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不想告诉你的50个加薪秘诀。
20几岁,开始储存「加薪筹码」,一点都不难!
90%的上班族,一定会问这3件事:
(一)只加班不加薪,就这样过一辈子?
(二)薪水不够用,如何跟老板谈加薪?
(三)跳槽,好吗?换工作就能薪水翻3倍?
今年会「调薪」吗?明年能「升主管」吗?后年敢「跳槽」吗?你以为决定这些事都是老板、主管、公司吗?错!加薪的决定权在你自己,让自己「增值」,老板不敢不加薪。
身价有点像房价一样,如果老板交付给你愈多工作,表示他其实是想帮你「增值」。高房价区域有那些增值筹码呢?捷运、学校、公园绿地、市场……,周边条件愈多,区段行情就会看涨,职场也是如此。英文说写流利、做事细心有条理、掌控每一项工作进度、擅于人际沟通、提出新创意,为公司创造业绩,专业技术能力……,这些都是身价筹码,你不需要50种都具备,只要掌握其中几个重点,彻底执行,薪水就能涨不停!
本书作者古川裕伦认为,现在是「凭实力论人」的时代,「实力」才是决定你是否能在公司生存的关键。「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很抱歉,公司一点也不需要!唯有「用脑思考」且彻底「执行」,跟主管提出建议时,连「该怎么做」都想好的人,才能在职场生存。
多年经验,他发现一般人在工作上最容易碰到的问题是:
◎没升迁机会,让人无法成长!──我该如何在公司「出人头地」?
◎自己做很多,却总是没有「加薪」!──我该如何说服老板,帮我加薪?
◎好不容易当上主管,部属却不服自己!──该如何让部属挺我,为我卖命?
◎换了工作,却发现在新公司难以生存!?──如何在别人的场子奋斗,建立人脉?
本书作者学校毕业之后,进入日本人最想任职的十大公司之一「三井物产」工作,如果没有意外,可以一路做到退休,安稳过一生。但他却希望突破现状,创造机会,因为他发现,只要累积实力,就能决定「自己的身价」。
46岁时,他「跳槽」到一间大型的艺人经纪公司,薪水、环境都比原来更优渥,至今他都非常满意这个决定。为什么他敢这样做呢?因为他知道,跳槽跟年龄无关,跟「实力」有关。20几岁,就要不断累积实力,培养行动力,累积人脉,打造成功的自己。
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下列8个关键,只要掌握,就能如愿加薪、升官:
(1)主管信任你,交付重要工作,就是加薪的前兆。
(2)把公司当「补习班」,学愈多赚愈大。
(3)会的事情愈多,老板愈怕你,当然会加薪。
(4)「用头脑做事」,重要且急迫的事情先做。
(5)别说「等一下」,加薪会等下辈子。
(6)工作完成时,记得报告「我完成了」,让主管安心。
(7)从自己「最厉害」的强项,火力全开。
(8)建立「公司以外的人脉」,才有跳槽的本钱。
★ 想要「薪水涨不停」,你得抓住【四个重点】:
(一)拿「实力」换「钱」,加薪就是这么回事!
职场菜鸟拥有满腔热血与想法,最常问上司:「这件事我应该怎么做?」「我可以这么做吗?」与其想「假如」,不如思考「我现在应该怎么做?」提高「行动力」,在工作中最能快速培养实力。
(二)「人脉」就是钱脉;「能力」就是财力,请现在开始累积。
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下班后再去进修有帮助?不必,只要「认真上班」自然能够学会;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建立「公司以外的人脉」,能够获得更多意见与支持。
(三)高业绩员工、主管一定能加薪,努力成为这两种人。
担心部属超越自己?你应该这么想,培育越多杰出的人才,对公司贡献越多。凡事以公司的整体发展来衡量,就一定能加薪。
(四)跳槽是「加薪的捷径」,想清楚,就行动。
你是为了「逃避」而跳槽吗?恶性循环并不会终止!跳槽前先列出优缺点,清楚人生目标,一旦决定,请带着「最有信心的能力」转换职场。在别人的场子重新奋斗,务必「发挥实力」,就能完美胜出。
从现在开始,储存「加薪筹码」,只要拥有【专业能力】+【行动力】+【人脉】,人人都能「薪水翻3倍,成为抢手人才」!
作者简介
古川裕伦 Furukawa Hironori
1954年生。早稻田大学商学院毕业。曾经在洛杉矶及纽约工作10年,1977年进入三井物产(股),任职23年间曾隶属资源本部、情报产业本部、业务部投资总括室等部门。2000年被堀制作公司(Horipro Inc.)挖角后,历任该公司董事执行干事、经营企划室室长兼子公司堀企业(股)(Hori Enterprises Corp.)社长、Link Station Co.,Ltd.代表董事副社长,现为多久案(股)代表及经营顾问。
目前除了担任日本停车场开发(股)的社外董事,也为了「将前辈及前人的经验传承给后人」的理念,四处举办演讲及研习活动。同时为了商务人士的进修及交流需要,创办「白金商业补习班」。
着有:《成为别家公司想要拉拢的员工》(Firstpress, Inc.出版)、《「笨上司」的倾向及应付对策》(集英社)等。
多久案-古川裕伦网站:www.taku-an.co.jp/
译者简介
李佳蓉
辅仁大学日本语文学系毕业,现为兼职译者。热爱阅读、戏剧、旅游及大自然。期许自己能翻译更多不同领域的作品,认识更广大的世界。
译作有:《但愿我20岁就知道这样吃》、《真希望老师这样教统计》、《世界,为什么是现在这样子?》(大是文化)、《别笑!地球就有这种人》(如何出版)、《画出答案来》(春光出版)等书。
【前言】-没实力,永远换不了工作!
第一章 你拿出「实力」,老板掏出「钱」,加薪,就是这么回事
(1) 想要快速养成实力,「行动力」比「聪明」更重要
(2) 任何工作都会带来「快乐」,别把「没兴趣」挂嘴边
(3) 什么都说「好、随便、没意见」的人,主管绝对不会重用你
(4)「打招唿」是一门学问,「笑容」是人脉存褶的入场卷!
(5)被骂就不高兴?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6)工作永远做不完?「时间管理」决定你的表现
(7)「没效率」多半是因为,不知道哪件事「最重要」!
(8)「生活习惯」决定你的「工作品质」!
(9)向大老板看齐,养成「每天反省」的习惯!
(10)越大的困难,越能让自己的「实力」增加
(11)工作不是买乐透,不能靠运气
(结论)想存「加薪筹码」,先学会11件事
第二章 工作习惯,决定你的薪水!
(12)主管信任你,是加薪的前兆
(13)模仿你尊敬的人,复制他的优点
(14)「交待顺序」不是工作顺序,重要且急迫的事先做
(15)「我建议……」,暗示老板「我想这样做」
(16)做事「等一下」,加薪就等下辈子
(17)用「脑袋」做事,才会让你变值钱
(18)把公司当成「补习班」,学越多赚越大
(19)满足自己,却让公司赔钱的人,甭想加薪!
(20)你会的事情越多,老板越怕你,当然会加薪
(21)跟批评你的人,说「谢谢」
(22)30岁前,别让自己过得太轻松
(23)你扛得起责任,老板就付得起高薪!
(24)「加薪」的人,不是老板,是你自己
(25)像分期付款一样,落实每天应该做到的「小事」
(结论)想在公司出头,14个你该牢记的撇步
Chapter3 高业绩员工、主管一定能加薪,你是这两种人吗?
(26)从自己「最厉害」的本事上,集中火力,累积实力
(27)你帮公司达成「工作目标」,就是帮自己达到「加薪目标」
(28)把部属当自己人,他才愿意卖命
(29)「联络疏失」不是小事,错一次,可能离加薪更遥远
(30)「失败」是你的,「功劳」是部属的
(31)适时採用部属意见,激发工作热情
(32)领导人是孤独的,所以才需要「商量的对象」
(33)要成长,就必须「超越主管」
(结论)学当好主管,从这8件事开始
Chapter4 「人脉」就是钱脉;「能力」就是财力,你存够了吗?
(34)能力不够,下班进修有帮助?不必,「认真上班」自然能学会
(35)下班后勐上网、吃喝玩乐,不看书的人,程度永远落后
(36)知识藏在书里,「挑书」也是一门学问
(37)「商业类」和「自我启发」的书籍,对工作逻辑大有帮助
(38)不是翻完就好,边看边「做记号」,找出重点
(39)把「想法」写在旁边,表示「你在思考了」!
(40)多听「很厉害」的人演讲,把内容变成自己的思想
(41)建立「公司以外的人脉」,很重要
(结论)培养「实力」及「人脉」,从这8件事开始
Chapter5 跳槽是「加薪的捷径」,你准备好了吗?
(42)抱怨连连,「离职」只是一种逃避
(43)「换工作最好在35岁之前」,真的吗?
(44)跳槽是在「客场」奋斗,孤单是必然的
(45)换工作之前,先列出「优缺点」,避免意气用事
(46)「跳槽」不是刚出社会,没人会主动教你,得拿出本事
(47)「我不想做这行了……」,小心!这样「跳槽」最容易失败
(48)离职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气度
(49)旧同事就是你的人脉,要保持联络
(50)换了工作更要「莫忘初衷」,常常想起最初做这行的热情
(51)才跳槽又想离职,该怎么办?
◎跳槽前,该想清楚的10件事
【后记】-有实力,就不怕被淘汰
说实话,我有点好奇“不用履历表”这个说法到底有多“不用”。会不会是说,在某些特定行业或者某些公司,履历表的重要性会被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更看重实际能力和潜在价值?例如,一些初创公司或者技术导向型公司,可能更关注你的GitHub项目、你的技术能力展示,或者你在之前的某个项目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展现”自己价值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填写”履历表,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特别希望它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主动去创造机会,比如如何通过参加行业活动、线上社区交流、或者主动联系心仪公司的负责人来引起对方的注意。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鼓励读者采取一种更积极、更有创意的方式来追求职业发展,而不是被动等待。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联想到了一种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求职方式。我一直觉得,传统的履历表可能无法完全展现一个人的全部潜力和独特性。很多人可能在学术成绩上并不突出,或者没有非常光鲜的工作经历,但他们可能拥有非凡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极强的学习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发掘并有效地展示这些“隐藏的财富”。“20几岁”这个年龄段的设定也非常精准,因为这确实是很多人在职业生涯初期感到迷茫和焦虑的时期。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这个阶段建立自信、找到职业方向、以及避免一些常见职业误区的建议,那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期待它能带来一些颠覆性的思考,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求职和职业发展。
评分“薪水涨不停”这个目标对于任何一个奋斗中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一个强大的驱动力。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析薪资增长的内在逻辑。它会不会涉及一些关于如何评估自己目前薪资水平是否合理,以及如何通过提升自己的价值来争取更高薪资的方法?例如,是不是在工作中要主动承担更多责任,学习新的技能,或者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会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比如如何与上级进行薪资谈判,或者在跳槽时如何为自己争取到一个更好的薪资起点。它是否会探讨一些关于“价值”与“薪酬”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让自己的“价值”得到更公平的体现。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清晰的方向和可行的步骤,让我知道如何一步步地朝着“薪水涨不停”的目标迈进。
评分我最近刚开始接触一些关于职业发展的书籍,市面上确实有很多关于如何写好简历、如何面试的指南,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学会50件事”这个概念也让我对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50件事是技能、心态、还是某种思维模式?它会不会涵盖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但却对职场非常重要的软技能?例如,如何快速融入新团队,如何与不同性格的同事相处,如何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又或者是在工作中如何发现和解决问题。我特别期待的是,这本书是否会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通过别人的成功经验来启迪读者,让我能够看到这些“50件事”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并最终带来薪资的增长。毕竟,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际应用和成果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一听就很有吸引力,特别是“薪水涨不停”和“不用履历表,就能找到好工作”这两句话,简直就是每个职场新人或者想要换工作的人的福音。我一直觉得,20几岁是人生中学习和摸索的关键时期,也是奠定未来发展基础的重要阶段。很多人在这个年纪可能还在为找工作而烦恼,或者找到了工作却发现并不满意,薪资待遇也达不到预期。这本书提出的“不用履历表”这一点更是让我觉得很新颖,这是否意味着它会教导一些不拘泥于传统方式的求职技巧?比如,如何通过人脉、实习经历、项目经验,甚至是通过一些非正式的途径来获得工作机会?我很好奇它会提供哪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能够帮助读者跳脱出“写简历-海投-面试”的循环,而是能更主动、更有效地接触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