燃起交流火花。
后李时代与民进党执政期间,两岸机械行业交流暂时偃旗息鼓,直到二次政党轮替后的2009年12月,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率领大陆机械相关行业百人团,第一次来台参加「两岸精密机械产业合作与交流会议」,这距离台湾机械业首度登陆,足足已有20个年头。
《工商时报》是一份台湾深具影响力的财经专业报纸,30年来,提供工商企业最需要的财经资讯,作者不但见证了台湾报业(媒体)发展史的巨变,走过报禁、解严、保护主义、自由经济、两岸交流各世代,如今作者虽自採访线上退伍,但乐见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
承蒙《工商时报》老长官的厚爱,在建国百年,两岸机械行业交流满20周年,及排名世界第三大的台北国际工具机展开展之际,王社长、鲁总经理嘱咐我以宏观视野,为两岸机械工业发展的过去与未来,做一註脚,并衍生为撰写这本《机械风云100年》的纪念专书。
显然这是一桩历史任务,前无古人、后有来者,作者不敢稍有忤逆,更无「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非分之想,惟愿诚惶诚恐,全力以赴,期以无愧于长官的寄望,并盼两岸机械行业的先进领导、专家学者,不吝批评指教。
本书编着、资深媒体人 张克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