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中的你并非低人一等,而是沉得住气。
因为,蹲下是为了更高的跃起!
潜伏只是大智若愚。
利用潜伏的时间找到专长,并将之发挥到极致。
懂得隐藏自己,在低调中积蓄力量,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第一章 苦练内功,实力是职场潜伏者的防弹衣
14 甜柠檬心理:接纳自己,用强项激发自己
15 经营专长,找到生存的爆发点
18 全面接受自己
22 二八法则:用百分之二十的付出,赢得百分之八十的收益
24 一个价值五万美金的建议
29 学会拒绝别人,才能让自己更专注
35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38 毛毛虫效应:不走寻常路,用创新奠定个人品牌
39 创新就是奠定你的核心竞争力
42 激发非凡的创意,创造非凡的业绩
45 没有创新能力的人容易贬值
49 树立职场中的常青品牌
54 心理钟摆效应:成功的人驾驭情绪,失败的人跟随情绪
56 操纵好情绪的转换器
60 莫让情绪主导工作
64 怒气是魔鬼,胜人前先学会制怒
68 共生效应:「偷」用别人的大脑
69 向优秀者学习,你就会更优秀
74 用强者的营养加速自身成长
第二章 戒急用忍,潜伏就是要熬得住
78 踢猫效应:要受得住委屈,「挨骂」也是战斗力
80 挨骂也是一种能力
84 与长官发生冲突时,不要「火上加油」
87 淬火效应:经得起「折磨」,才能成栋樑
88 感谢折磨你的人
93 工作中的折磨使你不断超越自我
98 比伦效应:经得起失败与挫折,才能挺直强韧
99 面对挫折时学会忍耐
102 感恩失败,做一个越打越转的陀螺
107 蘑菇定律:没有茧中的蜇伏,哪来成蝶的美丽
108 初涉职场,不妨沉淀下来来做「蘑菇」
112 成功属于沉得住气的「傻子」
116 墨菲定律: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
117 没有错误不等于优秀
121 犯错强辩等于错上加错
第三章 低调隐忍,潜伏时必需波澜不惊
126 安泰效应:只有先强调「我们」,别人才会强调「你」
127 最优秀的那个不一定最受欢迎
131 多说「我们」少说「我」
136 懒蚂蚁效应:内心动,但表面一定要静
137 想跃龙门,必先学会隐藏野心
141 处在劣势中要有所不为
145 卢维斯定理:忘了自己,轻装上阵
146 没有低调的历练,怎么一飞沖天
149 放下身段,任何人都值得学习
152 懂得退一步,才能进十步
155 示弱效应:暂时示弱,是为了保护自己
156 越是成功,越要懂得示弱
159 面对强者,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
163 乞丐效应:春风得意之时,心可张扬但神不可张扬
164 你可以得意,但不能忘形
167 受宠时要懂得拿捏分寸
第四章 小心行事,学会享受潜伏的乐趣
172 蔡戈尼克效应:掌握自我,做生活的主人
173 人生有时需要「半途而废」,懂得转个弯
176 身体健康,才能享受平衡生活的乐趣
181 过度理由效应:这些事虽小,常做的后果却很严重
182 请假的损失不止是被扣的工资
186 工作时间应该对私事「免疫」
191 威克效应:自由与饭票的选择
193 迟到早退就是责任感不够
197 轻易打破规则的人就会被打压
200 延迟满足效应:心无旁骛,只有目标
201 只要紧盯目标,连恆星也会让路
207 耐得住寂寞,才能获得成功
210 贝尔效应:相信自己,你就一定会成功
211 自信是拥抱成功的武器
214 如何打造自信的自己
这本《小心,职场潜伏心理学》真是一股清流!我之前一直以为职场心理学就是教你如何揣摩别人心思,如何察言观色,怎么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里“生存”下来,甚至“脱颖而出”。我脑子里早就预设了一堆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场景,想象着这本书会像一本“职场生存宝典”,教我如何识破同事的虚情假意,如何应对领导的“画大饼”,如何在一个充满暗流涌动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结果,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它没有教我如何去“算计”别人,也没有教我如何去“防御”可能出现的恶意。相反,它更多地是在探讨我们自身的心理活动,比如我们是如何形成固有思维模式的,为什么会不自觉地受到某些信息的影响,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读完之后,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掌握了什么“潜伏”的技能,但我却对自己的行为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职场中的困境并非来自外部的“阴谋”,而是源于我们自身的一些心理盲点。这种“由内而外”的视角,反倒让我觉得更踏实,也更有力量去面对工作中的挑战。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的不再是窗外争斗的“江湖”,而是内心世界的“天地”。
评分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读完一本关于职场潜伏心理学的书,结果它竟然一点都没提我最关心的那些“潜规则”!我以为书名都叫“小心,职场潜伏心理学”了,至少应该会点拨我一下,比如如何识别那些背后捅刀子的小人,或者如何看透老板画的大饼,再或者,如何在会议上巧妙地抢风头。我一直在脑子里勾勒着画面,想象着各种职场“諜戰片”的橋段,想着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些实操的“防身秘籍”,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心法一样,学了就能刀枪不入。结果呢?它给我讲了一大堆关于认知偏差、情绪管理、沟通技巧之类的东西。我承认,这些内容很有道理,比如它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犯“确认偏误”,或者为什么有时候沟通会“鸡同鸭讲”。但是,这些听起来就像是普通的心理学入门知识,一点也不“潜伏”,更不“职场”!我真的觉得被标题骗了,花了钱,结果得到了一本……嗯,一本挺“正常”的心理学书。我还在等着它揭露那些隐藏在茶水间、复印机旁的“权力游戏”,结果它却在跟我分析“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我的期待值瞬间跌到了谷底,感觉就像准备去看一场惊心动魄的动作大片,结果电影院放的是一部温情脉脉的文艺片。我有点失望,也有一点……不知所措。我该怎么处理这本书带给我的“错愕感”呢?
评分我一直对职场中的“潜规则”和“心理博弈”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在这个看似公平的环境背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所以,《小心,职场潜伏心理学》这个书名一出现,就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当时就构思好了,这本书肯定会像一本“职场暗战指南”,教我如何识别那些“笑里藏刀”的同事,如何应对那些“画大饼”的上司,以及如何在复杂的利益纠葛中保护自己,甚至获得优势。我甚至想象着书里会充斥着各种办公室政治的案例分析,揭露那些不为人知的权力游戏和利益交换。我渴望从中学习到一些“攻心计”,能够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在职场中游刃有余。然而,当我真正捧读这本书时,我才发现,它的内容并非我最初所设想的那样。它并没有过多的去渲染职场中的“阴谋论”,也没有去教我如何去“算计”他人。相反,它更多地是在探讨我们自身的心理机制,例如我们的认知偏差、情绪管理以及人际沟通的技巧。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做出某些选择,以及如何才能与他人建立更健康、更积极的关系。虽然这与我最初期待的“潜伏心理学”略有不同,但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更深刻的自我认知和对人际关系的全新理解,这也许是另一种形式的“收获”,只是与我脑海中描绘的“职场谍战”场景大相径庭。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帮助我理解职场中那些“看不见的手”是如何运作的书,所以当看到《小心,职场潜伏心理学》这个书名时,我立刻就心动了。我以为这本书会深入剖析那些隐藏在办公室政治背后的权力动态,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让我能够更警惕,更有准备地去应对那些可能存在的“陷阱”。我脑海里已经搭建好了各种场景:同事之间微妙的权力交换,上司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操控下属,以及那些看似无害的建议背后可能隐藏的深层动机。我期待着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套“孙子兵法”式的职场生存指南,让我能洞察一切,运筹帷幄。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着实让我有些意外。它并没有过多地去描绘那些戏剧化的职场冲突,也没有过多地去解析那些“高深莫测”的权谋。相反,它更侧重于探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所经历的心理现象,例如我们如何进行决策,为什么会产生偏见,以及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这些内容虽然听起来不那么“惊心动魄”,但却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我虽然没有找到我预设中的“职场暗战秘籍”,但却收获了更清晰的自我认知和更有效的沟通工具,这可能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吧,只是我的“潜伏”期待落空了。
评分当我在书店看到《小心,职场潜伏心理学》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终于等到你了!”我一直觉得职场是一个充满“潜规则”和“暗流涌动”的地方,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我总是在想,有没有一本书,能够像侦探小说一样,把那些隐藏在背后的动机、那些不为人知的心理战术都一一揭露出来,让我能够看透那些虚伪的笑容,识别那些巧妙的陷阱。我脑海里想象着这本书会教我如何解读同事的眼神,如何分辨上司话里的真意,如何在团队合作中避免被“架空”。我甚至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心理防御术”,让我能安然度过那些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职场时刻。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我发现它的内容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去描绘一个充满阴谋诡计的职场世界。它没有教我如何去“算计”别人,也没有教我如何去“提防”别人的算计。取而代之的是,它更多地是在探讨我们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容易犯错,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某些情绪,以及如何更有效地与人建立联系。虽然这些内容非常宝贵,但与我最初对“潜伏心理学”的期待,似乎有些南辕北辙。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那种“洞察一切”的快感,反而得到了一份对自己更深的理解,这算是一种“意料之外”的收获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