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告论初探

祷告论初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以圣经和神学作基础,借着祷告「捣」出来的书;是作者融合四十多年学习祷告,在经历许多患难、熬炼和争战中所完成的作品。作者在探讨如何突破当前教会的祷告瓶颈时,发现应从神学教育的改革开始。但是直到如今,系统神学尚无祷告论,神学院也不开祷告课;若有,也只列为选修而不是必修。

  有鑑于祷告论的确立,对神学教育和基督的教会之不可或缺,因此作者尝试从保罗的祷告神学作为建构基督教祷告论的切入点。因为使徒保罗是教会史上一位最重要的神学家、宣教士、圣经作者和真实的祷告者。他的祷告神学是理论和实践兼顾,深度与广度兼备──是以基督为中心,以万民为念,以成就神的永恆旨意为目的,又有神对教会最深和最高的启示,能针砭目前教会在祷告方面的偏差,也能为现今偏重理性和知识的神学教育注入新血与活力,对于落实信徒皆祭司的改教真理和促进神国的降临也会有贡献。

  愿神使这本唿吁大家要重视祷告的书,能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捩点。

作者简介

林秋娥

  毕业于淡江文理学院中国文学系,台湾神学院信徒神学系;获美国正道神学院基督教研究硕士和神学硕士。曾任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和通讯记者、教会儿童主日学老师、教会家庭小组辅导,《祷告人杂志》发行人兼主编,美国Pasadena City College 基督徒祷告社团创始人和主席等。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绪论:本书写作动机、目的和简介

第二章 神学与祷告
    神学对祷告的影响
    更正教的神学与祷告
    圣经的神学与祷告         

第三章 保罗的祷告神学
    保罗祷告神学的背景和基础
    保罗对祷告的教导
    保罗祷告神学的特点

第四章 保罗祷告神学的贡献
    对神学教育的贡献
    对基督教会的贡献

第五章 保罗祷告神学对神国的影响
    有助于落实信徒皆祭司的改教真理
    有助于促进神国的降临

第六章 结论:未来的展望和郑重的警告

附录一 「一项意义重大的祷告实验」
附录二 「学习求问神的心路历程」
附录三 「如何与神一同度日」
附录四 「表格﹕表一至表二十三」
简称对照表
中文和英文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序言

  移居美国十年,靠着神的恩典,这本很多人期待已久的书《祷告论初探》终于完成。本书是根据我的神学硕士论文「从保罗的祷告神学探讨福音派的祷告论」改编的。它是融合我信主四十多年学习祷告的心得。记得高中刚毕业时,因遇到一个很大的难处,无人能帮助我。幸好有一位基督徒的老师,虽然他对我的难处也爱莫能助,但他告诉我有一位全能的神──耶稣基督能帮助妳,这位老师就教我祷告并将我带到主面前。后来我的难处真的很奇妙地解决了,从此以后我就常常祷告、喜爱祷告,结果祷告就成为我生活和生命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信主之后借着勤读圣经和祷告,我确信自己所信的神就如圣经所记载,祂是一位又真又活的神,因为神常奇妙地应允我的祈求,以致我祷告的信心和负担不断扩增。有时圣灵感动我为国家社会中的某件事祷告,结果看到很令人惊讶的改变,因而让我对神的作为动了敬畏之心。这使我对神的主宰权柄有更多的认识──知道祂今天仍然坐在祂的宝座上,统管万有,鉴察列邦;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在祷告中与神同工的重要,并且清楚知道神唿召我服事祂的主要工作是祷告。

  三十多年前,当神开始将为神国度的降临和万国万民归主的祷告负担放在我里面时,我只能「笼统」地为世上各国、各族、各民、各方的人祷告,因为当时我在台湾找不到有关如何具体为世界各国各民代祷的资讯。直到1982 年我到美国探亲时才买到一本资料丰富、详尽,能帮助我更具体为万国万民代祷的手册Operation World。这本书扩展了我的祷告度量和属灵视野,它让我看到很多神国度中需要代祷的重要事项,却被一般教会的祷告会所忽略。因此,1987 年当神引导我在台湾发行和编写《祷告人杂志》时,就在杂志上连续摘译转载这本书上所提到的一些代祷内容。(註:此书后来于2003 年译成中文──《普世宣教手册》,陈惠文主编,「大使命中心」出版。)

  在发行《祷告人杂志》八年多的期间有许多值得感恩的事,例如:(1)看见神在众教会弟兄姐妹中间所动的善工:从几千封读者来信的反应中,知道神借着这份小小的刊物在许多基督徒里面点燃了祷告的火、爱火和信心的火,也扩大了他们的属灵眼光和祷告胸襟;(2)学到服事神的重要法则:就是神的工作若照着神所指示的方式去做,神必会负责供应一切的需要。虽然这份杂志是以免费赠阅的方式发行,但是我和先生效法以前在英国办孤儿院的乔治慕勒,坚持不向读者提奉献的事或向外界透露我们的需要,单单借着祷告在信心中仰望神的供给,为要见证我们所服事的是一位听祷告的神。那时我不担心是否能收到足够的奉献来支付杂志的开销,我所关心的是这份杂志是否对人有真实的帮助?它值不值得人家为它奉献?它是不是神要我所做的服事?我有没有照着神所指示的方式做?事实上,神一直很信实地供应我们一切的需要,最后甚至还为我们预备了一个很温馨、很理想的免费办公室和住处,让我们在那里住了将近七年,直到移民美国时才离开;(3)经历到要倚靠神的灵方能成事:当初发行《祷告人杂志》时,很多人都不看好,因为我们的人力和财力都非常薄弱,我在教会界又是默默无闻的小女子,没有任何的头衔或神学学位,所发行的杂志有谁会看?甚至有人担心它发行不久就会停刊。但没想到我单单凭着信心和祷告,在神的引导和圣灵的膏抹下,它创刊不到一年就被列为全国的优良图书杂志之一。因为1988 年台湾省政府(当时尚未废省)为落实地方文化建设和提昇国民精神的品质,就聘请学者专家遴选各类的优良图书杂志推荐给民众,并且在台湾各县市的文化中心或图书馆巡回展出。当时台湾五大宗教的杂志入选的共有廿三种,《祷告人杂志》是其中之一。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也坚固了我要更加专心倚靠神的心,因「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4:6)结果杂志的发行量从起初的四千份,后来增加到两万四千份;寄发的地区从台湾扩大到海外卅八个国家的华人教会;寄发的对象先是基督徒,后来也兼顾到非基督徒的需要──不只寄给教会机构,也寄给台湾各乡镇和机关学校的图书馆。

  不过,在发行杂志的期间我也发现有一些值得省思,或是应该去探讨的祷告问题,例如:(1)祷告需要圣灵的引导和指教:因为有一段时间,我收到读者或教会弟兄姐妹请求代祷的事情多到一个地步,我就是一天廿四小时都不睡觉也祷告不完,这迫使我不得不求神给我智慧指教我如何祷告──我需要分辨哪些事是神要我祷告的,哪些事是人希望我祷告的;或哪些事是我应该代求的,哪些是当事人自己应该好好祷告的;或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需要知道祷告的优先次序等。(2)祷告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无论为个人、国家、社会或教会的问题祷告,有时需要去探讨那些问题发生的原因,知道根本解决之道以及神在这些事上的心意,否则即使祷告之后问题暂时解决,类似的问题以后还会再冒出来,就永远祷告不完或让人疲于应付。(3)需要知道什么是祷告的最终目的:例如,我们希望祷告蒙神垂听的目的,只是为成全人的愿望或满足人的需要吗?还是成就神的旨意和荣耀神?祷告的结果有没有让我们更亲近神、爱神、与神更加合一、更多被模成神儿子的模样?因我们祷告的焦点若没有以神为中心,即使有很多的祷告得到神的应允,也不能成就神永恆的旨意。(4)要如何使每位基督徒都成为祷告的人:就是让所有的信徒都成为神君尊的祭司,因为这世界、国家、社会、教会的破口很多,光靠少数的人祷告是无法完全堵住的。还有,个人生命中的破口,也不可能完全倚靠别人替你祷告,必须自己去祷告、去面对。由于看到教会中有不少信主多年的基督徒,平常没有被训练成为祷告的人,自己也不操练祷告或懒得祷告,遇到问题自己不会祷告就得靠牧师、辅导或其他信徒为他们祷告,以致教会的祷告会经常花在处理信徒所遇到的问题或麻烦,结果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为更重要的事祷告(例如为神国度的扩展和从事属灵争战的祷告──捆绑那恶者的作为,捣毁牠的巢穴,攻破其坚固的营垒等)。(5)要如何整合众教会的祷告力量:让大家在祷告上奠定在圣经教导的根基上,对祷告的终极目的和大方向有一致的共识。在属灵争战的祷告上能同心合一,打一场教会总动员的整体战,不再老是单打独斗或只打游击战。各教会、各宗派和福音机构不再有「本位主义」,能够彼此互相代求,共同兴旺福音,为神的名能被尊为圣,为神的国能降临和神的旨意能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以及建立基督的身体,使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等同心祷告,齐心努力。

  因此,为了深入探讨和思考以上所提到的祷告问题,我必须花时间在神面前省思和寻求;加上多年独自编写杂志和为许多的人和事代祷,开始觉得疲累需要多等候神才能重新得力;也需要更深往下扎根,才能向上结果。所以1997 年《祷告人杂志》停刊之后,神开始引导我到三所不同的神学院进修,渐渐地我发现要解决教会祷告果效不彰的根本方法之一,是要从神学教育的改革开始,因为神学院是培植教会领袖的摇篮,神学院若没有训练神学生成为强而有力的祷告人,将来怎能成全或影响每位信徒都成为神的祭司?怎能让神的殿都成为万民祷告的殿?

  我在神学院进修前后将近十年,在最近五年读神学硕士期间所写的论文,现在改写成《祷告论初探》,它比原来的论文,增加约二分之一的篇幅和内容。写这本书的过程比参加马拉松赛跑更不容易,它需要毅力、耐力、体力、智力和灵力,又有很多的曲折、拦阻、误会、挫折和撒但的攻击。例如,看到「祷告」在学术圈中好像弃儿一样不受重视,甚至严重地被低估──认为祷告是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没有什么值得研究;也不必花时间或付代价在祷告上学习进深,让我气馁到一个地步真想退学不读;因为我心中的祷告火花,不但没有被挑旺起来,反而快被冷水浇灭了。所以,有一天我拿着自己想要研究的论文题目和大纲(有关祷告实验的题目)去找一位老师之前,我向神这样祷告:「如果老师认为我所拟定的祷告题目有研究的价值,愿意指导我,我就读下去,否则就退学!」

  还好,那位老师(陈爱光牧师)肯定我所拟定的题目有研究的价值,虽然我的论文题目后来有更改,但我很感谢陈老师当时的接纳和收留,不然这本书可能就会胎死腹中。还有,当我刚通过资格考试准备开始写论文时,身体就出现一些状况不得不休息半年。

  当我写到关于属灵争战的那一部分时,我遭受到那恶者的勐烈攻击,生了一场吓人的怪病,论文的撰写又一度中断,但感谢神!经过类似约伯那样的试炼后,神就奇妙地医治我。可是不久,那恶者又兴风作浪,想要拦阻这本书的完成;特别是在本书要出版之前,当我准备做最后的修改和校对时,撒但的攻击就像洪水般排山倒海而来,我的健康出现很严重的警讯,修订的工作因而中断几个月。后来因着众圣徒的迫切祷告,神赐我恩典力量,最后终于顺利完稿,没有让仇敌的诡计得逞。

  这本书能够完成,首先要感谢神的大恩典、大怜悯和祂奇妙的引导。其次要感谢本人在学习神学的过程中对我有较深远影响的几位老师,如华神的前院长林道亮牧师和赖建国老师、台神的林鸿信老师和王阳明老师、前台福的张玉明老师、正道的刘富理院长、陈爱光老师、苏炳甘老师、黄鸿兴老师,和台北双连长老教会英文查经班的老师巴天恩(Peter J. Barban);同时也感谢其他许多教过我,但无法在此一一提名的老师们。还有,我要感谢每一位在我写论文期间曾经帮助我、为我打气和为我祷告的人,例如:美国正道神学院的教职员、同学和他们的眷属、校友,许多教会的牧师和传道、主内的弟兄姊妹、图书馆员、医护人员、好友,审核本书的老师帮忙校稿和编印本书的同工长年支持、关心又照顾我的家人和先生等等。

  除此之外,我要感谢以前许多曾经来信鼓励我,对我有期许的《祷告人杂志》读者,看到他们愿意付代价认真祷告,成为国家、教会和这世代的守望者,去堵住破口的心志和传福音的热诚,让我很受感动,因而激励我下决心要写一本能够帮助神的儿女在祷告的事上学习进深──有扎实的圣经根基和稳固的神学基础的书。

  最后,我要感谢本书所引用的数百本书籍和期刊的作者、译者、撰写专文的学者和发表建言的神仆,借着他们以前的耕耘和深思的结晶,使我能採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先见之明或智慧的话语,充实了本书的内容。愿神的恩惠和平安与上面提到的每一个人同在!因为您们是在主里与我同工,也是与神同工的。

图书试读

第1章 绪论:本书写作动机、目的和简介

前言

本人在收集本书资料时,发现与祷告有关的中文书籍、期刊和论文着作不多(书籍约有三百多本,期刊约有四百多笔,研究论文更是稀少);但这方面的英文着作却非常多。若将中英文书目两者互相比较,华人基督徒对祷告的探讨与研究不只落后很多,而且有很明显的偏差──与主耶稣教导我们的祷告次序和重点出入很大。因为目前市面上流行教导信徒如何祷告的书籍,内容大多是「以信徒为中心」,集中在与信徒个人生活有关的人、事、物。例如:如何为自己、丈夫、妻子、父母、儿女、亲友、牧师、教会、家庭、婚姻、工作、财务困境和物质的需要等祷告,很少「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太6:33)。所以较少具体谈到如何为各种福音未得之民和各种执政、在位、掌权者祷告的教导;也很少谈到如何为我们的文化土壤(如传播媒体、学术界、文艺界、娱乐界、商业界等)祷告。然而这些领域的人士,他们对塑造世人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他们常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世人的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神观等。我们若不借着祷告松软我们的文化土壤,它将成为拦阻福音广传的硬土和坚固的营垒,如,无神论、进化论、轮回观、道德相对论和经济导向(一切向钱看齐)的价值观等。

因此,当我在思想如何针砭华人基督徒在祷告方面的偏差时,发觉保罗的祷告神学正好可以平衡我们目前在祷告方面的偏差。因为保罗的祷告神学是以基督为中心,以万民为念,以成就神的旨意为目的;无论是他个人的祷告或他教导人的祷告,理论和实践兼顾,深度和广度兼备,现实和永恆并存,面面俱到,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

第一节 本书的写作动机和目的

I. 系统神学没有祷告论的缺憾

想研究这个题目最主要的动机是认为「祷告论或祷告神学」很重要,必须有更多的人在这方面耕耘,让神的儿女对祷告有较正确的认知,才能发挥祷告应有的功效。因为祷告是圣经中的重要主题,圣经66 卷书中,只有3 卷书(雅歌、俄巴底亚书和那鸿书)没有提到祷告,其他每卷书都记载与祷告相关的经文或教导。由于我在唸神学硕士的时候是主修系统神学,可是却发现时至今日系统神学中只有圣经论、神论、基督论、圣灵论、人论、教会论、末世论和救恩论等,却没有祷告论。至少还没有大家一致认可的祷告论。克伦普(David Crump)提到目前市面上最流行有关祷告的书大都属于通俗神学的作品,都是以一些奇闻轶事和个人经验或个人信念为主,然后用一些经文作点缀或充门面,当作支持自己看法的权威;没有认真地,严谨地从圣经经文和圣经神学上下工夫。有人认为「或许在早期教会中,祷告从未成为异端,所以没有人在大公会议中坐下来,为祷告下定义和阐明它的意义,结果每一个人在祷告的事上都行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所以希望从研究保罗的祷告神学入门,为系统神学建立祷告论找到一个切入点。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