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词史上,苏东坡与辛稼轩的作品,由于「豪放」的格调近似;相对于晏殊、欧阳修的「婉约」词风,另外创变一种新的典范,故并称为「苏辛词」。其实,苏、辛的词风非常多样,不只「豪放」而已。本书的〈导言〉以创造性的思维及灵动性的语言,诠释:什么是「苏辛词」?「词人」苏东坡、苏东坡的「词」;「词人」辛稼轩、辛稼轩的「词」;以及我们怎样选释苏、辛词?〈结语〉则比较二家词风的异同。而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精选几十首苏东坡与辛稼轩的词作,简明的注解,深刻的诠释,让读者广视苏、辛多样的词风,领会突破规矩的创意。
作者简介
颜崑阳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曾任中央大学、东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人文社会学院院长。现任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兼擅古典诗词、现代散文、小说之创作与中国古典美学、文学理论、老庄哲学、一般诗词学、李商隐诗、苏辛词之研究。着有《李商隐诗笺释方法论》、《苏辛词选释》等二十余种。
這本《蘇辛詞選釋》對我來說,簡直就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古人世界的窗戶。我一直對歷史小說、傳記這類題材情有獨鍾,因為那總能讓我感覺到一種跨越時空的連結。蘇辛,這兩位大文豪,他們的人生軌跡,他們的仕途起伏,他們的情感經歷,無疑都深深地烙印在他們的詞作之中。我特別好奇,作者是如何將蘇辛二人豐富的人生故事,巧妙地與他們的詞作結合起來的。是透過考究史料,細細梳理他們的點滴?還是從詞句中抽絲剝繭,還原當時的社會氛圍與個人際遇?我期待書中能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敘述,讓我能跟著作者的筆觸,感受蘇辛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是如何用文字抒發胸懷、寄託情感的。這本書的份量看起來就很紮實,光是翻閱目錄,就已經能預見一場知識的盛宴。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疊,更能帶給我一種閱讀的沉浸感,讓我彷彿置身其中,親眼見證他們的輝煌與落寞。
评分我一直認為,閱讀經典,就像是在與古人對話,而《蘇辛詞選釋》這本書,則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對話平台。我對那種能夠觸動人心的文字,總有一種特別的嚮往。蘇辛二人的詞,在我聽來,總是帶著一股強烈的生命力,一種面對人生起伏的豁達,一種對世事的洞察。我特別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捕捉到這種「生命力」的?是在字裡行間挖掘,還是在他們的人生故事中尋找?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蘇辛的詞,為何能在千年之後,依然讓人產生共鳴。它會不會探討蘇辛詞作中關於人生哲理的部分?例如他們如何看待得失、離別、友情、愛情?這些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思考的問題。如果能在閱讀詞作的同時,也能獲得一些人生的啟示,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遠超出了文學的範疇了。
评分坦白說,以前對古典文學的掌握程度,大概就是停留在「知道有蘇辛」的階段,對於他們的作品,雖然聽過不少,但真的能理解的,少之又少。這本《蘇辛詞選釋》的出現,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本「入門指南」,而且是一個非常專業、非常細緻的入門指南。我喜歡書中那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不用我對古典文學有太深厚的基礎,也能慢慢地跟上作者的腳步。我尤其期待書中對於詞牌、詞格的解釋,以及一些比較生僻的典故的說明。有時候讀古詩詞,最怕的就是遇到「看不懂」的狀況,然後就很容易失去閱讀的興趣。這本書如果能把這些「看不懂」的地方都一一化解,那絕對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寶典。我希望透過這本書,我能真正學會如何欣賞蘇辛的詞,而不是僅僅被它的名氣所吸引。
评分哇,收到這本《蘇辛詞選釋》,真的是意外的驚喜!身為一個從小就聽著長輩唸詩詞長大的人,對蘇辛二人的詞作一直有份莫名的情愫。每次讀到他們的作品,總覺得裡面藏著一股豪邁不羈的氣魄,又帶著幾分文人的細膩愁緒,很難得能同時擁有這樣的特質。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就透著一股古樸典雅的氣息,打開來,那排版、字體,都讓人感覺很舒服,彷彿時光倒流,回到了那個文人雅士吟風弄月的年代。我尤其期待書中的「釋」的部分,因為蘇辛的詞,有些用字遣詞確實會讓人有點小小的困惑,如果能有詳盡的解釋,幫助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用詞習慣,甚至是作者的心境,那絕對是一大福音。我記得以前唸書的時候,老師們總是很匆忙地帶過,很多意境都無法真正體會,這本書的出現,正好填補了我長久以來的知識缺口,讓我可以更深入地品味這些千古名篇,不再只是流於表面的讚嘆,而是能真正進入作者的心靈世界。
评分我一直對臺灣本土的出版品抱持著高度的肯定,因為它們往往能深刻理解臺灣讀者的閱讀習慣與文化背景。《蘇辛詞選釋》這本書,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它散發著一股「對味」的氣息。從書名就能感受到,這不是一本冰冷的學術著作,而是一本充滿溫情的「選」與「釋」,意味著作者在眾多詞作中精選,並且用現代讀者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詮釋。我對書中的「選」特別感興趣,好奇作者是如何挑選蘇辛的代表作的?是不是那些最能體現他們個人風格、最能代表他們情感歷程的作品?而「釋」的部分,我則期待能有更多貼近生活化的解釋,而不是過於艱澀的學術術語。我希望這本書能引導我,用一種更輕鬆、更有趣的方式,去親近蘇辛的詞,甚至透過這些詞,去感受當時的臺灣社會,有沒有因為這些詞作,而產生過什麼樣的迴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