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道德性(2版)

法律的道德性(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Lon L. Fuller
图书标签:
  • 法律哲学
  • 道德哲学
  • 法律与道德
  • 伦理学
  • 法理学
  • 正义
  • 权利
  • 责任
  • 法学
  • 社会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新版《法律与道德》那篇幅颇长、名为「对批评者的回应」的终章里,富勒教授就他在初版(1964)中提出的法律与道德观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定义说明与澄清。他在最初的论析中,区分了义务性的道德观,以及期望性的道德观,两者皆承担了擘画与运作社会制度的任务:前者是透过为任何具有特定目的、社会性的身体力行,订下最根本之必要前提的方式;后者则是借由进一步启发这些身体力行往某些方向发展。

  而在修订版中,富勒将火力集中对准所谓新分析法学这支法哲学学派,同时延续了与其学术上对手哈特教授之间的长期论辩。虽然本书作者将此新章节命名为「对批评者的回应」,但由其声称所以写作本章的理由观之,其重点应不仅于此:「当带有批判性的评论涌至后,我自己才越来越清楚意识到,整个论辩其实有大程度取决于我们的『出发点』----这些出发点指的不是他们已经说出的,而是他们误以为没有必要明言的部分;指的不是那些清晰明显的原则,而是那些隐而未显的设定。因此对我来说,在过去双方都力有未逮之下,此时有必要做的,是将这些隐而未显的设定,加以更为适切的表达。」毫无疑问地,富勒教授已经在此就己方的设定做出了适切的表达。

  富勒在此书末加入了一个新章节「对批评者的回应」,针对他一九六四年第一版中所提出的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定义加以延伸,并作更深入的阐述。他最初的理论是区分「义务性道德」(Morality of duty)及「期待性道德」(Morality of aspiration),两者都背负了社会制度计画与运作的责任,前者是为任何有目的社会意图设下规矩,后者则是为这些社会意图指引方向。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朗.富勒(Lon L. Fuller)


  哈佛法学院基础法学荣誉教授。

译者简介

郑戈


  1972年3月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1987年就读四川大学法律学系,1991年本科毕业后任职于四川省自贡市公安局,1993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学习,师从王哲教授研读西方法律思想史,先后于1996年和1998年获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任教于北大法学院。2000年负笈海外,先后访学于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学院、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2004年1月起任教于香港大学法学院,讲授宪法学、法理学、法律与社会和中国法导论等课程,并指导法理学和宪法学专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迄今出版学术译着七部,包括《宪政与权利》、《公法的变迁》、《第三条道路》、《宪政的哲学之维》、《公法与政治理论》、《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以及《法律的道德性》;专着一部,即《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思.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以及论文多篇。

图书目录

导读
二版序
一版序

第一章 两种道德
义务性道德与期待性道德
道德尺度
伦理学语汇与两种道德
边际效用与期待性道德
互惠与义务性道德
在道德尺规上确定指针的位置
奖赏与惩罚

第二章 使法律成为可能的道德
造法失败的八种形式
造法失败的后果
追求合法性之完美境界的期待
合法性与经济计算
法律的普遍性
颁布
溯及既往型法律
法律的清晰性
法律中的矛盾
要求不可能之事的法律
法律在时间之流中的稳定性
官方行动与公布的规则之间的一致性
合法性作为一种实践技艺

第三章 法律的概念
法律的道德性与自然法
法律的道德性与实证法的概念
科学的概念
本书提出的法律观所遭遇的反对观点
哈特的法律的概念
法律作为有目的的事业,和法律作为社会力量的表现事实

第四章法律的实体目标
法律的内在道德相对于实质目标的中立性
作为实效之条件的合法性
合法性与正义
法律的道德性与以未受界定之罪恶为目标的法律
法律的道德性中蕴含的人类观
有效法律行动的限度问题
法律的道德性与经济资源的分配
法律的道德性与制度设计的难题
制度设计作为一种经济考量的问题
界定道德共同体的难题
实质自然法的最低限度的内容

第五章 对批评者的回应
分析法实证主义的结构
对合法性原则最低限度的尊重,对于一套法律体系的存续来说是否必需?
合法性诸原则是否构成一种「法律的内在道德」?
这场讨论的一些衍生意涵

对《法律的道德性》的评论文章一览表
附录怨毒告密者的难题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一场思想实验,作者不断提出各种假设性的情境,让我们在道德的十字路口做出选择。例如,如果为了拯救更多的人,牺牲一个无辜者是否合理?如果法律与正义发生冲突,我们应该如何抉择?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它们迫使我们直面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困境。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正义”概念的多元解读,他指出,正义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包含分配正义、程序正义、矫正正义等多种形式。在台湾,我们经常听到关于贫富差距、司法不公、社会边缘化等议题,这些议题的核心,都与正义的实现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追求正义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不断修正。作者也批判了某些过于僵化的法律条文,认为它们可能导致不公平的结果。例如,某些法律可能对弱势群体造成歧视,或者对犯罪者过于严苛,缺乏人道关怀。这本书并非单纯地批判法律,而是希望通过反思法律的局限性,促进法律的完善和进步。它鼓励我们以更开放、更包容的态度,去审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法律的看法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我总是认为法律是公正、客观的,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但现在,我意识到法律并非完美无缺,它也可能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公平的结果。作者对于法律的批判性分析,让我对法律的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也让我了解到,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需要考虑到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法律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而应该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在台湾,我们经常面临着各种社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劳工权益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需要法律的规范,更需要道德的约束和社会的参与。这本书提醒我们,法律只是手段,道德才是目的。我们应该以道德为指引,为建立一个更公正、更合理的社会而努力。它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法律的完善和进步贡献力量。这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法律教科书,而是一本关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有点挑战。作者的论述相当严谨,引用了大量的哲学和法律文献,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不过,我还是坚持读完了,并且从中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法律的道德性并非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问题,而是一个充满张力和辩证的议题。作者对于“道德相对主义”的批判,让我印象深刻。他认为,如果道德完全是主观的,那么法律就失去了其合法性的基础。因为法律的权威,来自于它所代表的普遍价值和道德规范。然而,作者也承认,道德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因此,法律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完善。在台湾,我们经常面临着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例如,对于同性婚姻、性少数群体权益等议题,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声音。这本书提醒我们,在面对这些议题时,不能简单地以传统道德为标准,而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观点,并寻求共识。它鼓励我们进行理性的对话和辩论,为建立一个多元、包容的社会而努力。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作者选取了许多具有争议性的案例,例如,医生是否应该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而隐瞒病情?警察是否应该为了维护社会治安而滥用职权?这些案例都引发了我们对道德责任和法律义务的深刻思考。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作者对于“良心拒斥”的讨论。良心拒斥是指,某些人因为道德或宗教信仰的原因,拒绝执行法律规定的行为。例如,某些医生可能因为反对堕胎而拒绝为患者提供堕胎服务。作者认为,良心拒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权衡个人自由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台湾,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医疗伦理、宗教自由等议题,这些议题都与良心拒斥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面对这些议题时,不能简单地以法律为准绳,而应该考虑到个人的道德信念和价值观念。它鼓励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为建立一个更尊重人权、更具有包容性的社会而努力。

评分

读完这本关于法律与道德交织的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台湾社会近年来,各种价值冲突层出不穷,从同性婚姻合法化到安乐死议题,再到刑罚制度的改革,每个议题都牵动着我们对正义、公平、人权的理解。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法律并非绝对的道德准则,而是一种社会规范,它在追求效率和秩序的同时,也可能与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直觉产生摩擦。作者对于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论的辩论,以及对不同道德理论的剖析,都相当深入浅出,即使我并非法律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奥义。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强调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考虑到社会文化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台湾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价值观念,都与欧美国家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思考法律问题时,不能脱离本土的语境。这本书并非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建立一个更公正、更合理的社会贡献力量。它提醒我们,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否回应社会的需求,并与道德良知保持和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