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十年的对立隔离,「第一届陆生」来台湾求学了!★
★原来,大陆年轻人是这样喜欢台湾,会这样融入台湾。★
二十岁的首届陆生、最不带包袱的清新眼光,在台求学一年来,蔡博艺将两岸社会、生活、校园、婚姻关系细细观察一遍;我们将从中窥见新一代的心中,两个社会的异与同、好与坏、笑与泪……然后更懂大陆,也更爱台湾。
★网友疯狂点阅转贴、《联合报》专文、《旺报》专栏刊登★
★荣获2012年「大陆人看台湾,台湾人看大陆」两岸征文比赛优秀奖★
〈我在台湾,我正青春〉贴文爆红,大陆网民、台湾乡民齐心按赞、疯狂转载,更获「两岸征文比赛优秀奖」的殊荣。《联合报》《凤凰周刊》《亚洲周刊》等两岸媒体採访。
★大陆是故乡、台湾是学堂,她说:「两岸距离拉近,谁也不会出拳。」★
一年来,她在台湾交上了朋友、摩擦出火花、留下了回忆、编织着故事。一个普通的学生,平凡如你我,无法决定两岸的过往,却能扎实的编织出当下的包容、慢煨日后的温暖。字里行间照见不分地域的爱与人文关怀,爱台湾、心系两岸的读者不可错过。
★熊猫书衣∕台湾黑熊双封面特殊设计★
书衣是象征大陆的熊猫、封面是代表台湾的黑熊,两者交叠的手法象征两岸互动关系,趣味横生。别具巧思的设计,值得您珍藏。
爱生活,爱旅行,爱玩乐,爱知识,爱大陆,也爱台湾。
我不是什么和平使者,衣领衣袖,我和你一样,我是个平凡人。我只是遇到了不平凡的季节。对,我在台湾,我正青春。--蔡博艺,第一届来台陆生
二○一○年,号称「陆生元年」,六十年的对立隔离,历史情结包袱终于抛却……教育部开放第一届陆生来台就读了!十九岁的浙江女孩蔡博艺,因为喜欢台湾而来到这里。
渐渐地,繁体字的直行书已经看的得习惯,听得懂台湾人的笑话(和脏话),脸书常按赞按到手软。就这样,和台湾同学一起吃饭,喝酒,逛街,聊天,谈心,读书,翘课,出游,夜唱,夜冲,偷看帅哥,乱亏正妹……青春中该有的,一样也不缺。她真诚的过着每天的生活,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点滴感受、时刻观察、四处行脚,满溢了一天又一天的生活。
她看→台湾学生vs.大陆学生
……大陆学生被一堵高墙限制得绑手绑脚,急急的使用翻墙软体关心外面的世界,忙着忧国忧民,扯淡时张口闭口的国家大事;墙外的台湾学生可以无限自由的点击世界,却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圈里,比如「你的衣服哪里买的」「你中午去吃什么」「我哪个老师很好笑」……当墙内的人伸着脖子向外看,墙外的人却要别过脸去,自己把自己堵在墙角……
她想→什么是台湾精神?
……双十节的时候我在国父纪念馆外面看到一台黄色的汽车,插着五星红旗,打着「中国万岁」「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牌子,……从没想过在台湾的街道上看到这等景象,本来在大陆时让我听得耳朵都快起茧的歌曲,却让我备感亲切。这就是台湾的包容能力,我相信很多台湾人看到都会觉得刺眼,但是它既然存在了,就一定在这块土地上是合理的。如若是我插着青天白日满地红走在北京街头,也许下一秒我就要被有关部门找去喝咖啡了。……
她玩耍→去十分放天灯
……我顺着分叉的铁轨一路走下去,穿过放飞天灯的人群,也穿过他们的欢笑和祝福……写在天灯上歪歪扭扭的各种愿望,我会读着读着就笑了起来。「我要发财」「家人健康」「考试噢趴」「永远在一起」。这些事先连排版都没有的随手涂鸦,把一整颗天灯涂满,我相信他们涂抹的都是幸福。……
她品尝→异地的家乡味
……台电励进食堂的酸菜白肉锅,是外省老兵们的回忆,也在这附近长大的孩子的家乡味。我愕然发现柜台附近,身体佝偻、拄着拐杖、头上戴着穆斯林新疆帽的老爷子,是自己家乡兰州人,……听到他说话,感慨和感动瞬间淹没了我,这种感觉太过亲切,让我这个异乡人如何承受的起……
她说→当台湾志明遇见大陆春娇
……不管外界有怎样的争议和看法,我们的生活和青春照样是要过的。我周围有很多大陆同学交了台湾的男女朋友,和所有的情侣一样,他们会有甜蜜的乱放闪光的时候,也会有争吵到令路人侧目的时候,但要不要在一起,只是取决于两个人是否情投意合,和外面的风雨大小没有太多关联……
→台湾乡民这样推
.原来大陆的物价很贵,博物馆、美术馆的票价可能是台湾的好几倍!
.这样啊!在上海已经看不到低于十层的房子,找不到低于一万人民币一平方米的房子……
.这个大陆女生和我想的不一样,很爱好和平,不咄咄逼人……
.她从大陆来,看台湾,看到了和以前想像中不一样的台湾;又从台湾回头看大陆,找到成长于斯却不一样的大陆。
→大陆网民这样推
.我也想去台湾青春一把!
.只有走出去才能体会到世界的丰富多彩,也只有走出去,才能在不同的声音中找到包容的心态。现实是历史造成,但是未来也会是由现在决定的,理性、包容、执着,我们需要这样思维和行动去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作者简介
蔡博艺
一九九二年生。老家在甘肃兰州,成长于浙江湖州。中学时曾来台环岛旅游,细细的感受这里吹过的每一丝海风和温情,燃起了对于台湾的喜爱。时隔一年,教育部开放陆生入学,因缘际会之下,她暂时拥有了四年岛民的身分,进入淡江大学日文系就读,目前担任淡江大学陆友会执行秘书。
序 我们只是不小心翻动了历史
Part 1 青春在台湾
1.我在台湾,我正青春 2.淡水入海海水淡 3.名为家乡 4.感动十分
Part 2 两岸对照记
5.台志明与陆春娇 6.学历怪圈 7.台陆剧情 8.最简单的常识
Part3 热血看台湾
9.孤岛与高墙 10.拆心 11.我所见的台湾学生会 12.选举的细节 13.亚细亚的孤儿
14.机关的机关
Part 4 理想的旅行
15.垦丁大街 16.台南人家 17.徒步新庄线 18.万千华丽 曾经艋舺
后记 对看对岸
关于本书
因为一篇人人网上发表的〈我在台湾,我正青春〉在两岸被大量转贴,第一代陆生蔡博艺意外爆红。来台就学这一年来,心中满载着台湾人情,也不免承受预设立场的敌意;她点滴在心、逐字记录;她说:「我要成为一块海绵,努力的吸收各种水分,成为一块独特色彩丰富并且有厚度和重量的海绵,把台湾带给我的一切带回大陆去。」
《我在台湾,我正青春》共分为四部分:
part 1 青春在台湾→收录了隽永的成名作〈我在台湾,我正青春〉;长住淡水小镇的恬淡观察;到励进食堂尝到千里之外、甘肃兰州的乡愁;走访十分见到的盏盏温暖天灯。
part 2 两岸对照记→她从大陆的眼界看台湾、也从台湾的视角看大陆,看到了「台湾志明」邂逅「大陆春娇」;也看见台湾偶像剧和大陆历史剧各自夯的有趣现象;更有两地学校师资的对比和思考。
part 3 热血看台湾→是她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索,包括自由的台湾、上锁的大陆里年轻人各自有想望、关注的事物也大不同;更有台湾大选的新奇现象;以及街头社运团体的观察。
part 4 理想的旅行→她课余周游台南府城、恆春垦丁、艋舺龙山寺等地,走走停停,看到了被台湾人忽略的日常风景。
这是她的第一本书,也是来台一年来的图文记录,献给所有爱台湾、心系两岸的读者。
这本书的名字《我在台湾,我正青春:第一届陆生来台求学记事》,光是听名字就让我感到一种特别的共鸣。作为曾经的学生,也曾有过离开家乡、前往陌生地方求学的经历,我对“求学记事”这个词汇总是充满了好奇。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记录一段学习的历程,更包含了“青春”这个充满活力和探索的元素,以及“第一届陆生”这个标签所带来的独特视角。这让我联想到,这本书很可能是一段充满挑战、但也一定有许多新奇体验的青春故事。我很好奇,作为第一批跨越海峡的学生,他们会遇到怎样的文化差异?学习方式的碰撞会带来怎样的火花?书中是否会描绘他们如何适应台湾的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甚至语言的细微差别?“青春”二字又将如何贯穿其中?是年少的热血,是面对未知时的迷茫,还是在异乡找到归属感时的喜悦?这些疑问都让我迫不及待想要翻开这本书,跟随作者一起,重温那段独一无二的求学时光,感受那份属于青春的青涩与勇敢。
评分“我在台湾,我正青春:第一届陆生来台求学记事”——光是这个书名,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于青春、对于探索、对于跨越的无限遐想。 我立刻就联想到,这本书定然充满了年轻人特有的视角和活力,它不仅仅是关于“求学”这件事本身,更是一个关于“青春”的多元注解。作为“第一届陆生”,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身份,这本书很可能捕捉到了那个时代背景下,这群先行者们所经历的独特挑战与机遇。 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描绘在台湾求学的具体经历?是否会有对课堂的细致描写,对老师的观察,对同学们的互动,以及在学习之余,他们是如何去探索台湾的风土人情,感受那份属于宝岛的独特魅力。 “青春”二字,则让这一切充满了温度和故事性,我相信书中会充满各种生动鲜活的细节,有欢笑,有泪水,有迷茫,也有成长。这本书,在我看来,会是一部充满时代印记的青春史诗,一份关于勇气和探索的真实记录。
评分《我在台湾,我正青春:第一届陆生来台求学记事》这个书名,像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户,让我充满了好奇。作为一个对两岸交流历史和年轻一代成长故事都颇感兴趣的读者,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带来怎样的惊喜。成为“第一届陆生”,这本身就带有开辟新道路的象征意义,书中想必会记录下许多“第一次”的经历,无论是学习上的挑战,还是生活上的适应。我设想,作者可能会详细描述初来乍到时,在文化、习俗、甚至是人际交往上所遇到的种种细节,以及他们是如何凭借着青春的活力和韧性,去理解、去适应、去融合。 “青春”这个词,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年龄的代名词,更是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 我猜测,书中或许会穿插着许多令人会心一笑的趣事,也可能包含着面对困难时的深刻反思,以及在异乡找到归属感时的温暖与感动。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求学的记录,更是一份关于成长、关于跨越、关于青春的珍贵见证。
评分仅仅从《我在台湾,我正青春:第一届陆生来台求学记事》的书名,我便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以及背后那份沉甸甸的“第一届”的开创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陆生”这一身份在台湾的教育语境下所经历的独特体验。我想象中,作者一定会在书中细致地描绘初到台湾时的种种感受,比如对环境、对人、对制度的陌生感,以及如何一步步克服这些障碍,融入当地的学习和生活。 “求学记事”这四个字,预示着书中会有大量关于学术、课程、老师、同学的描写,而“青春”则让这一切染上了鲜活的色彩。 我希望书中能够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青春片段,例如第一次参加社团活动时的忐忑,第一次与台湾同学建立深厚友谊时的惊喜,亦或是面对学业压力时的焦虑与奋斗。这本书,在我看来,或许不只是一段个人的经历,更可能是一代人的缩影,一种文化交流的生动见证,充满了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回味的内容。
评分《我在台湾,我正青春:第一届陆生来台求学记事》这个书名,瞬间把我拉回了那个充满青涩与憧憬的年纪。我猜想,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游记或者学习报告,更像是一本关于成长、关于探索、关于青春的独白。成为“第一届陆生”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开创,一种打破常规的勇气。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陆生”这个身份在台湾所面临的独特处境?是新鲜感、是审视、还是某种程度上的疏离?作者是否会以一种坦诚的态度,去描绘这些复杂的情感,以及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建立人际关系?“青春”二字,我认为会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它可能不只是指年龄,更是指那颗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心。书中或许会记录下那些熬夜苦读的夜晚,与新朋友们彻夜长谈的时光,或是因为一点小事而产生的争执与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现出一种真实而鲜活的生命力,让我感受到那种年轻人特有的冲劲和韧性,以及他们在陌生土地上,如何一点点绘制属于自己的青春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