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乐曲是根据当代作家马森教授的诗谱写而成。
原诗为:
「我是树 我是花 我是泥土
我是风 我是水 我是山谷
一天飞 一天走 一天停住
一天 我深植在那山谷 那水旁 那泥土
我 不再是树 不再是泥土
我 不再是风 不再是水 不再是山谷
我是……」
当作曲家读完这首诗时,心中油然发起一股遐念,想到马致远的诗,想到人生,想到了音乐,在强烈的创作慾望下,心中很快地就完成了乐曲的结构。这首诗本身的意境非常深远,为了表达出它的哲学性与抽象,我不考虑以旋律为主导的方式,而以女高音、长笛与打击乐器(拍板、小鼓、风铃、吊钹、木琴、响木、风锣、定音鼓)室内乐组合,来衬托诗的气氛与意境。
这一首乐曲的曲式,是来自这首诗的结构,整曲除序奏外,略分两大段;十八小节的序奏后导入诗的主题,这是第一段的开始,女高音以朗诵为主,长笛与打击乐成对答式交替进行。第二段,女高音的吟唱与长笛、打击乐三者合而为一,整曲女高音的部分,作曲者尝试以传统戏曲说唱的方式,以求更能表达诗的韵味与意境。
本书特色
1.此曲的结构与诗的结构相关,并用女高音进行传统说唱的方式,吟唱诗词。
2.财团法人邱再兴文教基金会陆续出版台湾当代音乐作品,并推广至世界各角落。
作者简介
马水龙(1939.07.17- )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出生于台湾基隆。是第一位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以整场发表个人作品的台湾作曲家。1991年被列入《世界名人录》及《五百名人录》。曾获美国国务院傅尔布莱特学术奖助、行政院文建会奖助至美国进行学术研究。并两度获得金鼎奖、中山文艺创作奖、吴三连文艺创作奖、第三届国家文艺奖音乐类得主、总统府特授予二等景星勋章、行政院文化奖与台南大学、台北艺术大学等名誉博士。
马水龙曾任教于国内各大学音乐系,并曾任亚洲作曲家联盟副主席、台湾音乐着作权人联合总会董事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目前仍任教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暨研究所,亚洲作曲家联盟台湾总会荣誉理事长,财团法人邱再兴文教基金会「春秋乐集」创办人,并担任此活动之顾问。其作品包括器乐独奏、管絃乐、室内乐、钢琴曲、声乐曲、合唱、舞台剧音乐等近百余首,经常在海内外演出,代表作品有《雨港素描》、《梆笛协奏曲》、《霸王虞姬》、《关渡随想》、《窦娥冤》、《孔雀东南飞》、《意与象》、《玩灯》、《廖添丁管弦乐组曲》、《无形的神殿》等。马水龙流传最广的作品是《梆笛协奏曲》,它的导奏是1990年代中国广播公司的整点报时音乐。
初次翻阅《我是……》,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并非是具象的场景,而是一系列跳跃的音符。书名中的“女高音”、“长笛”、“打击乐群”,似乎预示着一种音乐般的结构和表现力。果不其然,阅读过程中,我常常感觉到文字的起伏、张弛,如同乐章的展开与收尾。 作者在叙事节奏的把握上,堪称一绝。有些章节,节奏舒缓,如同长笛的悠扬旋律,缓慢地铺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而另一些章节,则骤然加速,如同打击乐的密集敲击,带着一种压迫感和紧迫感,将读者推向情感的高潮。这种音乐性的处理,让阅读体验变得异常丰富和立体。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情绪的描绘。它没有简单地用“悲伤”、“喜悦”等词汇去标签化,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各种复杂的情感丝丝缕缕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仿佛能听到女高音的咏叹,感受到她在高音区的呐喊与挣扎,也能在低音区的沉吟中,体味到她内心的深邃与复杂。 这本书的主题,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关于“存在”与“表达”。“我是……”,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追问和不确定。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通过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去探索和呈现“我”的各种可能性。这种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极具价值,它鼓励读者也去思考,去表达,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我是……”。 《我是……》带给我的,是一种涤荡心灵的体验。它让我暂时忘记了现实的琐碎,沉浸在一个由文字构建的艺术世界里。我在这里听到了生命中最动人的旋律,也看到了最真实的自我。这是一本需要用心去感受的书,它的价值,远不止于字面意义,更在于它所激发的那些无形的力量。
评分手捧《我是……》,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简约而富有力量的书名。“我是……”,这五个字,仿佛是一个未完待续的故事,一个邀请人参与的谜题。当我沉浸其中,我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作者内心深处的一片风景。 故事的展开,不是那种线性叙事的模式,而是更像是一幅幅精心绘制的素描,又或者是几段短小精悍的散文诗。每一段都有其独立的意境,但又彼此呼应,共同构建起一个宏大的情感图景。我常常在阅读完一个片段后,会停下来,细细回味其中的画面感。那些细腻的笔触,仿佛在描绘着生活的点滴,又像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作者的语言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有一种疏离的美感,既不过分华丽,也不显得苍白。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沉静的力量,如同深潭之下暗涌的流水,不动声色,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我喜欢那种作者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哲学思考,它们不是说教,而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引导着读者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对“平凡”的关注。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描写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细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丝沉默,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意味深长。这让我意识到,生命中的伟大,往往就隐藏在那些微不足道之处。 《我是……》是一本需要慢慢品读的书,每一页都值得反复咀嚼。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阅读体验,让我有机会慢下来,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聆听内心的声音。我真心觉得,这本书能够触动那些对生活有深度追求的读者,它会为你打开一扇新的认知世界的大门。
评分这本《我是……》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漆黑的夜里,偶然瞥见的一束星光。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和探索的意味,仿佛作者在邀请读者一同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所吸引。它不是那种直白的叙事,而是用一种非常内敛、细腻的方式,勾勒出一个人(或者说,是“我”)在某个特定时刻的心境。 作者在文字的编织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技巧。有些段落,如同涓涓细流,轻柔地抚慰着读者的心灵;而另一些段落,又像是突如其来的海浪,带着强烈的冲击力,让人在惊愕中反思。我尤其喜欢那些充满意象的描写,它们不是简单的堆砌词语,而是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情绪波动。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对于“自我”的审视。作者并没有试图去定义“我”是谁,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片段、回忆、甚至是一些碎片化的思考,展现了一个不断变化、充满矛盾的“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让“我”更加真实、更加具有生命力。它让我思考,我们每个人,是不是也在生活的洪流中,不断地寻找那个真实的自我?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句子。它们或许平淡无奇,但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用最简洁的语言,为我指点迷津,让我看到那些平日里容易忽略的风景。这种阅读体验,是如此的纯粹和令人沉醉,我仿佛能听到作者在耳边低语,分享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总的来说,《我是……》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图书。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它却拥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的某些角落,让我们有机会审视自己,理解自己。我毫不犹豫地将其推荐给那些渴望在文字中找到共鸣,寻求内心平静和深刻思考的读者。
评分《我是……》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带着一种独特的“轻盈感”。书名中的“女高音”、“长笛”、“打击乐群”,在我阅读之前,就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框架。而当我真正投入其中,我发现这种轻盈感,贯穿了整本书的字里行间,却又丝毫没有流于肤浅。 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巧妙。它像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捕捉“我”的某个侧面。有时是如清晨薄雾般朦胧的思绪,有时是如夏日午后阳光般炽热的情感。这种多维度的呈现方式,让“我”变得立体而饱满,不再是单调的符号,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摄影师,用文字捕捉生命中最动人的瞬间。 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对细节的敏锐捕捉。作者总能在平凡的生活场景中,发现那些不平凡之处。比如,对光影的描绘,对声音的捕捉,对细微情绪变化的刻画,都显得格外到位。这些细节,如同星辰点点,汇聚成璀璨的星河,照亮了“我”的内心世界。 这本书的主旨,在我看来,是一种对“自我认知”的探索,但这种探索,并非是以一种激进的方式进行,而是以一种温和、甚至带点游戏性的姿态。它鼓励读者去尝试,去感受,去定义自己的“我是……”。这种开放式的结尾,让我回味无穷,也给了我无限的思考空间。 《我是……》是一本充满诗意的书。它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它更像是一种邀请,邀请读者一同参与到这场关于“自我”的探索之中。我推荐这本书给那些喜欢在文字中寻找灵感,渴望在平淡生活中发现惊喜的读者,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我拿到《我是……》的时候,就被书名深深吸引了。它有一种神秘而引人入胜的魔力,“女高音”、“长笛”、“打击乐群”这些意象,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当我开始阅读,我立刻就被书中那种浓郁的氛围所吸引。 作者的文字,如同流动的色彩,将情感和意境层层渲染。书中有很多段落,我都忍不住会停下来,去体会那种文字带来的视觉冲击。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画家,用最精妙的笔触,勾勒出心中最美的画面。有时候,那些文字就如同长笛的悠扬旋律,轻柔地拂过心田;有时候,又如同打击乐群的骤然爆发,激起内心的波澜。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对“主体性”的探讨。作者并没有试图去塑造一个完美的“我”,而是展现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自我质疑的“我”。这种真实感,反而让我觉得亲切,也让我更愿意去审视自己的内心。我仿佛能听到女高音在呐喊,在低语,在诉说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困惑。 《我是……》这本书,给我一种“解构”和“重塑”的体验。它将生活中那些看似碎片化的经验,重新组织起来,赋予它们新的意义。这种过程,让我看到了很多被忽略的细节,也让我重新认识了那些熟悉的场景。它鼓励我们去质疑,去探索,去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我是……”。 总之,《我是……》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图书。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它用最艺术化的语言,触及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那些追求精神深度,渴望在阅读中获得启迪的读者,它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