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张学筑路,从内缘来到外缘──
高全之是张爱玲海葬的见证人,四十多年来钻研张爱玲,屡发前人所不见,复钩沈不少珍贵材料,备受海崃两岸三地文坛推崇。十八篇最新文论,着力三大方面:张爱玲英译自己、中译他人的翻译问题及其张学价值;《雷峰塔》、《易经》、《小团圆》、《对照记》组成的「我自己的故事」写作计画,侧重张爱玲对亲族的评价;语录私信中的友谊与美国生活地图。
名人推荐 高全之一起步就以文学批评(特别是小说批评)为终身志业的这个抱负,从来没改变过,就像信仰那么坚定、坚毅。他孜孜不倦,全力以赴,就这么稳定踏实地一路走来,长期的日问月学,培养出丰富的理论修养,周密的逻辑思考,以及娴熟的文字驾驭力,大量汲取,厚积薄发,使他几乎没有经过一般写作新手的青涩 阶段,一出手就到达一定的艺术高度。——痖弦〈高全之,学院外文学批评的筑路人〉
像高全之这样能以严谨诚虔的态度,客观分析的笔调,来评论台湾当代小说的人,实不多见。高全之在大学研究数学,但他个人真正的爱好却是文学。这样的结合,赋予他一种特殊的优点:数学逻辑的头脑,文学艺术的感性。因此他的批评文章,文理缜密,冷静清晰,免却了台湾文学批评界囿于个人喜恶而感情用事的弊病。——白先勇〈我看高全之的《当代中国小说论评》〉
高全之已悄然自个别文本的内在分析,逐步开拓至版本考据、生平事蹟、书信材料、佚文追踪等。……收入二○一四年麦田版《张爱玲学续篇》的近年文字更加深此一方向,扩大至张爱玲的亲戚关系、家族系谱、居所地理、译文问题等。……夏志清教授生前赞赏高全之「研究张的作品,态度上如此严肃、下的功夫如此之细致」。——郑树森〈从内缘到外缘——高全之与张爱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