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最新力作
新型态集体化社会 即将诞生
这次 你连悲伤的权利都会被剥夺
乐观本来是一种健康的态度。但近年来由于各类励志丛书、演讲、企业文化的风行,正向思考成为一种新兴宗教。热切的信徒都在自我审查,强迫自己排除负面的念头。更严重的问题是,励志书不劝人担心社会经济现况,反而鼓励大家去实现物质渴望,因此全民举债的风气高居不下。
作者认为,这种思想风气源美国的新教伦理。上层阶级一厢情愿地认为,人会贫穷是咎由自取的,是懒惰和其他坏习惯造成的,更甚者,是心里不愿变成有钱人。他们鼓励青年人领取低薪,说是培养企业精神,正向思考俨然成为企业的打手。不过,近年经济崩盘,失业率不断飙升,这些论调已证明是谎言。
作者并不反对探索内在与自我成长,但强调,真正的正向态度,是要具备勇气,能面对社会的真实境况。世界上并没有无尽的财富,贫富不均是政治、经济与社会结构问题。世界不会自动变好,我们应该寻找对策、相互帮助。更重要的,幸福不是来自一味寄望于结果,审慎评估风险、务实规划工作,努力的过程就是最大的收获。
作者简介
芭芭拉.艾伦瑞克Barbara Ehrenreich
1941年生,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时代杂志》专栏作家,作品也常出现在《哈泼》、《国家》、《新共和》等重要刊物,是相当活跃的女性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她出身于矿工家庭,就读大学时受到反战运动启蒙,于是放弃教职,投入写作与社会运动,特别关注社会底层。她至今已出版近二十本着作,包括纽约时报畅销榜作品《我在底层的生活》、《M型社会白领的新试炼》。
译者简介
高紫文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工业科技教育学系毕业,目前为全职翻译,从事翻译工作近六年,热爱翻译、阅读,对战争文学与历史文学更是情有独钟。译有《甘地与我》。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思维的“洗礼”。我一直以来对“正向思考”的理解,可以说是相当表面化,甚至有些盲目。这本书,它就像一个解剖师,非常细致地剖析了“正向思考”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它潜在的“失控”风险。它没有简单地否定正向思考的价值,而是深入地探讨了,在什么情况下,它会从一种积极的力量,变成一种压迫性的枷锁。书里的一些例子,真是触动人心,让我回忆起自己曾经也陷入过类似的困境。那些时刻,我强迫自己“看到好的一面”,却忽视了内心的真实感受,结果反而让自己更加焦虑和疲惫。这本书教会了我,真正的正向思考,不是盲目的乐观,也不是对负面情绪的否认,而是一种更成熟、更理性的自我调节能力。它让我明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承认现实的复杂,才是走向真正强大的第一步。这种“失控”的警示,与其说是让我害怕,不如说是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视野,更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与生活中的挑战共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起得真是太妙了!“失控的正向思考”,光是读出来,就有一种让人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我平日里就是一个很喜欢给自己打鸡血的人,总觉得“凡事往好处想”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有时候,越是这样想,反而越是觉得无力,甚至会因为达不到自己设定的“积极”标准而感到沮丧。这本书,我相信它会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种我可能一直以来都在犯的错误。我猜想,书中可能会提到,当我们过于执着于“正向”的表象时,反而会压抑真实的感受,导致内心积压更多的负面情绪,最终形成一种“失控”的状态。这就像是给自己穿上了一件不合身的衣服,虽然看起来“合规”,穿起来却别扭极了。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给出具体的指导,帮助我们辨别真正的正向思考和空洞的口号,以及如何才能在积极面对生活的同时,也允许自己有脆弱和不完美。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都相信正向思考的力量,并且在生活中努力践行。但是,最近我渐渐感觉到,这种“努力”似乎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不得不维持的“完美”状态。每当我遇到挫折,内心深处涌起失落和沮丧时,我都会立刻提醒自己“要积极”,要“看到光明面”。但结果往往是,我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因为无法真实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感到更加孤独和压抑。这种“强行正向”的状态,让我开始怀疑,我所追求的“正向思考”,是不是已经走偏了,甚至变成了某种形式的“失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种现象,提供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正向思考模式。我期待它能够告诉我,如何才能在承认和接纳负面情绪的同时,依然保持内心的力量和对生活的信心。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终于有人敢说真话了!” 正向思考,这个词在当代社会几乎已经变成了一种普适性的“政治正确”,仿佛只要你不够积极,就是你的错。我曾经也是这种理论的忠实拥趸,但现实往往是骨感的。当我真正经历一些生活中的重大变故时,那种“打鸡血”式的正向鼓励,非但没有带来力量,反而让我觉得自己更加失败,更加孤立无援。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出了这种现象的弊端——“失控”。它暗示了,当正向思考失去了边界和审视,它就会变成一种空洞的口号,一种对真实痛苦的逃避,甚至是一种对自己内在需求的压制。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这种“失控”,又会提供怎样的“刹车”和“方向盘”,让我们在追求积极的同时,不至于迷失自我,不至于在虚假的乐观中沉沦。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确实引人遐想,让我一拿到手就充满了好奇。我一直觉得,正向思考是件好事,是积极面对生活、解决问题的良方。但“失控”这个词,却在正向思考这个词后面,像一颗小小的钉子,牢牢地勾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暗示着,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情况,当我们过度地、不加审视地追求正向思考时,反而会适得其反?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一些人,他们似乎总是强迫自己保持乐观,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和痛苦,也绝不显露一丝负面情绪。这样的“正向”真的是健康和有效的吗?或者,它只是构建了一层虚假的、脆弱的保护壳,最终可能在更强大的冲击下崩塌?这本书或许会探索这种“失控”的可能性,以及它背后可能隐藏的心理机制。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失控”,以及他/她会提出哪些警示和应对策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 nuanced、更深刻的视角来理解和实践正向思考,让我们知道如何在保持积极心态的同时,也能真实地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阴暗面,而不是一味地压抑和逃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