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经济学了没

今天学经济学了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相信三小时读通经济学的鬼话吗?
  你有闲功夫花一个月读一本经济学课本吗?
  认识经济学,一週时间恰恰好!

  随选随读的开放式课程,一本读通一生必备的知识入门

  特色一 超越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轻松阅读
  特色二 打破知识藩篱,专业学门一看就懂
  特色三 一週读一科目,系统化学习好吸收
  特色四 用得到的经济学,实际解决人生疑难杂症

  无论电子新闻,报纸,电视,杂志,随处可见GDP,出口成长率,CPI,通货膨胀,失业率,附加价值,边际效应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济名词,它们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至鉅,但经济学究竟学什么?你是否真的了解它?

  为满足上班族的个人兴趣和进修需求,以及学生们的课业与考试准备,本书以一週时间安排进度,规划简而精要的学习内容,让读者逐一认识经济学的起源,发展,理论人物及学科分支,不躁进,不累赘。

  本书採开放式课程概念,超越时空限制,每位读者均可随时随地自我学习。读者可以按自身需求挑选阅读段落,也可依照本书的系统学习规划,按部就班地掌握经济学各重要内容。同时,以深入浅出的介绍,搭配简洁易懂的文字,打破专业知识难以进入的藩篱,一般上班族,非本科生均可无障碍阅读。

  每日规划 3 分钟重点回顾单元,随时复习,进步毫无负担。特别设计用经济学看世界,用经济学聪明买房单元,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切身感受经济学对生活的影响。

  即便只有零碎时间,或是考前临时抱佛脚,阅读本书能够迅速掌握经济学梗概。速成!速效!有趣!易吸收!同时激发你的创新思维!

  OpenCourse 一週读完,同系列尚有今天学心理学了没,今天学哲学了没,系列特点包括:

  1. 一週读一科目,不躁进,不累赘
  2. 系统性学习,按部就班最有效率
  3. 开放式课程理念,超越时空限制
  4. 每日重点回顾,复习迅速不间断
  5. 放下书实践所学,Q & A 解决疑难
  6. 专有名词小词典,把握重要概念
  7. 大师语录随页附,指引人生方向

作者简介

张昱谦

  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学士 ( 辅修哲学 ),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经济硕士。研究所时期主修领域在公共经济学,赛局理论以及经济哲学思想。毕业后长期从事政治工作,兼任媒体行销公司创意总监。擅长政府财经政策分析,选举研究分析,金融商品研究及行销包装策略。崇尚制度经济学精神,并带着左派哲学观点,最喜欢问朋友的一个问题是:在面对不公平的经济体制和环境时,究竟该设法改变?还是努力成为底下的受益者?

  电子邮件:kenny777bar@gmail.com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星期一 导论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的定义,主题及探讨方法
--西方定义:理性人的假设
--东方定义:经世济民之道
--五大主题:理性,效用,效率,供给与需求,均衡
--两个工作:初学者的心理建设
--三个方法:数学,统计,历史思想解析
--两大分支:总体经济学与个体经济学
3 分钟重点回顾

星期二 起源与发展脉络
经济学有哪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十九世纪以前:经济学思想启蒙时代
(一) 十五至十八世纪:重商主义
(二) 十八世纪:重农主义
--十九至二十世纪中
(三) 古典经济学 (1766-1870)
(四) 新古典经济学 (1870-)
--一九三O以后
(五) 凯因斯经济学
(六) 新兴古典经济学
3 分钟重点回顾

星期三 重要人物与理论
哪些人物对经济学做出重大贡献?重要经济学家及理论
--李嘉图 (1772-1823):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
--边沁 (1748-1832):功利主义与经济学
--马尔萨斯 (1766-1834):马尔萨斯与人口论
--古诺 (1801-1877):厂商理论之父
--马克思 (1818-1883):共产经济思想的奠基者
--马歇尔 (1842-1924):新古典经济学大师
--约翰克拉克 (1847-1938):美国经济学队长
--巴瑞图 (1848-1923):资源分配最适化
--凡勃伦 (1857-1929):制度经济学开创者
--熊彼得 (1883-1950):创新理论之父
--海耶克 (1899-1992):新自由主义大师
--傅利曼 (1912-2006):经济学界的小巨人
--布坎南 (1919-2013):新政治经济学大师
--纳许 (1928-):打开经济学视野的纳许均衡
--孟代尔 (1932-):欧元之父
3 分钟重点回顾

星期四 学科分支
经济学与其他学科激盪出了哪些火花?经济学的分支
--理论型
(一) 计量经济学
(二) 制度经济学
(三) 福利经济学
--应用型
(一) 公共经济学
(二) 货币经济学
(三) 法律经济学
(四) 农业经济学
(五) 卫生经济学
(六) 劳动经济学
(七) 行为经济学
3 分钟重点回顾

星期五 用经济学看世界
哪些经济学议题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用经济学看世界
--总体经济
(一) GDP 的迷思
(二) 追求一个没有失业的国家?
(三) 万恶不赦的通货膨胀?
(四) 房地产泡沫危机从何而来?
(五) 中央银行的货币把戏
(六) 货币供需和汇率高低
(七) 外汇存底到底要多少才对?
(八) 云霄飞车般的景气循环
(九) 恐怖的二OO七年金融海啸
(十) 欧债五国怎么了?
--个体经济
(一) 自由放任万万岁?
(二)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三) 最低工资愈高,对劳工愈有保障?
(四)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就是不一样
(五) 台湾职棒的矛盾:共体时艰 VS. 把饼做大
(六) 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
(七) 从囚犯困境理论看社会
(八) 资讯不对称才有利可图?
--生活经济
(一) 现代人为什么都不生小孩?
(二) 爱情经济学
3 分钟重点回顾

週末 放下书,用经济学聪明买房
买房陷阱多,如何聪明选择?经济学教你当个理性经济人
--第一步:了解土地的发展故事与价值
--第二步:了解建筑物的价值
--第三步:破解住宅房地产的需求迷思
--第四步:花时间去除资讯不对称,聪明买房
3 分钟重点回顾

图书序言

摘文一:Day 04 星期四 学科分支

经济学在十九世纪开始百家争鸣地发展,有人重视福利分配,有人重视数理统计。二次世界大战后,更有人将经济学放在军事研究、公共卫生等领域,与其他学科交叉探讨。于是,愈来愈多经济学学科纷纷冒出头来,丰富了经济学的世界。

应用型--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

起源与定义


还记得我们在週一〈导论〉时,提过「理性」这个经济学的五大主题之一。行为经济学就是专门讨论经济学「理性」的分科,它有很深的心理学含量,甚至包含生物学科,主要就是在探讨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非理性行为。虽然目前行为经济学并不存在美国经济学会的主要分类里,但是各经济学科分支里,对行为其实都有专门的讨论,尤其是金融和商业经济学运用很深。

这一切起因于理性的有限性,人很难做到完全地经济理性,某些情况下我们会有特殊的作为,像信仰、冒险、慈善、利他主义等,这些特殊行为很难用「理性」分析。例如小时候我们听过司马光为了救朋友而打破水缸,这就不是传统经济学容易描述的,毕竟传统经济学具有规范性的特点,是一门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的学问,而行为经济学则有描述性的特点,是一门描述人类事实上会怎样做的学问。

行为经济学是个新兴学门,虽然从亚当.斯密开始,已有多位经济学家谈过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后来马尔萨斯、马歇尔、凯因斯等都有相同认知,强调心理因素对经济决策行为的重要性,但早期的经济学者关于心理因素的陈述,并未受到后代经济学者的重视。直到赛局理论及预期效用学说大展鸿图之后,接着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与史密斯(Vernon L. Smith)获得二○○二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有关行为经济的理论才开始获得大众重视。

行为经济学探讨的内容

有人说行为经济学是一门源自于赌博的学问,这句话挺能够解释一切。经济学虽然假设人是理性的,但人在抉择时,接受到的资讯很难完整,这也包括本身知识的限制,更不用说判断的精确性。就像法官在断案时,多少都会有自由心证的情形。有限的资讯造就有限的理性,于是做出的抉择往往带有风险,所以说人生就像一场赌局,一点也不为过!

行为经济学要试着揭开人生的赌局,弥补经济学假设的不足。其研究方法和心理学很像,有许多行为实验的探讨,但也试着写出一个数学模型,相当有趣。我们从三个最基本的理论来介绍这门学科,也从其中的例子了解其探讨的内容。

1.预期效用理论

了解行为经济学的第一步,就是预期。因为人生赌局充满不确定,所以人的大多数行为都会根据一个「期望」来做判断。所以,预期效用其实就是机率学里所讲的期望值。理性的人多半会根据期望值做出抉择,例如丢一枚正反均匀的硬币,正面可以得到十元,反面要赔十五元,掐指一算,这个赌局很不划算,照理说不会有人想玩,因为赔钱的期望值远高于赢钱。这就是预期效用的探讨,说明人类本身存在的理性行为。

预期效用理论和传统经济学较为接近,不过却是行为经济学的源头,因为期望值虽然客观,并不是每件事都有机率可以参考,也不是每个人都资讯充足、学识丰富到可以获得正确机率。所以从预期效用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趣的素材,去探讨「实际」行为,这也就是行为经济学的重点。

2.展望理论

展望理论又称前景理论,它和预期效用理论是互补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风险「预期」条件下,人们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所以行为经济学从中分析出三种人类的风险行为:风险趋避者、风险爱好者,和风险中立者。

举例来说,乐透彩中奖机率和赢钱的期望值其实都很低,按照传统经济学对于人类理性的假设,无法解释为什么会有人要买乐透。但是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这个社会普遍存在风险爱好者,甚至每个人多少都有这样的潜质。再深入一点解释,一注五十元对一般人的金钱效用损失其实非常少,却可以确认每个买的人都有机会当上幸运儿,因此总彩金愈高时,期望值愈高,买气也就愈旺。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