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成长超简单。
迪士尼、丰田、微软都在做的绿色管理,
如何凝聚员工向心力、打造环保绿策略,让企业省事、省钱、省能源?
除了产品要永续环保,营运、财务更可以绿色成长的策略,就在本书中
企业投身环保永续,一定得花大钱吗?
面对成本居高不下、环境风险益增的今天,如何继续获利?
要求企业减碳环保的唿声愈烈,该如何回应这股的绿色浪潮?
事实上,环境议题正是企业未来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关键。
对的环保策略不仅可以为地球尽心,还能创造更多利润,
更是企业做好管理的强效利器。
这是一本让环保人士和企业主皆大欢喜的书。
本书作者、也是永续问题专家温斯顿认为,绿色管理的精髓在于以少搏多。基于这个观点,绿色环保策略从高价奢侈品变身为强效工具组,让企业不畏萧条、赚取更多利润。
本书详述波音、迪士尼、杜邦、微软、宝硷、丰田汽车、沃尔玛……等龙头的成功绿色方案。为使企业更强健、更环保、更赚钱,书中提出四大面向,帮助企业落实绿色管理,找到致胜的关键。重点包括:
.求精实:减低能源用量、垃圾减量,让资本立即回收、损益立即平衡。
.学聪明:依据「价值链数字」削减成本、降低风险,并且致力创新。
.有创意:尽量设想各种问题,迫使自己现在就开始思索未来考验的应战方案。
.重参与:借由绿色管理激发员工拚战斗志。
本书广泛地从经理人的角度来看待商业运作,无论哪种经理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简单明了、引人入胜,勾勒出企业与环境双赢的美好蓝图。
作者简介
安德鲁.温斯顿 Andrew S. Wiston
安德鲁温斯顿为全球公认的绿色企业专家,专门为企业龙头提供具有环保利益的建言。他的客户有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拜耳(Bayer)、波音、惠普和百事可乐等。安德鲁也是畅销书《绿色商机》的合着者,并且在《哈佛商业在线》(Harvard Business Online)的每週专栏撰写商业策略;他的文章也经常刊登于全国各大媒体,像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与《商业周刊》等。安德鲁还是一位备受尊敬、炙手可热的企业演说家,触角广及世界各地。他的演说既充满热忱又实用,对「绿色」企业与社会的评论趣味盎然、与时俱进且富战略考量。
先前,安德鲁曾担任过波士顿顾问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企业策略分析工作,以及执掌时代华纳公司(Time Warner)和音乐电视网(MTV)的管理职务。他在普林斯顿取得经济学学士、在哥伦比亚取得商管硕士、在耶鲁取得环境管理硕士。目前他和妻子及两个年幼的儿子一同居住在康乃狄克州的河滨市。www.andrewwinston.com有更多有关他的讯息。
译者简介
高若凞
英国伯明翰大学国际关系研究博士,学术领域以欧洲联盟经济决策为主。曾任职于伯明翰大学与德国曼海姆大学,业余从事中英对译及学术会议口译。因个人兴趣,曾于英国伦敦都会大学修习建筑三年。2010年回台后,兼职中英对译,题材涵盖政治学、国际关系、国际贸易、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电脑绘图、摄影与艺术美学。
推荐序一 环保是王道,不是时尚 温肇东
推荐序二 绿色创新──竞争力重新洗牌的关键 黄正忠
作者序 打造强健、充满活力的企业
导 读 绿色复甦之路
第一章 迎向绿色浪潮
绿色管理不是额外、不相干的要求,
它并没有偏离商业运作的原则;
现在,它才是营运的中枢 。
本章将告诉你如何将环保压力转为成长动力。
第二章 求精实
在经营风险愈来愈高的时代,
保住现金是首要之务,
其中,节约能源、减少浪费更是至关重要。
本章将揭露成功企业如何提高存活率与短期收益。
第三章 学聪明
且看知名企业如何掌握节约与创新时机,
运用产品与价值链的各项环保数据节流、创新,
创造竞争优势。
第四章 有创意
不断激活组织创造力、设想各种问题,
例如「没有石油,我们还能照常营运吗?」
将创新纳入管理的企业才能抢佔市场先机。
第五章 重参与
鼓励员工克服自己、公司,甚至是世界的环境挑战。
企业的永续策略不仅为你赢得人才,
更是激发员工拚战斗志的最佳手段。
结语 与时俱进的最佳管理工具
推荐序1
环保是王道,不是时尚
温肇东
作者温斯顿在二○○六年曾与人合着出了《绿色商机》(Green to Gold),原文的副标题是「明智的公司如何运用环境策略来创新、创造价值与建立竞争优势」。本书则是温斯顿在金融危机后出版的,借以鼓励大家以绿色策略来突围,基调和前一本书相似。问题是,绿色的策略和景气的好坏或「时机」究竟有没有关系?
我在一九九一到九四年念博士期间开始研究「企业环境管理」,相对于当时比较多人是念环境工程、科学或法律,算是绿色管理的先行者,至今台湾商管学院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仍然不多。我从一九九五到二○○○年在政大科管所连续六年都开「企业环境管理」的课,修课同学不多,当然影响也有限。这段期间在实务界,有ISO14000系列、企业永续发展协会、一九九七京都议定书、欧盟废电机/电子设备指令(WEEE)、欧盟电子电机设备有害物质限用指令(RoHS)等陆续推出,企业逐渐在适应与遵循;但另一方面,哥本哈根会谈以至今年的坎肯会议,都很难得到全球各国一致的结论。
环境的议题和政治、经济交互牵扯,十分复杂。国际之间,甚至一国之内,不同产业与地区、阶级利益都不相同。一般人不至于天真到用「道德诉求」就可以让企业变绿,而本书作者引用着名公司,包括杜邦、优比速(UPS)、昇阳(Sun Microsystems)、Dow Chemical、COSCO等许多由绿变金的个案,试着来说服读者及企业主,运用绿色策略可以达成多赢的局面。
永续,做就对了
刚好二○一一年冬季号MIT《史隆管理评论》有篇文章「First Look: The Second Annual Sustainability & Innovation Survey」(2011,Haanaes),针对三千多位经理人,对环境压力及企业创新的意见进行调查。刚好可以补充本书个别公司的诸多案例,给读者一个较整体的轮廓,见树的同时也可以看到森林的全貌。
调查结果显示这一群属于「先知先觉者」的公司,他们的环境作为比较持久且倾向于核心策略的考量,至于那些将环境作为视为暂时性且非核心的后知后觉者,所得到的效益相对也较少。
环境问题在国际政治的面向上虽然有纷争,但在产业界,如同书上所描述的,重视环保企业的绩效与股价超越大盘已是常识,例如道琼永续性指数(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 DJSI)。他们运用绿色策略的减废、减费、甚至创新,已有一定的成效,和十五、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大环境的几个趋势(megatrend)已不可逆转,亦即推动绿色浪潮的六股力量已不为经济一时的困境所撼动。这六股力量就是:变化无常的原油价格;气候变迁相关法规再受瞩目;更透明、更开放的时代;商业客户与供应链的绿化;消费者什么都想要;员工企求绿色的信念。
从这六方面来的力量,已让企业不做也不行。为此,温斯顿提出「求精实、学聪明、有创意、重参与」的作法,我想最核心的讯息便是「做就对了」(just do it)。特别是大陆在十二五计划中,似乎决心要执行环保节流,并借此超越发达国家,值得还在观望的人注意。
(本文作者为政治大学创新与创造力研究中心主任)
推荐序2
绿色创新──竞争力重新洗牌的关键
黄正忠
环保与经济发展间的冲突如何调和?自一九九二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环境与发展会议(俗称地球高峰会)以来,争论至今已将近二十年。现在,全球因为面临了「受资源限制」与「受碳限制」的挑战,特别是在金融海啸发生后,清洁生产与提升资源生产力,逐渐成为世界先进企业节约成本与绿色创新的主要利器。本书作者从国际趋势与实例引证,反覆说明了我国大多数企业家、经理人、甚至主流管理学界至今仍无法参透的事实与原委。
为了摆脱金融海啸的困境,各国领袖亟思因应之道,绿色议题不约而同浮上台面,受到空前的重视。美国总统欧巴马提出「绿色振兴经济方案」、联合国祕书长潘基文大力疾唿「绿色新政」后,各国纷纷响应。韩国即积极发展「绿色成长」国家策略与方案。
二○○九年,美国CNN有线电视在检视金融海啸后全球产业与科技发展趋势时,就认为「绿色」和「低碳」、「高资源效率」已经变成竞争力的议题,欧美日各国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者,连中国也不例外。为什么?作者特别引用吉欧夫.柯文(Geoff Colvin)在《财星》杂志所提及的:「……上坡路段是比赛中最艰难的部分,却正也是领先权易手的所在……」的确是与我心有戚戚焉。
不跟上,就淘汰
低碳、绿能、高资源效率,早已是这个世界要迈向可持续发展不变的趋势。我们比较金融海啸前后全球的能、资源价格;我们看看二○一○到一一年气候变迁及天然灾害重创北美、欧洲、纽、澳及日本等先进国家后的世界,不都是继续强化此趋势主流化的提醒吗?
台湾最大的风险,不是不知道此讯号的意义,而是转向绿化与低碳的讯号当前,然国家的发展结果已显现未来低碳经济的竞争力快速弱化,却仍没有高度警戒。很简单的一个事实,就是我国的绿能产业蓬勃发展,但是98%以出口为主,导致我国过去十年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度,不降反升,攀升到99.4%,这是发展绿能产业国家中的「负面奇蹟」──我们让自己陷入能源供应安全持续恶化的高度危机。
绿色创新可以说已是主流竞争的关键,面对当前悄然登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国际观察家均认同这场绿色革命的主要特质,就是「清洁」(clean)、「资源稀少」(lean),以及「考验严苛」(mean)。换句话说,我国企业必须严阵以待,若不积极朝低污染与高效能的方向创新,这场世界性的绿色竞赛会是赢竞争力重新洗牌的关键,包括从环境面考量进而提升资源生产力的生态效益(eco-efficiency),以及水资源和碳管理等新兴议题的技术创新等,都应该逐步纳入公司核心产品与技术创新的策略及议程,怠于因应的企业将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环境与经济双赢
目前全球公认以绿色科技改造公司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奇异(GE),其将旗下的净水与绿能相关的科技、产品与服务,全都整合到「绿色创想」(ecomagination)的发展新轴心上,研发经费不断提高,绿色营收也不断创新高。二○一○年绿色研发预算达十五亿美元,绿色营收则上看二五○亿美元。丰田汽车也是资源生产力的翘楚,自一九九○年以来,丰田汽车产出一吨废弃物的汽车产量成长超过350%,而排放一吨二氧化碳的汽车产量成长超过100%。我国的宏□公司在二○○九年推出全球第一台整合型且是主流价格的气候友善笔电Aspire Timeline,其超薄超轻、省能大于40%,以及低表面温度的设计,使得充电一次就能达到超过八小时的长效运用。
经过业界的努力,其实我国钢铁、造纸与半导体等行业的资源生产力与能源效率均已达世界水准。愈来愈多企业掌握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科技和商业模式,也深切期待我国的资本市场可以加速催生企业体质转型绿色创新的风潮。绿色创新不可能一天到位,若我们不能从未来市场受资源与受碳限制的长线趋势中,孕育出长线布局的耐心和运筹帷幄的魄力,那么多的是将会捷足先登、迎接绿色与低碳革命曙光的企业和国家,准备挤掉台湾在世界经济版图中前二十的位置。
(本文作者为社团法人中华民国企业永续发展协会祕书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