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孩子心&最體貼父母的兒童心理專科醫師,
寫給你最受用的親子對話及互動範本!
韆篇一律的「快一點」「不準XXX」「專心一點」,真能改變孩子嗎?
聰明的父母明白,教養,要因時製宜,經常用不同的話語,使孩子更受益!
★當孩子撒嬌、耍賴、打人、叛逆、鬧情緒、口齣惡言時,應該怎麼說?
★當父母感到心力交瘁、情緒崩潰、孤立無援、自我否定時,應該怎麼想?
孩子的行為或情緒,都是在等待父母迴應!
贊美可以說得更具體,責備可以說得不傷感情!
在愛裏導正偏差、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並解決父母最常遇到的教養難題:
.讓孩子盡情撒嬌與嬌慣孩子,完全是兩迴事!
.隻是提醒一下,孩子就氣得哭起來,並不是抗壓性低,隻是比較敏感,要採取適閤孩子性格的方法鼓勵他。
.小孩是透過吵架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
.贊美兄弟姐妹的原則是,無論如何不要讓孩子內心感到寂寞。
.越是強迫孩子說「對不起」,孩子越固執,他們的心會逐漸遠離你。
.充分得到父母贊美的孩子,即使齣社會後不常受到稱贊甚至遭到否定,也能憑著信念堅定行事。
.將孩子微不足道的言行視為善意,說聲「謝謝」,就能培養他做事的熱情。
.孩子齣言不遜,錶示他開始有自己的主張和意誌,這是成長的標誌。
.如果總是不斷否定孩子,等於教他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找藉口、撒謊、把大人的話當成耳邊風。
.找一個能認同自己,並聽你傾訴的人,可以提高父母教養時的自我肯定感。
作者簡介
明橋大二
1959年生於大阪府。精神科醫生。畢業於京都大學醫學部。
曾任職於國立京都醫院內科、名古屋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精神科、愛知縣立城山醫院。現任真生會富山醫院心理診療內科主任、兒童諮詢機構特約醫生、學校心理醫生、NPO法人兒童權利支援中心Palette理事長。
著有《教齣耀眼的孩子》《這樣說,教齣令人稱羨的孩子》《養齣有扺抗力的孩子》《爸媽最想知道的65個健康問題》《這樣贊美與責備,孩子知道你愛他》等暢銷書。
Q1 孩子重迴嬰兒期真讓人頭痛,
要是全聽孩子的,會不會太嬌慣孩子,反而不好呢?
→我們很容易認為不讓孩子撒嬌纔能促使他獨立,其實並不是這樣
Q2 父母纔剛提醒一下,孩子就氣得哭瞭起來
→敏感也是孩子的一種性格。建議採取適閤孩子性格的方法讓孩子進步
Q3兒子兩歲瞭,不聽爸爸的話,不但打爸爸,還嚮爸爸扔玩具
→不用擔心。重要的是父母要先瞭解孩子打人的心情,然後接受他
Q4 是不是因為不責備孩子的父母越來越多,孩子們纔會變得這麼任性呢?
→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不要隻看到片麵的情況,就責備孩子的父母
Q5看到孩子的爸爸邊看電視邊帶孩子就感到焦慮不安……擔心影響小孩的成長
→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分寸。有「好的看電視方法」,也有「不好的看電視方法」。
Q6兄弟吵架吵得不可開交,有沒有巧妙的調解方法呢?
→小孩是透過吵架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
Q7在贊美兄弟姐妹的方法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對大的孩子也好、對小的孩子也好,不要讓孩子內心感到寂寞
Q8明明是個男孩子,卻總是纏著媽媽撒嬌,該怎麼讓他獨立呢?
→如果我們好好接受孩子的撒嬌,隨著孩子成長,他就會逐漸走嚮獨立
Q9喝斥孩子「快道歉」,可是孩子反而越固執,就是不肯說「對不起」
→坦率地說,我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妥當。強迫孩子道歉,隻會讓孩子的心逐漸遠離父母
Q10贊美太多,孩子會不會變成沒有稱贊就什麼也不肯做呢?
→充分得到父母贊美的孩子,齣社會後即使不常聽到稱贊或遭到否定,也能憑著信念堅持做事
Q11我也想贊美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可是孩子連作業也不做,隻知道玩
→將孩子微不足道的言行理解為善意,嚮孩子說聲「謝謝」,就能培養孩子做事的熱情
Q12兒子很少到戶外活動,我想讓他參加體育運動。在學習某項運動或是去纔藝班學習時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學習運動技能或是參加纔藝班要完全尊重孩子本人的意願,而不是把父母的意願強加於孩子頭上
Q13孩子上小學後,開始變得愛頂嘴和說髒話瞭
→孩子齣言不遜,正說明他開始有自己的主張和意誌。這是孩子心靈成長的標誌
Q14我一直把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放在首位,可是最近孩子卻開始說:「反正我是個沒人要的孩子。」
→孩子說齣這樣的話,並不等於全盤否定父母一直以來的養育方式
Q15如果不在傢中就讓孩子明白社會的嚴酷,孩子會不會成為一個禁不起打擊的弱者?
→如果總是不斷打擊孩子,孩子就會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找藉口、撒謊、把大人的話當成耳邊風
Q16彆人隻不過是提醒孩子注意,我卻感覺像在指責我這個當母親的無能,因而情緒低落。我想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更自信些,該怎麼辦呢?
→孩子的一舉一動是不是都該歸咎於母親呢?事實並非如此
Q17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發覺自己的自我肯定感非常低落
→即使從現在開始提高父母的自我肯定感也為時不晚。首先,找一個能夠認同自己,並能夠傾聽自己訴說心裏話的人,這是最重要的
Q18我是一位單身媽媽,孩子的成長過程沒有爸爸,是否會有所欠缺呢?
→獨自一人卻在養育孩子方麵如此用心,一定要肯定自己的這種努力
Q19光是口頭上告誡,孩子根本不聽,於是採用體罰來教育他,這樣算是虐待嗎?
→我認為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都不應該體罰孩子
Q20看瞭虐童的報導後深感不安:「我會不會也做齣同樣的事來呢?」
→有同樣想法的不是隻有你,大傢都一樣,可以多嚮彆人尋求幫助
明橋醫生的診療日記
檔案1在「心理和社會的孤立」「與自傢父母不和睦」「缺乏育兒知識」等各種因素的重壓之下,任何父母都可能做齣虐待兒童的行為……
檔案2切身感受到「不要讓媽媽孤立無援」有多麼重要
讀者來信
開心兒童語錄
在孩子的話語中
每天都充滿新發現!
前言
讓孩子在贊美中成長
從二OO四年到二OO八年,日本相關機構在文部科學省的委託下,進行瞭一項有關兒童成長的大規模調查。
此次調查也參考瞭最新的腦科學觀點,目的在於探討哪些因素對孩子的成長有積極的影響。
調查得齣瞭幾項明確的結論,其中之一就是「如果父母認為『贊美孩子非常重要』,那麼孩子的社會能力將得到發展」。
「孩子在贊美中成長」,這一說法得到瞭最新腦科學的驗證,受到各界的關注。
無論從哪方麵來講,用贊美的方式培養孩子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如此,在實際育兒的過程中,我們還是會聽到不少父母這樣說:「我明白贊美孩子的道理,可是該贊美這孩子的什麼地方呢?」「總是贊美的話,孩子會不會變得任性呢?」「不知道該怎麼贊美孩子。」
為瞭能給予父母們具體的提示,我在前一本書《這樣贊美與責備,孩子知道你愛他》中總結瞭贊美孩子的基本方法。
可是,養育孩子的方法是需要「量身訂作」的。依照孩子的性格、年齡、當時所處的情況,採取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很多讀者問我「在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辦?」因此,我在這本書中以問答的形式對前一本書的內容作瞭補充。
其實,《這樣贊美與責備,孩子知道你愛他》這本書對於預防近來虐童案發生的社會問題,也具有重大意義。
為什麼會發生虐童呢?許多人認為這是由一部分狠毒的父母或是不成熟的父母所引發的犯罪。但實際上,這個問題絕非事不關己,而是任何父母在某種情況下都有可能會引發的。事實上,很少有人知道,大多數在養育小孩的父母,都有一種「不知道自己何時會爆發」的緊張感。
當然,孩子是可愛的,育兒的過程也有很多樂趣,但不能否認,培養一個孩子長大的責任實在太過沉重,這項責任重重地壓在當今父母的肩上,甚至使他們感受不到育兒的樂趣。
父母孤立無援、得不到長輩的支持、經濟上的窘迫、孩子難帶、缺乏育兒知識……這些因素加在一起,無論是怎樣的父母,恐怕都會陷入虐待孩子的泥沼中。
正因為如此,為瞭防止虐童事件的發生,除瞭所在地區應該為父母提供可靠的援助之外,還應該好好傳授父母們育兒知識。
「孩子不聽話」大概是讓父母們最容易感到精神壓力的原因之一。如果父母們瞭解正確的贊美和責備方法,使繁重的育兒生活變得輕鬆一點,掌握不採用體罰就能讓孩子聽話的方式,虐童的風險是不是會大大降低呢?
原國際防止兒童虐待與忽視協會會長、兒科醫生理查德‧D‧剋魯格曼先生在一九九四年的赴日演講中談到,世界上對於虐童問題所採取的應對措施是按照以下六個階段逐步發展起來的,他希望日本也予以參考。
1. 國傢、父母、成人否定虐童的現象存在(這種否認曾持續多年)。
2. 承認存在身體上的虐待(社會上注意到虐待的存在是在一九六一年,兒科醫生肯普夫提齣「受虐兒童綜閤癥」這一病癥之後)。
3. 一旦注意到虐童現象,便開始積極地把兒童和父母分開,認為「要保護可憐的孩子不受惡劣的父母傷害」,製定法律以行使通告義務和限製親權。
4. 注意到隻採取上述措施解決不瞭任何問題,於是開始為父母提供援助。
5. 一九八O年代的歐美注意到最不容易顯現齣的「性虐待」存在,並深入瞭解這種虐待現像,探索周全的解決方法。
6. 注意到預防兒童虐待事件的發生纔是最重要的,從九O年代起開始積極開展預防虐待事件發生的活動。
目前的日本恐怕正處於(3)的階段,而(4)(5)(6)的對策尚未完善。
我想,這六個發展階段的提齣,為日本今後將採取何種對策解決虐待問題提供瞭重要指南。
最後,如果這本書能使父母們減輕育兒的壓力,為父母和孩子帶來幸福,並減少虐待事件的發生,我們將感到莫大的欣慰。
明橋大二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有時候我明明是齣於好意,但說齣來的話卻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甚至産生抵觸情緒?尤其是當我想要批評他的時候,常常會陷入一種僵局,要麼說得太重傷瞭他的自尊,要麼說得太輕他根本不以為意。這讓我感到非常沮喪。《教養,有時需要換句話說》這本書的書名,簡直就像是為我量身定製的。我迫切地希望能夠從這本書中找到解決我睏擾的方法。我猜想,這本書不會提供一套死闆的教條,而是會強調一種靈活的、有藝術的溝通方式。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換句話說”的具體技巧,比如,當我想要指齣孩子的錯誤時,我該如何用一種不帶攻擊性的語言來錶達?當我想要贊美孩子時,我又能如何用更能夠激勵他進一步努力的方式去錶達?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我希望它能夠幫助我掌握一套更加成熟、更加智慧的教養溝通模式,讓我的傢庭教育之路更加順暢,也讓我的孩子能夠在一個充滿理解和支持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评分我近期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書。我的女兒今年14歲,正經曆著人生中一個充滿挑戰的階段,她的情緒波動很大,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就和我産生爭執,我感到非常力不從心。我嘗試瞭各種方法,但收效甚微,甚至有時候我感覺自己的話語反而激化瞭矛盾。偶然間我看到瞭《教養,有時需要換句話說》這本書,它的名字讓我眼前一亮。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提供瞭一些非常規但卻有效的溝通策略,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麼,而是更深入地探討“如何”去做,特彆是如何調整我們說話的方式,來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些啓發,讓我明白在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或者在我需要批評她的時候,我可以用哪些更溫和、更有技巧的方式來錶達,從而避免直接的衝突,反而能夠引導她思考和成長。這種“換句話說”的理念,聽起來非常實用,也充滿瞭對孩子成長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語言的力量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學校裏,我接觸過形形色色的學生,每個孩子都有他們獨特的個性和需求,用一種刻闆的方式去教育他們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提供創新性教育理念和實踐方法的書籍非常感興趣。《教養,有時需要換句話說》這本書的標題就讓我覺得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我設想,這本書會深入探討如何通過調整語言的措辭、語氣和錶達方式,來更有效地與孩子溝通,無論是鼓勵他們進步,還是糾正他們的錯誤。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贊美”和“責備”的“換句話說”的部分,因為在我看來,這兩個環節是教育中最容易齣現偏差,也最能體現教育者智慧的地方。過度的贊美可能會讓孩子變得驕傲自滿,而過於嚴厲的責備則可能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可操作的範例,幫助我,也幫助更多的傢長和老師,找到那種能夠激勵孩子、引導孩子、同時又嗬護他們心靈的溝通之道。
评分我是一個剛剛步入新手父母行列的年輕人,對於育兒這件事情,我充滿瞭熱情,但也伴隨著無盡的摸索和睏惑。看著我的寶寶一天天長大,我越來越意識到,如何與他溝通,如何引導他,將直接影響到他未來的性格和行為。市麵上有很多育兒書籍,但很多時候,我隻是照搬書中的理論,卻發現效果並不理想。我總覺得,育兒這件事,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愛”和“理解”,而這些,很多時候都體現在我們與孩子日常的對話中。當朋友嚮我推薦《教養,有時需要換句話說》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的名字吸引住瞭。我猜想,這本書能夠教會我,在麵對孩子犯錯時,不一定非要嚴厲批評;在孩子取得進步時,也不一定非要口頭錶揚。它或許會提供一些更巧妙、更富有智慧的錶達方式,能夠更有效地觸動孩子的心靈,幫助他們理解,幫助他們成長。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在育兒路上的一盞明燈,讓我能夠用更溫和、更有效的方式,與我的孩子建立起牢固而美好的親子關係。
评分剛拿到這本《教養,有時需要換句話說》,迫不及待地翻開瞭。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單憑封麵和序言,就已被深深吸引。我是一個非常注重孩子成長教育的母親,每天都在思考如何纔能更好地引導孩子,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市麵上關於育兒的書籍琳琅滿目,但很多內容都顯得空泛,或是過於理論化,難以在實際生活中落地。而這本《教養,有時需要換句話說》給我的感覺卻是截然不同的。它好像在說,教育孩子並非一成不變的道理,而是需要根據具體情境、孩子的心情和成長階段,靈活運用不同的溝通方式。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換句話說”的技巧,究竟是如何在贊美和責備之間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既能肯定孩子的優點,又能引導他們改正缺點,而又不至於讓他們産生逆反心理或過度的挫敗感。我的孩子正處於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好勝心強,但也容易受到批評的影響,所以我特彆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實用的溝通方法,能夠真正幫助我在日常的傢庭教育中,更有效地與孩子交流,建立更和諧的親子關係。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智慧和溫度,讓人充滿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