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智光照:功德宝藏论 显密分讲记

本智光照:功德宝藏论 显密分讲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佛教
  • 显密
  • 功德
  • 宝藏论
  • 本智光照
  • 藏传佛教
  • 哲学
  • 修行
  • 佛教文化
  • 经典解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学习藏传佛法必听过遍智 吉美林巴的大名,
《功德宝藏论》更是一本有心学习完整显密佛法的人必读的论着。
大遍智 龙钦巴所着《七宝藏论》的关键精髓,全部凝聚在此论中!

  龙钦心滴的伏藏教法由遍智吉美林巴在他第一次三年闭关时挖掘取得,因此,遍智吉美林巴可说是大圆满龙钦心滴的教法法主。他在第二次三年闭关时,实修大遍智龙钦巴(法),亲见龙钦巴三次,同时龙钦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一切的指导、教诫。

  遍智吉美林巴所着《功德宝藏欢喜雨》,就是将大遍智龙钦巴所着《七宝藏论》的关键精髓全部凝聚在一起,包括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基、道、果的部分,内容由内道入门皈依开始讲解,之后有居士戒、八关斋戒、沙弥和沙弥尼戒、善学女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开示了外分别解脱戒完整的内容。在菩萨戒方面,开示二种菩提心,另外开示了四无量心、六度等,此为经乘方面的义理,齐备一切关键要点。在密咒乘方面,则开示了事续、行续、瑜伽续等外续三部的义理,以及玛哈、阿努、阿底瑜伽等内续三部的义理。

  在密咒乘方面,开示了事续、行续、瑜伽续等外续三部的义理,以及玛哈、阿努、阿底瑜伽等内续三部的义理;并开示了一切圣教之顶「自性大圆满」的不共之道,以及究竟之果「佛身与佛智」。关键要点俱皆齐备,可说完整齐备了宁玛派的特色。

  本书系由堪布彻令多杰仁波切针对上述内容详加阐述,引经据典举例说明,以引领有心学习此教法的读者,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确实掌握关键精髓,实质获益。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医学术思想演变与临床实践的专著的简介,完全不涉及《本智光照:功德宝藏论 显密分讲记》的具体内容。 --- 《岐黄溯源:中国古代医学思想的流变与临床实证》 导言:探寻生命奥秘的东方智慧 《岐黄溯源:中国古代医学思想的流变与临床实证》是一部深度挖掘和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医学,特别是先秦至隋唐时期,医学理论体系构建历程的学术著作。本书旨在超越传统医学史的简单罗列,深入剖析古代医家如何观察自然、理解生命、诊断疾病并形成其独特的诊疗范式。它不仅是一部历史回顾,更是一次对中华民族生命哲学和系统思维模式的溯源之旅。 本书的立足点在于,古代医学理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与当时的哲学思潮、社会结构及自然环境紧密交织的产物。我们试图揭示,从早期的巫医并存到黄老之学对早期医学的影响,再到《黄帝内经》的集大成,直至张仲景对辨证论治的奠基,每一步理论的飞跃都伴随着对“道”与“生”关系的深刻反思。 第一部分:医学的萌芽与哲学根基(先秦时期)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医学从经验积累向理论体系过渡的关键阶段。 第一章:巫术的消解与经验的积累:早期卫生观念的形成 本章考察了在文字尚未普及的远古时期,人们如何通过对疾病的恐惧与生存的本能,逐步积累了如季节更替、食物禁忌、草药效用的原始认知。重点分析了“巫”在疾病解释中的作用,以及“巫术”如何缓慢地被具有规律性的经验观察所取代。我们引入了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试图重建早期聚落的卫生习惯与初级治疗手段。 第二章:阴阳五行:宇宙观对医学的塑造 这是理解中国医学思维模式的核心。本章详细阐述了阴阳学说和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如何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引入医学领域,并成为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基本框架。我们不将五行视为僵硬的对应表,而是分析了古代医家如何利用这种动态平衡模型来模拟复杂的生命现象。例如,肝属木、心属火的对应关系,如何指导了早期情志病和脏腑疾病的初步分类。 第三章:百家争鸣中的医学思潮:道家与儒家视角的交锋 重点探讨了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早期医学的渗透。道家倡导的“自然无为”、“返璞归真”的思想,如何促使早期医家关注“体正”、“气和”的保养;同时,儒家对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强调,也间接影响了医者的人格规范与医德的早期雏形。本章通过对比不同学派对“养生”的不同侧重,展现了早期医学思想的多元面貌。 第二部分:经典的铸就与体系的确立(秦汉时期) 本部分是全书的重中之重,聚焦于《黄帝内经》的诞生及其对后世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四章:《素问》的哲学深度:人与自然的宏大对话 深入剖析《黄帝内经·素问》的成书背景,认为其并非一时之作,而是对前人经验的系统总结与哲学升华。重点解析了“天人相应”理论在不同篇章中的体现,尤其关注了对“经络”这一抽象概念的起源和描述。本书提出,《素问》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一套解释生命活动的“整体论”和“动态平衡论”。 第五章:《灵枢》的实践转向:腧穴、针法与操作规范的建立 与侧重理论的《素问》相对,《灵枢》更偏向于技术层面。本章详细梳理了腧穴(穴位)的定位、循行、主治以及各种针刺手法的技术细节。我们通过对不同针刺方法的功效对比,分析了古代医生对“得气”与“补泻”的精微理解,强调了针刺疗法在当时作为一种“微创”干预手段的革命性意义。 第六章:张仲景的临床革命:方证对应与辨证论治的诞生 本章颂扬了张仲景在医学史上的里程碑地位。重点分析了《伤寒杂病论》如何将《内经》的理论付诸于系统、可复制的临床实践。本书详细解读了六经辨证的逻辑框架,并将其与邪气传变的过程相结合,阐明了“方证对应”的严谨性。与前代侧重于整体调理不同,仲景标志着医学开始进入以“证候”为核心的精准辨识阶段。 第三部分:理论的深化与临床的分化(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本部分探讨了在汉代医学成熟后,如何应对新的疾病挑战,以及专业医学的细化与发展。 第七章:脉学的精细化:从“浮沉迟数”到“三部九候” 脉诊作为古代医学最核心的诊断技术之一,在本章中得到深入探讨。本书追溯了脉象理论的演变,从早期的简单描述到王叔和脉学的集大成。我们对比了不同时期对“寸口”、“三部”的理解差异,并着重分析了古代医生如何通过脉象感知到脏腑气血的微弱变化,这反映了古代医生超凡的触觉敏感度。 第八章:药性理论的完善与本草学的系统化 本章聚焦于药物学的发展。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出现,药物的“四气五味”理论是如何被系统化并应用于临床的。我们分析了古代医家如何将药物的寒热温凉与人体的阴阳失衡进行精确匹配,从而指导君臣佐使配方的组方原则。 第九章:医家流派的初现:专科意识的萌芽 隋唐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医学开始出现分化迹象。本章简要介绍了骨伤科、眼科等专科医学的早期实践,以及孙思邈《千金方》对医德和全面医学实践的强调,预示着未来医学将走向更加细化和专业的方向。 结语:古典智慧的现代启示 本书最后总结了中国古代医学体系的精髓:其整体性思维、动态平衡的理念以及对生命过程的深刻洞察,这些思想遗产至今仍对现代医学(特别是慢性病管理和预防医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本书适合中医学、医学史研究者,以及任何对古代东方生命哲学和系统科学感兴趣的读者深入研读。它旨在提供一个严谨的学术视角,帮助读者重新认识和珍视这一穿越数千年的东方生命智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堪布彻令多杰仁波切/讲记


  具有「学者及实修双有成就」之美誉的大堪布彻令多杰仁波切,1958年诞生于藏印边界圣地贝玛贵,16岁时前往尼泊尔依止敦珠法王,领受各种灌顶、口传及密诀;后依敦珠法王指示前往南印度依止贝诺法王,于佛学院九年精进研习显密典籍,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第一届升座的五位资深堪布之一。

  堪仁波切除了精通宁玛白玉传承的所有教法外,以无分别之心,学习并通达不同教派如噶举、萨迦及格鲁之教法,并曾由达赖喇嘛处获得时轮金刚之灌顶、讲解。传法讲经至今二十四年,包括于尼泊尔雪谦寺担任堪布职、教授师四年;于西康白玉寺佛学院担任校长三年;以及于欧洲、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台湾等地弘扬佛行事业。

  2002年成立板桥弘法中心及高雄弘法中心;2006年成立香港弘法中心;2007年于树林成立「宁玛白玉菩提昌盛闭关中心」; 2011年成立澳门弘法中心;2012年3月成立台中中心;目前应印度南卓林寺之邀,担任高级佛学院院长。

译者简介

张福成/口译


  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学士,国立政治大学民族研究所西藏组硕士。1992至1997年任职于行政院蒙藏委员会,1994年通过国家高等考试二级。现为法会即席口译及文字翻译工作者,并固定于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担任藏文佛典教授。

图书目录

尊贵的宁玛白玉大堪布彻令多杰仁波切简介
自序
导读

初善──前言
解释书名
供养礼赞文
撰者誓言

中善──正文
第一章暇满难得
八有暇
十圆满
十八暇满

第二章死亡无常

第三章业力因果
总说业果的理论
别说善恶之业果

第四章轮回痛苦
四圣谛
十二缘起

第五章殊胜士夫最初入门处──四大轮
第一轮安住于相随顺之处
第二轮依止纯正上师
第三轮依赖四种善愿
第四轮欲求福德救度

第六章佛道入门──皈依
皈依之因是信心
辨明清楚皈依的对境
皈依的类型
皈依的动机
皈依的利益
皈依的学处
    
第七章正式进入大乘──四无量心
大乘道整体总论
缘取的对境、形相
错误的道路
殊胜的特色
观修的方式
果报利益

第八章发殊胜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心的本质
菩提心的分类
产生菩提心的方式

第九章菩萨学处
守护学处的方法
应断学处
堕罪的内容
忏罪的方式
应做学处
愿菩提心的学处
行菩提心的学处

第十章持明藏典
密咒乘门教法的起源与传承
经教乘门与密咒乘门的差别
密咒续部的类别
外续:事续、行续、瑜伽续
内续: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
别说无上瑜伽
在因续上修持见、修、行、果
在方便续上修持能熟、解脱及支分的方式
能成熟的灌顶
上师和弟子的条件
灌顶仪轨阶段
四续部灌顶的类别
得到灌顶的因缘
灌顶的确定数
四种灌顶的性质
问与答
灌顶的词义
因、道、果的灌顶
灌顶的利益
能解脱的生起次第
净化卵生
净化胎生
净化溼生
净化化生
能解脱的圆满次第
有相圆满次第
无相圆满次第
助伴誓言
誓言与律仪的差别
十四根本堕
支分八粗堕
誓言衰损的补救方法
精、幻、心三部的誓言
根本誓言与支分誓言
五方佛的誓言
誓言的产生、衰损和忏罪
誓言衰损的过失
守护誓言的功德利益

第十一章一切圣教之顶──自性大圆满
轮涅的一般基础
总说基的存在方式
别说各宗派基的主张
广说自宗无过失之基
总说基显的出现方式
别说八自成门的出现方式
普贤如来解脱的方式
法身解脱的情形
报身解脱的情形
化身利生而解脱的情形
不净有情错乱的情形
错乱的因缘
错乱的显现形式
所显与心的区别

第十二章自性大圆满不共之道
道路的区别
理路的推理者
宗义的推理者
界线的推理者
大圆满三部的区别
解脱方式的要点
十种区别
一、心与内心觉性的区别
二、安住跟本质的区别
三、妄念放射与力道的区别
四、解脱方式要点的区别
五、阿赖耶识与法身的区别
六、迷惑错乱之基与解脱的差别
七、基与果功德自成的区别
八、道阶段与果阶段本然清净的区别
九、中阴段落与实修段落本尊的区别
十、显教与大圆满证果方式的区别
修持的关键要点
元净坚断的实修
自成顿超的实修
等置阶段止观的修持方式
转妄念为道用的修持方式

第十三章究竟之果──佛身与佛智
法界内明三身
不变金刚身
现证菩提身
寂静法身
三身法性无差别
本智外明二身
报身
基果无别的报身
果自然形成的报身
总摄二者结论
化身
自性的化身
调伏众生的化身
种种化身

后善结论
造论之因
回向发愿

图书序言

自序

  大约十年前,我个人初到台湾之时,遇到多位弟子非常重视佛法,信心强烈,所以我也略略讲解了佛法课程。之后多位弟子请求:「已经有很多堪布、祖古、仁波切到台湾来,也开示了许多佛法,但是他们大多数只停留台湾一个月,因此我们台湾弟子不能长期学习佛法,而且由于上师经常不在台湾,闻法后若有疑问,也无请教、解惑之处。」

  当时我内心想:「原来这些台湾弟子遇到的困难是如此!」为了这些重视佛法的弟子,我个人于是计划长住台湾,并且打算详细解说佛法。对此计划,我内心也感到好乐高兴。

  二○○四年时,我经过仔细地深思熟虑,决定于「宁玛三根本法洲佛学中心」对弟子先讲解《功德宝藏》,这是一部大论,註解也多,由于台湾弟子极为忙碌,上课时间只有週六、週日晚间二小时,上课时用藏文讲解,再由张福成老师现场口译成中文,因此真正讲解的时间并不长,前后用了一年多时间,才讲毕了《功德宝藏》整部大论。

  《功德宝藏》与其他书比较,有诸多不同的特色,大遍智龙钦巴尊者开示的教法极多,有单独经教方面,有单独密咒乘方面,也有贯通显密而开示的,其中主要的典籍有《七宝藏论》《三休息论》《三自解脱论》《三类除暗》等,都是长篇巨论。而将这些典籍特色归纳总结的,即是《功德宝藏》。

  《功德宝藏》一书的内容,由内道入门皈依开始讲解,之后有居士戒、八关斋戒、沙弥和沙弥尼戒、善学女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开示了外分别解脱戒完整的内容。在菩萨戒方面,则开示二种菩提心,另外开示了四无量心、六度等,此为经乘方面的义理,齐备一切关键要点。在密咒乘方面,则开示了事续、行续、瑜伽续等外续三部的义理,以及玛哈、阿努、阿底瑜伽等内续三部的义理,关键要点俱皆齐备,可说完整齐备了宁玛派的特色。

  格鲁派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虽然广大齐备,但只有阐述经乘教法,有关密咒乘教法都放在《咒道次第广论》;噶举派的《解脱庄严宝》,也只有经乘方面,没有密咒乘的理论;萨迦派的道果教授虽然经咒双运,但无大圆满教法。

  因此希望台湾弟子重视及学习此一教法,因为遍智吉美林巴的《功德宝藏》,次第分明,由浅入深(详细主题请参见导读篇),完整齐备了经咒乘门的所有法理,必定对弟子有很大助益。

  在讲解这部书时,有些弟子已经六、七十岁了,听闻此法后,内心相当高兴。我个人今后不可能有时间、有机会再度讲解,不过中心场场录音制作成CD片,有许多新进弟子只要来请求口传了,就可以自行听闻CD片学习。期望这个教法,对全台湾的佛教弟子都有很大的助益。有些弟子谈到:「比起耳听而言,若有文字供阅读,帮助更大!」因此现在笔录成册出版,以利益更多众生。

  这部《本智光照──功德宝藏论》前后讲述与译成文字,张老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此特别感谢。但因为这是部大论,法义深奥,在讲解上难免会有疏失,在翻译上也难免会有疏失,这一切,个人致上深深的歉意。

  万法因缘生,这本书的出版结合了多方的因缘条件,希望能为藏传佛教在台湾的发展贡献棉薄心力。在此也深深祝福有缘弟子们能赖此法缘,早日获得无上菩提!

堪布彻令多杰仁波切

导读

  龙钦心滴的伏藏教法由遍智吉美林巴在他第一次三年闭关时挖掘取得,因此,遍智  吉美林巴可说是大圆满龙钦心滴的教法法主。他在第二次三年闭关时,实修大遍智  龙钦巴(法),亲见龙钦巴三次,同时龙钦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一切的指导、教诫。

  遍智  吉美林巴所着《功德宝藏˙欢喜雨》就是将大遍智  龙钦巴所着《七宝藏论》的关键精髓全部凝聚在一起,包括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基、道、果的部分。分成三个根本大纲,也就是初善──前言,中善──正文,后善──结行。

  正文分为十三章:
  第一章:暇满难得
  第二章:死亡无常
  第三章:业力因果
  第四章:轮回痛苦
  第五章:殊胜士夫最初入门处──四大轮
  第六章:佛道入门──皈依
  第七章:正式进入大乘──四无量心
  第八章:发殊胜菩提心
  第九章:菩萨学处
  第十章:持明藏典
  第十一章:一切圣教之顶──自性大圆满
  第十二章:自性大圆满不共之道
  第十三章:究竟之果──佛身与佛智

  其中,第一至第三章是使本来还没有趋向于佛法的人,能够转心向法;第四章到第九章,讲说脱离三界轮回的解脱之道;第十章是能灭尽其错乱见地之方便;第十一、十二、十三章,讲述把一切迷惑所显现的景象全部清净去除的方法,去除后,所显全是清净浩瀚,唯有本智。

  以三士道次第而言,第三至第十三章广说所应修持的三士道次第,下士道于第三章讲说;中士道于第四章讲说;上士道属不共道,细分为三项:

  1.说明前行法:第五章
  2.说明道之所依基础:第六章
  3.说明道之主体「观修二种菩提心」,再细分为三:

  (1)道之主干──依因经教性相乘门而说

  修心──四无量心:第七章
  发誓──全面执持菩提心:第八章
  修学学处──愿、行菩提心学处:第九章

  (2)道之隐义──依果密咒金刚乘门而说:第十章

  (3)道之近道──依自性大圆满而说:第十一至十三章

  第一章到第九章属显分,第十章到第十三章属密分。本书内容讲述密分部份,至于显分内容请参见《本智光照──功德宝藏论》显宗分讲记一书。

  从第一章到第十三章,遍智  吉美林巴开示了显密完整的成佛道次第,实为一部罕有的殊胜典籍,任何一位有心学习此完整显密教法的读者,请务必依序由显分到密分,逐步深入,方能掌握、领悟关键精髓,实质获益。

堪布彻令多杰仁波切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我最近真是栽進了這本《本智光照:功德寶藏論 顯密分講記》裡面,簡直欲罷不能!身為一個對佛法有著濃厚興趣的台灣人,一直覺得市面上有些經論的講解,雖然深入,但總覺得離生活有點距離,不容易消化。但這本《本智光照》完全打破了我這個刻板印象!作者的筆觸非常親切,就像一位隨時在你身邊、循循善誘的善知識,把《功德寶藏論》這麼深奧的理論,用一種非常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語言來闡述。 尤其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的講解,不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巧妙地融入了許多生活中的實例和感受。常常讀到一個段落,就覺得「啊!原來我平常遇到的這些事情,都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像是書中探討的「如何累積真正的功德」,裡面並沒有講什麼遙不可及的苦行,而是從我們每天的起心動念、待人處事,甚至是一些很細微的情緒反應,都做了深入淺出的剖析。我常常會一邊讀一邊反思自己,以前總覺得修功德就是要做好事,但作者引導我去思考,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句話,或是內心的一個小小的善念,都能成為無量功德的種子。這種將佛法「在地化」、「生活化」的呈現方式,讓我真正感受到佛法的生命力,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古老智慧,而是能實際幫助我改善生活、提升心靈的寶貴指引。

评分

這本《本智光照:功德寶藏論 顯密分講記》對我來說,簡直就像是一盞及時雨!身為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學佛人,一直以來都對《功德寶藏論》這部經典感到非常好奇,但又常常覺得它博大精深,不知道從何入門。幸運的是,我遇到了這本書,它就像一座橋樑,將我帶入了經典的殿堂,而且是以一種我前所未有的清晰與喜悅的方式。 作者的文字功底真的非常深厚,他能夠將《功德寶藏論》中的許多概念,用一種非常貼切、而且富有啟發性的方式表達出來。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顯密分」的闡釋,它並沒有生硬地劃分界限,而是展現了一種殊勝的圓融。作者巧妙地將顯密教的精髓融合在一起,讓我能夠從一個更全面、更宏觀的角度來理解佛法的無量義。書中有許多地方,都讓我感到茅塞頓開,像是過去一些模糊不清的觀念,瞬間變得清晰起來。 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如何將佛法融入日常生活」的講解。它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充滿了實際的建議和可行的方法。像是書中探討的「如何面對內心的貪嗔痴」這個主題,作者並沒有只是告訴我們要壓抑,而是引導我們去理解這些情緒的來源,並提供了一系列具體的觀修方法,讓我們能夠從根本上轉化它們。這種將佛法的智慧,轉化為實際的行動力的引導,是我在其他書籍中很少看到的。這本書真的讓我感受到,佛法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是能夠實實在在地幫助我們改善生活、提升心靈的力量。我強烈推薦所有對佛法有興趣的朋友,尤其是對《功德寶藏論》感到好奇卻不知如何入手的朋友,一定要來讀讀這本《本智光照》,它絕對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被《本智光照:功德寶藏論 顯密分講記》吸引,主要是因為書名聽起來很有力量,感覺能照亮內心的迷茫。身為在台灣生活、平凡的上班族,每天面對的壓力和挑戰真的不少,內心常常會感到疲憊和迷失。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走進一個溫暖而明亮的山洞,雖然外面風雨交加,裡面卻是寧靜祥和。 作者的文筆真的很獨特,他能夠用一種非常樸實、卻又充滿智慧的方式,來解釋《功德寶藏論》的內容。我特別欣賞書中對「功德」的定義,它不只是單純的善行或布施,而是更深入地探討了「心」的作用,以及如何透過調整我們的念頭和行為,來累積真正的、永恆的價值。書中有好幾段關於「身語意」的開示,讓我深思。我之前總以為要累積功德,就是要多做一些具體的事情,但書中提醒我,即使是內心的善意,或是對他人的一絲關懷,都能成為非常殊勝的功德。 讓我感到非常驚喜的是,這本書的講解,特別是針對「顯密分」的部分,讓我覺得非常透徹。我過去對顯密教的理解,總覺得有些模糊,但透過作者的引導,我發現原來它們是可以相互圓滿的。書中有很多關於如何將顯教的基礎修行,融入密教的殊勝觀修,甚至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法門的具體建議。這讓我感到佛法的學習不再是分門別類的知識,而是一個整體、一個生命轉化的歷程。總之,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佛法離我們並不遙遠,而是可以融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光照與安寧。

评分

這本《本智光照:功德寶藏論 顯密分講記》真是我近期讀過最受益的一本書了!作為一個在台灣成長的讀者,對於能夠深入理解像是《功德寶藏論》這樣源遠流長的經典,一直是我的渴望。過去嘗試閱讀過一些相關的書籍,有時候會覺得內容過於艱澀,或是翻譯上有些滯礙難懂。但這一次,我真的被作者的講解方式深深吸引住了。 書中對於「顯密分」的闡釋,我覺得尤其具有啟發性。它並沒有將顯教與密教二元對立,而是展現出一種相互輝映、圓融無礙的智慧。作者巧妙地將兩種傳承的精華,以一種非常容易理解的方式串聯起來,讓我們能夠更全面地認識佛法的廣博與深邃。我特別喜歡書中提到的一些比喻和故事,它們不僅生動有趣,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我們在腦海中建立起清晰的概念。有時候讀到一個觀點,會覺得眼睛突然亮了起來,彷彿一直以來困擾我的問題,突然找到了解答的鑰匙。 更讓我感動的是,作者在講解理論的同時,也時刻提醒我們要將佛法落實到實際生活中。書中探討的「如何淨化煩惱」、「如何生起慈悲心」等課題,都提供了非常具體的修習方法和步驟,讓我們知道該如何一步一步地去實踐,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思辨。這對於我們這些在忙碌生活中努力尋求解脫的眾生來說,是多麼寶貴的引導啊!我強烈推薦所有對佛法有興趣的朋友們,一定要入手這本書,相信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评分

我得說,《本智光照:功德寶藏論 顯密分講記》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有點「理論派」又渴望「實踐」的台灣讀者量身打造的!一直以來,我對佛教的許多經典都很有興趣,但有時候讀起來會覺得,好像離自己的生活太遙遠,總像是聽故事,而不是真的能拿來用。這本書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 作者的講解方式,說真的,非常「接地氣」。他不是那種高高在上,只講大道理的風格。反而是像一位和你一起坐在茶桌邊,慢慢聊天的朋友,把《功德寶藏論》這麼深刻的道理,一層一層剝開,讓你慢慢品味。書中對於「功德」的闡述,我非常喜歡,它不只談論「結果」,更深入探討了「原因」和「過程」。特別是書中對於「如何看待外在的順逆境」的解析,讓我受益匪淺。以前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總會唉聲嘆氣,覺得自己功德不夠。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其實每一個順境逆境,都是我們累積功德、淨化內心的絕佳機會。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顯密分」的介紹,讓我覺得非常系統化。它不是簡單地說「顯教是這樣,密教是那樣」,而是非常細緻地描繪了兩者之間的聯繫和互補。作者用了很多生動的例子,解釋了為什麼有些顯教的修行,在密教中會有更快速、更殊勝的展現。這讓我對於佛法的整體架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我覺得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講記」,更是一本「修習指南」。它告訴我們,佛法不是用來「聽」的,而是用來「活」的。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希望將佛法真正融入生活,這本書絕對是你的不二之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