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与神的子民

新约与神的子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N.T. Wright
图书标签:
  • 新约
  • 圣经
  • 基督教
  • 神学
  • 信仰
  • 属灵
  • 救赎
  • 教会
  • 福音
  • 圣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约研究的新典范!深化及立体化我们的新约阅读!


  不知不觉,我们对耶稣的认识已经扁平化了。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把耶稣当成只是在一个平静、无忧无虑的加利利小渔村,讲了一些精采的道德教训、行了几个奥妙的神蹟,然后宣告一个「属灵」真理:大家只要信就可以得救。事实上,耶稣所做的不只如此。对第一世纪的犹太人来说,他们之所以愿意相信耶稣,是因为耶稣的行动和信息,具体回应了旧约以降,以色列人对弥赛亚的盼望,这盼望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绝非只是「属灵」的真理而已。

  借着把「故事」放在核心,赖特将整个新旧约看成融贯一气的大故事,不再是割裂的断片,让耶稣的所言所行,有了更大的脉络。旧约中的每个故事,不管是亚伯拉罕、摩西、大卫,都在新约的故事中得到延续。赖特更进一步论证,新约清楚地描绘出,耶稣的受死和复活,如何将旧约的整个故事带到高峰,早期教会便是围绕着这样的耶稣,以崭新的方式重新描绘自己的信仰和生活,使命和盼望。

  赖特不仅勾勒出这个大故事,更为新约研究设立了新的典范。他从认识论、历史、神学本质的方法论上着手,使得「神学」和「历史」不再一分为二;并且透过世界观的研究(「故事」、「实践」、「问题」、「象征符号」四个面向),来认识第一世纪的犹太以及基督教的世界。如此的描绘,使得新约不再只是为了服膺某些抽象的神学议程,或被「去神话化」成为理性可接受的远古文学作品,而是被安置于充满血肉的立体时空之中,一个关于神和祂子民的大故事。

  透过赖特的进路来认识新约,新约不再是一个抽象、冰冷的道德教训,而是上帝伟大的故事──这故事包括了你和我。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新约与神的子民》这本书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风格自然,旨在展现书籍的核心价值与深度: --- 图书简介:《新约与神的子民》 导言:历史的河流与信仰的磐石 《新约与神的子民》并非一部简单的历史叙述或神学论述的汇编,它是一次对基督教信仰核心群体——“神的子民”——在历史长河中如何形成、演变及其独特身份的深刻探究。本书将读者带回到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旧约时代应许的完成与新约时代的开启。它致力于描绘一个清晰的图景:谁是神的子民?他们如何通过耶稣基督与圣灵的工作被聚集、塑造和差派? 本书的叙事主线围绕着一个核心的张力展开:传统与更新、律法与恩典、犹太群体与外邦信徒的融合。它旨在梳理新约文献背后所蕴含的,关于群体身份认同、社会实践以及神学基础的复杂织体。 第一部分:背景重塑——从“以色列”到“教会” 本书首先为读者搭建了理解新约时代群体变迁的必要历史和神学背景。 一、 弥赛亚的降临与旧约约民的身份危机 在耶稣的时代,犹太社群内部对于“神的子民”的身份有着强烈的期待和深刻的争论。本书详细分析了第一世纪犹太教不同派系(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爱色尼派等)对“归回”与“得救”的理解。耶稣的教导和事工,尤其是在处理律法与公义的诠释上,如何挑战了既有的群体边界。 二、 耶稣基督:新群体的创始者 本书深入剖析了耶稣的“国度”信息如何构建了一个超越地理和血缘的新的群体。重点探讨了洗礼、最后的晚餐等仪式,如何成为新群体成员身份确认的标志。通过对福音书的细致解读,我们看到耶稣如何呼召门徒,并赋予他们(即后来的使徒)建立和牧养新群体的权柄。这个群体不再仅仅依靠血统继承,而是基于对基督的信心和委身。 三、 圣灵的浇灌:群体身份的确认(五旬节的意义) 五旬节的事件被置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本书强调,圣灵的降临是“神的子民”这一概念从一个以耶稣为中心的群体,转变为一个全球性、跨文化的普世性教会的决定性时刻。圣灵赋予了早期信徒群体能力、统一性以及向世界宣告福音的使命。这一部分详细论述了圣灵在构建教会秩序、分辨真理和塑造信徒品格中的核心作用。 第二部分:保罗的视野——普世性子民的构建与挑战 本书的中间部分,聚焦于保罗书信,这是对“神的子民”概念进行系统化神学阐释的基石。 一、 律法、信心与“在基督里”的地位 保罗神学的核心被解析为:信心(Pistis)如何取代了对律法的严格遵守,成为进入“神的子民”群体的唯一途径。本书细致辨析了“因信称义”的教义,并阐明了它对群体构成的革命性影响——它打破了犹太人与外邦人的界限。我们看到,保罗如何用“基督的身体”、“神的家”、“圣灵的殿”等意象,来定义这个新的、统一的群体。 二、 外邦信徒的“接枝”与身份的延续性 面对早期教会中犹太信徒与外邦信徒之间的张力,本书深入探讨了保罗在《罗马书》第9至11章中对历史连续性的阐述。外邦人并非凭空出现的新群体,而是被“接枝”到原本的橄榄树上,成为亚伯拉罕之约的继承者。这种对历史根源的强调,确保了新群体的神学正统性。 三、 伦理与群体实践:活出子民的样式 “神的子民”不仅仅是一个神学标签,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本书考察了保罗如何教导早期教会处理内部的冲突(如食物的争论、属灵恩赐的使用),以及如何与外部世界互动。这些实践性的指导,揭示了新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其与世界不同的价值观和爱心。 第三部分:末世的盼望与群体的坚韧 本书的后半部分转向新约的后期文献,考察了“神的子民”在面对迫害和末世论张力时的身份确立。 一、 希伯来书:新约的优越性与坚忍的呼召 《希伯来书》的论证被视为对那些倾向于退回旧有信仰模式的信徒的强力劝勉。本书分析了耶稣作为“大祭司”的独特职分,以及新约的献祭如何一次性地、完全地成就了救赎。这种神学上的优越性,要求“子民”必须坚忍不拔地持守所承认的信仰,避免信心的动摇。 二、 启示录中的象征语言与末世的群体身份 《启示录》中的“羔羊的七灵”、“新耶路撒冷”等意象,是本书探讨“神的子民”身份高潮部分。本书解读了在患难中,受苦的教会(在地上)与得胜的教会(在天上)之间的动态关系。这个群体最终的身份是被上帝完全救赎、与基督一同作王的群体。这不仅是对未来荣耀的描绘,也是对当前受苦信徒的深刻激励——他们是历史终局中被拣选的群体。 结论:永恒的呼召与当下的责任 《新约与神的子民》最终将焦点拉回到当代读者身上。它总结了新约对“神的子民”的定义:一个由信心、圣灵所联合、以基督为中心、并被赋予宣教使命的普世性群体。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超越教派和文化差异,重新认识并珍视这种源自新约的、基于恩典的共同身份。理解这一身份,是理解整本新约圣经以及基督徒在历史中角色的关键所在。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赖特(N. T. Wright)


  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当代基督徒作家。他不仅是位忠心探究上帝话语的学者,也是不断以圣经信息餵养信徒的牧者。

  现任英国圣安德烈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新约与早期基督教教授,关注基督教的起源与福音信仰的关系,他正着手进行《基督教起源与上帝的议题》系列,包括The New Testament and the People of God(暂译:《新约与神的子民》,校园即将出版)、Jesus and the Victory of God(暂译:《耶稣与上帝的得胜》,校园即将出版)等书。此外,亦着有多本与信仰和神学有关的作品,例如:Scripture and the Authority of God(暂译:《圣经与上帝的权威》,校园即将出版)、《再思保罗神学争议》(校园)、《纯.基督教》(天道)等书。

  这位忠于教会实况的牧者,担任牧职已数十余年,于2003-2010年担任英国圣公会德伦教区主教,为一般信徒写作《给平信徒》圣经信息系列,包括《约翰福音.真是这样?!》(友友)等书。

  着作等身的赖特,再再展现他对于圣经的执着与专注;透过这些作品,他不仅在学院中的圣经研究有所贡献,更将上帝的话语拓展至每一位真诚想认识上帝的信徒手中。
 

图书目录

赖特在他整套共六册的鉅着中,探讨基督教的历史起源以及围绕于此的种种神学问题。《新约与神的子民》是这一个系列的导论,不仅介绍了研究的方法论,更对第一世纪的犹太教背景及世界观作了详尽的描绘:

第一部 导论    
1.    新约及基督教的开始

第二部 任务所需的工具    
2.    知识:问题和类型
3.    文学、故事及世界观之表述    
4.    历史和第一世纪
5.    神学、权威、新约

第三部 在希罗世界中的第一世纪犹太教    
6.    背景和故事    
7.    日渐明显的多样性    
8.    故事、象征、实践:以色列世界观的要素    
9.    以色列的信仰    
10.    以色列的盼望

第四部 第一世纪的基督教
11.    宣道教会的追寻
12.    实践、象征及问题:探究早期基督教的世界观
13.    早期基督教的故事(一)    
14.    早期基督教的故事(二)    
15.    早期基督徒的初略画像
    
第五部 结论    
16.    新约及关于神的问题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赖特这本书是他关于新约神学系列写作计画的第一本,书内第一部分从最宏观的角度和基督教最初兴起的阶段,来观察新约研究在目前的情况,特别是过去四百年来,为了回应时代变迁和人类思想潮流的演变,进而产生的各种新约批判研究。对于新约怀有浓厚兴趣的一般信徒和神学院的学生,甚至牧长们来说,这部分可将过去零碎所学的各种新约思想和研究方法,做一个最好的整合和检视。好比在迷雾中帮忙我们理出头绪,知道各种批判研究的来龙去脉,避免落入「历史」方法或是「神学」二元论而不自知,也让我们明白自己身处的位置:在后现代以文学批判方法为主的圣经研究脉络中。赖特点出当代研究的盲点后,以批判性实在论的方法把当代基督教文学、历史、神学作一个适当的结合,尝试以此来推进研究,使整个目标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不单是贡献于学术,也是有益于上帝的国度。

  这本书随后仔细地重建第一世纪的犹太教与早期基督教,尤其特别留意「神」这个观念在犹太教和早期基督教的适当意思。这帮助读者厚实地打好新约背景的地基。整体而言,如赖特所说,本书虽是作为了解一系列研究主题的初步,但笔者认为,阅读它也可使我们把新约研究的背景和方法了解得更透澈,研究新约的基础建立得更稳固。


邱启荣
(台湾神学院新约学助理教授)


推荐序

  阅读赖特的《新约与神的子民》一书,让人惊叹一位作者,竟能如此广博地描述新约圣经的文学、历史及神学研究的多重背景,就像从高空俯瞰全景,又像是低飞细察地上各种相联的景物一般。

  作者在介绍新约的文化、宗教及历史的详细背景之前,用上不少的篇幅,介绍出什么是文学?文学的功用是怎样运作?再详述这些理解如何应用在新约的研读上。另一方面,作者也从多角度来解释历史与神学的关系,指明历史的纪录需要神学的解读,而神学也需要历史的整全资料而建构起来。

  当作者进一步论述新约的文化背景时,读者立时感受到新约经文的立体呈现;就如主耶稣出生前的三百年,希腊文化已经成形,并且广泛地影响整个罗马世界。所有的事物或多或少都成为「希腊式」,而希腊语也成为所有人的第二语言……今天基督徒读新约时,常以二十一世纪自己所身处的社会、文化角度去理解圣经,其中多会不自觉地把今天的观念强加在圣经上。其实,明白新约时代,特别是犹太人的世界观、信仰系统,也将明白早期教会是活在一个动盪不安的时代(当时不同的犹太党派有许多多元观念认知等),便更能体会主耶稣为何需要重新解释以色列人真实的盼望该是什么。

  阅读此书需要一点耐性,却在过程中逐步引领你进入一个广阔的领域,更深入及准确地明白主耶稣及其他新约作者所讲述的神的道。

萧寿华
(香港宣道会北角堂主任牧师)

推荐序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第一世纪的犹太信仰和基督信仰。赖特认为历史研究应以世界观作为研究进路, 避免「纯文本」和「实证历史」的不同极端。凡社群皆有属于他自己的世界观:(1)故事是传逹世界观的重要媒介,社群透过故事来观看并理解世界;(2)世界观也以解答人生基本问题为媒介,影响社群的所言所行:我是谁?我在哪里?这世界哪里出了错?我该如何改变这世界?(3)故事与问答则近一步凝结为具象的象征符号,在日常生活中与社群成员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如犹太信仰中的圣殿、妥拉和土地。(4)最后,世界观透过故事、问答和象征符号,赋予社会实践意义和存在的可能性。简言之,世界观是故事、问答、象征符号和社会实践的总合。它是社群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这根基上,社群建构自身的信念(beliefs)和目标(aims)。赖特以此做为历史研究的理论框架,分析第一世纪的犹太教信仰(8~10章)和基督教信仰(11~15章),并在结论处指出两者间的异同。赖特以清晰的理论框架,广泛的视野,和大量史料,为理解新约提供必要和关键的背景知识。相信本书将有助读者更深认识神的话。


谢乐知
圣光神学院新约助理教授


导读:

穿梭于教学与牧职的搭桥者


  赖特1948年12月在英格兰诺森伯兰郡(Northumberland)出生,在牛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先后在牛津、剑桥、麦基尔等大学讲学。赖特由接受牧师职到退休,卅四年中只有六年因不在英国而未担任牧职。赖特从牧职退休后重返大学,出任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的新约及早期基督教研究教授(Research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and Early Christianity),从事研究写作及督导博士生进行研究。

  赖特的写作和讲学可反映出他身处的这两个环境,他既书写严肃的学术着作,也创作不少通俗作品;他既在大学演讲,亦在教堂讲道;这使他比其他学术界的同侪在信徒间有更大的接触面和影响力。他致力于将学术成为教会牧养信徒的资源,在两个世界之间搭桥。

  《新约与神的子民》等丰富着作

  赖特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企划,是「基督教起源与上帝议题」(Christian Origin and the Question of God)。此企划首三卷已经面世,卷一The New Testament and the People of God在1992年出版(中文版《新约与神的子民》2013年九月由「校园出版社」出版),卷二 Jesus and the Victory of God 于1996年出版(中文版预计于2014年由「校园出版社」出版),七年后再出版卷三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Son of God,该书被喻为近年来为耶稣复活提出最有力历史论证的着作。卷四Paul and the Faithfulness of God要等到今年稍后才能推出,与前卷相隔足足十年,部份原因是赖特的主教职务拖延了研究与写作。最后的两卷如今仍在写作中。赖特亦将他的研究以普及本方式出版,不少都是基于讲座讲稿,例如《翻天覆地─重新看见耶稣是谁?》(The Challenge of Jesus)和《认识耶稣的十堂课》(Original Jesus)可算是卷一、二的简易本。《保罗神学崭新观》(Paul: In Fresh Perspective)算是卷四的先行本。Surprised by Hope则採用了卷三对耶稣复活的研究。近作How God Became King相信可算是卷五的先行本。

  赖特作为牧者,多年来也有着书探讨诸如亡灵、圣经权威、圣餐、崇拜、基督徒伦理践行、教会使命、苦难等等课题。他在出任德伦主教(Bishop of Durham)期间,亦开始着写以平信徒为对象的新约释经书For Everyone系列,採用赖特自己翻译的经文,用大量生活故事来揭示经文的意义,整系列已于2011年完成。

  我们要进入第一世纪的犹太世界观

  赖特的「基督教起源与上帝议题」企划乃是从历史角度描述基督信仰的起源和发展。他表示我们必须进入第一世纪的犹太世界观去理解他们中间发生的事(基督信仰的起源),可从故事、记号、践行三方面来捕捉这个世界观。

  赖特认为早期基督徒有意识地活在以色列等候复兴的故事中,施洗约翰和耶稣的运动,就是回归的开始。赖特在卷一《新约与神的子民》指出,犹太人相信创造天地的神已拣选他们的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赐他们土地,虽然以色列因违约而受亡国之罚,但信实的上帝会使以色列在终末的日子得以复兴,并带来和平的盛世。这故事产生几个重要的记号,就是应许之地,圣殿,律法,分别为圣的子民。活出这故事中的人,也有他们相应的践行,就如节期(安息日等)、圣殿献祭、研读律法、行律(特别如食物、割礼等)。赖特提出,基督徒相信加利利人耶稣已把这故事向前推进了,因此跟随者在记号和践行上都作出改变。例如,基督徒不以奉行割礼和洁净食物作为上帝子民的记号,改以对耶稣基督的效忠作为界线,以同桌吃饭团契作为新的记号。又例如基督徒向外族人积极宣教,因外族人如今要效忠弥赛亚耶稣,一同敬拜上帝。

  赖特在卷二Jesus and the Voctory of God中也从故事、记号、践行来读耶稣的行动。耶稣设的比喻是神国的故事,耶稣的医治赶鬼、增饼、赦罪、与罪人同吃、选召十二门徒、都是先知书对以色列十二支派复兴和回归时的记号。耶稣以行动暗示他就是新的圣殿、新的律法。耶稣有意识地实践出先知书指示当回归时耶和华要亲自作成的事。历史耶稣的特殊召命意识,加上他的复活,逼令跟随者要重新理解祖传的信仰,搜索经典,企图明白耶稣的身份。赖特提出的基督论,有别于传统大公信经的格式,是紧扣第一世纪犹太世界的弥赛亚论。

  赖特的「基督教起源与上帝议题」企划虽然是历史性的,但赖特本身的神学建构却不停于过去,他开发出具前瞻性的基督教叙事神学。他处理圣经权威的问题上,就是採用他在「基督教起源与上帝议题」开发出的叙事权威,而《邪恶与上帝新世界》,可说是尝试用这叙事神学来回应神义论的难题。

  赖特与华人教会

  赖特着作等身,许多主张都值得详细鑑别与讨论,本文提出三个笔者认为华人教会特别值得留意的地方:
    
  1、基督信仰是一个唿召我们参与的故事,而不是一个抽象的信条系统

  对赖特来说,基督信仰是一个唿召我们参与的故事,而不是一个抽象的信条系统。他以第一世纪的犹太叙事重新描述基督信仰,因此有些我们熟悉的教义说法,赖特认为是后期的发展,重点已偏离原初的议题。赖特基本上尝试重新为大公信仰找回它们在早期犹太门徒的信仰中的根据,这种历史叙事进路,有别于习惯于既成形的教义学语言和概念。

  2、基督信仰的公共性

  华人教会大抵承传了一套私人化的奋兴信仰,经常将「耶稣是主」的(公共的)宣告理解成「耶稣是我生命的主」的私人性的宣告。赖特提到自己在撰写丁道尔圣经註释的歌罗西书(1994年出版中译)时,觉悟到自己从前一直是活在启蒙精神下的二元分裂世界观中,政治与福音分裂,神性与人性分裂,历史与神学分裂等等,因此他以后的思想,相当留意信仰的公共性。

  3、圣经叙事伦理的开放性

  赖特由于以故事来理解基督信仰,因此对基督信仰的描述具有开放性。旧约规条由于弥赛亚已降生,故事已向前推进,因此有些内容已完成任务。但赖特认为基督徒要受到前几幕的叙事所定的规定所限制,如同戏剧的发展会受到前面剧情和角色的限制。赖特以此理解割礼、食物、洁净规矩在弥赛亚里的完成,却坚持性伦理上的规范(例如禁戒同性性关系、淫乱等等)。另一方面,教会可积极投入一些没有圣经先例的社会行动,因为基督徒在现今社会所具备的条件和社会的进程已比新约圣经的时代有变化。基督徒要在圣灵降临(教会形成)与新天新地完成之间,紧慎地,祈祷地,继续摸索前进。华人教会普遍尊崇圣经,但有时也由于守着圣经,而在回应新的历史处境时不敢创新。


赖特:牧者、学者、搭桥者
关浩然(香港基督教中国佈道会尖沙咀迦南堂传道)


  汤姆.赖特(Nicholas Thomas Wright)是英国着名圣经学者及主教,受到许多牧者和学者所推崇,至今已有超过十间着名学府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表扬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本文尝试向读者引介这位主教学者其人及其思想。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刚从美国回来,在台湾的书店看到《新约与神的子民》这本书,名字很吸引我。我平时喜欢看一些历史小说,也对宗教和文化背景的东西很感兴趣。新约圣经的故事我听过很多,但总觉得有些零散,如果这本书能把“神的子民”这个线索串起来,就像在看一部精彩的历史剧,那一定很棒!我很好奇,书中会怎么描述耶稣和他的门徒们,他们是如何在当时那个复杂的社会里,一点点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社群的?那些早期的信徒,他们是怎么看待自己是“神的子民”的?他们当时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一些感人的故事,能够让我们体会到他们信仰的力量?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乾乾巴巴的经文和理论,而是能有更多的故事性,让我们能够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去亲身经历“神的子民”的形成和发展。如果能有一些插画或者地图就更好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评分

作为一名在台北信义区的年轻基督徒,我对《新约与神的子民》这个书名感到非常好奇。最近教会里有几位牧者推荐了这本书,说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约圣经的整体脉络。我平时阅读圣经,常常会遇到一些概念不太理解,比如“神的子民”到底指的是谁?是犹太人吗?还是包括外邦人?新约时代又是如何扩展了这个群体的?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宝藏,能够解答我心中许多的疑问。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经文解释,更能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让我们生动地体会到早期基督徒的生活状态和信仰经历。书中会不会有很多关于耶稣的教导,关于他拣选门徒,建立教会的故事?还有使徒们如何将福音传遍地中海世界,以及这些早期信徒是如何活出“神的子民”的身份,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坚守信仰的?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希望能从书中获得力量和启发。

评分

我是一位比较注重历史和神学深度阅读的读者,对《新约与神的子民》这本书的名字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新约的叙事,从耶稣的诞生到早期教会的建立,本质上就是关于神如何在他所拣选的子民身上成就救恩的历史。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宏观的视角,将新约的各个部分串联起来,展现“神的子民”这一核心主题是如何贯穿始终的。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立约”的概念在新约中的演变?基督与旧约的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新约”的建立,对“神的子民”的身份和群体带来了哪些本质上的改变?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不同神学观点对“神的子民”概念的理解,比如关于教会的本质、关于国度的观念等等。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扎实的神学论证和严谨的学术考证,我将非常乐意深入研读,以期在“神的子民”这一神学议题上获得更深的洞见。

评分

我是一位长期参与教会服侍的弟兄,平时也会阅读一些神学书籍来装备自己,最近听闻《新约与神的子民》出版,让我眼前一亮。从书名来看,这本书似乎聚焦于新约圣经的核心主题——神的子民。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新约圣经如何阐释“神的子民”的身份、特权与使命。在教会里,我们常常强调信徒作为神的儿女,是祭司的国度,是圣洁的国民。那么,这种身份在新约的语境下是如何被理解和展开的?耶稣基督的降临,对“神的子民”这一概念带来了哪些突破性的意义?保罗书信中关于教会论的论述,是否会在这本书中得到精彩的解读?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分析不同书卷(如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中关于“神的子民”的论述,以及这些论述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和发展。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清晰地把握新约对“神的子民”的丰富教导,相信对我的服侍和对教会整体的理解都会大有裨益。

评分

哇,拿到《新约与神的子民》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人充满期待。最近教会里大家都在讨论这本书,我也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看看。我平常就很喜欢读一些关于信仰和历史的书,尤其是那些能帮助我更深入理解圣经故事的书。《新约与神的子民》听起来就像是把新约圣经里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用一种更清晰、更有条理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好奇作者会怎么处理“神的子民”这个概念,在旧约和新约之间,这个群体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书里会不会有很多关于早期教会的细节,比如使徒们如何传福音、如何建立教会、以及当时面临的挑战等等?我一直觉得,了解历史背景能让我们更好地明白圣经的教导,也更容易体会到神在历史中的作为。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史料和深刻的见解,让我对“神的子民”这个身份有更扎实的认识,也更清楚自己在基督身体里的位置和责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