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科技业的发达,现今国际竞争趋势下,各科技业者莫不顾虑智慧财产之取得、产业研发及策略经营根本:营业秘密。为不流失营业秘密、进而利用营业秘密,知他人所未知持续立于竞争优势,市场竞争者相互之间或于经营或于研发,莫不顾虑:一、知识的独占、保留;二、人力的独占、保留。为保留及独占知识及人力,而分别发展出保密协议及竞业禁止二大分支实务法学运作技术。
本书作者累积实务经验,将从基础开始分别探讨实务上可见得各种保密协议及竞业禁止相关条款。横向上将营业秘密保护相关规范粗分为「机密资讯」及「员工知能」两保护构面加以介绍及分析其有效性,前者包含机密资讯不当揭露及不当使用;后者则分在职及离职后的竞业;纵向上则从如何解决保护方式到诉讼外纷争解决机制建立,再探讨到当保密资讯被不当揭露时之解决方案及因应策略。配合中英对照所需名词及条款,综合横向的相关规范及综向的处理流程,并结合作者就各种条款之相关谈判及审约实务经验,从而使读者明了营业秘密相关议题、每条款之意义及产业价值,帮助企业落实构筑一个完整的营业秘密保护体系。
本书主要系提供科技产业界之法务及智慧财产部门律师或法务人员,帮助法务工作人员从无到有建构产业界面对营业秘密保护课题时,应有的系统性思考及审约方式。继而以类工具书之方式提供可供使用及参考之中英对照条款,帮助从事法律实务工作者顺利达成工作目标。由于本书由实务观点出发,提供相当多与传统法学不同之观察面向及思考方式,因此亦相当适合对智慧财产权事务有兴趣或可能接触之理工或法务人员。
推荐序 李 成
推荐序 邱素梅
自 序
第一章 何谓营业秘密及其保护方式
第一节 营业秘密与专利权 1
第二节 营业秘密与着作权 3
第三节 营业秘密与商标权 4
第二章 保密协议大体解剖
第一节 约 因 5
第二节 当事人条款 6
第三节 定义受保护之营业秘密及目的 11
第四节 保密责任范围 18
第五节 除外不受保护之营业秘密 24
第六节 许可揭露条款 27
第七节 权利归属 32
第八节 责任条款及赔偿条款 43
第九节 有效期间 59
第十节 杂项条款 70
第三章 诉讼外纷争解决机制
第一节 准据法 90
第二节 语 言 91
第三节 协商条款 92
第四节 仲裁条款 94
第五节 仲裁人 101
第六节 仲裁程序 103
第七节 仲裁效力 106
第八节 仲裁范围 107
第四章 竞业禁止及营业秘密
第一节 什么是竞业禁止及其目的 111
第二节 在职之竞业禁止条款及营业秘密
权利归属 112
第三节 离职后之竞业禁止 137
第四节 损害赔偿条款及救济方式 155
第五节 竞业禁止之合理性判断 165
第五章 营业秘密遭侵害之虞时之因应策略
第一节 联络相关法律人员 175
第二节 证据保全 175
第三节 可主张之法律权利 177
第四节 救济方式 183
结 语 187
附录壹 台湾营业秘密保护法规
一、营业秘密法 189
二、民法(选录) 192
三、刑法(选录) 194
四、公平交易法(选录) 198
五、专利法(选录) 199
六、着作权法(选录) 200
七、公司法(选录) 202
附录贰 美国营业秘密保护法规
一、Uniform Trade Secrets Act 205
二、Economic Espionage Act, EEA 210
附录参 Related Confidentiality Rules of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Arbi-
tration Rules
一、Disclosure of Trade Secrets and
Other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217
二、Confidentia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Arbitration 219
三、Confidentiality of Disclosures Made
During the Arbitration 220
四、Confidentiality of the Award 220
附录肆 示范契约
一、英文简易交互保密协议 224
二、中文简易交互保密协议 230
三、英文完整交互保密协议 234
四、中文完整交互保密协议 249
推荐序1
在学校教书的好处是,与年轻的学子相处,因常保有赤子之心缘故,让人忘记青春的消逝;但当学生离校一段时日后回校找你,却又提醒你时光的荏苒。文瑞在东海法律就学时,稚嫩的外表却有着成熟的打扮,下课找我讨论一些事,心中总有一种冲动,想告诉他人生的路还很长远,不必急着长大。但文瑞到底是个有主见及目标的人,当他同期的同学大都还在准备国家考试之时,转眼之间,他已经秉持当初的志向,求学返国并在高科技公司任职法务专员了。 我和文瑞算是有缘,除了学校的师生情谊之外,因为他对智慧财产权领域的兴趣,在他的工作领域也会与我相遇及联系,可是他却有将工作及所学的经验结合成书的想法,让我看到是年轻人的理想与冲动;文瑞一向喜欢于书报发表文章,成绩已是优于同侪;而本书的内容结合了国内与国外保密协议的实务与理论,或许尚有需要深入及改善的空间,但其内容之详尽与用心,已经让我这个为人师者不禁要鼓励他,因为学生的成长是老师的欣慰,唯一的感慨是希望这样的学生应该要多一些。
文瑞一年半的工作经验能累积出一本足供科技法务工作者参考的专业书籍,相信其后在广泛的工作经历后,以他的智慧与乐于发表的企图心,发表更多值得参考的文章与书籍,应该是值得我们大家期待的;衷心希望他能保有这样年轻的心,持续创作不断。
东海大学法律系 副教授 李成
推荐序2
智慧财产权之重要,接触高科技产业的人,会有深刻的体认;尤其是高科技公司之高阶经理人、法务或智权人员更能了解箇中微妙。智慧财产权在近十年以来成为热门的话题与行业,就在于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渐渐体验到智慧财产成为可以掌控公司生死或兴衰的命脉。本书挑选了智慧财产权中相当重要的一项议题「营业秘密」做为衍生及讨论之主轴,对从事智慧财产相关工作或有兴趣者,应有所助益。 书中的两大主题,保密协定与竞业禁止,都是现在高科技公司最广泛使用保护营业秘密的方法。审阅保密协议,或是我们惯用之NDA,对很多高科技法务人员来说,是入行的必经过程。其实,商务上的保密协议,大部份都是由制式的条款组成,只要能了解每一个条款下所代表的意义及未来可能衍生之法律效果,就可以做好把关的动作。本书以条列式的方式讨论一般保密合约中常用之条款,对初入门者极具参考价值;甚或对那些十分钟即可审阅完一份NDA的资深法务人员言,亦可助其釐清那些在NDA中被认为理所当然条款背后所代表之真正涵义及效果。
至于竞业禁止条款,是很多高科技公司在制定所谓之聘僱合约时最头痛的一环。每个产业有不同的员工或环境生态,其他知名大公司所订定之竞业禁止条款,虽然严格且周到,却未必适用于自身。且以台湾目前的高科技产业言,竞业禁止期间之代偿金措施并未被普遍接受,员工所签署之竞业禁止条款一旦发生争议时尚得先接受其有效与否之检验,其所存在之不确定性,对公司与员工均为一大风险与挑战。因此,事前了解竞业禁止相关之法令判例及约定内容,对公司与员工不啻为一项重要的功课;而本书罗列各种竞业禁止可能之形态,具有相当之实用性。 本书作者杨文瑞先生虽进入高科技法务领域之时间并不长,但颇有初生之犊之势。对于其于工作之余仍有心从事特定议题之研究与创作,实乐观其成。相信其在蒐集相关资料及阅读文献的同时,有了一个接触面更广的学习机会,对其本身之专业经验累积亦有推波助澜之效。希望这个开端,让他在智慧财产领域的发展路上,越见顺遂与宽广。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务长 邱素梅
自序
台湾的经济发展在今日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已由传统之制造业经过多年努力及资源投入,造就了令人引以为傲的高科技产业王国,并且成为国际产业链结中之重要一环。面对新的产业导向及地位,为保持竞争力,科技产业莫不以智慧财产权之保护及运用视为第一要务。各科技业者莫不顾虑智慧财产之取得、产业研发及策略经营根本:营业秘密。营业秘密可说是公司经济命脉的一部分,随时随地都有人虎视眈眈等着破除它,甚至透过商业间谍取得它。为不流失营业秘密、进而利用营业秘密,知他人所未知,持续立于竞争优势,市场竞争者相互之间或于经营或于研发,莫不顾虑:一、知识的独占保留;二、人力的独占保留。为保留及独占知识及人力,而分别发展出保密协议及竞业禁止二大分支实务法学运作技术。无论为专案准备工作订定单独保密协议( non-disclosure agreement as known as NDA)、为销售等法律行为订定内含保密条款之契约,抑或为留住「脑力」而透过竞业禁止协议 (non-competition agreement)限制员工去留,在科技业已经到了随处可见的地步。 很可惜的是,企业家们有营业秘密保护的决心及观念,却通常没有认知保密协议、竞业禁止的法律上有效手法及其限制。
撰写不佳的保密协议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轻则获取赔偿遥遥无期,重则承包商或离职员工可以自由地揭露贵重机密资讯。在笔者所经手的保密协议中,即使从国际大厂而来亦鲜少见识到令人双目为之一亮的好协议,大多不是有无效的可能,就是仅仅具有宣示效果,有签等同没签。我们必须认识「保密协议」或「竞业禁止条款」本身不会自动为任一方带来震摄效果,使其自动履行保密义务。为了适当保护营业秘密,科技法务工作者肩负撰写有效的保护条款及採行合宜的动作以尽其功之责。
由于营业秘密保护是如此重要,科技法务之工作者于现今产业不仅很难避免面对非传统法学领域之营业秘密保护课题。保密协议甚至可说是科技法务工作人员最常面对的契约类型之一。但在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保密协议及竞业禁止均属于民法上所称的无名契约,法典中并不存在相关规范以供系统式学习,导致科技法务若思构筑完整营业秘密保护体系,通常仅能从经手的协议以及偶然可得的法院判决累积经验。换言之是用拟约、审约来学拟约、审约。正像有些人认为学游泳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学生直接丢入游泳池:挣扎式学习法。结果常是年轻法务工作者在不假思索或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将不佳撰写手法也囫囵学起来,像拼图般拼凑式审约。
目睹科技法务工作现况有这样的障碍,使笔者心中兴起整理实务经验以着作专书系统化的构筑及探讨保密协议及竞业禁止正确拟约及审约的观念。据这样的想法而设定本书最主要读者可能是初入产业界的法务工作者、略通法律的专利工程师、企业主管或者是完全不懂法律的研发工程师等等。思考到实务法务工作者尚需于修改协议或条款后与对造协商,使对造接受我方所提出的条款。那么本书读者所需求内容即不仅仅是法学上的专业知识,甚至必须包含笔者协商经验中曾经面对的各种可能的商业考量、需求及影响。因此,于保密协议及竞业禁止相关条款的探讨中,笔者加入许多协商过程中曾经面对的实务考量及曾历经思考心路历程。 在内容的设计上,为完整保护营业秘密以保护企业所属的营业秘密并迎合竞争策略,本书横向上将营业秘密保护相关规范粗分为「机密资讯」及「员工知能」两保护构面加以介绍,前者包含机密资讯不当揭露及不当使用;后者则分在职及离职后的竞业;纵向上则从如何解决保护方式到诉讼外纷争解决机制建立,再探讨到当保密资讯被不当揭露时之解决方案及因应策略。配合中英对照所需名词及条款,综合横向的相关规范及综向的处理流程并加以评释,帮助企业及其法务工作者落实、构筑完整的营业秘密保护体系。中英文对照法律条款由于用词、文法及表述习惯不同,部分条款并非逐字逐句中英对照翻译,以避免中式英文或英式中文,继而符合不同语言用语习惯及阅读顺畅度。
希望此书在营业秘密保护课题上,能成为实务工作者或有兴趣了解审约实务的实用工具书。 最后借此机会向恩师李成老师表达感谢,过去在法律系就读乃至于业界工作均有幸受其教诲甚多,是笔者学业的教导者;其次亦感谢建兴电子科技公司法务长邱素梅小姐及法务部同仁于笔者工作有困难或疑问时不吝提供指导,是笔者工作的教导者;同时,亦需特别感谢法学硕儒蔡明诚老师,有他逐字逐句审慎检阅并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本书内容始能顺利通过严谨的法学考验;最后,笔者的想法能从最初的大纲规划、内容构成、出版成书、继而推广与行销各方面均有赖元照出版公司行销、编辑团队大力协助,幕后最大功臣当之无愧。
杨文瑞 2007年2月
這本書的標題「保密協議與競業禁止:中英文條款教戰手册」,光聽名字就讓人覺得實用性很強。在台灣,許多中小企業,尤其是正在發展或有潛在技術優勢的,對於如何有效簽訂這些協議,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草草了事,或是沿用網路上找來的範本,並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法律涵義和潛在風險。結果,等到真的發生糾紛,才發現當時簽署的協議,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的保障,甚至可能成為公司的「定時炸彈」。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戰」的建議,比如,在簽署保密協議時,我們應該如何界定「機密資訊」的範圍?在簽訂競業禁止協議時,有哪些常見的「陷阱」條款,我們應該極力避免?對於員工來說,又該如何判斷一份競業禁止協議是否合理?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提升自己辨識合約風險的能力,並學會如何起草或審視這些重要的法律文件,讓自己的權益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评分這本書的出現,對我這個在科技業打滾多年的老兵來說,真是太有感了。我們這個行業,技術迭代快,人才流動更是頻繁。公司最怕的就是自家獨門的技術、客戶名單、營運策略,被員工帶到競爭對手那裡。相對地,員工也擔心在離職後,被過去的公司用一紙「競業禁止」條款綁死,影響生計。過去,我們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很多時候都只能依賴律師的諮詢,或是憑著模糊的印象去理解。但律師諮詢費用不便宜,而且有時候他們講的,我們還是聽得雲裡霧裡。這本書光看書名,就透漏出一種「教你如何自己解決問題」的意圖,我非常欣賞。我特別希望能從這本書裡學到,如何「寫」出一份既能有效保護公司,又不至於過度侵害員工權益的保密協議和競業禁止條款。同時,我也想知道,當我接到一份不確定的協議時,有哪些「眉角」可以去注意,哪些條款是「紅線」,絕對不能輕易答應。
评分過去幾年,隨著台灣企業與國際接軌的機會越來越多,在簽署商業合約時,常常會遇到需要處理中英雙語版本的條款。其中,像是保密協議(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與競業禁止協議(Non-Compete Agreement),更是企業在進行商業談判、人才招募、技術合作等環節中不可或缺的文件。然而,中文的法律條款有時候翻譯成英文,或是反之,會產生許多歧義,甚至完全不同的意涵。我曾遇過一份中文的保密協議,在翻譯成英文時,將「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揭露」的意思,被翻譯成「不得向與該事項無關的第三方揭露」,這中間的差異,可能就會讓合約的效力大打折扣。因此,這本《保密協議與競業禁止:中英文條款教戰手册》的價值,在我看來,就是能夠提供一個清晰、準確的對照和解析。我期待它能夠深入探討,當特定概念在中英文之間存在翻譯上的難點時,我們應該如何去理解和處理,甚至提供一些「標準」的翻譯建議,避免潛在的法律風險。
评分这本《保密协议与竞业禁止:中英文条款教战手册》,老實說,我當初買這本書,主要是衝著「教戰手冊」這幾個字來的。在台灣,很多時候我們簽訂這些協議,尤其是跟外商合作,或是跳槽到競爭公司的時候,總覺得霧裡看花。不只中文條款有時候寫得模稜兩可,英文就更不用說了,那根本是另一種語言的迷宮。我之前有幾次經驗,合約裡寫的「合理」競業禁止範圍,事後看來卻很不合理,但因為當時看不懂,或者覺得「反正不會這麼倒楣」,就簽了。結果呢?真的碰到了,才發現問題大了,想爭取權益,卻因為合約條款站不住腳,真的只能摸摸鼻子。這本書的出現,對我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尤其期待它在「中英文條款對照」這部分能有深入的解析,說明同樣一個概念,在兩種語言裡,在法律層面上可能有哪些細微但關鍵的差異,以及我們該如何辨識和理解這些差異。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小技巧,讓我們在閱讀合約時,能像個「偵探」一樣,找出那些隱藏的陷阱。
评分說真的,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人才流動快速的時代,一份穩固的保密協議(NDA)和一份清晰的競業禁止協議,對於保護公司機密、掌握核心技術,以及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個人在過去的工作經驗中,曾親眼見證過因為保密協議執行不力,導致公司多年的研發心血瞬間拱手讓人;也遇過被不合理的競業禁止條款綁住,而無法轉換跑道,錯失了職涯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本《保密協議與競業禁止:中英文條款教戰手册》光看書名,就讓人感受到它紮實的內容和實用性。我特別看好它在「條款解析」方面的功力,期望它能針對一些常見的模糊地帶,例如「商業秘密」的定義、競業禁止的「合理範圍」(時間、地域、業務限制),以及違約的「補救措施」等,提出具體、有條理的解釋,並提供實際的案例分析。如果能輔以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常見實務做法,那就更完美了,畢竟這類協議在跨國事務中尤其常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