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摆脱不掉的工作压力、心情焦躁不安、休息却无法喘息,这是你要的生活吗?看看工作严谨的德国人,如何透过习惯的建立,让日子过得轻松简单,不必忙、乱、烦。
日本料理生活家门仓多仁亚提供了德国籍母亲与外祖父母的生活智慧,写就《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一书,教导大家如何简单认真过好生活。
德国人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却也极度重视休闲生活,始终保有自我的心灵休憩时间,因为他们认为,最舒适的生活应该是不被繁琐事物所羁绊,让心灵雨周遭事物回归简单朴实。这正是《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想要与我们分享的事。
本书内容含括如何养成从容不迫的习惯、保持生活空间舒适、文件资料的管理术、创造自我风格、培养宁静自在的心境、人际关系的落实等面向,当你懂得认真看待生活、重视内省的价值观之后,自然能让生活与心灵保持轻松自在,相信借由《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传递的概念,一定能带给你焕然一新的改变。
本书特色
日本料理生活家门仓多仁亚小姐提供了德国籍母亲与外祖父母的生活智慧,写就《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一书,教导大家如何简单认真过好生活。
★让头脑经常保持净空状态
★在生活中区分启动与关闭的时机
★为自己做一本数字管理手册
★效率就在于随手做整理
★让居家空间保持宁静
★预约自己的充电时间
作者简介
门仓多仁亚(kadokura tania)
日本知名料理生活家。1966年生,母亲为德国人、父亲为日本人,生长于德国、日本、和美国。国际基督教大学毕业后,进入外资证券公司工作。先后于东京、伦敦、香港等地任职。婚后因丈夫留学再度前往伦敦。为学习一直很有兴趣的烹饪与糕点制作,进入『蓝带烹饪艺术学院』并取得认证证书。回国后开设料理教室,目前与电视台和杂志配合,介绍德式生活风及美食料理。
译者简介
王淑绢
中国文化大学日文系毕业,翻译资历近二十载,译作涵盖类别丰富多样。曾任编辑、《小牛顿》、儿童丛书与幼儿读本专栏作家、日籍高阶主管祕书等,目前专职写作及翻译工作。
前言
(第一章)养成从容不迫的习惯
净空头脑
在生活上区分启动与关闭的时机
早晨,一天开始之前的例行工作
订定规则
要回信的时间再开启电子邮件
和自己预约
活用玄关处
◎让生活自然有规律
(第二章)简化资讯管理的习惯
绝对要分类,而且立刻分类
制作「待归档文件」盒
以筛选资讯取代剪贴资料
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
只收集常用的资讯
做一本专属自己的食谱
将重要的数字密码记录在一本管理手册
把必须管理的事物减到最低
◎德国谚语
(第三章)保持居家舒适的习惯
家事例行性与工具美化法
有效率的保持清洁法
摆设物品以方便打扫为考量的原则
宁静的空间
插花简单化
动手裱框的居家布置
家里不要堆放纸箱
以小博大
居家平面设计规划
找寻自己最适用的料理工具
冷冻库的使用方法
喜欢的东西可以自己动手做
◎新生活运动
(第四章)创造个人风格的习惯
衣服风格上不迷失
固定风格的服饰在四季的变化
不配戴饰品
不拘泥化妆品牌
自助餐取用的礼仪
礼貌就是「不让对方感到不舒服」
◎德国人的休闲生活
(第五章)培养宁静心灵的习惯
穿越斑马线不要奔跑
目的性购物
知足
不被广告迷惑
自己收拾善后
动手榨新鲜果汁
户外散步胜过上健身房
◎外公快乐的老年生活
(第六章)人际交往的习惯
不要说「随便都好」
关于送礼
眼神交会
不用客套
拒绝的艺术
在传统中注入个人风格
制造与父母约会的温馨时光
跨越国界的和睦相处之道
自在做自己
后记
推荐文
是德国,还是理性的简单生活?
南村落总监、生活美食家 韩良露
我因为好奇,而开始阅读《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这本书,但一边读着读着,却从本来我以为自己是绝不德国,竟然变成虽说不「很」却「颇」德国的人了。
此话从何说来?年轻的我是很浪漫、随性、不拘大小节,若以国度来比喻,我当然是偏希腊、义大利、西班牙文化的天性,当年我的理财态度也如同这几个闹金融危机的欧猪国家,早年的我总像月光族般先享受美好的生活,当年的我觉得自己离德国人的理性与自律很遥远,说实话也不太羡慕人活着要照规矩过,当时有一则德国笑话说,只有德国人才会在空无车辆的班马线前面等绿灯亮。
二十多岁的我,并不明白德国人守的规矩不只是社会、法律的规矩,而是早已内化成个人的、集体公共精神的纪律。
但二十多年前开始在德国大城小镇旅行的我,一些生活小事却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次到了奥格斯堡,週二住进小旅馆,原本预计住到週四,也问了每日房价,但后来延了行程住到下週一,付帐时交出了六天住宿费马克现钞的我,旅馆主人却退回了一些钱,一问之下才知旅馆在週休二日打七折,真诚实啊!我心里想着这种不欺生的态度才叫文明。但为什么週末要打折呢?因为德国人在週休根本不会从事公务,守着新教徒工作伦理的德国人,週休是安息日。
还有一回,我和德国友人在汉堡逛街,朋友不小心在店里打破了玻璃花瓶,但朋友和店员都不慌不乱地拿出文件填写,原来朋友像许多德国人一样都有投保出外意外毁损险,不仅不小心打破店家物品可理赔,朋友还解释去私人家中若打破东西也可以理赔。我听了心中直发笑,真是理性到家了嘛!但当时我还觉得做德国人生活太累了,干嘛要连生活小事都风险控管至此呢!我还对德国朋友开玩笑说:「放心!你到我家打破东西不会要你赔的」,但朋友却很正经地回答我:「如果我不小心打破的是你家的贵重珍宝,你嘴巴说不要赔,心里会不会有疙瘩呢!为什么不让这些可能让生活不愉快的意外交由保险公司承担呢?」
于是,预先作风险控管,先多做一点谨慎安排,不要怕麻烦,保个外出毁损附加险,从此就可以安心旅游访友了,因为预先做了准备,就不怕之后的麻烦,生活因此可以变得简单,而德国式的简单是用心去化繁为简的文明式简单,而不是不事先规划、凡事不做安排的落后式简单生活。
我随着年纪增长,在生活中逐渐学到不少功课,凡事也会多想、多预先做计划,慢慢也让我的生活越来越化繁为简,但我并未觉得自己在学德国人,直到看了《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这本书,才恍然大悟,我学到的简单纪律,其实就是理性文化,德国只是个理性文化的代名词,因为德国文明是特别尊崇与实践理性价值。
少年、青年的我感性极了,生活得很狂放,也惹出不少麻烦,中年、壮年之后慢慢变得理性,生活也趋于平静、简单,如今的我真的变得像这本书中的德国人般,二十多年来我都有个小册子纪录每日行事,每天早晨会察看今日必须完成之事,其余的事就不会放在心上,家中所有重要文件会固定放在一个抽屉内,从此就不怕找不到,重要的数字密码已分别抄在随身小册子中及家用小册中,养成从容不迫的习惯,生活中区分启动与关闭的时刻,饮食、衣着大体从简小处从繁〈毕竟美食、美衣是生活中的美丽烟火〉,花钱也是大体简朴小处浪漫,与人交往大疏小亲,工作态度大认真小随意……总之,我慢慢找到了日常生活的平衡感,用理性精神为准则,以感性精神为内蕴。
《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这本书,对于太感性、行为失序、生活混乱的人而言,是一本很值得学习的know-how简朴生活方法书,但我们对德国式过于规矩理性的原则也不该完全照单全收,毕竟最美好的生活是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中庸生活之道,希腊、义大利人或许该向德国学简单,但德国人何尝不也向希腊、义大利文化学热情、善感与无拘无束呢!
我一直对“德国制造”有着一种莫名的好感,不仅是因为它的品质,更因为它背后所蕴含的那种严谨、专注的精神。《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去理解了这种精神是如何渗透到德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它不是那种宏大叙事的历史解读,而是聚焦于一个个具体的、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花园”的篇章,那不仅仅是种植花草,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体现,一种对生命细致入微的关怀。我开始想象,在自家的小阳台上,也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德式小花园”,每天浇水、修剪,感受植物的生长,这种缓慢而美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疗愈。还有关于“家庭”的描写,德国人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爱的成长环境,这些都给了我很多启发。尤其是在当下,许多家庭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温暖而实用的参考。它教会我,生活的美好,往往就藏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细节里,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去发现,去经营。
评分我一直觉得,很多关于“生活方式”的书籍,要么过于理想化,要么过于功利化,总觉得离我的现实生活有点距离。《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这本书,却给了我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感受。它没有贩卖焦虑,也没有制造遥不可及的“理想生活”,而是从一个个细微之处,展现了德国人如何将“简单”变成一种可以实践的生活哲学。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食物”的章节,德国人对食材的选择,对烹饪的态度,那种对健康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一日三餐的习惯。我开始尝试去选择更健康的食材,去享受自己动手制作美食的过程,这不仅是对身体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宠爱。还有关于“时间管理”的讨论,它不是让你成为一个“时间机器”,而是让你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将宝贵的时间投入到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引导者,在我迷茫的时候,为我指明了一个更清晰、更轻松的方向,让我觉得,原来真正的“简单”,是可以如此有力量,如此令人感到幸福。
评分读完《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我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德式SPA”。我一直觉得,我们现在的社会节奏太快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被各种信息轰炸,被各种欲望驱使,反而忽略了身边最简单也最美好的事物。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原来“简单”并不代表“匮乏”,反而是一种更高级的“丰盈”。作者笔下的德国生活,不是那种刻板教条的“效率至上”,而是透着一股子对生活品质的坚持和对自我内心的关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周末”的描写,德国人如何将周末过得有仪式感,有自己的节奏,而不是被工作和各种待办事项填满。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周末时光,试着去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的“小确幸”。还有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消费观”的看法,让我不再盲目追求潮流,而是学会去思考一件物品是否真正需要,它能否带来长久的价值。这种“慢下来”的生活哲学,与我内心深处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不谋而合。读这本书,不像是读一本指南,更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交流,她分享的不是“你应该怎么做”,而是“你可以这样做”,然后让你自己去感受,去选择。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是被书名吸引的。“简单就好”,这四个字简直就是我内心深处最渴望的状态。而“生活可以很德国”,则给我一种“原来还有这种可能”的期待。《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这本书,真的没有让我失望。它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心中积攒已久的焦虑和浮躁。作者用非常平实却富有洞察力的语言,描绘了德国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简单”的哲学。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社交”的部分所打动,德国人那种“礼貌的距离感”,既保持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又不会过度地侵扰彼此的生活,这种分寸感,在我们这里似乎越来越难得。还有关于“学习”的章节,德国人那种终身学习的精神,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认知,这种纯粹的学习动机,让我羞愧的同时,也充满了向往。这本书并非是让你照搬德国的生活方式,而是启发你去思考,如何将这种“简单”的精神,融会贯通到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这几个字,一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德国的生活方式充满好奇,总觉得他们似乎有一种化繁为简的魔力,能将日常过得井井有条,同时又不失生活的情趣。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我的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作者用非常生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充满德式智慧的生活场景。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真正融入到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的点滴感悟。比如,在关于“整理”的章节里,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断舍离”的全新视角,不是一味地扔东西,而是如何通过更科学的收纳方法,让物品各归其位,从而解放我们的空间和心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准时”的讨论,它不是冷冰冰的规则,而是对他人尊重和对自己负责的体现,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真的能改变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还有那关于“阅读”的部分,德国人对阅读的热爱,让我反思自己是否太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了。这本书就像一位来自德国的朋友,娓娓道来,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却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让我觉得,原来生活真的可以如此简单,又如此充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