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耄耋譜新篇,情係太極春 5年前,也就是2007年3月,趙琴先生81歲的時候,人民體育齣版社齣版瞭他的《太極拳的健身和技擊作用》一書,把他近30年追隨著名武術傢、太極拳技擊藝術大師王培生先生所學到的拳術技藝,結閤自己苦練精研的收獲體會,對王培生老師的經典之作吳式太極拳37式,從體、用兩個方麵,逐式逐動地進行瞭細緻、獨到的解析。此書在太極拳界引起瞭很大反響,獲高度評價,為廣大太極拳愛好者起到瞭撥雲見日的作用。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趙琴先生在完成這部著作的過程中,始終忍受著頭部帶狀?疹的劇烈疼痛和晝夜難眠的痛苦。我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欣然命筆為他寫瞭「於無聲處聽驚雷」的代序。
5年來,我經常打聽他的健康情況,沒有問及過他寫作的事。我以為他已經安心頤養天年瞭,但沒想到他又令人欣喜地完成瞭《太極拳授課實錄》這部經典巨著。一天,他打來電話,再次囑我作序,使我心裏很不平靜。一位86歲的老人,還這樣嘔心瀝血、奮力急耕為什麼呢?我們從他的《太極拳授課實錄》的自序中就完全可以窺齣其心境。他既不是為瞭名利,也不是為瞭晚年的輝煌。他是為瞭不讓「先輩們許多好的高深武功被帶進棺材,成為絕唱」;「不像《蘭亭集序》那樣葬於地下,成為韆古憾事」;為瞭「青齣於藍而勝於藍……」不讓「一代不如一代的悲劇重演」;為瞭不讓「有誌上進之後學,臨太極之門徑,望洋興嘆」!
他認為:「保守這個陋習是最大的喪失武德。」他說:「太極拳是民族魂,不是私人財産。」他「希望廣大太極同好拋棄門戶之見……共同切磋,形諸於筆墨,使太極文化發揚光大……」所以他雖值耄耋之年,仍自強不息,熱情傳播,苦心研究,筆墨不停,奉獻不斷,為我們武術人樹立瞭楷模。我相信,武術界隻要多有一些像趙琴先生這種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人,中國傳統武術的來日會更加輝煌!
趙琴先生的新作《太極拳授課實錄》是吳式太極拳37式和老架83式的閤刊之作。他之前雖已有吳式太極拳37式的專著,但不同的是這次附有趙琴先生親自示範的《精講吳式太極拳技擊作用》的DVD光盤。在體、用兩個方麵講得都極為細緻、獨到,使讀者既有文字可閱,又有視頻可賞,且一看就會豁然開朗。趙琴先生把吳式太極拳37式所有技擊動作和他苦練精研30年極為珍貴的體悟成果,毫無保留地奉獻齣來,給傳統武術文化的百花園增添瞭一份寶貴遺産,對傳統武術的發展做齣瞭一大貢獻。十分難能可貴!此乃是吳式太極拳同門和太極拳界的一大幸事!
《太極拳授課實錄》一書,閤盤推齣的老架83式,不是我們現在常見的楊禹廷先生所傳授的吳式太極拳(北派)83式,而是王茂齋先生所傳授的傳統老架。兩種套路各式的動作名稱基本相同,但動作規範和文化內涵差異很大。楊禹廷先生為瞭通俗易懂、便於推廣普及,用圓周八方綫規範拳式動作。王茂齋先生所傳的老架83式太極拳則是按易經休、生、傷、杜、景、死、驚、開的八門來規範動作。內涵高古而豐富,與人體經絡、髒腑和周易八卦、陰陽五行、天文地理等方麵的知識息息相關,其健身、技擊、開智作用的理論、方法深奧、有趣,其效果更為明顯。楊禹廷先生傳授的吳式太極拳(北派)83式,易學、易練、易懂、易於推廣普及。王茂齋先生所傳授的吳式太極拳老架83式,相比之下要難學、難練、難懂,不易於推廣普及,但卻是我們追根溯源,進一步摸清古今太極拳的發展變化情況,進一步揭開傳統太極拳的精髓、奧妙、真諦,挖掘研究傳統太極拳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好教材,對有誌於陟聖造巔、攀登高峰、飽覽傳統太極拳無限風光的廣大太極拳愛好者來說是十分珍貴的,閱後會覺得有麯徑通幽、耳目一新之感,對你原來所掌握的拳術技藝會有新的啓發、新的激蕩、新的補益,會有很大的收獲(注:這兩種練法不一、內涵不同的新、老83式太極拳套路,都是王茂齋先生和楊禹廷先生分彆傳授給王培生先生,又經王培生先生再傳而流傳至今的)。
另外,趙琴先生還在多篇附錄中把「太極拳與易經」「太極拳站樁要領」「太極拳拳理」「吳式太極拳所涉及的穴位」等都作瞭深入淺齣的詮釋,是太極拳界不可多得的佳作。
寫完此序仍覺意猶未盡,我又藉與好友、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傢李燕剛先生會麵之機請他為趙琴先生題寫瞭「行止無愧天地」幾個字,以進一步錶達瞭我對趙琴先生深深的敬意!祝趙琴先生健康長壽!
北京市武術協會委員
北京市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武術八段
張全亮
序二
「養生有道,防身有術」的授課實錄 太極拳名傢、86歲的趙琴先生新著《太極拳授課實錄》即將齣版,與讀者見麵,這是他幾十年來研究、教學吳式太極拳的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的結晶。這本書中包括兩個部分:王培生先師傳授、趙琴先生講授的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第二部分是王茂齋宗師傳授、趙琴先生講授、周鴻策整理的吳式太極拳老架八十三式。在附錄中還收錄有:趙琴先生寫的太極拳與易經、太極拳站樁要領、太極拳理,還錄有練吳式太極拳涉及到的主要穴位。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續不斷,拳式靈活。拳架由開展而緊湊,緊湊中而不顯拘謹。推手動作嚴密細膩,守靜而不妄動,亦以柔化見長。
1953年,王培生先生在北京工業學院(現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式太極拳時,見學生功課繁重,閑暇時少,應校方之請,將老架八十三式中的重復動作刪去,保留三十七式精華,將拳架以六閤八法為綱,重新創編,又輔以精闢闡述,以便師生學練。後經楊禹廷老師首肯,公諸社會。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完全保留瞭傳統拳法的真旨,並且經王培生先師博大理論的詮釋,使學練者窺見堂奧,先後在北京和東北地區推廣,深受廣大愛好者歡迎。1981年,此書正式齣版後,很快在全國各地廣為傳播,先後多次再版印刷,均搶購一空。還曾翻譯成多種文字齣版遠播到海外,影響甚大。
曾維祺翻譯齣版的英文版《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王培生著)一書,曾被美國宇航局列為宇航員的訓練教材之一。2001年3月28日《中國體育報》報導,美國休斯敦宇航中心在飛船發射前,讓宇航員演練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然後進入駕駛艙。美國科學傢認為太極拳是舒解宇航員起飛前心理緊張的最佳手段。
吳式太極拳是從楊露禪宗師所傳的太極拳套路演化而來的。清朝道光年間,楊露禪宗師在北京教拳時,全佑是受益最佳的弟子之一,學得楊式大架,後又從楊露禪次子楊班侯學得楊式小架。因全佑事師最孝,學習篤誠,深受楊氏父子寵愛,兼得楊露禪、楊班侯兩代大、小架之精華,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時稱他練的拳為中架太極拳,是吳式太極拳最早的雛形。
據《太極功同門錄》所記,全佑傳人有王茂齋、吳鑒泉、郭鬆亭等。吳式太極拳的定型是在1902年全佑逝世以後,王茂齋和師弟吳鑒泉、郭鬆亭等一起經過多年的演練、切磋、研究、提煉、昇華,並吸收瞭其他優秀的太極拳技法,形成瞭新的拳式特點。中正安舒、不縱不跳、輕柔緩慢、鬆靜自然、緊湊舒伸、圓活靈巧、點打拿發融為一體,廣為傳播,使吳式太極拳名聲顯赫,愛好者隊伍不斷擴大。當時叫「太極功」(見1929年王茂齋編輯齣版的《太極功同門錄》)。
1928年,吳鑒泉先生南下後,王茂齋先生擔起瞭吳式太極拳在北方發展的重任,經常輔導弟子們在北平智化寺、東堂子鬍同等處練拳。20世紀30年代初期,在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成立瞭「北平太廟太極拳研究會」,王茂齋先生主教,其得意弟子楊禹廷先生助教。「北平太廟太極拳研究會」是當時太極拳愛好者學習、活動的群眾組織和主要場所,亦是太極拳高手雲集,名宿、商界及各行業人士練拳、交流之處。
王茂齋先生在全佑逝世之後,一直聞雞起舞,苦練精研,廣收門徒,傳藝不止,苦心經營近四十年,培育瞭眾多的武林高手,並把技藝推廣到山東、東北等地。主要弟子有彭仁軒、趙鐵庵、楊禹廷、修丕勛、曹幼甫、李子固、王子英(子)、劉光鬥、王曆生(侄子)等一百多人。
吳式太極拳老架八十三式,由王茂齋先生口傳親授給再傳弟子王培生先生。20世紀90年代初,王培生老師開始在《人民日報》社、舞蹈學院、國傢教委等單位開班傳授吳式太極拳老架八十三式。1995年,趙琴老師和師弟張偉一老師帶領日本、韓國四名入室弟子,在王培生老師傢中學老架八十三式數月,又進一步得到王培生老師親傳。
趙琴先生1926年齣生於北京,滿族,正白旗,覺羅氏。學生時期曾參加過中國抗日遠徵軍,跟隨以「飛鷹將軍」孫立人為代錶的愛國抗日將領,赴印度、緬甸戰場抗日,曆經韆辛萬苦,打齣瞭中國軍人的英勇善戰、堅貞不屈的精神。
新中國成立以後,趙琴先生多年從事機械加工工作,刻苦鑽研,熟練操作車床、銑床、鑽床、刨床、磨床等多種機床,後又自學成纔,成瞭一名機械工藝設計師,參與設計、製造瞭645型旅遊客車、中國第一颱食品速凍機等,受到有關部門的錶彰和嘉奬。多年風風雨雨的生活磨鍊,成就瞭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行勝於言」的作風。
一位86歲的老人,長年堅持到公園教拳、研究推手技藝、著書立說,毅力驚人,精神堪稱楷模。正是這種優良的品德,使他鍾愛傳統文化、演練太極拳,30年來持之以恆。多年的機械工藝設計工作,養成瞭做事細緻認真、一絲不苟、重視規範的工作作風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以加工精密機件的細緻入微的作風來研究演練太極拳,對太極拳的每招每式的運動軌跡、方嚮、意念都研究得深入細緻。為瞭深研王培生先生的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多次從頭學起。當年王培生先生在承德市教拳,趙琴先生就跟到承德市學習。他把王培生先生的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一招一式都仔細體悟,反覆玩味,廣泛交流,把王培生先生書上寫的、課堂上講的、示範時聯想發揮的,都一一記錄,並反覆實踐、驗證,並得齣自己的體會。如果說王培生先生是在保護中傳承傳統武術的榜樣,又是在創新中發展傳統武術的楷模,趙琴先生就是忠實地繼承瞭王培生先生的優良傳統。
多年來,趙琴先生培養瞭眾多優秀的太極拳人纔。例如,韓國弟子樸鍾球,他悟性好,認真刻苦,學有所成,現在韓國首都首爾開辦身心修煉中心(武館),傳授中國的傳統太極拳,在韓國影響甚廣,還擔任瞭韓國武術太極拳聯盟的領導職務。
趙琴先生曾多次在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和北京理工大學工會聯閤舉辦的太極文化講座上,講授過「吳式太極拳經典拳式——攬雀尾——動作解說與用法」「如何避免雙重」等,受到好評。曾應邀在江蘇淮陰市和內濛古巴顔淖爾盟、錫林格勒盟,以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及吳式太極拳老架八十三式,受到愛好者的歡迎。趙琴先生齣版的其他著作還有《半瓶齋詮注「太極拳的健身和技擊作用」》(人民體育齣版社齣版)。
在「半瓶齋」裏,趙琴先生與「黃金搭檔」(賢內助、夫人張鳳雪)「看經文、讀文史、會拳友,試法過招」,他們不僅有「以文觀法」之智慧,更擅長「以形鑒真」的纔能。在三十七式和八十三式總綱的基礎上,結閤「三導」「三多」(易導、生理導、經絡導;多方麵、多角度、多層次),大視野地闡發述明,完善三十七式和八十三式「言猶未盡」之處。深研三十七式和八十三式也是愛好者和習練者的傳承需求。「半瓶齋」主人做到「常後而不先,常應而不倡」,予人之所思,授人之所想的求實治學美德。
《荀子‧勸學篇》中指齣,「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趙琴先生正是這種「鍥而不捨」作風的典範。在一些人心態浮躁的當下,尤其需要提倡這種作風。
建設文化強國是現在的當務之急。武術太極拳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珍寶,相信趙琴先生和他的弟子們奉獻齣的這本《太極拳授課實錄》一書,必將豐富武術太極拳文化的寶庫。愛好者、演練者如能從中讀懂、讀通而又得其要旨,將會步入「養生有道,防身有術」的境界。一書在手,終身受益。
周世勤
於北京中關村西區 勵勤書屋
註:周世勤係北京市武協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王培生先生弟子,中國武術八段,全國優秀武術輔導員;航天三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