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7
法事,也叫佛事,从根本上讲,一切佛之教化,均为佛事。《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曰:「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鸠摩罗什注曰:「佛事谓化众生」。但是一般习惯,则把佛忌、祈祷、超度、追荐等佛教仪式称为佛事。在中国民间,法事、佛事、法会、做道场等词,基本上是一个概念。近年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中国佛教音乐,吸引了众研究者的目光。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音乐在中国佛教法事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是,当人们看到在中国佛教法事音乐中存在着大量民间乐曲的时候,常常只看到佛教为了弘法而使用民间音乐的一面,认为佛教音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人」。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事情的另一面,也是我认为更重要的一面:即在部分佛教法事中,或者说在某一法事的大部分音乐中,音的功能主要是「娱神」(更确切地说,是「通神」)。而「娱人」,只不过是第二位的、附属的功能。
我在多年佛教音乐的田野工作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当某一法事有乐器伴奏的时候,常常不是按音乐界的惯例,由歌者根据伴奏乐器提供的确定调高来决定自己的音高,而是在领唱单独开始后,伴奏者临时根据歌者(维那)的音高,迅速找到相应(有时是相近)的调高来伴奏。这种表面上看似乎违背了音乐规律的现象,在佛教法事中,不但不是个别现象,而且似乎普遍存在,这就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了。我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
1989年夏,我到潮州开元寺录制《潮州佛乐》音乐录音带。当时,参加录制工作的有开元寺退休老方丈、佛乐大师慧原法师,和他的弟子们以及担任乐队伴奏的几个居士。录制工作一开始,我便发现,无论是慧原法师担任维那起腔,还是他的弟子传然尼师担任维那起腔;也无论演唱、演奏的是「禅和板」,还是「香花板」,担任乐队伴奏的几个居士总是等维那起腔后,才根据维那起腔的音高,笛子摸索着找孔位定调,二胡摸索着找把位定调,就连扬琴,也要先在弦上试敲几个音后,才找到所需要的调,然后伴奏。虽然这个乐队,都是老手,他们又经常在一起为信徒做法事,这一过程仍需要大约5至15秒的时间。也就是说,在乐队进入后的第一个5至15秒钟内,乐队所发出的只是杂讯!
因此,我便要求唱诵的出家人按照乐器所提供的调高来起腔。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对所有音乐家来说都是「天经地义」的方式,他们却很不习惯。慧原法师告诉我,他们一直都是按他们固有的方式演唱、演奏的。我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方式是他们独特的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更没有深究其中的宗教意义,反而自以为是地认为不是他们的乐队「水准有问题」,便是歌者和伴奏者缺少合作的经验。
从1989年夏录完《潮州佛乐》回到北京,到1991年2月,有一天我忽然隐隐意识到,我可能在录音时犯了一个错误。但这还不是「悟」。一直到1995年的春天,我在湖南南岳录制《南岳焰口》的时候,我才彻底了悟这个问题。
录音一开始,我便又遇到了同样的现象:维那起腔之前,所有的乐器都不定调。
待维那起腔之后,唱诵的僧众接腔的同时,笛子和二胡才试探着进入。与潮州的情况一样,乐器进入后的第一个5至15秒内,乐师们忙着寻找合适的调高,直到「搭调」为止。这一次,我没有再自以为是,而是尊重他们的习惯,耐心等待他们找到一致的感觉。这一次的录音,和在潮州相比,顺利得多了。
我得到了一个宝贵的教训,即在田野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此文化载体—本地艺术家的意愿、习惯、表达方式,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主观意念强加给别人。要时时记住:在深广浩瀚的中国文化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
本书特色
身为音乐学家,我决定去寻找那隐藏在时间背后的古代音乐。我相信它们活着,我时常感受到它们温热的气息。我确信它们负载着千百年的历史,蕴含着无数人的悲欢离合,始终在黄河中流着,在长江中流着,在中国广袤大地的每一条小溪中流着…。
美妙的古琴名曲《广陵散》,据说是神传给三国时代的名士嵇康(西元223年-263年)。这位集颓废派诗人、前卫音乐家、离经叛道的思想家于一身的天才美学家,生前对这首「声调绝伦」的《广陵散》过于珍爱,誓不传人,以至他舍生取义临刑前,在崇拜者——三千太学生面前开了一场「告别音乐会」,却不得不在最后一刻,留下他此生唯一的遗憾:「《广陵散》于今绝矣!」
身为讲授「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教师,田青教授悲痛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音乐文明,销声匿迹,而神鸟迦陵频伽却给他一个重要的启示:不要轻信「《广陵散》于今绝矣。
音乐,不怕水火、不畏兵燹,表面上看来无影无形、无痕无迹,才可以深藏在人们的心上,重生于人们的口中。只要时间存在,人类繁衍,它就可能口口相传、代代永存。唐有唐的「玛丹娜」,宋有宋的「邓丽君」,一代一代流行音乐的沖刷、渗透,再加上一代一代艺术家们创造性的发展、改良、革命,已经使我们很难从现存的世俗传统音乐中分辨出清晰的年轮,很难从经过漫长岁月雕琢的曲调中寻觅出原始的音符来了。但是,在深山古剎、在荒郊野庙,在全国各地的丛林之中,却很可能保存着未经「改造」或改变较少的古老音乐。
背起一个破答录机、一壶水和一个装着书和干粮的绿书包,田青教授独自开始参五台、谒峨嵋、拜九华、觐普陀、涉敦煌、造访前藏、后藏、安多、康巴数百所汉、藏寺庙的漫漫朝觐路。十多年过去了,迦陵频伽鸟引他找到许多从没有失去的《广陵散》,得沐法雨的甘冽清凉。
本书是田青教授首度在国内出版的佛教音乐鉅作,隶属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畴,期能唤起海内外中国人对佛教音乐的珍惜之情,并为人类历史留下璀璨的篇章。
作者简介
田青
着名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的研究,积极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因力主“原生态”唱法、主张文化多样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在中国文化界有较大影响,着有《中国宗教音乐》、《净土天音》、《捡起金叶》等多部着作。
【推荐序】《佛教音乐的华化》出版缘起 ◎星云大师
【目录】
有关唐代「俗讲」的两份资料
《金瓶梅》与佛曲
智化寺音乐与中国音乐学
我国宗教音乐研究概述
「京音乐」与「怯音乐」——北京佛教音乐中的「都市派」和「农村派」
杨荫浏与中国宗教音乐
宗教音乐:人类伟大的发明
科学 宗教 艺术——兼谈人类认知世界的三种不同方式
法事音乐给谁听?
慈悲如一 普度无二——佛教「瑜伽焰口」与道教「铁罐施食」
梵呗——人间佛教的弘法之舟
琴心与佛心
附录 书陈寅恪〈书魏书萧衍传后〉之后
结语 知识分子要学一点佛教
佛教音乐的华化(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佛教音乐的华化(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