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净土的践行者:「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以教育完成关怀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目的。」
喧嚣人世的一口警钟,碌碌人生中的智慧禅醒。
发人深省禅之法语,如醒醐灌顶,甘露滋心。
「大雨天,你说雨总会停的;大风天,你说风总是会转向的;天黑了,你说明天依然会天亮的!这就是心中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平安,就有未来。」--圣严法师
圣严法师,是稳定台湾人心的力量,更是乱世里的暮鼓晨钟!
人世充满诱惑与烦恼,在这一片苦海中,尘世间的人们如何方得解脱?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迷惘、疑惑与不安,在这纷纷扰扰的红尘中,我们需要一本好书,一本能洗涤疲劳、净化心灵的好书。
让大师为你指点迷津,几十年岁月的沉淀,数十载风霜的洗礼,大师思想绽放出的智慧也许并不像三伏天正午的太阳炽热,散发出炫目的光芒,但却如那一轮美丽园润的仲秋明月,用最柔和的淡淡月光抚去你心上的粒粒尘埃。
让大师为你检视自我,本书如同一面清澈的镜子,整个世界与你我都映在上头,让你阅读故事的同时亦能照出你对于自我疑惑的症结点,不论是睿智或是痴迷,剎时间,犹如醍醐灌顶。
我们需要一本好书,从字里行间内得到人生最清澈的心灵智慧,让大师与你共乘一叶扁舟,在浮沉的苦海中得到心灵的昇华。
大师简介
圣严法师
(1931年1月22日-2009年2月3日),出生于中华民国江苏南通,俗名张志德,为禅宗曹洞宗的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五十七代传人;除承袭传统中华禅法外,也参考日本、韩国、越南、西藏的禅法,既传承又创新,故重新立宗,是为法鼓山创办人。
1943年于南通狼山广教寺出家,法名「常进」;1949年因求卫国护教自愿从军,并随国军来到台湾;1960年退役后,于东初老人座下二度披剃,字号「慧空圣严」。 为断世缘定心向佛,1961年起法师在高雄美浓山区闭关六年,随后于1969年留学日本立正大学,以为改善国内佛教教育环境之借镜;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法师赴美弘化,先后出任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大觉寺住持、中华佛教文化馆馆长、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所长等,并参与英文刊物《禅杂志》、《禅通讯》以及中文刊物《人生》的执行,另创立「东初出版社」以求普化佛法。
1989年建设「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具体实践大学院、大普化、大关怀三大教育,以期达成「提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创立「法鼓宗」。 法师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以现代人的语言和观点普传佛法,陆续提出「心灵环保」、「心五四运动」、「心六伦」等社会运动,曾获《天下》遴选为「四百年来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
2009年2月3日,法师因病圆寂,但其推广文化、教育、弘法及修行等悲愿,将在海内外的人们心中传承下去。
前言 禅里禅外悟人生
序章 暮鼓晨钟,看白莲初绽
风雪中的行脚僧
二十字遗偈
第一章 侧耳听禅,生活即道场
翠竹黄花皆妙谛
携自家宝藏,行万里禅游
千年暗室,一灯能破
缠绕心灵的生死线
第二章 面朝苦海,也有春暖花开
人生失意无南北
把绊脚石当做垫脚石
自伞自度,赏万里晴空
大鸭游大路,小鸭游小路
知足是幸福的起点
第三章 虚怀若谷,见百川归海
不做那一汪死海
遇谤不辩,沉默即宽容
拔除嗔怒的毒根
境由心造,后退一步天地宽
第四章 即刻回头,自能上岸
放下万缘,如自在浮云
得失常挂心,宠辱皆心惊
一切不幸都只是过程
一念贪心起,火烧功德林
第五章 心中有天籁,但奏无弦琴
不嫉妒,才能得救赎
境随心转是圣贤
自知之明是生命的完美底线
懂得感恩,万事随缘心不乱
卸去抱怨的心灵枷锁
第六章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佈施,不是施舍
良言入心三冬暖
心有菩提,结恩不结怨
送一轮照亮心房的明月
第七章 足履实地,才可步步踏着
活在当下
人生没有时间老
以必死之心好好活着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第八章 乱花入眼,心净则无物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坐观日落的美丽
怀有成为珍珠的信念
一无所有也便一无所失
第九章 弯腰而行,渐入禅门
难得煳涂去机心
上天暗笑我辈痴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有一种智慧叫弯曲
第十章 胸有成竹,轻松漫游职场
在工作中修行炼心
工作要赶不要急
心中有钟,才能撞出天籁
忙得快乐,乐得欢喜
语录 圣严禅话,妙谛莲花次第开
聖嚴法師的《大師的智慧:亂世醒鐘》是一本能夠讓人「醒」過來的書。我一直覺得,現代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普遍缺乏對生命的深刻體驗,以及對自我的認識。我們總是忙碌於追逐外在的目標,卻忽略了內在的成長。法師在這本書中,用他獨特的視角,引導我們重新審視生命的本質。他談論了許多關於「解脫」的智慧,但這裡的解脫,並非逃避現實,而是如何在紛擾的塵世中,找到一份超然。書中關於如何培養「正念」的章節,更是讓我醍醐灌頂。法師強調,正念不是要我們什麼都不想,而是要我們清晰地覺察當下,不帶評判地去體驗。這種能力,對於我們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保持清醒和理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法師的語言,簡潔有力,卻充滿了穿透力,能夠直擊人心。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體悟。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心靈雞湯,更是一本能夠引導我們走向真正智慧的寶典,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積極的態度。
评分第一次接觸聖嚴法師的著作,是在大學的時候,那時候我對佛法還是一知半解,只是覺得這本書的書名很吸引人,有種能指引迷津的力量。翻開書頁,就被法師那溫潤卻又鏗鏘有力的文字所打動。他談論的亂世,彷彿就是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充滿了不安與變動。但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這樣的亂世中,法師並沒有給出空泛的道理,而是將佛法的智慧,像晨鐘一樣,敲醒了我們內心的迷茫。他用許多生活化的例子,說明了如何應用佛法來面對人生中的種種煩惱,例如如何化解衝突、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如何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尤其讓我受益良深的是,法師強調「心在哪裡,就在哪裡修行」。這句話讓我重新思考了自己對學佛的認知,不再將修行視為一種遙不可及的儀式,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本書讓我感覺到,即使身處喧囂塵世,我們依然可以擁有寧靜的心靈,並且有能力去影響周遭的世界。法師的智慧,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在人生道路上曾經感到困惑的角落,讓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與信心。
评分聖嚴法師的《大師的智慧:亂世醒鐘》給我帶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澄澈感。法師在書中探討了眾生在亂世中的普遍心理狀態,例如對未來的焦慮、對過去的執著,以及對當下的不安。他並沒有迴避這些負面情緒,反而以一種接納和理解的態度,引導讀者去面對和轉化它們。我特別喜歡法師對於「無常」的詮釋。他告訴我們,生命本身就是不斷變化的,我們之所以痛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抗拒這種變化,總想抓住一些永恆的東西。但事實上,當我們能夠接受無常,並且從中學習,我們反而能夠獲得更多的自由。書中許多關於如何面對挑戰、如何從逆境中成長的篇章,都讓我受益匪淺。法師的智慧,就像一聲聲悠遠的鐘聲,在每個需要被喚醒的時刻,溫柔而堅定地提醒著我們,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外在的成就,而在於內心的修養。這本書的語言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充滿了生命力,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和學習。
评分讀聖嚴法師的《大師的智慧:亂世醒鐘》,彷彿進行了一場心靈的深度對話。我尤其欣賞法師對於「覺察」的深刻闡述。他指出,我們之所以會被外在的紛擾所牽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們缺乏對自己內心起伏的覺察。我們總是習慣於被動地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後做出反應,卻很少停下來,看看這些反應的根源是什麼。法師用生動的比喻,將「覺察」比喻為在湍急的河流中,能夠看清楚水流的真實樣貌,而不被捲入其中。他教導我們如何透過靜坐、禪修,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練習觀照,來培養這種覺察的能力。當我們能夠覺察到自己的念頭、情緒和身體的感受時,我們就有了選擇如何回應的空間,而不是被它們所奴役。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傳授,更是一種實踐的引導。法師的文字,充滿了慈悲與智慧,沒有任何壓迫感,反而讓人覺得親切,彷彿一位長者在耳邊諄諄教誨。他在書中探討的諸如「放下」、「寬容」、「感恩」等課題,都是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極為需要的養分,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更健康、更和諧的人際關係,並找到內心的安頓。
评分閱讀聖嚴法師的《大師的智慧:亂世醒鐘》,是一種心靈 SPA 的體驗。法師的文字,有種特殊的魔力,能夠撫平內心的焦躁,帶來一份難得的寧靜。我尤其欣賞法師在書中對於「慈悲」的闡釋。他認為,慈悲不只是對他人的善意,更是對自己的關懷。當我們能夠善待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我們才能夠將這份慈悲擴展到他人身上。書中探討了許多關於如何化解人我之間的矛盾,如何以同理心去理解他人,這些都對我產生了極大的啟發。法師以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深刻的佛法智慧,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通往內心和諧的道路。他教導我們,即使身處紛擾的世界,我們依然可以成為一個平靜、祥和的存在。這本書的結構清晰,循序漸進,讓讀者能夠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吸收法師的智慧。它不像一些學術性的著作那樣艱澀難懂,而是貼近生活,容易理解,並且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加以應用,這是我非常喜歡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