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学续篇

张爱玲学续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四十多年张学筑路,从内缘来到外缘──


  高全之是张爱玲海葬的见证人,四十多年来钻研张爱玲,屡发前人所不见,复钩沈不少珍贵材料,备受海崃两岸三地文坛推崇。十八篇最新文论,着力三大方面:张爱玲英译自己、中译他人的翻译问题及其张学价值;《雷峰塔》、《易经》、《小团圆》、《对照记》组成的「我自己的故事」写作计画,侧重张爱玲对亲族的评价;语录私信中的友谊与美国生活地图。

名人推荐

  高全之一起步就以文学批评(特别是小说批评)为终身志业的这个抱负,从来没改变过,就像信仰那么坚定、坚毅。他孜孜不倦,全力以赴,就这么稳定踏实地一路走来,长期的日问月学,培养出丰富的理论修养,周密的逻辑思考,以及娴熟的文字驾驭力,大量汲取,厚积薄发,使他几乎没有经过一般写作新手的青涩 阶段,一出手就到达一定的艺术高度。——痖弦〈高全之,学院外文学批评的筑路人〉

  像高全之这样能以严谨诚虔的态度,客观分析的笔调,来评论台湾当代小说的人,实不多见。高全之在大学研究数学,但他个人真正的爱好却是文学。这样的结合,赋予他一种特殊的优点:数学逻辑的头脑,文学艺术的感性。因此他的批评文章,文理缜密,冷静清晰,免却了台湾文学批评界囿于个人喜恶而感情用事的弊病。——白先勇〈我看高全之的《当代中国小说论评》〉

  高全之已悄然自个别文本的内在分析,逐步开拓至版本考据、生平事蹟、书信材料、佚文追踪等。……收入二○一四年麦田版《张爱玲学续篇》的近年文字更加深此一方向,扩大至张爱玲的亲戚关系、家族系谱、居所地理、译文问题等。……夏志清教授生前赞赏高全之「研究张的作品,态度上如此严肃、下的功夫如此之细致」。——郑树森〈从内缘到外缘——高全之与张爱玲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高全之


  1949年生于香港,四岁随父母迁台,在台湾成长。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电脑科学硕士。美国航太工业资深电脑软体工程师。1976年出版《当代中国小说论评》(台北:幼狮)。该书略做修订之后,1998年改名《从张爱玲到林怀民》(台北:三民)。1997年完成《王祯和的小说世界》(台北:三民)。2003年出版《张爱玲学:批评.考证.钩沉》(台北:一方),两岸三地许多专家学者推崇该书为张爱玲研究最重要的着作之一。2008年扩充篇幅,增订版以《张爱玲学》行世(台北:麦田);2011年推出增订二版。2014年,新作《张爱玲学续篇》问世。

  相关着作
  《张爱玲学》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从内缘到外缘──高全之与张爱玲学/郑树森
自序
1 战时上海张爱玲
──分辨〈等〉的荆刺与梁木
2 错误示范
──〈桂花蒸 阿小悲秋〉的版本讨论
3 赛珍珠也是位祖师奶奶
──张爱玲年轻时候的失言
4 宏观与细品
──《张爱玲译作选二》导读
5 《雷峰塔》与《易经》的遗民态度
6 世故.寂寞.天真
──《雷峰塔》与《易经》的小说叙事
7 音容宛在
──张爱玲《雷峰塔》如何追思何干
8 《雷峰塔》与《易经》的中译问题
9 战时香港张爱玲
──从〈烬余录〉到《易经》
10 忏悔与虚实
──《小团圆》的一种读法
11 张爱玲的理想生活经验
──有关《对照记》的两个历史考查
12 三个动词之后
──《对照记》里的张人骏
13 张爱玲与爷爷
14 还原张爱玲
──作者资料的使用和影响
15 张爱玲与夏志清
16 张爱玲的洛杉矶
17 时势比人强
──麦卡钖「口述历史」如何处变
18 脱鞋进门
──《张爱玲学》增订二版大陆版序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