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正向思考

失控的正向思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Barbara Ehrenreich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畅销书《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最新力作

  新型态集体化社会 即将诞生
  这次  你连悲伤的权利都会被剥夺

  乐观本来是一种健康的态度。但近年来由于各类励志丛书、演讲、企业文化的风行,正向思考成为一种新兴宗教。热切的信徒都在自我审查,强迫自己排除负面的念头。更严重的问题是,励志书不劝人担心社会经济现况,反而鼓励大家去实现物质渴望,因此全民举债的风气高居不下。

  作者认为,这种思想风气源美国的新教伦理。上层阶级一厢情愿地认为,人会贫穷是咎由自取的,是懒惰和其他坏习惯造成的,更甚者,是心里不愿变成有钱人。他们鼓励青年人领取低薪,说是培养企业精神,正向思考俨然成为企业的打手。不过,近年经济崩盘,失业率不断飙升,这些论调已证明是谎言。

  作者并不反对探索内在与自我成长,但强调,真正的正向态度,是要具备勇气,能面对社会的真实境况。世界上并没有无尽的财富,贫富不均是政治、经济与社会结构问题。世界不会自动变好,我们应该寻找对策、相互帮助。更重要的,幸福不是来自一味寄望于结果,审慎评估风险、务实规划工作,努力的过程就是最大的收获。

作者简介

芭芭拉.艾伦瑞克Barbara Ehrenreich

  1941年生,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时代杂志》专栏作家,作品也常出现在《哈泼》、《国家》、《新共和》等重要刊物,是相当活跃的女性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她出身于矿工家庭,就读大学时受到反战运动启蒙,于是放弃教职,投入写作与社会运动,特别关注社会底层。她至今已出版近二十本着作,包括纽约时报畅销榜作品《我在底层的生活》、《M型社会白领的新试炼》。

译者简介

高紫文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工业科技教育学系毕业,目前为全职翻译,从事翻译工作近六年,热爱翻译、阅读,对战争文学与历史文学更是情有独钟。译有《甘地与我》。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微笑面对人生,否则死路一条:癌症的光明面
第二章 奇思幻想的年代
第三章 美国乐观主义的黑暗根源
第四章 让人生意兴隆的激励产业
第五章 神要世人大富大贵
第六章 正向心理学:快乐学
第七章 正向思考如何破坏经济
第八章 有关正向思考的后记

图书序言

第二章 奇思幻想的年代

若排挤的做法是用来威胁顽强抵抗分子的棍子,那么也一定有极度诱人的胡萝卜。)胡萝卜就是:若正向思考,好事就会发生在你身上。只要专心想,什么都能得到,什么都行,像是无穷无尽的财富、成就、爱情、在自己选的餐厅享受一桌梦寐以求的佳餚。只要学会驾驭欲望的力量,宇宙就有求必应;只要观想渴望的事物,就能把它「吸」向你。简言之,吸引力法则就是「提出请求,坚信不移,最后就能获得」,或是「有求必得」。

这个惊人的好消息在美国流传超过一百年了,不过二○○六年才复兴,以惊人的趋势登上国际媒体。名为《祕密》的书和DVD缔造了无与伦比的成就。《祕密》这本书出版才几个月,就印了三百八十万本,在《今日美国》和《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都荣登榜首。有两点有助于该书销售。第一,该书本身制作精美,用高级铜版纸印刷,封面看起来像中古时代的手稿,上头还装饰着一个红色印信,隐约让人想起另一本畅销书《达文西密码》。第二,作者是澳洲电视节目制作人朗达.拜恩,她与经纪人获得令人称羡的机会,能到「欧普拉有约」、「爱伦爱说笑」(Ellen DeGeneres Show)、「赖瑞金现场」等节目接受专访。不过《祕密》主要还是仰赖口耳相传,诚如《渥太华公民报》(Ottawa Citizen)的报导:「《祕密》就像诺瓦克病毒一样,透过皮拉提斯课、快速致富网站、个人励志部落格散播。」我在一所社区大学的自助餐厅遇见一位学生,她是《祕密》的书迷。这位年轻的非裔美国女性在阴沉的餐厅向我透露,《祕密》现在成了「她的」祕密了。

尽管《祕密》普遍获得媒体尊重,作者也无意挑战学界,但无疑它在知识界引起震惊与奚落,批评者都快不知该从哪开始抨击了。在DVD中,有位女性欣赏着商店橱窗内的项鍊,下个画面,她的脖子上就戴着那条项鍊了。她单凭意识就把项鍊「吸」了过来。在书中,与体重对抗数十载的拜恩,坚称食物不会使人变胖,只有当人「认为」食物会让人变胖时,食物才会让人变胖。她还说了一个故事,有位女性假装完美伴侣已经和她在一起,借此「吸」来完美伴侣:她在车库留了车位给伴侣,在衣柜清出空间让伴侣放衣服。然后,瞧,伴侣就出现在她的生命中了。拜恩还自称用「祕密」改善了视力,再也不用戴眼镜了。《新闻週刊》受不了这些不可思议的内容,以惊讶的口气评论道:「那本书竟然直言不讳地宣称,人运用思想与感觉就能操控客观存在的现实物质世界,像是乐透开奖号码、陌生人的行为。」

不过拜恩所说的一切,既不新奇也非原创。事实上,她不过是把二十七位励志思想家的洞见包装起来而已。这些人大多仍在世,而且许多位早已赫赫有名,像是《心灵鸡汤》的共同作者杰克.坎菲尔。《祕密》有一半篇幅都在引述这些大师的话,书尾也慷慨地感谢这些「参演共同作者」,还特别列出他们的简历。其中有位「风水师」,他也是一家「励志礼品」销售公司的总裁;还有一位股票交易商以及两位物理学家。不过绝大多数的「共同作者」都自称「教练」与激励讲师,包括乔.维托(我在演讲人协会年会已经见识过他的博爱了)。《祕密》里头的「祕密」根本算不上祕密,那不过是从教练这一行汇集而成的学问而已。在《祕密》出版的三年前,我就首次听到《祕密》所谈的「心灵能克服物质障碍」这种哲学,教我的,是亚特兰大一位不算有成就的生涯教练。她告诉学员,人的外在状况,像是失败与失业,是「内在幸福感」投射出来的结果。

运动员以外的人也需要「教练」,这种概念兴起于一九八○年代,当时企业开始聘请真正的运动教练到公司聚会中演讲。许多业务员与主管求学时都参加过运动,所以很容易受到这类演讲人激励,因为这类演讲人能让人回想起橄榄球场上的关键时刻。一九八○年代末期,前赛车手兼运动教练约翰.惠特默(John Whitmore),把教练工作从运动场移到主管办公室,把目标变成提升抽象的「表现」,包括坐在桌子前就能达成的那类目标。以前自称「顾问」的人纷纷改称「教练」,开班授课,教一般人(通常是企业白领员工)培养「胜利者」的态度或正向态度。新型的教练从运动教练那个旧行业带来许多观念,像是在比赛前观想取得胜利(至少要表现得可圈可点),这和拜恩那帮人鼓励大家去观想渴望的结果,是相同意思的。

这种新的人生哲学不只来自运动界,励志界的大师与「心灵导师」也高谈好几年了,这些人拜恩大多没提到。比方说,二○○四年有部根据事实改编的电影,片名叫《当心灵遇上科学》,是一群新时代学派的人制作的。该学派的领导人是名女性,名为杰西奈(JZ Knight),住在塔科玛(Tacoma)。据说有位三万五千岁的老战士,名叫蓝慕沙(Ramtha),杰西奈能与他的魂魄沟通。在这部电影中,演员玛丽.麦特琳(Marlee Maitlin)饰演的角色,为了体会生命在心灵层面的无穷可能性,戒掉了抗忧虑药物赞安诺。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