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中国近50个民族民间的药物外治疗法,本着「简便实用,安全有效」的原则筛选出来的,为使读者便于查找,採用「以病统方」的编写体例,以西医病名为主,兼用中医病症名。
编者简介
张力群
男,汉族、民建会员,籍贯:云南罗平,1950年10月16日生于云南陆良县。当过知青,后于中西医专科(1973年,大理);中药学大专(1990年,昆明)毕业,获相应学历。研修过中文(1984年)、日语(1982年)、法律(2001年)、心理专科(2002年),获国家资格证书。曾获聘医师(1983年),药理工程师(1987年)、医药科普作家(1986年)、食品工程高级工程师(1998年)、心理谘询师(2002年)、传统医药研究员(2001年)、健康科普教授(2003年)等专业资格和职称。
社会职务:云南永安制药厂、滇中制药厂、昆明中洲制药厂筹建领导小组技术负责人(1990至1995年,借调);云南贺尔康保健品公司总工程师(1995-1997年,借调);民建中西医专科门诊部主任(2001年 ~ 2003年);云南三联物质依赖研究所所长(2002至2006年);中国药理、生理科学会会员(1982年);中国科普作协会员(198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1989年);中国通讯文学会会员(1989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谘询服务公司技术二所顾问;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医学顾问;民建云南省委直属医药支部副主任,企工委、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服务社会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兼「专家联络部」副部长。
曾受聘:四川省社科院知识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成都);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员兼理事;中国管理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联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教授;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科教中心荣誉教授;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委会委员;《发现》杂志社理事(北京);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研究员兼理事(香港);加拿大传统医学会国际医事顾问兼理事;美国世界传统医药科技大学传统医学客座教授;世界中医药研究院,终身教授等。
主要工作履历和业绩:1973年至1981年在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大理)从事流行病防治研究工作,曾集体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981年调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昆明)药理室从事新药、民族药、保健品开发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与解放军35218,35201部队医院协作的中草药制剂「速效消肿液」、「枯痔萎黄液」、「皮敏灵」3项均获军队科技成果三等奖。任课题组长(1982年至1986年),研制投产新药「肝舒」(从民族药开发而来,详见《鸡胚的药用》和《生化制品的技术开拓》),1999年获第三届世界发明博览会暨国际荣誉评奖会铜奖。在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制药厂(1997年)参与研制中药洗浴剂「靓尔肤」、「杞菊凉茶」等产品。在所外搞技术服务,曾帮助研制保健品「主力灵」饮料,「美味鲜蒜料」食品及大蒜系列保健酒等;还为云南文山、普洱制定「三七茶剂」标准(该标准目前还在使用)和云南大叶茶的降脂,抗癌实验,为2005年后的「普洱茶」保健功能提供了实验依据。
主要论着(以出版物计):学术论文(21篇)。有6篇(参与工作)论文刊登在学报级刊物上;有15篇(第一作者)论文刊登在省级或全国性刊物上,如「胚胎素的药理研究及临床疗效初步观察」《生化药物杂志》;「云南大叶茶抗癌降脂实验」《食品科学》;「云南大叶茶降脂实验观察」《茶叶科学》;「三七茶剂的研究」《茶叶通报》等。
获奖学术论文(19篇,均为第一作者)。有18篇(1993年至2007年)在中国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各有关分会以及《中医杂志》社,《中华皮肤病杂志》、《中华心血管杂志》与相关制药企业联合举办的「名牌畅销药」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全国征文中获奖。其中获一等奖的有:「古汉养生精」(1993年);「百年乐」(1995年);「颈复康颗粒」(2002年);「六味地黄丸」(2004年);「桂附地黄丸」(2004年)。获二等奖的有:「双黄连注射液与丹参粉针剂」(1996年);「西瓜霜润喉片与三金片」(1996年);「胃乃安胶囊」(1999年);「迪维霜」(2000年);「山香圆片」(2002年);「万爽力」(2003年);「当飞利肝宁胶囊」(2007年)获三等奖的有:「速效救心丸」(1994年);「斯奇康注射液」(2004年)。所有获奖论文分别载入《中医杂志》、《中国中医科技杂志》、《中华心血管杂志》、《中华皮肤病科杂志》、《中华医学临床新论》、《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全科医学研究》、《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等刊物中。有的还获第四、五、六届国际医药发展大会(泰国)医药学金奖;有的论据被《免疫中药学》等专业书刊引用。其中一篇在「董建华『胃苏沖剂』应用研讨会」全国征文中获唯一的「特别奖」,论文收载入崔月犁主编的《胃苏沖剂临床应用论文集》中(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版)。
发表医药科普作品50多篇,在《昆明卫生报》、《云南科技报》、《科学之窗》、《科普画刊》、《春城晚报》(1982年至1987年)连载的有「万家千方集」,「双週一方」,「云南民族医药见闻录」等系列作品。获奖的有:「时辰药理学」、「三月街与白族药」、「傣医的切脉和『芳雅』」「杜仲」、「春浴」等作品。其代表作「绿色的梦」收载在《医学科普作家与作品》一书中,(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
出版社科专着2部:《拨开迷雾》(张力群着,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1992年版);《走向东西亚》(第一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医药专着8部:《鸡胚的药用》(第一主编,140千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民族民间秘方大全》(第一主编,986千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曾获1995年华北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中国兽医秘方大全》(第二主编、704千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曾获1996年华北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中国民族民间药食大全》(第一主编,1400千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民族民间药物外治大全》(第一主编,996千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中西医临床用药正误大全》(主编,1200千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阿片类物质成瘾与依赖的预防与临床治疗》(第三主编,808千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民族民间特异疗法大全》(主编,1294千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主要业绩及成果简介已载入《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药学人物辞典》、《中华创新与发明人物大辞典》、《中华名人大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医学专家大典》(中华卷)、《中国内地名医大典》(香港国际交流出版社)。以及《世界名医大全》(中国卷)、《世界名人录》(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科技专家名录》、《中国民间名人录》、《未名作家诗人名录》、《当代诗人诗历》、《中华张氏大典》和《祖国万岁》全集,《共和国建设者》丛书,《中国着作权人档案》等传记中。
第一章 内科疾病
第一节 传染性疾病
第二节 唿吸系统疾病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五节 泌尿系统疾病
第六节 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七节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第八节 结缔组织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第九节 杂 病
第十节 中毒与急救
第十一节 肿 瘤
第二章 妇产科疾病
第一节 月经病
第二节 带下病与阴痒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第四节 杂 病
第五节 妊娠病
第六节 产后病
第三章 儿科疾病
第一节 小儿常见病
第二节 小儿传染病
第三节 新生儿疾病
第四章 外科疾病
第一节 疮 疡
第二节 痰核(2方)
第三节 皮脂腺瘤(1方)
第四节 乳房病
第五节 外伤病
第六节 周围血管疾病
第七节 急腹症
第八节 肛肠疾病
第九节 其他外科疾病
第五章 骨伤科疾病
第一节 外伤出血(36方)
第二节 异物入肉(5方)
第三节 骨折(56方)
第四节 跌打损伤
第五节 骨关节炎
第六节 其他外科疾病
第六章 眼科疾病
第一节 热毒性眼病
第二节 物理所致眼病
第三节 功能性眼病
第七章 耳鼻喉口腔科疾病
第一节 耳 病
第二节 鼻科疾病
第三节 咽喉科疾病
第四节 口腔科疾病
第八章 皮肤科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皮肤病
第二节 真菌性皮肤病
第三节 动物性皮肤病
第四节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
第五节 荨麻疹和瘙痒性皮肤病
第六节 物理性皮肤病
第七节 红斑、血疹、鳞屑性皮肤病
第八节 结缔组织性皮肤病
第九节 疹样皮炎(3方)
第十节 色素异常性皮肤病
第十一节 皮肤附属器疾病
第十二节 其他类皮肤病
第十三节 性 病
附录 云南部分民族民间常用药物功效分类及名称
原编者的话
《中国民族民间药物外治大全》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经过3年多时间的採、编、修、审及反「侵权」斗争,终于正式出版了。这是继《中国民族民间秘方大全》、《中国民族药食大全》隆重推出后,对人类健康的又一真诚奉献!
本书收集了中国近50个民族民间的药物外治疗法,计4015首方药。其中涉及内科134种病的942首;妇产科46种病的249首;儿科48种病的280首;外科53种病的858首;骨伤科28种病的407首;眼科33种病的166首;耳鼻喉口腔科54种病的443首以及皮肤科56种病的670首。
本书收集的外治药方是从7826首中,本着「简便实用,安全有效」的原则筛选出来的,未录用的药方大多为重复或「一病多用」,不符合编写体例的。为使读者便于查找,仍採用「以病统方」的编写体例,以西医病名为主,兼用中医病症名。大部分外治药方採自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民族民间医务人员,他们能把自己的「一技之长」贡献出来,是难能可贵的。读者在书中查到有用的药方,在可能的条件下不妨一试,有什么问题可与该药方的献方人或推荐人联系解决。
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人员有135人,作者有230人,编辑委员会的任务是:组稿、通联、审稿及维护作者和编辑委员的权利和义务,协助出版社做好本书的发行工作。编委会下设办公室,处理编委会的日常工作。
这是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与前两部一样,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参考和文献收藏价值。该书的最后出版,与出版社的支持及各级医疗部门的大力协作是分不开的,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同志再次为本书题词,给我们很大鼓舞和鞭策。我们希望这本书能作为探索民族药物外治宝藏的开山斧,为后人的工作「抛砖引玉」。
编者
读完《中国各民族民间外治秘方全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身边的自然界,原来隐藏着如此丰富的治愈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方剂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运用自然智慧来守护健康的指南。我特别被书中关于“虫咬伤”和“蛇咬伤”的处理方法所吸引,这些内容在现代医学中可能需要专业的急救,但书中却记载了许多在缺乏医疗条件的情况下,当地民族是如何利用植物、动物的某些部分来应急处理的。这让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书中提到的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草药,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就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疗效,比如书中关于“皮肤溃疡”的几种外敷方,使用的都是非常常见的野菜,但经过特定的处理后,竟然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对于每一个秘方,都尽可能地追溯其源头,讲述其在特定民族、特定地区流传的故事,这让这些方剂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历史的温度。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身边看似平凡的植物和事物,也让我对那些默默守护着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先辈们,充满了深深的感激和敬意。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和草药有着浓厚兴趣的研究者,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中国各民族民间外治方法的书籍,而《中国各民族民间外治秘方全书》的问世,无疑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都非同寻常。首先,它汇集了中国广袤土地上不同民族世代积累的宝贵经验,从内蒙古的蒙医外治,到西南地区的苗族、藏族等民族的独特疗法,再到沿海地区的渔民世代相传的简易方剂,都得到了细致的收录和介绍。书中对每一种外治方剂的来源、采集、炮制、配伍以及具体用法都进行了严谨的描述,力求还原其最原始、最真实的面貌。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伤科”和“儿科”外治的内容,里面一些基于动物角、皮毛等材料的药方,虽然在现代医学看来可能有些奇特,但结合其民族背景和应用场景,却展现了古代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更重要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秘方,而是尝试去挖掘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和民族文化内涵,这为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学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民间医药文化的抢救性保护,更是对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中国各民族民间外治秘方全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开启了一个充满智慧与传承的宝藏。当我翻开它时,我首先被书中那些生动形象的插图所吸引,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书中记载的草药、手法乃至治疗过程的一种直观补充。我一直对传统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的内容恰好满足了我对“民间”和“外治”的探索欲。书中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更多的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实用技巧。比如,关于跌打损伤的处理,我学到了许多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草药外敷方法,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揉搓和冷敷,而是涉及到具体的药材配比、炮制方法,甚至还有一些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程度损伤的细致区分。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止痒”的部分,里面提到的几种植物的叶子或根茎,通过简单的捣烂外敷,竟然比我平时用的各种药膏效果还要好,而且成分天然,让人用起来格外安心。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外治手段,不仅仅是药物,还包括了针灸、拔罐、推拿等,而且特别强调了各民族的特色。我从未想过,原来不同民族在处理同一种病症时,会有如此多样却又殊途同归的智慧。这本书的语言朴实易懂,虽然是记载古老的秘方,但读起来却毫无障碍,让我感觉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充满了亲切感和信任感。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年与电子屏幕为伴的都市人来说,身体的小毛病总是难以避免,尤其是一些慢性疼痛和皮肤问题,更是让人头疼不已。我一直渴望找到一些不依赖药物、副作用小的方法来缓解这些不适,而《中国各民族民间外治秘方全书》的出现,简直就是及时雨。这本书的内容远超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本秘方大全,更像是一部关于身体自愈力的百科全书。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固齿”和“明目”的章节,里面提到的不少方法,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比如用某种树的树皮来刷牙,竟然能有效改善牙龈出血的问题,这让我对“以物治物”的古老智慧有了全新的认识。还有关于缓解眼部疲劳的冷敷方法,使用了我从未想过的草药组合,坚持使用了几天,眼部的干涩和疲劳感确实有了明显的减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每一个秘方的介绍,都附有其应用的背景、原理以及注意事项,这使得我不仅学会了“怎么做”,更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系统性的讲解,让我对这些民间疗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信任。此外,书中对某些秘方的历史渊源和民族特色也有所提及,这让我在学习实用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那些默默传承下来的智慧感到由衷的敬佩。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身体健康很在意的人,尤其是那些小毛病,比如换季时的皮肤瘙痒,或者是长时间站立后的脚部酸痛,总让我苦恼不已。我试过各种方法,但总觉得治标不治本。《中国各民族民间外治秘方全书》这本书,简直就像一位藏在身边的私人医生,而且是那种最接地气、最懂我们身体需求的老中医。我之前从来没想过,原来解决这些小问题,真的可以用到很多我们身边就有的东西。比如书中讲到用蒲公英来泡脚,说是能舒筋活络,缓解疲劳,我试了一下,效果真的出乎意料的好,泡完之后感觉整个身体都轻松了许多。还有关于缓解落枕的,书中介绍了一种用生姜和白酒混合敷的方法,我照着做了,第二天脖子僵硬的感觉就缓解了很多,这比我之前贴的那些膏药管用多了。让我特别喜欢的是,书中对每个方法的介绍都非常细致,告诉你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怎么处理,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就像一个手把手的教学过程,一点都不怕学不会。而且,书中提到的很多方法,都特别强调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这种精细化的指导,让我觉得这些秘方是真正为普通人考虑的,不是一概而论的“大方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