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8
《金刚经》是佛教中一本非常重要的着作,被称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佛教在中土翻译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经书。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有时可以是女子
佛门女众都不会忘记小乘佛法中的「五障思想」,《中阿含经.瞿昙弥经》称女子这种「五漏之身」,不能成梵王、帝释、魔王、转轮王、更不能成佛;如此观点,令不少现代女性不得不对佛法望而却步,退避三舍,甚至,个性直率的女性会直接咬牙切齿:佛不要我,我不要佛!
其实,当代的女子,完全不必为此念困扰,大乘佛法已经提倡众生平等,佛甚至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在《佛说转女身经》中,明确解答:「若有女人发菩提心,那就是大善心、大丈夫心、大仙人心、非下人心,永离二乘狭劣之心,能破外道异论之心,为三世中最胜心,能除烦恼不夹结习的清净心。」已经彻底决断了性别给予女性的障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自古至今,女子的确因为性别的原因,被佛法排除在边缘地带,多少年来,在佛法领域中,从修行者到在家信众,女性的着述讲经、传道修炼等活动都受到了极大限制,而女性关于佛法的认识、理解、领悟,更是鲜见。
所幸,如今我们已经能够有机会听到越来越多女性在佛法领悟中的声音,看到她们对智慧与宗教、人生的感悟,同时感受到这个群体特有的细腻,优雅,从容,智慧。
《金刚经》是佛教中一本非常重要的着作,被称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佛教在中土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经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们甚至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宗经宝典。
在浩如烟海的《金刚经》阐释中,女性的相关着作却非常罕见,或许是因为女性五漏之身思维的影响,让修佛群体对女性智慧带有一定的偏见,当然,限于时代与生活的约束,古代女性群体的确在见解与领悟上,难以突破男性的高度。
可喜的是,本书一反纯粹经典阐释的方式,作者用自己商业经营与生活累积的阅历,开始讲述一位女性对《金刚经》博大精深智慧的领悟,以入世之心,悟出世智慧。
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一名现代的职业女性经理人,如何提纲挈领对《金刚经》进行个性化领悟,如何透过高深的经文,来阐释自己心中对世间百态、人类情感、信仰修持、慈悲心态,乃至信仰与生命等命题,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每个人都有智慧,本书却让你看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智慧;
每个人都有慈悲心,本书却告诉你一颗更加真实的慈悲心;
合上本书,感受着这股清新的领悟力量,恍然间有点些许明白佛所讲「非男非女」的真正佛相,在慈眉善目与丰腴圆满中,有着那么多女子的明朗与柔和,或许,佛有时候真的可以是女子。
作者简介
夏春芬
某智业机构总经理,成都藏传佛教协会助理。喜好历史、宗教。《浅读金刚经》是他第一本有关宗教方面的着作,有待改进的地方甚多,希望读者能多予指教批评。
第一章 智慧照耀有心人
须菩提涕泪悲泣——稀有,世尊!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智慧瞬间击中悠悠世心,从牢牢握住的执着到平和地放开,从山山水水到非山非水,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这世间竟有如此空灵洞透的学问,让你我用混浊之眼看破百年!智慧之刃,一下割断万般尘絮,划破翳云,可看到你伸开的手中,光芒万丈?
第二章 看透虚妄,看淡苦乐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有佛可以生活,无佛也可以生活,而无智慧却空洞如泥中竹竿。是否曾恍然感到这凡身肉胎最不了解的乃是蒙昧顽固的内心,那么在乎的事情与所谓原则,究竟为了什么?因得到而喜不自胜,为失去而怅然悔恨,不堪一击的是我们的心,还是我们的智慧?
第三章 修颗随性自在清净心
应如是生清净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生活之所以会苦累,是我们总是期待得到,而不是放开;总是期待成为什么,而不是做到本来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当自我暗示说:我就是这样。此时,内心会升起多少壁垒,来维护这个自己认为的样子!你执着在自己是棵蘑菇的样子上,怎么会了解到一条鱼畅游无碍的自由!
第四章 修心性,不要修欲望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虔诚磕头,沐浴焚香,梵音木鱼,你问过自己吗?如此而为是为解脱内心诸般的纠结与欲望,还是纯净沉浸于这一举一动中的宁静祥和?带着无尽的负荷与期待进入日日修持的状态,见佛便拜,逢事便求,佛可以等同于万能的神祇○。而你修了一世的佛,依旧只是懂得祈求而已,却不曾留住点滴佛的智慧。
第五章 该来的来,该去的去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时名为心。 若我死后,愿君平静依旧,开心依旧;因君作古,我当如此——你我无论恩爱如何,敬重如何,都必将因缘际合散灭,既已与你全心全意共度有生,何必再为失去悲泣哀伤?莫让本心沾染得失而致的执念,让该来的来,该去的去吧;不要只看到不知珍惜的漠然,却不知一颗不曾改变的赤心,如你从未离开般深情。
第六章 情绪是水波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是稀有。 有人戏称﹁波﹂为水之皮,情绪乃是内心之皮,留藏了多少智慧,此皮便有多深厚——万丈深潭不曾惊涛骇浪,浅滩浊溪,却因风而浪,因石而泛——无法沉积,则无法得到大涵养,不曾体悟大智慧,必会因周边小小惊动而大起大落,而短暂的今生今世,怎能承受这诸多的跌跌撞撞!若能于二十岁悟到四十岁乃至六十岁、八十岁的生命至理,并笃行之,此人必是稀有。
第七章 微笑的静默
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心与口之间,永远隔着无法跨越的鸿沟,如同百般解释糖有多甜,而从未体验过的人,怎么清楚那是何种滋味!这世间,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如眼神中的那点静默闪耀的若有还无,似嘴角那抹欲言又止的似笑非笑。多少次,以为说清楚了,却发现已经完全煳涂了,而静默时,印于心底,却又找了回来;可是聪明的你可知,究竟是因为不能表达,还是因为我们不曾懂得如何更好表达?
第八章 大慈大悲一念间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世间之人,当为了福报而发了善心,这执着的心却有了更多的负担:怎么好人总是没有好报!当我们要去拿一样东西的时候,总是会有另外一种代价跟随其后。干干净净的善念悲恸,此时此事,打开心门,洗刷完毕,了无罣碍,又重新回到平常的状态中,此时此事,一切如常,一切又不似从前。一念之间,处处道场。
第九章 信仰在灵魂深处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晨钟暮鼓,木鱼青灯是信仰;俗间尊持,沉吟证悟也是信仰。此间可群体日日精进,他处可孤身冥思求解,都应是真正的修行之人。信仰只要走入内心深处,便成了一扇无法关上的门,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心里开启,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要这扇门打开了,智慧便开始播种,花瓣遍撒。也许你心中那扇门已经开启,因为我们都察觉到,内心中,多了些平静。
第十章 领悟生命与宇宙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真诚修行的人,乃是为了证悟生死,获得生命自由,在这个终极问题面前,佛教似乎在找一条凡人难以解决的道路,彼岸,真的能到达吗?而彼岸风景,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像我们幸福的样子吗?像我们快乐的样子吗?在我们无限追寻智慧的旅途中,是宗教的信仰吗?是哲学的思索吗?还是心理的满足?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浅读金刚经(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浅读金刚经(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