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信仰绵延2000年,没有它,就没有所谓的西方文明!
全彩印刷,大开本精装,
书衣、扉页採指定进口美术纸,
超过140幅宗教艺术珍贵创作一起说故事给你听
没有国,哪里会有家,这说明了:「赖以滋养的根基超重要」!
不认识延续两千年、纵横世界每个角落的基督教历史,
别说你真懂西方文明,那很可能只是假会……
※ 《基督教的故事》,由杰出的东正教神学家执笔,保证权威,绝不唬弄。繁体中文版由华人世界首屈一指的世界基督教史专家──台湾神学院郑仰恩教授,严谨审订暨大力推荐。
※ 《基督教的故事》,亚马逊网路书店5颗星评价,最高荣誉,最令读者惊喜的宗教历史新作。
※ 《基督教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基督教历史的概观,全书由50个短篇文章组成,每一篇都着重于基督教历史或神学上的某个重要面向。
※ 《基督教的故事》,内文撰写详实、带有权威感,不让任何单一偏狭角度凌驾于历史故事之上,更借着年表、经书引言、精采动人的彩色图片强化文字的说服力。
※ 《基督教的故事》,完整表现出基督教的传统、信仰和仪式,以及其中的丰富内涵,无论是东正教、罗马天主教、英国圣公会、长老教会、福音教会、科普特教会、迦勒底教会、衣索比亚正教会、亚美尼亚正教会、玛兰卡教会等等都涵括其中。
※ 《基督教的故事》,从早期教会受到罗马帝国迫害,到中世纪中期教宗与帝国的冲突;从西元16和17世纪在告解圣事上的争议,到现代科学与世俗化的挑战;从非洲和亚洲的古代基督教团体,到当代中国的「家庭教会」,本书成功捕捉了基督教传统和经验中真正的精髓。
作者简介
大卫.班特利.哈特David Bentley Hart
东正教神学家,任教于美国的维吉尼亚大学、明尼苏达州的圣汤玛斯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的杜克大学神学院,以及巴尔的摩的罗耀拉学院,亦担任罗德岛静宜学院「罗伯.蓝道教授委员会」(Robert J. Randall distinguished Chair at Providence College in Rhode Island)杰出教授一职。专攻哲学神学、教父学方面的研究,于英国剑桥大学接受神学教育,于美国维吉尼亚大学获取硕士学位。
大卫在基督教和神学方面的着作相当丰富,包括《无神论者的迷思:基督徒的革命以及常见的敌人》(Atheist Delusions: The Christian Revolution and Its Fashionable Enemies)、《永恆之美:基督真理的美学》(The Beauty of the Infinite: The Aesthetics of Christian Truth)、《混乱过后:挑衅与哀悼》(In the Aftermath: Provocations and Laments),以及《大海之门:海啸时,上帝在哪?》(The Doors of the Sea: Where was God in the Tsunami?)。
审订者简介
郑仰恩教授
1957年生于台湾台北。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哲学博士。现任台湾神学院教会历史学教授兼史料中心主任、亚洲加尔文研究学会会长、国立台湾大学兼任教授。
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基督教史、台湾基督教史、宗教改革运动研究、第三世界神学等。着作有《基督教历史观之研究》(1985)、《历史与信仰:从基督教观点看台湾和世界》(1999)、《定根本土的台湾基督教:台湾基督教史研究论集》(2005)等,另着有论文数十篇并主编专书数册。
译者简介
王圣棻
译有《黄昏时出发》《卡娣的幸福》《半月侦探》《大亨小传》等等,目前旅居加拿大。
Ch1 以色列人,恆久的荣耀
Ch2 耶稣.基督,诞生为犹太人
Ch3 弥赛亚之死
Ch4 宣告复活
Ch5 使徒的教会
Ch6 早期教会的成长
Ch7 殉道者的时代
Ch8 诺斯底思想
Ch9 基督教早期的亚历山卓
Ch10 君士坦丁大帝与基督教世界的诞生
Ch11 大漠之城:修道制度的兴起
Ch12 亚美尼亚与印度的基督教发展
Ch13 古代的璀璨:基督教在衣索比亚
Ch14 三位一体:最早的宗教会议
Ch15 教父的年代
Ch16 罗马殒落与全新西方基督国度的兴起Ch17 西方修道制度与西方学术的保存
Ch18 基督的国度
Ch19 东正教基督论的形成
Ch20 大一统基督教帝国的最后纪元
Ch21 「东方教会」:聂斯脱里派的传教
Ch22 世界的新强权:伊斯兰的崛起
Ch23 查理曼大帝
Ch24 上帝的面貌:破除圣像的争议
Ch25 法兰克与拜占庭:日渐扩大的裂痕
Ch26 改信基督教的斯拉夫人
Ch27 东西教会的大分裂
Ch28 早期的圣战
Ch29 拜占庭的兴盛与衰落
Ch30 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
Ch31 中世纪中期
Ch32 理性与迷信:中世纪的矛盾
Ch33 中世纪后期的东方教会
Ch34 拜占庭的没落
Ch35 最后的罗马皇帝
Ch36 文艺复兴时期的基督教思想
Ch37 西班牙及其宗教裁判所
Ch38 宗教改革的开端
Ch39 宗教改革的发展
Ch40 再洗礼派与天主教会的改革
Ch41 分裂与战争:近代欧洲
Ch42 殖民地与传教
Ch43 教会与科学家
Ch44 自然神论,启蒙运动与革命
Ch45 近代初期的东正教
Ch46 十九世纪,强烈怀疑的年代
Ch47 十九世纪,热中信仰的年代
Ch48 二十世纪的美国
Ch49 历史上最血腥的世纪
Ch50 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新基督教国度的兴起
作者自序
不用说,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容纳基督教全部的故事。这个宗教绵延了二十个世纪的历史,到达了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呈现出无数制度上和文化上的形式,今日有三分之一的地球人口(至少在名义上)都属于这个信仰。不过这本书或许能够做到的,是提供一个基督教历史的概观,以篇幅能够容许的程度详细说明,并且不让任何单一角度凌驾于历史故事之上。
我知道这不是个容易达成的目标。毕竟大多数基督徒所意识到的基督教传统、信仰和仪式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很少人会有机会去研究其他不熟悉的基督教派别有何不同。相当可能的是,一个东正教徒、罗马天主教徒、长老教会信徒、福音教会信徒、英国圣公会信徒、科普特教会信徒、迦勒底教会信徒、衣索比亚正教会教徒、亚美尼亚正教会教徒或是玛兰卡基督徒(这里提到的只是诸多可能性中的一些)充分了解自己传统的教义,但对于范围深广的基督徒思想和信仰所知甚少。然而,撰写这样一本书永远是一种诱惑,因为一个人能如此全神贯注地在基督教的各个流派上(如西方的教会团体),并感受到基督教传统真正丰富的内涵,以及深藏在底下的经验。
但,这是一个应该要抗拒的诱惑,因为若以宏观角度来述说,真正的基督教故事非常迷人,不过有些人也许会以「相当奇特」来形容。这个信仰始于罗马人占领下的犹太行省,是犹太教内一支短暂兴起的小支派,并遭到当时法律的禁止,时间长达好几个世纪,甚至经历了死亡的痛苦,却在信徒的坚持下逐渐成长茁壮,最终「征服」了那个曾经想要灭绝它的帝国。接着,又经历了几个世纪,信仰到达了许多地方,也成为新文明出现、发展和汲取稳定养分的重要来源。有时,这个信仰的地理范围急遽扩张,有时则严重缩减;有时,教会就像英雄般证实自己忠于最深刻的道德准则,有时则无可原谅地背叛了它们。但到了故事的尾声(至少到目前为止),尽管它的世俗力量在其历史原生地上已经减弱,但这个一开端如此脆弱、后来却变得如此强大的信仰,其所传播的范围和种类的多样都是所有宗教之最。同时,它还快速地在一些文化中扎根,与这个信仰诞生时的文化大不相同,和过去因这个信仰兴盛起来的文化也不一样,而这个信仰也正呈现出一个世纪前无法想像的模样。
说故事时,若希望抱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处理一些存在尚有疑义或各式各样的事件,那么必须考虑的就不只是大范围的重点,也要留心细腻之处;不只是历史上辉煌成功的时期,也要关注最没没无闻与经常被人遗忘的一页;不只是大众最为熟悉的教会,也要兼顾最奇特的派别。无论如何,我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试着给予东方教会和西方教会相等的「时间」,关注亚洲和非洲规模较小、但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团体,且提及了那些存在于基督教世界某种空白区域的当代宗教团体(如中国家庭教会)。若我在任何一方面撰述得不尽完善,实在是因为无法克服篇幅有限的问题。
基督教的故事不仅仅是属于西方文明固有宗教的故事,从某种相当真切的意义来说,这是文明本身的故事。一个人若是不了解创造文明的信仰,也就没有办法真正体会文明所代表的价值,而那些文明原先就是从基督教国度中孕育出来的。即使明白宣示忠于基督信仰的国家正逐渐减少,基督徒所认知的「人类」仍持续塑造最深层的想像和愿望,意即,去决定大多数我们所能掌握的珍贵事物,以及大多数对自己和他人的道德期望。单就这个因素,我们就应该深入了解基督教的故事。
文∕大卫.班特利.哈特David Bentley Hart
审订推荐
基督教历史的五十个精致观览橱窗──诚心推荐《基督教的故事》
由东正教神学家哈特(David Bentley Hart)教授所规画、撰写的这本图文并茂的《基督教的故事》让我读后深感惊喜。表面看来,这本书试图以五十个精简的故事来涵盖整个两千年的基督教历史与传统,似乎不太可能。然而,哈特教授以他渊博的学识为基础,非常有智慧地选择了最具代表性、最能展示不同时代中多元传统面貌的精彩故事,再加上历史年表、重要引文、让人印象深刻的彩色图像,让这本功力深厚的精撰书写本,确实达到充分介绍基督教传统并展现其丰富性的目的。阅读此书,我们好像进入一座小型的基督教历史博览馆,随着作者哈特遨游五十个橱窗,不知不觉中已经探索、且渐次理解基督教在两千年中所经历的丰富奇特故事。
透过本书,我们的阅读与浏览从犹太人和历史耶稣的运动、初代基督教所面对的迫害和殉道文化、君士坦丁及基督教王国的兴起、东西方基督教的多元发展、中世纪的政教冲突、十六到十七世纪的欧洲宗教战争,一直延续到当代科学及世俗主义的挑战,从非洲及亚洲的古老基督教团体延伸到现今中国的「家庭教会」,更触及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宣教运动。事实上,全书内容涵盖了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圣公会、路德会、长老会、重洗派(小派)、福音派、埃及教会、叙利亚教会、衣索比亚及亚美尼亚正教会,以及印度教会等不同传统;细心的读者很快就会发觉,作者对「非西方基督教」的平衡报导和细致描绘。整体而言,本书主题聚焦着眼于历史中的关键性「时刻」,哈特的精彩撰述兼顾了基督教历史的丰富多元及另类发展。
本书作者哈特是当代非常出色的东正教历史学者,先后在美国的维吉尼亚大学、圣多马大学、杜克大学及罗耀拉学院教书,他的学术观点开放、客观,同时反映了传统东正教及当代西方的大公神学传统,他的历史论述承袭当代大师如布朗(Peter Brown)、帕里坎(Jaroslav Pelikan)、麦基恩(Bernard McGinn)、梅岩多夫(John Meyendorff)等等,往往在旧思维中展现新意,重视传统但不落入传统主义。他的思路明晰,引用资料力求公平周延,且总是以「描述性」(descriptive)而非「指导性」(prescriptive)的语法来进行叙事,令人激赏。我特别要指出的是,哈特那精确、睿智且往往一针见血的用语和评论,总是会让人茅塞顿开、大开眼界,我建议有心的读者可以细细品味。
接下来,就让我特别介绍哈特在本书中的一些独特观点和贡献。首先,做为一个东方基督徒及学者,他总是会问一些西方学者可能没想过的问题,结果是,读者会停下来反思,而用心反省者往往会获得更深刻的思想启蒙或信仰体认。例如,在论到东方教会最具关键性的「圣像神学」时,他除了介绍「废除圣像论争」的过程之外,更为圣像的神学象征意义及其艺术价值,提出非常丰富的神学论述。
在论到东西方教会的关系时,哈特以法兰克人和拜占庭人彼此间越来越扩大的神学与文化差距为例,详细说明为何东西方教会至终会走向分裂。这当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就是引发东西方教会间之紧张的「和子说」(filioque)教义了。原本,公元四世纪的大公会议中通过的《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381)中明确表达:圣灵是「从父而出」,然而,为了压制盛行于日耳曼蛮族当中的亚流派思想(主张耶稣为上帝所造,本质上不同于圣父),并强调圣子的完全神性,公元四四七年在西班牙托雷多举行的会议中却强调圣灵是「从父和子而出」,单方面加上了「和子」这个拉丁字。后来,这个被法兰克人和查理曼所特别喜爱的表达方式就开始盛行于西方,尽管罗马教宗最初极力反对,但自公元十一世纪起就开始採用。我们若将此一论争放在公元九世纪介于西方教宗(Pope)和东方牧首(Patriarch)之间的司法管辖权之争的历史脉络中,它的象征意义明显可见。
走到近代, 哈特的观察还是同样敏锐。在介绍「极端怀疑之年代」的公元十九世纪时,他一方面提及佛洛伊德(Freud)、马克思(Marx)、尼采(Nietzsche)等「大怀疑家」对传统信仰所吟唱的輓歌;另一方面,他却又以俄罗斯的「斯拉夫文化复兴运动」(Slavophilism)为例,强调十九世纪也是一个信仰热诚深刻的年代。他特别介绍由考米雅科夫(Alexei Khomyakov)和索洛维耶夫(Vladimir Solovyov)所领导、带有神祕主义意味的灵性复兴运动,他们积极地以「普世合一」或「共同体」(Sobornost)的观点,来对抗过度理性化的西方启蒙思潮。而在这股灵性热潮与氛围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伟大思想家正是大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
最后,让我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哈特细致微妙的历史观点。二○○九年出品的影片《风暴佳人》(Agora)相当受到瞩目,故事描写,公元五世纪初埃及亚历山卓古城的异教女哲学家暨数学家海帕提雅(Hypatia),因宗教偏见和敌视而遭到狂热信徒杀害的故事。名导演亚历山卓.阿曼纳巴(Alejandro Amenabar)将这部影片拍得场面浩大、戏剧张力十足,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然而,电影故事里有两个让人印象深刻但却颇具历史争议性的场景:一个是基督教暴徒摧毁了亚历山卓着名的大图书馆,另一个则是海帕提雅是被对古典学术及科学研究充满偏见的狂热基督徒所杀死。而哈特在本书中对这两个事件都做了非常细腻的釐清和诠释,相当具有说服力,读者可以自行参阅本书内容。
本人诚心推荐这本《基督教的故事》,邀请有心的读者和哈特一起遨游探索基督教的世界,扩展我们的心灵视野,也重新形塑我们的世界观!
文∕郑仰恩(台湾神学院教会历史学教授兼史料中心主任)
专文推荐
了解基督教文化与历史,这本书,绝对是最佳选择!
哈特博士的这本书,是我期待已久的作品。这本书很中肯地提供了基督教与文化的历史观点。将基督教文化放在诚实的历史描述中,让读者(无论是不是基督徒)有机会站在中性的历史观点,审视基督教这个人类文化的中心骨干。
长久以来,我对历史一直很有兴趣。只是在几个读书的阶段中,历史这门课让我吃足苦头,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国中的时候,历史课所教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发生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的事情,一点也活泼生动不起来。高中的时候,我的历史老师是一位慈祥的基督徒女老师,我因为老师的关系,渐渐对历史打开自我的设限,想要一窥究竟。无奈当时升学挂帅,大学联考不考的科目,当然是能过就好。神学院就学期间,「教会历史」是必修科目,尽管学校是全美前十大,教授是当代名师,只可惜英文程度无法配合,老师说得精彩,美国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我却似懂非懂,学期成绩当然就是低空飞过。只是,当时对教会历史的热爱已经被开启,虽然所知有限,所能背诵的历史有限,可是我已经不再惧怕历史,尤其是教会历史。甚至,后来在「旌旗教会领袖发展学院」,我还开课教授教会历史课程。
这本书是我的首选教科书,不只是为了对教会历史有些基本概念的神学院学生,这本书也应该被推介给一般信徒,因为这是教会生长的轨迹。此外,这本书当然也应该推介给任何对基督教有一点点兴趣的人,他们可借以了解,几千年来,这个教会是如何扮演他的历史角色。至于那些对教会、对信仰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人,这本书则能提供一个合理的架构,让他了解这个世界。终究,没有一个人可以自立于基督教历史与文化之外,因为基督教历史与文化已经深深地埋藏在这个世界的骨架之中,借着了解基督教的历史,做为一个人,可以更了解他当下所处的世界。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认不认识耶稣,无论你和上帝的关系如何,你都要了解你所存在的这个世界。要了解这个世界,不能不了解基督教文化与历史。要了解基督教文化与历史,这本书,绝对是最佳选择!
文∕黄以文(台湾台中旌旗教会牧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