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环境问题具有跨域性、科学性、政策性、变动性、未知性等多项特质。环境法律问题的掌握,不仅须大处着眼,也要小处着手,而一本精选的环境法规与实务见解,则是处理环境法问题不可或缺的基本配备。本书将收录之法规区分成14项:环境基本法规、国际环境规范、环境组织法规、环境资讯法规、环境计画法规、环境建设法规、环境程序法规、公害防治法规、环境保育法规、能源管理法规、科技管理法规、灾害防救法规、气象及气候法规、以及关系法规,辑录常用且重要法规凡207种,并针对重要环境法律辑有实务判解,兼具查阅便利及体系整编两种特色,既是认识环境法的实用入门书,也是教学研究及实务工作的必备工具书。
作者简介
李建良
现职: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研究员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合聘教授
学历: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博士
研究领域:宪法、行政法、环境法
前言
环境法,系为保护环境而制定的法律,旨在以法律作为环境保护的手段,具有「跨领域的特性」,并以「问题取向」(解决环境问题)为规范重心。环境保护法体系的构成,最直接者,乃以「环境介质」的中心,形成以水、空气、土壤、海洋、自然生态、气候等为保护对象的法体系。既言以法律作为环境保护的手段,则环境法的内涵与外缘自无法完全脱离现有的法领域与法体系,故诸如民法、刑法、行政法、宪法、国际法等,举凡与环境保护之目的相涉者,皆可纳入其中。环境法规,爰系以「环境保护」为规范目的之法规总称,为成文环境法之汇集。环境法规的编纂通常难与环境法体系完全契合,因为并非所有环境问题皆有法规的制定,实际与规范之间往往存有落差;另方面,法规制定与修改,因时、因事、因地制宜者,所在多有,法规研修未必有通盘的体系观照。另外,环境法规多如牛毛,无法尽数收录,否则势必影响法典使用的便利性。基于务实与容量的考量,本书将收录之法规区分成14项:「环境基本法规」、「国际环境规范」、「环境组织法规」、「环境资讯法规」、「环境计画法规」、「环境建设法规」、「环境程序法规」、「公害防治法规」、「环境保育法规」、「能源管理法规」、「科技管理法规」、「灾害防救法规」、「气象及气候法规」、以及「关系法规」。透过对环境法规的初步体系分类,或有助于认识环境法的应然全貌,同时呈现台湾环境法制与环境问题的对应关系与法治现况。
环境问题具有跨域性、科学性、政策性、变动性、未知性等多项特质,环境法律问题的掌握,不仅须大处着眼,也要小处着手,更需要横向连结、纵向衔接。环境法规与实务见解的编纂,自是耗时费事,难于短时间内完成。但环境既是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环境保护也应当是民生的一环,无日无之,环境法典的需求日切,不难想像。有鑑于此,编者成立台湾环境法工作室,希望结合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为台湾环境保护与法治建设略尽心力。本书之编辑,即为工作成果之一,历时多年,先后承台湾环境法工作室的伙伴林晓琪、吴忆如、许哲玮、许伟瑜、林佳仪、许萃华、时玮辰、陈品榕、张清凯、陈映如、黄薇儒、陈福龙、苏怡安、杜士弘、林郁璇、许文怀等人之参与,以及新学林出版社林静妙小姐于编务上之协助,谨此致谢。
李建良 谨识于
台湾环境法工作室
2012年6月
關於《分科六法:環境法》,我最近才剛接觸,說真的,剛翻開的時候,心裡其實有點打退堂鼓,畢竟環境法聽起來就覺得很艱澀難懂。但隨著我慢慢地閱讀,我發現它其實比我想像的要友善許多,尤其是在「問題導向」的編排上。 它不是按照法條的順序,而是以一些實際會遇到的法律問題為核心,然後去引導你思考相關的法條、學說和實務見解。例如,書中可能會探討「民眾如何主張權利以對抗工業污染?」或是「開發案的環評程序出現瑕疵,該如何救濟?」等等。透過這種方式,我能更快地將書本內容與現實生活中的情境連結起來,學習起來也更有目標性。而且,書中對於每個問題的解答,都會有結構性的分析,先列出相關法條,再引用學者的論點,最後帶入實際判決,整個邏輯非常清楚。我尤其喜歡書中在討論一些比較複雜的案例時,會用圖表來輔助說明,讓那些原本讓人感到暈頭轉向的法律關係,變得一目了然。這本書對於想快速掌握環境法核心概念的人來說,絕對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入門書。
评分身為一個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社會人士,我一直覺得環境法規的理解門檻很高,常常覺得新聞報導裡提到的法律名詞,或是法院的判決,都看得我一頭霧水。《分科六法:環境法》這本書,從我一個非法律專業的視角來看,可說是打開了我認識環境法的一扇窗。 它的優點非常多,首先是「條文」的呈現方式,不會只是冷冰冰的法條,而是會附帶一些簡單的說明,讓你大致了解這條文是規範什麼的。再來是「學說」的部分,它匯集了不同學者的觀點,即使有些觀點我無法完全消化,但至少可以讓我了解到,在學術界對於環境法的討論是多麼的豐富多元。最讓我驚豔的是「實務」的部分,它整理了很多實際的案例,包含了原告、被告、法院的判斷理由等等,這讓我覺得環境法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真實實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透過這些案例,我更能理解法條的實際應用,以及在法律的框架下,權利義務是如何劃分的。我特別喜歡書中提到的一些關於污染防治、環境影響評估、國家公園管理等案例,讓我對這些議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最近為了加強對環境法的理解,我翻閱了《分科六法:環境法》。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是「精煉」與「實用」。 它並沒有把所有細枝末節的條文都羅列進來,而是挑選了最核心、最常用,也最能體現環境法精神的條文進行深入剖析。書中對於每一條重要法條的解釋,都力求精準,並且會連結到相關的學說和最新的實務見解。這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常常覺得法律條文本身很枯燥,但如果能搭配學者的論點和法院的實際判斷,就能讓法條變得有血有肉。書中另一大特色就是「輔助性教材」的運用。除了文字說明,它還會適時地插入圖表、流程圖,甚至是一些權責劃分圖,讓複雜的法律關係變得容易理解。我特別讚賞書中在探討某些訴訟案例時,會詳細列出法院的判決理由,以及做出該判決的考量因素,這讓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法律是如何在實際案例中被解釋和適用的。對於我這樣一個希望能將環境法知識融會貫通、並應用於實際思考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非常紮實的學習平台。
评分最近在找環境法的學習資料,剛好看到這本《分科六法:環境法》,想說來分享一下我的閱讀心得,不過要先聲明,我本身並不是法律系的學生,所以有些比較專業的部分可能理解不夠透徹,還請各位前輩多多指教。 這本書的編排方式我個人非常喜歡,它不像一些傳統的教科書那樣,把條文跟解釋混在一起,而是非常清楚地將「環境法律條文」、「學者論述」以及「實務見解」分開呈現。一開始閱讀的時候,我會先看條文,對整個法規有個基本的認識,接著再去看不同學者對這些條文的解讀,這時候就可以發現同一個條文在不同人眼裡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非常有啟發性。最棒的是,它還會整理大量的實務判決,讓你知道這些法律條文在實際運作上是怎麼被使用的,有哪些關鍵的爭點,哪些判決是具有指標性的。我覺得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一個比較紮實的基礎。而且,它不只是列出條文,還會輔以表格、圖解等,讓內容更加生動易懂,不像我之前看過的某些法律書籍,簡直像在啃一本厚厚的字典,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書真的讓我對環境法從原本的陌生感,轉變成一種比較清晰的輪廓感。
评分拿到《分科六法:環境法》這本書,第一眼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全面性」。我之前有稍微接觸過一些環境法的零散知識,但總覺得斷斷續續,沒有辦法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體系。《分科六法:環境法》就好像一個完整的地圖,把環境法的各個面向都涵蓋進去了。 從最基礎的環境保護基本法、水污染防治法、空氣污染防治法、廢棄物清理法,到比較進階的環境影響評估法、國家公園法,甚至是關於自然保育、噪音管制、土壤污染等等,幾乎你想得到的、會遇到的環境法規,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相對應的內容。而且,書中對於每一部法律,都做了非常細緻的劃分,像是法律的立法目的、重要條文的解釋、各部法之間的關聯性等等,都有深入的探討。最讓我覺得實用的是,書中除了條文之外,還會提供大量的「案例演練」,讓讀者可以練習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實際的法律問題。我特別欣賞書中針對一些常見的環境糾紛,所提供的分析架構,這對於我們這些想要了解環境法、甚至參與環境保護運動的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資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