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不烦恼:问对问题,才能找到人生的解答

少年维特不烦恼:问对问题,才能找到人生的解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成长
  • 自我认知
  • 人生哲理
  • 青少年
  • 情感
  • 心理
  • 问题解决
  • 思考
  • 维特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问对问题,才能找到人生的解答。

  青少年面对体内贺尔蒙的转变,对人生开始产生许多疑问。
  他们有着大人的体格,却还是拥有稚嫩的心灵,
  许许多多说不出口,不想和人家讨论的问题,只能偷偷藏在心里。

  「爸妈囧很大」的专业顾问吴娟瑜,针对青少年的问题,直接与青少年对话,
  希望可以帮助这些困惑、徬徨的青少年,
  让他们的生命绽放出美好的青春花朵。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青春个性大暴走
1我想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我是急性子,动不动就急躁
3同学们说我反应慢
4为什么大家总爱欺负我
5我想改掉爱说闲话的毛病
6为什么我总不能按照计画去做
7什么事都想赢
8我想改掉丢三落四的毛病
9我讨厌别人说我小气
10人家有的东西我也要有
11我不敢拒绝别人
12我害怕别人跟我打招唿
13我想引起别人注意应该怎么做?
14我想做个守约的人
15我不知道将来想干什么
16考试失败就没出息吗?
17有时我什么都不想做
18我很容易把心情表露在脸上
19有烦恼不知找谁说
20我想改掉睡懒觉的习惯

青春的体现
1我想长得更高
2担心人家闻到我的汗臭味
3可以不吃青菜吗?
4不敢在漆黑的房间睡觉
5讨厌母亲叫我穿胸罩
6我是「死」胖子
7长阴毛了,乱尴尬的!
8被碰触,心理很不舒服
9长得很丑,想去整形可以吗?
10在意长「痘痘」
11很多同学穿耳洞、刺青,我也想去
12自慰有害身体健康嘛?
13我对喜欢的同学有性幻想,怎么办?
14接吻会不会容易传染到细菌

学校的烦恼
1同学请抽烟,我很挣扎
2因为我的原因,比赛输了
3被别人诬陷偷钱
4课堂中,我不敢举手发问
5考试时,不紧张有诀窍吗?
6为什么我一上课就打
7.考试失败就没出息吗
8同学被欺负,我要出面吗?
9老师喜欢我吗?
10不想上补习班,可是父母不同意

青春的爱恋情事
1最近我开始注意女孩子了
2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
3我好像爱上好友的男朋友
4在喜欢的女生面前说不出话
5我喜欢的人有两个
6被一个不喜欢的男生邀请
7没有收到喜欢的人的回信
8我在网路上认识恋爱的对象
9在路上常有人跟我搭讪
10我不想做,他就生气了
11我好像怀孕了
12我喜欢学校男老师
13我算是同性恋吗?
14突然有一股性冲动,怎么办?
15如何拒绝婚前性行为
16想分手却好难开口
17有同学被「约会强暴」……
18被横刀夺爱,我想复仇,可以吗?

家庭中的烦恼
1我一打电话,妈妈就唠叨
2我们长大了要照顾爸爸、妈妈吗?
3母子关系能轻易断绝吗?
4如果爸妈离婚,我要跟谁住?
5我不喜欢新妈妈
6我是单亲家庭,在学校很丢脸
7妹妹很常跟我吵架
8爸妈对我要求很高
9有时候我想自杀结束痛苦
10跟爸妈出门很丢脸
11妈妈要我不要和某位同学玩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如果爸妈离婚,我要跟谁住?
Q:从我有记忆以来,爸妈就好像有吵不完的架,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有一次我觉得很烦,就直接跟他们说:「你们干脆离婚算了!」但他们没有离婚,还是每天吵,到后来爸爸甚至会动手打妈妈。

最近妈妈跟我说她真的受不了,她一定要跟爸爸离婚,她叫我跟她一起住,会有一个叔叔来照顾我们。我没有立刻答应妈妈,我不想跟不认识的叔叔一起住,虽然我很想跟妈妈住在一起。

另外,当我想到爸爸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就觉得他很可怜,如果他们真的离婚了,我该跟谁住呢?

A:对为人子女的妳而言,大人的世界太复杂,也太为难你了。
首先,他们私人的恩恩怨怨不应该让子女在家庭里得不到温暖,得不到安全感。更不应该让子女在跟谁住,做选边站而选成了心理困扰。

按照妳信中的言词,我感觉到妳的妈妈和爸爸还没有正式离婚,只是妈妈有了私下的决定,所以,在这一切仍在模煳的阶段,直到真正做决定之间,妳还有一段时间可以喘息、可以冷静思考。

妳有没有注意到──有时候大人在尚未深思熟虑之前就放话,他们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感受,更没有尊重到孩子的权益,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像妳的妈妈是很爱妳,她希望妳跟她今后住在一起,但是她没有注意到妳是这么灵敏的女孩,反应是激烈,痛苦是很深,而且一切都潜藏在内心深处。

幸好妳今天问我了,至少我听到妳的内在声音,妳对于家庭要分崩离析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恐惧感,妳对于要选妈妈?还是选爸爸?是有很害怕的感觉。

这样吧!在这段可以喘息、可以冷静思考的时间,妳试想如下三个方案。

A方案:和妈妈住,会有什么发展?
B方案:和爸爸住,会有什么发展?
C方案:偶而和妈妈住,偶而和爸爸住,又会有什么发展?

若爸爸妈妈正式离婚后,妳也可以要求有一段弹性适应的过程,让自己釐清真正希望的是什么?做孩子的,有时候要大声的说出来,大人才会听得到啊!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少年维特不烦恼:问对问题,才能找到人生的解答》,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个有些青涩却眼神坚定的少年形象。他不是那个沉溺于情海深渊的文学人物,而是每一个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与一丝迷茫的年轻灵魂。这本书似乎在用一种温和而充满智慧的方式,轻轻推着我们,让我们学着去审视自己内心的困惑,并鼓励我们,不是被动地承受,而是主动地去探寻。 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陪伴感”。读这本书,不像是在接受说教,更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静静地倾听你的烦恼,然后用几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引导你拨开云雾,看到事情的另一面。这种“问对问题”的力量,我在生活中也深有体会,很多时候,我们卡住的不是没有答案,而是我们提问的方式不对,导致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灯,照亮了那些我们忽略的角落,让我们看到,原来解决问题的钥匙,一直就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只是需要一些巧思去解锁。它不是那种能瞬间解决所有烦恼的神奇药方,但它绝对是一剂能够激发我们内在力量的良方,让我们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创造。

评分

初读《少年维特不烦恼:问对问题,才能找到人生的解答》,我并没有预设它会给我带来多大的改变。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书中蕴含的智慧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引路人,在我迷茫的时刻,为我点亮前进的道路。书名中的“少年”二字,虽然带有年龄的指向,但其传递的核心理念却是普适的,适用于任何年龄段、任何正在面对人生困境的人。 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提问”的深度剖析。我过去常常陷入一种“答案焦虑”,总觉得需要快速找到某个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却忽略了提问本身的重要性。这本书教会我,很多时候,好的问题比好的答案更能打开局面。它鼓励我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去挑战那些固有的思维定势。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套全新的“思维工具箱”,能够更加从容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再轻易被表面的烦恼所困扰,而是能够直击问题的本质,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

评分

《少年维特不烦恼:问对问题,才能找到人生的解答》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写给每一个对生活感到“卡住”的人的。我并非青少年,但书名里“少年”的字眼,并没有阻碍我与书中思想的连接。相反,我从中看到了一种贯穿人生的智慧,一种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勇气。作者巧妙地将“不烦恼”与“问对问题”这两个概念紧密结合,这让我深刻反思,我们所谓的烦恼,很多时候并非源于事情本身的难度,而是我们解读事情的角度和方式。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和方法论。它像是递给我们一把万能钥匙,让我们自己去打开一扇扇通往内心深处的大门。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提问”这个行为的细腻刻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发问,更是一种对自我、对世界深入探索的姿态。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自己内心深处那些被压抑的疑问被唤醒,也看到了自己过去一些不恰当的提问方式带来的徒劳。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正确的提问本身,就已经解决了一半的问题,剩下的,就是用这本书提供的智慧去耐心探索了。

评分

《少年维特不烦恼:问对问题,才能找到人生的解答》这本书,恰似在我人生的某个阶段,一次恰逢其时的相遇。它并非提供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而是赋予我一种能够持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之前常常陷入一种“无力感”,觉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棘手而难以逾越,但这本书却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告诉我,所有的“棘手”都源于我们提问的“笨拙”。 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问对问题”的重要性,这让我受益匪浅。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被困住,并非是因为问题本身无解,而是我们问问题的角度出现了偏差,或者根本就没有问对关键的问题。这本书帮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与人沟通、与事相处的方式,让我明白,如何用更具建设性的提问,去激发自己和他人的潜能,从而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它教会我,与其沉溺于过去的懊悔,不如专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提问,去塑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这本书给我的,是一种持续的赋能,一种面对人生风雨的底气。

评分

不得不说,《少年维特不烦恼:问对问题,才能找到人生的解答》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和启发是相当大的。我一直以为“不烦恼”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一种需要极力追求却难以企及的境界。但这本书却告诉我,烦恼并非不可战胜,而是在于我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工具”。而这个“工具”,就是“问对问题”的能力。它不是一本充满鸡汤的励志读物,也不是一本枯燥的说教手册,而是以一种循循善诱、层层递进的方式,带领读者深入挖掘自身潜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认知偏差”的解读,很多时候,我们感到烦恼,并非事情本身有多糟糕,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而这种偏差往往源于我们提问的方式不够客观、不够全面。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过往很多不成熟的思考模式,也让我看到,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在用一种“无效模式”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明白,与其纠结于“为什么会这样”,不如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这种从“抱怨”到“行动”的转变,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