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作见证:李登辉的信仰告白

为主作见证:李登辉的信仰告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是「不是我的我」,是主基督在我里面活着……

  本书是李登辉最真情的信仰见证,是他第一本与妻子曾文惠一同合作写下的人生事件簿,更是他在接近大限之龄,为台湾社会所留下的最珍贵纪录。

  他从信仰的角度,回头观看生命中50个关键时刻,包含政坛充斥的恶斗与不实指控、家庭内的重大决定、身体健康的起伏变化。每天晚上,他与曾文惠一起祷告之后,翻开圣经阅读上帝的话语,从中得到安慰与力量。本书就是纪录上帝在这50个时刻里如何带领他、启示他,使他能够为国家、社会、人民做出有贡献的作为。

  书中还有曾文惠首度为了出书而接受访问的内容。全部50个事件都摘录自曾文惠日记的相关纪录,清晰回顾李登辉、曾文惠在当下的心境,也见证了曾文惠对李登辉无怨无悔的陪伴、支持、鼓励。

  晚年的李登辉,眼界、思想已无缠累,下笔行文深切诚恳,以平实的感情回顾人世际遇,不愠不火,多少往事旧人尽付风中,文字间充分展现长者的谦和与智慧。如线团般缠绕的人生,现在化约为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是谁?

  答案很简单,他说,我是「不是我的我」,我绝对不是自我,我也不是我。我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的我。

  1.最真挚:信仰是绝对的、感情的,本书是李登辉论信仰的最真挚作品。

  2.最真实:书中内容摘录自曾文惠的日记,能够清晰还原当时的情境与思绪。

  3.最难得:李登辉生命中50个重要的经历,以本书还原这些事件中所经历到的上帝启示与带领,以及他是如何在上帝的带领下,为国家、社会、人民做出有贡献的作为。

  4.最完整:介绍他从唯心、唯物到基督信仰的过程。

  5.本书清楚说明李登辉的思路从唯心、唯物到接受基督的变化历程。早熟的李登辉,从小遍览群书,知识增加后更强化了自我的意识,经常因倔强使母亲伤心。经历了祖母的过世后,「自我」与「死亡」这两个问题成为他最大的关切。坐禅、苦行、自愿扫厕所等行为并没有为他找到答案。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他目睹日本、台湾在战火中的百般萧条,他开始从唯物的角度思考粮食、环境、社会正义的问题,但终究无法满足内心的最深一层。凡是追根究柢的他,于是展开信仰的追寻,每週五天前往台北市各教会听道,五年后终于摆脱平常赖以自律的框架,全心全意接受基督。

作者简介

李登辉

  台湾首位民选总统。1923年生于台北三芝。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学士。获中美基金奖学金,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研究农业经济。美国康乃尔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博士论文〈农、工间资本移动问题--台湾个案研究(1895-1960)〉获美国农业经济学会选为「年度最佳论文」。

  曾任教台湾大学、政治大学,任职农复会,并历任行政院政务委员(1972-1978)、台北市长(1978-1981)、台湾省主席(1981-1984)、副总统(1984-1988)、总统(1988-2000)。现任李登辉基金会董事长。

  作者相关着作
  《经营大台湾》
  《台湾的主张》
  《亚洲的智略》
  《李登辉学校的教诲》(小林善纪合着)
  《慈悲与宽容》
  《「武士道」解题》
  《见证台湾──蒋经国总统与我》(李登辉笔记.李登辉口述历史小组编)
  《921大地震救灾日记》
  《新时代台湾人》
  《最高领导者的条件》。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前言

信仰的开端:不是我的我

  在我人生当中,有两件事情,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在我的心内。第一件就是「自我」的问题,另一件是「死亡」问题。

  早熟的我,很早即有自我意识,迫切的求知慾望,这让我广泛阅读了许多东、西方的各类书籍。知识的增加,更加深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使我越来越固执自我,也经常因为倔强而令母亲伤心。在彻底的自我觉醒之后,内心产生很大的矛盾,内心接着产生「人哪会啊捺(这样)?」、「人是什么?」,或者是「人生应当如何?」的疑问。因此,在当时常常透过「坐禅」和「苦行」的方法,想要「克制自我」,希望能够进入无我境界,这些都是彻底主观的唯心论。为人处世若能先消除自我,一切烦恼也自然消除。为了消除自我,中学时代,每天清早起来,就积极参与打扫工作,自愿去打扫厕所,这类一般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只要是能够训练克服自我的功夫,我都愿意设法尝试。

  在差不多同一个时期,我祖母过世,开始针对「死亡」这个课题有深入烦恼,而且想要彻底的领会:死亡到底是什么?人死了以后,又会如何?在台北高校时,哲学思考方面就非常认真思考这些事情。透过很多的哲学书籍研究后,终于彻底觉悟「死亡是什么?」的意义。我了解死亡本身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如何活下去!」的问题。换句话说,死亡是指生命的死,这是自然的过程,是在生命的限度中完成自我实现,这是在活着的世界中追求自我定位的问题。

  对我来说,人生并没有来世,人生只有一次,所以有些宗教所谓的轮回,我想只是另一种自我满足的想法而已。

  事实上,应该加以肯定的是「有意义的生」。譬如说,德国大文学家哥德,不只在浮世德大作中,包括西东诗集也提到更简洁、更直接了当的「死而成就」的观念。也就是有自我的死,才能产生真正有肯定意义的生。

  因为「生」和「死」经常具有表里一体的关系。一切的原点都是哲学,也就是从「人是什么?」这点出发。从「人是什么?」或「我是谁?」这个哲学式的问题出发,进行自我启发而完成人格与思想塑造。

  要了解自我的「死」,才能产生真正具有肯定意义的「生」。但是自我「死」以后的我,是谁来接走呢?这是超自然的问题,提昇自我到存在层次的问题,我在后面会进一步说明。答案是只有要求内心的绝对存在,就是和上帝同在,没有其他的方法。

  我的心路历程还有一段特别的路程。二次大战终止,看到日本受美军空袭后,全国成为火烧岛,彻底受破坏,环境恶劣,物质更是极端缺乏。如此的重大变化,使我感慨很深。在那个时期以前,我只对「自我、生死」的观念上思考,并不关心「肉体与物资」的问题。但现实当中,人的心存在于肉体中,没有肉体就没有精神存在。

  受破坏的日本和台湾,重建的工作非常需要物资,需要整理受破坏的环境。我便思考,在那样社会百般萧条的情况下,人要生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都比灵魂更重要。因此,我开始有唯物论的思考,同时进一步要求社会公平,产生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前后经历近十年功夫。

  在这期间,社会经济的复兴、建设的进步,使我开始发现内心的空虚。感觉物质是物资,无法满足内心的空虚,就又开始追求深一层内心的安定与满足。回顾这一段历程,经过自我的克服,生、死问题的检讨后,因战后转变为客观的唯物论,但是仍然无法充实我的内心世界。

  就事实而言,人是只由魂(心)与肉体构成的,但内心软弱,需要更高的存在境界。总结这段追求来说,我们需要主宰一切的神(上帝),才能得到心灵上的安慰。达到主、客观的矛盾统一。当对空虚生活厌烦的时候,我就开始寻找神的存在。我所找的神,绝对不是台湾传统社会所流行的各种神明。

  前面所说我是反对轮回的想法,基督教是一种同时发现现代人与历史上之人的宗教,也是「人与神立约」的宗教,即个人自由与时间持续进行(取代循环时间)的宗教。故我所找的神,就是三位一体的上帝。

  我认为上述生死观、唯物论的矛盾统一,应该会引入基督教才对。但要马上产生信仰并不容易,要进入信仰的第一步,一定要摆脱平常赖以自律的框架。而对凡事追根究底的知识份子来说,产生信仰更是难上加难,必须花时间加以克服。当时,我花了五年的时间,每週五天到台北市各教会聚会处,寻求神是否存在。因为看不到所以不相信,因为想看到才要相信,慢慢的知道这样的做法,并不是信仰。

  由约翰福音第二十章第二十九节「耶稣对他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耶稣所启示的一句话,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开始了解信仰是人相信神的问题,也是实践的问题、做的问题。所以,信仰就是要相信看不到的神,最后发现神的存在,获得了坚强的信仰,圣灵的充满,并且有上帝的赐福。

  弥迦书第六章第八节「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  神同行」说到上帝赐给我们福气是无条件的。

  由以上简单的分享,我要对一开始所提起的追求「我是谁?」、「人是什么?」做一个结论。在要做结论以前,咱先来看保罗在加拉太书第二章第二十节的说明,他说:「所以,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而是基督在我生命里活着;我是借着信上帝的儿子而活;他爱我,为我舍命」,这一段话,使我想起马丁路德在接受德国皇帝卡尔五世审判他的时候所说:「我站在这里,这是我的立场(Hier Stehe ich. ich Kann nichts anders. Gott helfe mir.Amen)我没有其他立场,但愿上帝帮助我。」这一段故事让我深刻了解,我是基督内住的我。

  根据上述的具体信仰心路历程,我要做一理论化、概念化的解答。所以,「我是谁?」答案很简单,我是「不是我的我」,我绝对不是自我,我也不是我。我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的我。

  再讲一次,「我是谁?」答案是:我是「不是我的我」,「不是李登辉的李登辉」,而是「基督在我里面的我」。为了要得到这个答案,实际上我花了三十五年以上的时间,这个答案,帮助我了解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也帮助我能够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彻底排除「自我」思想,站在超然的地位,以先驱者的立场,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结语

  现时的我,已经超过九十岁,接近大限,在台湾的社会里,很希望留下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东西。因为曾经做了十二年的总统,虽然是微力,留下的台湾经验包括政治的「宁静革命」,自由与民主,对外有务实外交宣扬台湾的存在。这些工作有所成就,都是靠上帝的引导,不断的启示,这完全靠信仰而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主作见证」。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基督徒,上帝给我很大的信心,都不怕任何困难,任何重大事件的执行,如脱古改新,给台湾走出另一条的政治改革。这完全由我接受上帝开始。

  在本书一开始我说过,我家并不是基督家庭,但给我自由,丰裕的生活中,有机会追求自我的满足开始,经过了唯心、唯物的思想,辩证的矛盾统一,遂找到了神的存在。在充分克服自我和对死亡的困惑找到答案。在精神上,有进一步超越的机会,以「我是不是我的我」看法为中心。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社会,个人虽然是整个体系中的一份子,但是,每一个人「要如何才能到达活得很有意义的精神境界」,「如何追求个人的解放」等等,我们都必须去摸索。

  但是,当我们在摸索的时候,政府、国家能帮上什么忙吗?其实,这些几乎都帮不上什么忙。教育改革和社会活动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能和心灵,也就是人心或精神教育产生关联。但实际上,政治也好,法律也好,国家也好,都无法拯救个人。这不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国家无法对个人做这样的事,所以我认为,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宗教。

  我要再次的强调,对一个领导者而言,具有坚定的信仰是非常重要的,有信仰才有力量!对于本书所提及的相关人、事、物,我个人没有任何诋毁、丑化之意,完全是想借由这些经历,来还原当时面临这些事件时,借由信仰所获得神的启示与带领,引领我作出为国家、社会及人民有贡献的作为。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图书试读

一、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 蒋经国总统逝世继任总统

【事件背景、经过】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下午,当时担任副总统的我,正在总统府接见外宾,秘书苏志诚报告,蒋经国总统的秘书王家骅来电通知,请我到七海官邸开会。抵达七海官邸后,才得知经国先生已经过世,未来得及见他最后一面。当晚立即与行政院长俞国华、参谋总长郝柏村、总统秘书长沈昌焕、经国先先生公子蒋孝勇等人讨论遗嘱内容。晚上八点零八分,在总统府大礼堂宣誓继任总统,九点零八分离开总统府返家。隔天,约见参谋总长郝柏村,听取军事报告;随后,国防部长郑为元及参谋总长郝柏村,也共同致上电文,表示三军将士定将衔哀报效,服从命令,有效稳定民心。行政院长俞国华呈请辞职以示对新总统的尊重,然考量政局稳定,在十五日上午予以慰留。十八日,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长丁大卫奉命转答,雷根政府坚定支持台湾安全与安定的保证。继任总统后,分批约见五院院长、省市府会首长、各军种司令,就各项国是进行简报。人事上,除调整侍卫长与英文秘书两个职务外,自总统府秘书长沈昌焕以下,全部留用,以稳定政局。自经国先生逝世当日起,我每天一早,即前往荣民总医院怀远堂的经国先生灵堂行礼,再前往总统府上班,前后共十三天,以表示深切的尊重。

【临到的经文】诗篇第七十三篇第二十三至二十四节

「然而我常与你同在,你搀着我的右手。你要以你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

【获得的启示】

蒋经国总统过世时,我不在现场,没有听到他的遗言,但他在世时,曾经有说过重要的两句话,就是:(一)我也是台湾人;(二)以后蒋家不会有人继任总统。这表示台湾的政治要本土化、民主化,脱离中国五千年的封建的皇帝统治思想。

我当了三年八个月的副总统,在蒋经国总统过世后继任总统,稳定政局继承蒋经国总统的遗志成为我重要的考量。台湾究竟会变成怎样?当时根本完全看不出来。大家抱持着各种的期待,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就算本人当上总统,可能也无法推动民主化。因为表面上我只是一个人而已,既没有班底,没有情报的关系,也没有军队的支持,可以说什么都没有。但是我有上帝保佑我。祈祷后,所得到上帝的指示话句是,只要有强烈的信仰,上帝一定引导我,克服一切的困难,达成台湾的民主化。

【信仰的故事】睡不着的一晚

一九七零年,埃及总统纳瑟被刺身亡,副总统沙达特突然当上总统,接掌国家大政。有天深夜,他正为了未来的国事烦恼不已,不断在房里踱步。他太太于是劝告他安心入睡,并说,他应该走出前任总统的阴影,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果然,沙达特受到太太的提醒,开始改变自己的想法,逐渐把埃及带向一个新的方向,不但在经济上开始开放,国际关系的政策也有了转变,甚至展开与以色列的和谈,为了区域安全而努力。

蒋经国总统辞世那天,我从下午接获消息赶赴官邸开始,一直到晚上很晚才回到我家里。国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我太太当然也已经知道了。

我太太一直在家里等到我回家。我告诉她,往后的责任实在非常重大。我和她两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总统,身为基督徒,能做的只有祷告。大部分时候,祷告这样的事情是太太在家里主动推动,于是我们一起祷告,求上帝让我知道未来该怎么办。

我们一起读圣经、祷告的习惯,就是这样来的。

那天晚上我睡不着,睡不着就祷告。一面读圣经、祷告之后,我也一面思考未来该怎么办。我想起蒋经国总统生前说过两句话:我是台湾人、蒋家不会有人接任总统。这两句话很重要,好像为我提供了一个方向:我现在当了总统,但我什么都没有,没有班底,军队也不是我的,我没钱也没什么资源,要如何做事情呢?有件事情我可以做,那就是推动台湾的民主化、本土化。

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当中,皇帝是中心,死后由儿子即位,制度是封建的。可以说,中国是以「私」为中心的观念。但是「蒋家人不会接任总统」这句话,彻底打破了「私」的观念,有「公」的观念出现。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其次,「我是台湾人」这个说法,就是在政治上要民主化、本土化。这很清楚。先别说要独立了,只要能够实施民主,推动本土化,这就是独立了。

下一个问题就是:「该怎么做呢?」蒋经国留下两年四个月的任期,我要如何延续?如何做得好、做得安定?当时完全看不出来前途会变得怎么样,各方抱持的看法也不一样,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

表面上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有上帝保佑。在我的祷告中,诗篇的经文「然而我常与你同在,你搀着我的右手。你要以你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就出来了。

中国的皇帝自称「寡人」,我不是寡人,我有上帝和我在一起,感觉非常安心,相信上帝一定会指引我,克服一切困难,达成台湾的目标。

【未完,完整内容请洽远流出版】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