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营养靠根吸收,人的营养靠肠胃运化,人如果脾胃不好,就如同植物的根系受到伤害,再多的营养也没法正常吸收利用。脾胃是后天之本,需要精心养护,养好脾胃是少生病、不生病以及病后很快康复痊癒的重要基础,疾病的产生大多是脾胃元气不足所致,不管得了什么病,只要能吃就是好兆头。
现代人作息不正常、饮食没有定时定量,容易因脾胃受损,导致身体无法吸收养分,气机受损,因而百病丛生,对此状况,作者特别以专书讲述脾胃养生之道,只要脾胃养好了,人的抵抗力就会变好,自然就能祛除百病、健康长寿了。
本书从日常饮食、经络穴位、中药、生活细节、运动锻鍊、情志调养,以及脾胃不好导致的常见疾病的简易处理方式,全面讲述保养脾胃的有效方法,让你养好脾胃,长命百岁不求人。
本书特色
★酌参医书〈如脾胃论、皇帝内经(灵枢、素问)、景岳全书等〉撰写有关脾胃保健的各种知识及方法,透过经络(脾经、胃经)穴道,缓解身体不适,是居家必备保健用书。
★作者为大陆着名教授,也是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院长,在门诊中治癒无数病患,学识充沛、经验丰富。
作者简介
李志刚
●经历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院长兼副书记
中国针灸学会脑病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针灸学会刺法灸法学会常务理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教育部评审专家
北京国医堂坐诊专家
第 1 章 关爱身体,从敬重脾胃着手
1. 你的脾胃还好吗—百用百灵的自我检查方法
2. 古木参天靠树根,生命常青靠脾胃!
3. 脾胃是元气生发的源泉
4.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有哪些健康问题与脾胃有关
5. 脾胃一旦受伤,五脏就没有活力了
6. 脾升胃降得平衡—脾胃升降是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
7. 养好脾胃是「治未病」的关键
8. 脾和胃都照顾好了才是真的好
9. 不管得了什么病,只要能吃就是好兆头
10.脾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胖瘦
11.调理好脾胃是拥有「好面子」的前提
12.脾胃健运是长寿的基础
13.温补脾肾扶正气,四大穴位是灵丹
第 2 章 保养脾胃,从饮食开始
1. 掌握食物属性,才符合脾胃的养生之道
2. 五味入五脏,五味均衡保健康!
3. 饥饱无常是脾胃受损的导火线
4. 让三餐成为脾胃健康的基石
5. 吃得好才是福—脾胃喜欢细碎的食物
6. 主食是补气血的主要原料
7. 几乎所有的豆类食物都可补益脾胃
8. 养胃有良方,饭前喝口汤
9. 甘入脾—甘甜的食物适宜补脾胃
第 3 章 打通胃经,一生皆有福报
1. 养好胃经,无病身轻
2. 助人为乐的足三里穴是你身体的「恩人」
3. 内庭穴擅长泻胃火
4. 正确使用梁丘穴可缓解胃酸和腹泻
5. 按压气舍穴可缓解恶心和打嗝的问题
6. 穴位所在,主治所及——天枢穴是腹泻的克星
7. 丰隆穴不丰隆,实为减肥大穴
8. 小孩爱流口水可多按地仓穴
9. 犊鼻穴是膝关节病的克星
10.上巨虚穴是治疗腹泻的常用穴
11.承泣穴是眼睛的保健要穴
12.四白穴是治黑眼圈的高手
13.治面瘫有绝招,下关穴离不了
14.头维穴是维护头部健康的保健师
第 4 章 打通脾经,让生命之树常青
1. 脾胃的问题脾经可解
2. 脾虚的人可以找太白穴来助阵
3. 三阴交的两大超级功效—调脾胃和治妇科病
4. 艾灸隐白穴治崩漏
5. 按摩血海穴可以调理月经问题
6. 消化能力弱可取大都穴
7. 胃痛、胃反酸时可找公孙穴
8. 漏谷穴可以对付消化不良
9. 按摩阴陵泉穴可除长夏暑湿
10.久坐者按摩大横穴可健脾防伤肉
11.地机穴可健脾渗湿、调理月经
第 5 章 若要脾胃健,天天来锻鍊
1. 日常养脾胃应该多动动脚趾
2. 熊戏大补脾胃法
3. 常练太极拳可调养脾胃
4. 小散步,大健康—散步养脾胃只在举手投足间
5. 调理脾胃臂单举—八段锦养脾胃妙法
6. 摩腹法—手到病除的健脾开胃法
7. 脾胃虚弱的人平时可多捏嵴
8. 多做叩齿嚥津运动强肾又健脾
第 6 章 医身容易医心难,养脾胃也要养情志
1. 脾胃是对情绪敏感的反应器
2. 结肠有时也是心情的一面镜子
3. 压力是造成消化不良的主因
4. 打嗝也多由坏情绪引起
5. 消化性溃疡与情绪很有关系
6. 思伤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以怒胜之
7. 学会笑是给脾胃的最好礼物
第 7 章 养生无大道,细节就奏效
1. 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需要时刻关心和照顾
2. 长夏湿邪在作怪,健脾除湿是关键!
3. 腹式唿吸是养脾胃的法宝
4. 灸脐法善治脾胃病
5. 葛花饮养胃又解酒
6. 夏季多出汗容易伤心伤脾胃
7. 清淡的饮食养脾胃
8. 饱餐后性生活更伤脾胃
9. 生病起于过用—过度劳倦导致脾胃失常
10.谁是真正的「元兇」—药物中毒最先损害胃气
11.摄养、远欲、省言—养生三大家常方
第 8 章 药本无贵贱,效者是灵丹!
1. 简单的山楂汤治好了小儿厌食症
2. 健脾美白当数三白汤
3. 补中益气汤—源自《脾胃论》的名方
4. 消积化滞要找焦三仙
5. 生冷食物伤脾胃,可用半夏枳朮丸来治
6. 鸡内金帮营养失衡的孩子找回健康
7. 茯苓—慈禧都偏爱的美食
8. 甘草是药中之国老
第 9 章 着眼脾胃,从根本上治疗常见病
1. 病从脾胃治—治病要兼及脾胃
2. 人人都应该精神百倍—亚健康从脾胃调治之法
3. 脾胃差容易与感冒结缘—感冒从脾胃调治之法
4. 高血压并不可怕—高血压从脾胃调治之法
5. 脾胃失调惹「脂」上身—高脂血症从脾胃调治之法
6. 脾虚失健是糖尿病发病的根本原因—糖尿病从脾胃调治之法
7. 胃不和则卧不安—失眠从脾胃调治之法
8. 肌无力多是脾虚惹的祸—重症肌无力从脾胃调治之法
9. 补脾以治咳嗽—咳嗽从脾胃调治之法
10.痰为哮喘的「宿根」—哮喘从脾胃调治之法
11.让中气每一天都固护好胃—胃下垂从脾胃调治之法
12.献给慢性胃炎者的福音—慢性胃炎从脾胃调治之法
13.让准妈妈一天比一天舒服—妊娠呕吐从脾胃调治之法
14.产后可以不水肿—产后水肿从脾胃调治之法
15.从根本上告别肥胖—肥胖从脾胃调治之法
16.可以还原的美丽—青春痘从脾胃调治之法
序
很多人心里可能都有这样的疑问:「常听人说脾胃脾胃的,那究竟什么是脾胃?」中医认为,脾为五脏之一,胃为六腑之一,二者通过经脉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胃是负责接收食物的,而脾是负责运化食物的,因此二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医便将脾和胃放在一起,统称为「脾胃」。
在中医里,脾胃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概念,不仅涵盖了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并且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运动等系统也有一定的联系。这与西医所说的脾和胃是不同的。
中医是非常重视脾胃的,称脾胃为后天之本。《黄帝内经》记载:「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有接受和消化食物的功能,它们是主管粮食的官儿,相当于现代的后勤部队的队长,食物中的营养,都是由脾胃「加工」并且输送到全身各处,并在身体里发挥作用的。
人们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要打好一场仗,先得保证粮草充足,否则再强壮的军队,没有粮草供应,也不会支撑太久的。我们的脾胃就像是军队的「粮库」,脾胃一旦失常,我们的身体也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脾胃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有了脾胃的「辛勤工作」,人的气血才会充足。如果一个人的脾胃功能不好,那么身体的气血就会出现生成不足。这就好比是鲜花得不到土壤和水的滋润一样,会慢慢地枯萎。
脾胃升降是脏腑气机升降的关键。胃是如何接受食物的?脾又是如何运化食物的?其实就是靠脾升胃降来完成的。脾气上升,帮助胃进一步完成消化和吸收,并向全身传送营养。同时,它还能统摄、升提内脏,不使下陷,以保持诸脏各安其位。胃气下降,使饮食得以下行,而且还能将初步消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移交小肠并供给脾以运化转输,上奉于心肺,布散周身,心、肺、肝、肾均赖其水谷之精气以供养。因此,胃气宜降不宜升,脾气宜升不宜降,这一过程既受纳又排泄,一升一降,升降相宜,互为因果,以取得相对的平衡与协调,使得人体气机生生不息。
人在出生之前,是由先天之肾精为胎儿生长发育供应营养物质的;人出生以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的脾胃摄入营养物质来供给。先天不足的人,可以通过后天的调养来补足,同样可以延年益寿;但就算是先天非常好,如果不重视后天脾胃的调养,人就会多病减寿。《脾胃论》的作者李东垣认为,脾胃不足、元气虚弱是内伤疾病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脾胃气虚,元气不足,则人体的阳气不能固护体表,人就很容易感受外邪的侵扰。这说明不论是外感还是内伤,都与脾胃元气的充盛与否有关,否则「脾胃乃伤,百病由生」。
脾胃居中土,是五脏六腑的中心,与其他脏腑关系非常密切,脾胃有病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而且根据五行关系,很容易出现相生相克的疾病传变现象。因此,做为一个优秀的医者,在治疗疾病上应该考虑到疾病的传变规律,彼此都要照顾到了。
如何强健我们的脾胃呢?《脾胃经络健康法》一书通过简单扼要的道理、临床常见案例的分析,以经络疗法为主,辅以饮食、运动、中药、心理等方法,告诉人们如何养好脾胃,如何成为健康长寿之人。
这本书简直太惊艳了!我一直对养生之道非常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都充斥着各种理论和复杂的概念,让人望而却步。这本《脾胃经络健康法》却完全不同,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易于理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脾胃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疏通经络来调养脾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穴位按摩的详细图解和步骤说明,感觉就像请了一位私人养生顾问在身边指导一样。每天睡前花上十几分钟,按照书中的方法按摩几个关键穴位,不仅感觉身体越来越轻松,连睡眠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且,书中的饮食建议也非常实用,不再是那些让人难以坚持的“大道理”,而是融入了日常饮食中的小窍门,比如如何选择当季食材,如何搭配食物才能更好地滋养脾胃。我尝试了书里介绍的几款养生食谱,味道好,制作也简单,最重要的是,我能明显感受到身体在发生积极的变化。这本书真的让我重新认识了脾胃,也找到了科学有效地养护脾胃的方法,强烈推荐给所有关注健康的朋友们!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养生是一件特别专业的事情,需要很多知识和技巧。但《脾胃经络健康法》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最直接、最生活化的方式,讲述了脾胃与我们身体健康最核心的联系。作者似乎非常了解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比如吃多了不消化,或者肠胃胀气,书中都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食养”的章节,书中推荐的很多食材,都是我们平时很容易接触到的,比如山药、红枣、薏米等等,但作者却能点出它们在养护脾胃方面的神奇功效,并给出了详细的食用方法。我尝试了书里介绍的几款粥品,不仅美味,而且真的能感受到肠胃在慢慢变得舒服。另外,书中的穴位图谱也非常清晰,我跟着学着按揉,一开始可能会有点酸胀感,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胃部不适的症状明显缓解了。这本书让我觉得,养生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每个人都能轻松做到。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脾胃经络健康法》这本书的,当时正饱受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的困扰,试过不少方法都收效甚微。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作者用一种非常诗意而又充满智慧的语言,描绘了脾胃如同我们身体的“土壤”,滋养着一切生机。书中关于经络的讲解,不再是枯燥的医学名词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让我明白了经络的运行规律和对脾胃功能的影响。我特别震撼于书中关于“脾虚”与“湿气”关系的阐述,这让我豁然开朗,找到了自己身体不适的根源。书中的很多小练习,比如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和呼吸法,我每天都会坚持做,发现身体变得更加轻盈,不再感到沉重和疲惫。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一些生活习惯的调整建议,比如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如何作息规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却对我的脾胃健康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养生指南,更像是一本治愈心灵的读物,让我从内到外都焕发了新的活力。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一直饱受肠胃问题的困扰,总是容易腹胀、腹泻,试过各种偏方和药物,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偶然间在书店看到了《脾胃经络健康法》,被它简洁明了的书名吸引了。翻开书,就被作者的真诚和专业所打动。书中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用大量案例和数据,解释了脾胃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枢纽作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脾主运化”的讲解,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吃进去的食物总是无法被充分吸收,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书中的经络图也非常详细,我跟着书上的指示,找到了几个对我的情况特别有帮助的穴位,每天坚持按摩,感觉自己的肠胃蠕动得比以前好多了,腹胀感也大大减轻。而且,书中关于情绪与脾胃的关系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情绪的波动也会直接影响到我的肠胃健康。这本书不仅给了我解决身体痛苦的方法,更让我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健康的态度。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健康书籍,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并且真正指导读者如何实践。《脾胃经络健康法》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我是一名上班族,工作压力大,常常顾不上吃饭,或者暴饮暴食,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一场及时雨。作者用一种非常温暖、接地气的方式,告诉我如何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中,依然能够好好地呵护自己的脾胃。书中关于“四季养生”的论述,让我明白了不同季节对脾胃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穴位按摩”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列出穴位名称,而是细致地描述了每个穴位的定位方法、按摩手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效果。我尝试了书里介绍的几个主要穴位,感觉身体的疲惫感减轻了很多,消化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持脾胃健康,其实就是拥抱健康的生活,它不应该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