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网经

梵网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梵网经》是大乘菩萨戒重要且基本的经典,随着大乘思想兴起后,千百年来流行的一部菩萨戒律,于后秦弘始年间,鸠摩罗什译出,中土得以传授大乘菩萨戒。它显示了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论和根本精神,主要说明菩萨修道之阶位(发趣十心、长养十心、金刚十心和体性十地),以及应受持的菩萨戒律(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之戒相。在佛教「三藏」中属「律藏」,是大乘戒律之一,在中国佛教大乘戒律中,《梵网经》的影响最大。对大乘佛教在中国盛行,起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经中把孝与戒相融通、「孝名为戒」的思想颇富中国特色。《梵网经》因其言简易赅、行文隽永,义理、戒律兼具且意蕴深长,能概括地阐述大乘佛教的思想和主旨,因而广受僧俗两界的重视,对大乘菩萨戒的推动具有重大影响。

  本书《梵网经》开本大方,编排清晰疏朗,共分题旨解说、原典、译文、注释,以深入浅出的文字重新诠释和解析佛经旨意。读者可透过此书轻松运用《梵网经》的心法,当作读经的诵念本,同时清楚了解《梵网经》的文句涵义。

主编简介

赖永海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财政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旭日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理事长,鑑真图书馆馆长。出版《中国佛性论》、《中国佛教文化论》、《佛学与儒学》等16部着作,主编第一部《中国佛教百科全书》(11卷,近300万字),主编第一部《中国佛教通史》(15卷,700万字)。

译注者简介

戴传江

  哲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师从赖永海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现任职于南京航空航太大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卷上
菩萨心地品之上
十发趣心
第一 舍心
第二 戒心
第三 忍心
第四 进心
第五 定心
第六 慧心
第七 愿心
第八 护心
第九 喜心
第十 顶心

十长养心
第一 慈心
第二 悲心
第三 喜心
第四 舍心
第五 施心
第六 好语心
第七 益心
第八 同心
第九 定心
第十 慧心

十金刚心
第一 信心
第二 念心
第三 回向心
第四 达心
第五 直心
第六 不退心
第七 大乘心
第八 无相心
第九 慧心
第十 不坏心

十地
第一 体性平等地
第二 体性善慧地
第三 体性光明地
第四 体性尔焰地
第五 体性慧照地
第六 体性华光地
第七 体性满足地
第八 体性佛吼地
第九 体性华严地
第十 体性入佛界地

卷下
梵网经菩萨戒序
菩萨心地品之下
十重戒
第一 杀戒
第二 盗戒
第三 淫戒
第四 妄语戒
第五 酤酒戒
第六 说四众过戒
第七 自赞毁他戒
第八 悭惜加毁戒
第九 瞋心不受悔戒
第十 谤三宝戒

四十八轻戒
第一 不敬师友戒
第二 饮酒戒
第三 食肉戒
第四 食五辛戒
第五 不教悔罪戒
第六 不供给请法戒
第七 懈怠不听法戒
第八 背大向小戒
第九 不看病戒
第十 不畜杀具戒
第十一 国使戒
第十二 贩卖戒
第十三 谤毁戒
第十四 放火焚烧戒
第十五 僻教戒
第十六 为利倒说戒
第十七 恃势乞求戒
第十八 无解作师戒
第十九 两舌戒
第二十 不行放救戒
第二十一 瞋打报仇戒
第二十二 憍慢不请法戒
第二十三 憍慢僻说戒
第二十四 不习学佛戒
第二十五 不善知众戒
第二十六 独受利养戒
第二十七 受别请戒
第二十八 别请僧戒
第二十九 邪命自活戒
第三十 不敬好时戒
第三十一 不行救赎戒
第三十二 损害众生戒
第三十三 邪业觉观戒
第三十四 蹔念小乘戒
第三十五 不发愿戒
第三十六 不发誓戒
第三十七 冒难游行戒
第三十八 乖尊卑次序戒
第三十九 不修福慧戒
第四十 拣择授戒戒
第四十一 为利作师戒
第四十二 为恶人说戒戒
第四十三 无惭受施戒
第四十四 不供养经典戒
第四十五 不化众生戒
第四十六 说法不如法戒
第四十七 非法制限戒
第四十八 破法戒
结语
延伸阅读

图书序言

前言(节录)

《梵网经》是大乘菩萨戒的重要经典,它随着大乘思潮而兴起,宣示了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论和根本精神,阐述了大乘菩萨道的修习阶位及大乘菩萨戒的十重四十八轻戒,促进了大乘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及大乘菩萨戒运动。在阐释菩萨心地法门时,《梵网经》明确表述了大乘佛教的佛性思想,集中体现了中道正观,对佛教义理作了简要的玄学化论述。

《梵网经》,全称为《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又名为《梵网经菩萨心地品》。梵者,能净之义;网者,能摄有情众生之义。梵网,原指大梵天王宫的因陀罗网,有千重而有千光,光光各各相摄不相妨碍。在本经中,诸梵王持罗网幢供佛而听法,佛因此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各各不同,并以梵网比喻佛教之法门,亦重重无尽,圆融无碍。法王说法,犹如梵网一般,孔虽多但网仍一,无量法门虽如恆河沙,但宗趣必归于一,是故从喻立名为《梵网经》。《梵网经》现收于《大正藏》第二四册,金陵刻经处也有单刻本流通。

《梵网经》现今流行版由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该经正文前有僧肇的「梵网经序」。从内容上看,《梵网经》上卷主要阐述了菩萨修行阶位,也对佛教基本义理作了简要的阐述。下卷明菩萨戒法,阐述了大乘菩萨戒的十重四十八轻戒的基本内容,其中也体现了大乘佛教的佛性、般若思想。

(一)菩萨修行的阶位:三十心、十地。
该卷是以释迦牟尼佛在第四禅地中的摩醯首罗天王宫,与无量大梵天王及菩萨众,向卢舍那佛问大乘菩萨修行的阶位。在该卷中,大乘菩萨的修行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发趣十心、长养十心、金刚十心、体性十地,即三十心、十地共四十法门。

1.发趣十心。
所谓「发趣」,指发心修行,趣向大乘。发趣十心,是指发心修行十心,心心皆趣向大乘之境,最终成就佛果。发趣十心,具体指:

第一、舍心(施舍心),第二、戒心,第三、忍心(忍辱),第四、进心(精进),第五、定心(禅定),第六、慧心(智慧),第七、愿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愿),第八、护心(护持),第九、喜心,第十、顶心(顶,本指人顶,最尊贵之意)。

2.长养育十心。
长养,指长养善法,成就功德,趣向圣位。长养十心指:
第一、慈心,第二、悲心,第三、喜心,第四、舍心,第五、施心(布施),第六、好语心(慈爱语言待人),第七、利益心(以身口意诸行利益于人),第八、同心(同理心),第九、定心;第十、慧心。

3.金刚十心。
金刚,喻金刚坚固不坏之意,指长养善法后,其心更加坚勇,不被外道侵损。金刚十心指:第一、信心,第二、念心(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共六随念),第三、回向心(趋于佛果的殷切之心),第四、达心(通达无碍),第五、直心(正直),第六、不退心(不退转),第七、大乘心,第八、无相心(心无相),第九、慧心,第十、不坏心。

4.体性十地。
体是本体,性是本性。体性,指佛与众生的本性,两者同一而无差别。体性地,即菩萨修行证果的品位,由初地菩萨入圣流而至十地成佛。体性十地指:第一、体性平等地,第二、体性善慧地,第三、体性光明地,第四、体性尔焰地,第五、体性慧照地,第六、体性华光地,第七、体性满足地,第八、体性佛吼地,第九、体性华严地,第十、体性入佛界地。

发趣、长养、金刚这三十心的修行,是修习菩萨道的前期。证入初地的菩萨方才是真正得入圣流,再经二地、三地直至证入十地成佛。这三十心十地的菩萨道修行次第,修道者可依此顺序由浅入深,渐次舍凡入圣,直至得证佛界,究竟解脱。从修行次第上看,虽然一地菩萨不知二地事,但在体性上,每一心、每一地却又是互摄无碍的。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