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经穴学最初完成于1963年5月,以鍼灸临床和正确取穴位为主。本书是由黄帝内经中的经络穴道篇取穴的方法为本,以西医的解剖学为主,历经五次的修订,终于有完整的风貌呈现,是最实用的一本经穴学的参考用书。1972年,本书是台北医学院(现改制为台北医学大学)的中医鍼灸社团的主要教科书。1973年,本书是高雄医学院(现改制为高雄医学大学)的中医鍼灸社团的主要教科书。1974年,本书是台湾大学医学院中医鍼灸社团的主要教科书。1975年后,本书是全台医师(中医、西医、牙医、推拿整嵴师、另类疗法师……)等最重要的参考书及教材。1992年,在加拿大政府的批准下,成立另类疗法师学会,本书列为必修书籍之一。
本书特色
本书原始初版为精装本,原定价为新台币2500元,现改为平装普及本,定价锐减为600元,方便一般读者珍藏、拥有。
作者简介
陈怡魁
1939年生,终身投入实验式命理风水研究工作,着有「黄帝内经经穴学」(1966年)、、「天星斗数学」(1967年)、「阳宅学」(1978年3月)、「历书」(1981年9月30日)等划时代鉅着,并讲述「吉星高照阳宅开运」、「招财致富阳宅开运」、「恋爱婚姻阳宅开运」、「事业成功阳宅开运」、「平安健康阳宅开运」、「怎样佈置改运风水」、「怎样佈置恋爱风水」、「怎样佈置事业风水」、「陈怡魁食物改运」、「陈怡魁卜疗改运」、「陈怡魁风水改运」、「生存风水学」、「床经」、「超级食物成功学」、「汉人文化生存学」、「超级食物成功学」等书,为命理界国宝级人物。
坦白说,我之前对中医的一些理论,总觉得有些神秘莫测,难以捉摸。但是,《经穴学》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科学严谨的方式,将经络穴位这个古老而智慧的学问,呈现在我眼前。书中的内容,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层层递进,从基础的解剖学概念,到经络循行的规律,再到具体穴位的定位、主治和操作方法,都进行了非常系统和清晰的阐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在介绍穴位时,会引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这让整个讲解过程充满了说服力,也让我对中医的科学性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书中对于穴位的作用机制,也进行了相对深入的探讨,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某穴治某病”的层面。这种探索精神,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激发了我对中医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这本书绝对是那些对中医养生、经络理论有浓厚兴趣,并希望深入了解其科学内涵的读者的必读之作。
评分这本《经穴学》着实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之前对中医理论只是略知皮毛,但这本书的入门门槛却意外地低,让我能轻松理解那些复杂的穴位名称和定位。书中对每一个穴位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从古籍的记载到现代的临床应用,都有涉及。我尤其喜欢它对穴位定位的生动比喻,比如将穴位比作地图上的“地标”,让我能更直观地找到它们。而且,书中还配有大量清晰的插图,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让我能够准确地找到穴位,而不是盲目地摸索。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知识的堆砌,而是结合了许多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按摩或针灸特定穴位来缓解常见病症,比如头痛、失眠、腰腿疼痛等等。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掌握了一本“身体的说明书”,能够更好地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并尝试通过这些古老而智慧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本充满生活气息的健康指南,让我对中医养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实践的勇气。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经穴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经穴”这两个字听起来就有些枯燥乏味。然而,这本书的编排设计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并没有像很多教材那样,上来就罗列一堆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从一个引人入胜的引言开始,勾勒出经穴在中华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紧接着,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将那些抽象的经络和穴位,通过精美的图表和生动的文字,一点点地展现在我眼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个穴位的“背景故事”的挖掘,不仅仅是告诉你它在哪里,更告诉你这个穴位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有哪些古籍记载,以及它在不同流派中医理论中的侧重点。这种讲述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更是在了解一段文化。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到位,它并没有夸大其词,而是客观地陈述了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在实际治疗中可能出现的疗效,以及需要注意的禁忌。这本书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但它的易读性同样令人称赞,让我能够沉浸其中,享受探索的乐趣,而不是感到压力重重。
评分《经穴学》这本书的内容,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我不是医学专业人士,只是一个对养生保健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需求。它并没有使用过于专业的医学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经络穴位知识进行了拆解和阐述。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自我按摩来刺激穴位,并配有清晰的示范图。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每天为自己按摩几个常用穴位,比如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等,发现确实能感受到身体的变化,比如精神状态更好,消化也更顺畅了。更重要的是,书中并没有夸大其词,而是强调了穴位按摩的辅助作用,提醒读者在出现严重疾病时,仍需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信任。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中医养生的经典理论,比如“顺应天时”、“饮食有节”等等,将经穴知识与整体养生理念相结合,让我对健康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觉得“相见恨晚”的书。作为一个长期受颈椎病困扰的人,我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经穴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阅了起来。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颈肩部相关穴位的介绍非常详细,不仅给出了精确的定位,还讲解了每个穴位的具体作用和按摩手法。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坚持每天按摩几个关键穴位,比如风池穴、天突穴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惊喜地发现,我的颈椎疼痛感明显减轻了,活动度也比以前好了很多。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地教会读者如何“学以致用”。它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自我保健方案。书中对于不同病症对应的穴位组合,也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让我能够根据自身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穴位疗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