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观察学经典之作
「如果外星人登陆地球的话,做的大概也就是这些事吧!」(咦?)
路上有这些东西,你知道吗?
只能上下,却通不到任何地方的阶梯
位于二楼的对外门(而且还是可以打开的)
遮不到任何东西的屋檐
「好学生不闯红灯」(这是什么莫名其妙的告示牌?!)
明明是同一区的下水道人孔盖,却印着两种不同的树、三种不同的鱼
从中间被硬生生噼开的老屋废墟
它们存在于日常生活周遭,只是「正常人」如你我往往不会发现。但有一群人深深为此着迷,甚至为它取了个「路上观察学」的名称,对此大做研究。
所谓「路上观察」,顾名思义,就是在「路上」进行「观察」;加个「学」则带了点钻研的意味。这群人除了会将观察结果利用手绘图、照片或是文字记录下来,还会设计工作表格、规定记录准则、为特定物件命名,甚至举办社团训练活动(!?)路上观察学的前身,可追溯到关东大地震之后兴起的「考现学」,在破坏与重建之间,对现时当下的记录;也可以说是对所谓「现代艺术」的叛逆思考:若拿个小便斗签名就能称之为艺术,那观察各地小便斗有什么不同,会不会更有意思?
赤濑川原平、藤森照信、南伸坊,即是此一领域赫赫有名的人物,三人在二十年前(1985年)合编了《路上观察学入门》,为路上观察学经典之作,也让日本掀起一股「路上观察」风潮。
这本书从赤濑川原平以及藤森照信个人现身说法开始:他们是如何对所谓「路上观察」一门展开兴趣(比如到国中还尿床的经验?!)第二部分则是赤濑川、藤森以及另一位路上观察学大将──南伸坊三人的对谈,对谈内容除了当时热中此「研究」的几位名人及有趣例子,也谈到了路上观察与考现学、前卫艺术、自然科学、商业性观察的不同,以及文字描述及手绘图的必要性,替所谓「路上观察学」定调。第三部分是各式各样的路上观察报告,以及观察背后的故事。南伸坊如何利用上厕所空档记录对面公寓的居民生活;一木努为了「捡拾建筑碎片」,连搭公车时也不敢打瞌睡;被喻为「路上观察之神」的林丈二是如何进行人孔盖调查记录;跟在狗后面,可以看到平常看不到的东西?最后一部则是回到所谓「观察的角度」,荒俣宏、四方田犬彦和杉浦日向子各自从其擅长角度告诉我们可以怎么「看」,以及我们可以从观察纪录里「看」到什么。
赤濑川看到林丈二的记录时曾经说:「如果外星人登陆地球的话,做的大概也就是这些事吧!?」姑且不论外星人,现在也早就不是地理大发现后博物馆式猎奇时代,这些记录到底有什么用?所以,记录的重点应该是看、描述,跟新鲜感吧!身为记录者(理论上是我们啦),必须随时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在记录的当下,我们也必须花更多的时间看,同时认真想该怎么用自己的方式描述、记录这个世界。而且,看看别人记录早已习以为常、或已不复存在的日常生活,应该也是挺有趣的吧。(?)
名人推荐 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系教授兼系主任/阮庆岳
实践大学建筑设计学系副教授/李清志
台湾大学城乡所、土木工程学系教授/毕恆达
睁大眼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