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左传》兼具经、史、文之价值,内容宏富详实,文辞优美精炼,叙事生动精彩,是中国重要典籍,文化瑰宝。本书撷取精华,挑选名言佳句四十则,依原典、注释、讲古、闲谈四部分,解说典故始末,阐发经典哲理,务求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适合作为授课讨论或自修参考的读本。
作者简介
悦读经典工作室
本工作室由多位拥有中文博士学位并任教于各大专院校的专业国文教师所组成,每位成员皆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深厚的学术素养。本工作室以编撰适合当前大专院校学生使用的国文或人文通识课程教材为宗旨,希望透过多元化的眼光及创意化的设计,让莘莘学子对于古代或当代经典文本能有更多的认识及学习兴趣。
一、多行不义,必自毙 1
二、孝子不匮,永钖尔类 5
三、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8
四、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11
五、大义灭亲 15
六、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 18
七、夫民,神之主也 21
八、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24
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27
十、师克在和,不在众 30
十一、慎守其一,而备其不虞 33
十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6
十三、妖由人兴 39
十四、俭,德之共也 42
十五、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45
十六、知难而有备,乃可以逞 48
十七、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51
十八、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 54
十九、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58
二十、怨之所聚,乱之本也 61
二十一、德、刑、详、义、礼、信,战之器也 64
二十二、我以不贪为宝 67
二十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70
二十四、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73
二十五、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76
二十六、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79
二十七、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82
二十八、不义而彊,其毙也速 85
二十九、信而有征,故怨远其身 88
三十、从善如流,下善齐肃 91
三十一、数典而忘其祖 94
三十二、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 97
三十三、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100
三十四、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103
三十五、困兽犹斗 106
三十六、人各有能有不能 108
三十七、三折肱知为良医 111
三十八、富而不骄者鲜 114
三十九、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117
四十、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 120
编者序
本工作室以普及推广为宗旨,期盼带领读者一同漫步经典密林,吸取无穷的哲理芬多精,进而涤除污浊,舒缓困顿,让生命更加圆满祥和。这回我们在众多经典中,挑选了《左传》介绍给读者。相信大家对《左传》并不陌生,因为里面有不少今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嘉言懿行,如曹刿论战、脣亡齿寒、晋公子重耳出亡、烛之武退秦师、卧薪尝胆等。这些或是古今习用的成语典故,或因名篇佳作选入国文教材内,或针对某些人物、战役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使得《左传》广为周知。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兼具经学、史学、文学性质的巨着。内容记述春秋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极具史料价值。关于它的作者、成书时间、与《春秋》关系等问题,学界向来意见纷歧。作者方面,有左丘明、吴起、刘歆诸说,且左丘明的身分是孔子之前的贤人或孔门弟子?是鲁人、楚人或魏人?异说纷呈,聚讼不已。成书时间上,主要有春秋或战国两派不同看法。学者推测怀疑,迄今未有定论。现在我们一般依照传统说法,以鲁君子左丘明为《左传》作者,而成书时间不晚于战国中期,因为《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都引用到《左传》内容,可见《左传》在战国中晚期就已相当受到重视了。
至于《左传》和《春秋》的关系,要先从《春秋》说起。《春秋》本是鲁国史书,孔子深感政治混乱,决定修订鲁史。孟子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孟子.滕文公下》)经过孔子笔削整理,《春秋》文字寄託了「微言大义」。而《春秋》也因出自圣人之手,被儒家尊为经书,地位崇高。不过,两百四十二年间事,却仅用一万八千字来书写,叙述未免太过简单,王安石便讥笑是「断烂朝报」。如此一来,读者看不懂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也无法推敲经文含意,只能拼凑猜测而已,幸亏不久就出现了「传」。《春秋》原有多家作传,但流传下来、影响最大的是《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三传》羽翼《春秋》的方法不同,《公羊》、《谷梁》阐发圣人大义,《左传》则「以史传经」,以十八万字记鲁隐公元年(西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西元前468年)历史,叙事特别详尽。故桓谭云:「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待而成。有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新论》)
除了经、史方面的价值,《左传》的文学成就也备受重视,与司马迁《史记》并列历史散文之祖。刘熙载说:「文之有左、马,犹书之有羲、献。」(《艺概.文概》)《左传》文辞优美精炼,叙事生动精彩,既是后世文学仿效的典范,也是小说、戏曲取材的渊薮。不过,幅较多,且编年体依时间杂陈,事件割裂而不连贯,加上用语古奥,初学者不易明了。因此,本书撷取精华,挑选《左传》名言四十则,分成原典、注释、讲古、闲谈,力求说解文字浅要清晰,适合用来授课讨论或自修研读。另外要强调的是,《左传》脍炙人口的文句不少,本书限于篇幅仅选录其中一部分而已,读者不妨试着翻阅《左传》,相信可以找到更多悦读经典的乐趣。
编者 谨上
这本《左传名句选读》在我书架上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每次翻阅都会有新的收获。它不像是那种一次性读完的书,更像是可以常伴身边的良师益友。书中的名句,就像一颗颗珍珠,被精心串联起来,展现了《左传》这部史学巨著的璀璨光芒。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这些名句的解读方式,它们并没有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深入的分析,引导读者去体会名句背后的历史事件、人物情感和思想内涵。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当时的政治格局、社会风俗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些名句不仅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承载着那个时代特有的价值观和处事智慧。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并非来自死板的年代划分,而是源于那些鲜活的人物和他们留下的宝贵思想。
评分我本来以为《左传名句选读》会是一本比较严肃的书,但读起来却意外地有趣。作者似乎非常了解读者的需求,他们在选句时,不仅选择了那些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还尽可能地兼顾了故事性。这意味着,即使是不太了解《左传》的读者,也能通过这些名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脉络和人文风貌。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书中对每句话的解释都非常到位,不会过于学术化,也不会过于简化,而是恰到好处地解释了其历史背景、文化含义,以及在当时的语境下的意义。这让我能够真正理解这些名句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将其当作漂亮的文字。读完一章,我常常会回过头去,重新品味之前读过的句子,每一次都有新的体会。这本书让我感觉,历史离我不再遥远,那些古人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回响,与我产生共鸣。
评分刚收到这本书,就被它的装帧惊艳到了。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读者,但看到如此用心制作的书籍,内心就充满了期待。打开阅读之后,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内容。我一直对《左传》有所耳闻,但总是觉得它离自己有些遥远,直到读了这本《左传名句选读》。这本书巧妙地将那些经典的名句提炼出来,并配以详尽的解读。我发现,很多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谚语,竟然都源自《左传》,这让我感到非常有趣,也更加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看到了那些智勇双全的将领,看到了那些忧国忧民的君主,也看到了普通百姓在乱世中的挣扎与希望。这本书让我不仅仅是学习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我对当下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那些古人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评分一本厚重的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千年的回响。初翻开,就被那种古朴的文字吸引,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岁月打磨的玉石,温润而有力量。虽然是“选读”,但感觉内容依旧是浩瀚的,每一篇似乎都藏着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不是历史专业的,一开始还有些担心晦涩难懂,但书的编排和注释做得非常贴心,为我这样的普通读者铺平了道路。读着读着,那些曾经只存在于课本上的名字,那些模糊的年代,似乎都鲜活了起来。像是亲眼目睹了晋国、楚国的兴衰,看到了那些君臣之间的智慧交锋,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悲欢离合。让我最为惊叹的是,那些流传至今的名句,在原文的语境下,才真正展现出它们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们不再是孤立的格言,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诉说着历史的真相,也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幽暗。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文史哲不分家”有了切身体会。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遥远而伟大的时代。
评分这绝对是我近期读过最“有料”的书之一。不得不说,市面上关于《左传》的书不少,但能做到像《左传名句选读》这样,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精神,又照顾到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实在难得。我特别喜欢它选取的角度,那些流传下来的名句,本身就是精华中的精华,它们浓缩了时代的智慧、历史的教训,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读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试着去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去体会那些话语背后的深意。有些句子,初读时觉得平淡无奇,但结合上下文,结合当时的背景,那种力量就会如同潮水般涌来,让人不寒而栗,或心潮澎湃。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读名句”,更是在“读历史”,读那些鲜活的人物,读那些跌宕起伏的事件,读那些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思想。每翻一页,都像是在和古人对话,从他们的经验中汲取养分。它不枯燥,不卖弄,只是安静地呈现,却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