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母亲都会这样告诫我们:「小孩子什么都不要管,最重要的事就是要专心唸书;把书唸好了,长大自然就会赚大钱,就会变成有钱人过好日子了。」等到真的长大了才发现,从小到大只会唸书,根本不懂得怎么赚钱,也根本没有读好书自然就会赚大钱这样的奇蹟发生。不论会不会唸书,每一个人大都得靠自己摸索,从头学起,学习怎么找工作、怎么理财、怎么投资,一路上可能还跌跌撞撞,用每一次的失败来累积经验。但成就可能也只是一般般,养家煳口、养儿育女,勉强收支打平,日子算是过得还可以。
你是否曾感叹过,如果能够像现今的孩子们,自小就开始接受理财教育,拥有丰富多元的理财投资讯息,培养正确的理财投资观念,也许你的人生会因此大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在近几年,国人受欧美国家的影响,儿童理财教育正夯!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所以坊间每逢寒暑假,各类的儿童理财教育班几乎都班班爆满,父母亲已经察觉,光是要求孩子们努力读书考第一名,已经不足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点上;学会理财,富在起跑点,更是刻不容缓。理财不再只是大人的事了,对孩子来说,「理财课」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以美国为例,每年的四月份,都是孩子们最忙的时候,他们不是忙着准备升学,而是忙着学习怎样理财。每到此时,各个学校都做好接待这些孩子的准备,包括银行在内的一些金融机构,也纷纷派出自己的职员,到全国各地的学校去举办一些理财讲座,将一些理财技巧传授给当地的学生。而这样的讲座,不但受到孩子的喜爱,同时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欢迎。
当然了,美国之所以如此重视学生的理财教育,也是事出有因的。1997 年,美国有两位大学生突然自杀,而他们自杀的地方,周围全是信用卡凭单。这件事使美国政府受到极大的震惊,也使人们产生了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个年轻人走上绝路的呢?原来,由于这两位大学生无法承受信用卡债务所带来的压力,所以才选择了自杀,以此来躲避沉重的债务。而他们之所以年纪轻轻就欠下这么多的债务,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而是他们没有理财的观念。在弄清了这些原因之后,为了避免这些悲剧继续重演,美国政府于是将每年的四月定为「青少年理财教育月」。因为官方与社会已经意识到,理财教育的缺失,所带来的后果是难以估算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理财的观念,轻则一生碌碌无为,与幸福失之交臂;重则将走上不归路,付出生命的代价。
实际上,对于儿童财商的开发和培养,也不是从美国开始的。中东的犹太民族,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重视对孩子财商的培养了。对于犹太民族的孩子来说,如果要想得到零用钱,就必须分摊家务,正是这种从小就养成的「不劳无获」的观念,使得犹太民族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所以,当他们长大后,不管走到哪里,也不管面对多么恶劣的环境,他们都能够活得很自在,因为他们会赚钱。那么,犹太人是不是眼里只有钱呢?难道他们的父母都不疼孩子,忍心让年幼的孩子自己赚钱吗?是不是只顾赚钱而忽略了读书呢?当然不是!实际上,犹太人只把赚钱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他们更重视的是读书,并从书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知识。相传,犹太民族的孩子在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为他翻开书本,将蜂蜜滴在书上,然后叫小孩子去舔着吃。而这种做法的用意非常明确,就是告诉孩子:书本与知识是甜的。而在犹太经典《塔木德》这本书中,更是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拥有了知识,那你还缺什么呢?如果你缺乏知识,那你还拥有什么呢?」可见,犹太人对孩子理财的培养,就是从生活着手、从知识入门的。
因为脱离了生活,一切都将无人谈起;而没有了知识,就不可能开发智慧,也就谈不上理财的培养了。或许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好好读书,而不宜让他们过早受到「铜臭」的污染。这种看法的出发点当然没有错,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很多孩子因为功利性太强,最终导致人性的扭曲,甚至为了钱而不择手段,毫无底线。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否定,让孩子及早接受理财教育,了解一点金融知识,反而使孩子对金钱的认识更加理性,并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随着儿童理财教育的趋势发展,台湾在教育部的努力之下,也将理财教育纳入中小学的教材当中,尽管不一定要在考试中出现,但却也绝对是在我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知识。也的确在有心的推动之下,父母亲对儿童理财也愈发重视。根据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台湾小学生里约有九成的学生有储蓄的概念,六成的学生开始有零用钱记帐的习惯,七成的学生会自发性的存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另外,储蓄的习惯,除了存在传统的扑满里外,有过半的小学生会存在银行、邮局里,甚至在父母亲的引导教育之下,开始学习进行小额投资。比起以往,足以显见台湾父母也正积极地的力行儿童理财教育。但要如何才真能有效的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理财投资,这也是父母亲必需要有的智慧!到底该怎么开始?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模仿对象,看到什么就学习什么,不论是好的、坏的。而理财教育更是生活与家庭教育的一部份,但许多的家长往往忽略了身教重于言教,殊不知花费无度、冲动性的购物、盲目的投资……等等这些不好的理财消费习惯,都很有可能会反应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因此,「以身作则」可以说是好的开始的第一步。
无庸置疑,孩子理财的教育是越早起步越好,可以说越早开始,成效越高。所以,父母越早拥有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观念,孩子拥有财富人生的梦想就能越早实现。父母能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进行合理的理财教育,孩子就有越早拥有财富的可能与潜力,因为「理财的起跑线,就是富裕人生的起跑点」。
财经专家经常强调一句话:「幼不学理财,财不理终生。」深究其意,即是说理财观念的教育要及早进行,而不是等到孩子长大了再去灌输,因为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着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说过:「诺亚并不是在已经下大雨的时候,才开始创造方舟的。」言外之意就是说财富需要累积与提早准备。巴菲特认为,父母的影响和家庭的教育很重要,对他的一生影响极大。他在接受一项专访时曾说,他父亲对他的启发最大。在他年幼的时候,就从父亲那里学习到了需要尽早养成正确的习惯,「节省」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课。另外,他六岁开始做生意就懂得避风险、十二岁开始人生的第一本帐薄,并开始投资股票,借由经常被父亲叫着帮张贴股市信息,让他在潜移默化当中对股市交易和行情有了一些薰陶,二十岁就已累积近一万美元的资本,再加上不断的学习精进,方能缔造股神的传奇。由此可见,如果父母忽略了对孩子的理财教育,那就等于偷了孩子富裕的未来和美好的人生。
同样的,理财教育也不是等孩子出现问题了再去纠正。哲学家阿朗说:「播好的种子,应该播在土壤里,而不是在沙地上。给婴儿看米开朗基罗、达文西的作品,从摇篮时就让婴儿听贝多芬!」他的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种有益于身心成长的环境中,孩子的未来才能充满希望。实际上,理财教育也是一种生活教育,因为这些教育皆取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贯穿孩子的一生,所以是一种最自然、最生活,也是最容易让孩子接受的训练方法。
在现代父母愈来愈重视菁英教育之际,理财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尽早让孩子认识理财观念、培养理财能力与理财智商、建立正确的金钱观与人生观,即使留给他们再多的财富,终究会挥霍一空。
钟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