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爱前面:成功的教养是给有准备的父母

想在爱前面:成功的教养是给有准备的父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教养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父母成长
  • 积极教养
  • 情绪管理
  • 沟通技巧
  • 教育方法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是虎妈,拒当奶妈!
  梁旅珠最独特、最有效率的教养法──
  「想在孩子成长前面」。

  继《梁旅珠教养书──教出录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儿的教养祕笈》、《跟着梁旅珠教出好孩子》后人气新作!

  没有人天生会当父母。
  但梁旅珠认为,教养,父母可以预先准备与计画。

  ‧54个最让现代父母头痛的教养问题,梁旅珠一一深度解析。
  ‧91个「教养TIPS」+135个「父母可以这样做」。
  ‧特别收录「关于教养,父母千万不要做的32件事」。

  两年来,心急如焚的台湾父母,不断书写各种教养上的难题与困境,希望梁旅珠能回应与指点。梁旅珠在心疼之余,整理出自己的教养观点,期待能让父母放下焦虑,营造更和谐的亲子关系。

  ‧读国中的女儿一考试就紧张,一紧张就考差,该怎么帮她?
  ‧儿子高中没考上理想学校,心情跌到谷底?
  ‧高一的儿子对外表不满意,怎么办?
  ‧上大学的儿子脸书严重成瘾,怎么劝都不听?
  ‧成年的女儿是月光族,如何是好?

  幼儿老讲不听?
  父母必须同一阵线,而规矩,父母务必说到做到。

  青春期孩子唸不得?
  「同理心」与「温柔的坚持」是最好的方法。别看青春期的孩子外表很酷,他们还是爱听温暖的话语与赞美,也期待得到父母认同。

  成年孩子,晚熟、不负责又茫然?
  父母必须准备充分的理由和事证,再依孩子个性,找出适合、有效的方法与孩子沟通。必要时,请尽早把问题还给孩子自己去面对。另外,父母尽力而为之外,也要学会放下。

  错误→看小孩看小说,你就念:「这么晚了还在看小说!等下功课又写不完!」
  正确→「这本书名看起来很有趣……不过功课写完了吗?要不要先把功课写完再看,免得待会又太晚睡?」

  错误→孩子一哭闹,你就说:「再哭,我就把你丢在这里!真丢脸!」
  正确→「有情绪宣洩一下是好的,不过哭并不能解决问题,妈妈先让你静一下,等你哭完了,有什么话想说,我随时可以来陪你。」

  对于教养,梁旅珠完全可以体会父母舍不得孩子有一丝丝受挫、受苦的心,但她想提醒父母,请别用尽一切方法,去为孩子营造完美环境或排除所有困难,父母所筑起的保护伞,只会让孩子成为逃避的下一代。父母应该利用生活上各种大小事件,去引导孩子寻找自己的天赋,去培养负责,勇于挑战自己的那份心,那也才会是父母与孩子都雀跃的美好人生。

本书特色
    
  ‧继《跟着梁旅珠教出好孩子》、《梁旅珠教养书──教出录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儿的教养祕笈》热销后的新作!
  ‧梁旅珠最独特、与他人不同的教养哲学──「想在孩子的成长前面」,为孩子的成长做更多的准备与计画。
  ‧54个最让现代父母头痛的教养问题,梁旅珠一一深度解析。

  91个「教养TIPS」+135个「父母可以这样做」。
  特别收录「关于教养,父母千万不要做的32件事」。

名人推荐

  杨锦郁(散文作家、《联合报‧家庭与妇女版》主编)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梁旅珠


  北一女、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宾州大学硕士,曾主持台湾第一个自制旅游节目「世界真奇妙」,获得新闻局金钟奖。

  从小各方面优异的她,一对子女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女儿2010年北一女毕业,同年录取美国七大顶尖名校,哈佛、耶鲁、史丹佛、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宾州大学,打破北一女创校百年纪录,女儿后来选择史丹佛大学。儿子于2011年进入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就读。

  目前担任明曜亲子馆负责人、呈熙文教基金会执行长,曾出版《那些旅行中的闪闪时光》、《跟着梁旅珠教出好孩子》、《梁旅珠教养书──教出录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儿的教养祕笈》、《浮世の绘──我和我的那些日本朋友们》、《日本梦幻名宿──温泉、美食、建筑的美好旅行》、《Kuli好狗命──A Queen’s Dog》。

图书目录

009当父母是需要学习的/杨锦郁(散文作家、《联合报‧家庭与妇女版》主编)
013关于教养,父母千万不要做的32件事!

part1父母提问
chapter1如何培养孩子好的观念与态度?(学龄前~小学)
026女儿爱唱反调,该顺着她吗?
032出门,孩子吵着要跟,怎么办?
036老大爱争宠,如何是好?
040如何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046家里的白脸、黑脸,如何协调?
052是爱的教育?还是宠溺?
057姐弟争执不休,如何是好?
061出国旅行,想带小小孩,适合吗?
066负面话语,让儿子受伤了?
070如何训练孩子做家事?
074该不该为出门玩请假?
078想让孩子返台学国语?

Chapter2如何面对青春狂飙期的孩子?(国、高中)
084如何帮儿子走出考差的阴霾?
080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对话?
093孩子对外表不满意,怎么办?
098怎样改变没有互动的家人关系?
106当成绩不好,先生对孩子说:「你很丢脸」?
112篮球与课业,能同时兼顾吗?
118孩子爱抱怨,该怎么开导?
123火爆的青少年,怎么沟通?
129儿子是同性恋,怎么办?
135读国中的女儿与网友见面,该阻止吗?
139读国中的女儿失恋了,该如何帮她?
145儿子的学习环境不佳?
149孩子口无遮拦,怎么办?
153孩子考试容易紧张?
157读高中的女儿该不该和男友分手?
161母亲想念儿子,如何是好?

Chapter3如何面对晚熟的大学生?(大学~成年)
166儿子脸书成瘾,怎么办?
173儿子大学唸不完?
177女儿朋友的负面情绪,该如何处理?
182孩子不积极,怎么办?
187十八岁的儿子抽菸、喝酒,该不该管?
192为了女儿,我得了忧郁症?
199孩子内心常有挫折感,该如何帮忙?
205当儿子谈起远距离恋爱?
209儿子很宅,如何是好?
213该不该鼓励孩子参加大学社团?
218女儿是月光族,怎么办?
223担心女儿的未来?
227是心灵成长?还是敛财?
233婚姻是否这样就算了?
237媳妇是爱购物的月光族?
242该如何请先生帮忙与婆婆沟通?
246如何让兄弟姐妹分担对父母的责任?

Part2学生提问
252该选哪一所学校,才是对的?
256我是迷茫的青少年,怎么办?
262我选了一所没有兴趣的学校,如何是好?
267我对前途感到茫然,怎么办?
275如何让父亲改变?
281父母为我吵架,怎么办?
288弟弟爱搞社运,要怎么劝他?
293父亲爱乱投资,我好烦恼!
298如何帮弟弟找回生活的动机与热情?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当父母是需要学习的/杨锦郁(散文作家、《联合报‧家庭与妇女版》主编)

  大家都知道,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独立,必须经过长年的学习。孩子的学习养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而来,而这几个学习管道,又以家庭教育最重要,也最根本。我们常赞美某些人「家学深厚」,这句话的背后除喻指知识底蕴外,更包含了道德身教,后者是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难以提供的。我常跟朋友说,只要父母关心孩子,那么孩子在学校或社会上受到了委屈,回到家里,借由家庭爱的力量,是可以得到调节或修复的。

  然而要如何培养「家学」呢?这是为人父母者都要思考的问题。大部分的人结婚之后,自然地会生育,但会生并不表示会养。当了父母后,通常就以自己的成长经验为标准,继续用这一套模式教育自己的孩子,譬如我自己从小备受父母的疼爱,父亲先进开明,在他眼里,男孩和女孩完全平等。在爱和自由中长大的我,当了母亲之后,给了孩子完全的爱,但我坚守「孩子可以疼,但不能宠」。孩子在拥有丰富的爱和自由的环境下,对学习也会有比较多元的探索;反观我读书时的一个挚友,她的家庭环境和我家差不多,但父母情感不睦,我们在双十年华时,她就跟我说,她以后不想结婚,若结婚后也不要生小孩,因为她预期自己以后的婚姻不幸福,后来也果真如此。所以,「有样学样」大抵是每个人当父母的基准,但是这种土法炼钢的方式,却很容易造成不开心的祖母教出孤僻的父亲;父亲再以其道让儿子在成长过程中失去快乐。这样的亲子关系,虽然也存有爱,只是这样的爱,让彼此都得不到温馨的慰借。那么,父母该如何付出他们的爱,才是贴切且合情理的呢?
我以为当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是的,当父母需要学习!因为没有人天生就会当个好父母。

  我自己育有两个资优的儿子,二十五岁初当人母时,我的床头放着一本「育婴大全」,孩子发烧、胀气、餵副食品时遇到了问题,我就查阅这本书,真正应了「老大照书养」这句话。后来孩子渐渐长大了,遇到许多问题,已非育儿百科等书所能解决,最多能谘询的是姊姊的看法,因为她的孩子都比我的大。我记得老大从小六开始叛逆,一直「臭」着脸到国中,姊姊对我的劝告只是「忍」;然而除了「忍」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抒解呢?在本书中,我看到了旅珠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中肯且适当的意见,例如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先表达赞美和鼓励;在态度上要「不动怒」及「温柔的坚持」。这些意见比「忍」更为实际有效。

  旅珠在本书中所触及的孩子教养问题,大都在《联合报‧家庭与妇女版》的专栏谈到。专栏刊出时,很受到读者的喜爱。专栏结束时,还有读者不断来信,想要寻求她的协助;也确有一个年轻女性读者在她的帮助下,顺利地推甄上台大,成为她的学妹。

  旅珠教导一双儿女的成功经验有目共睹,而我也有一对相差八岁、目前皆在台大就读的儿子,对于教养孩子一些体会,某些时候,我甚至会觉得自己自由和开放的教养观,似与主流想法格格不入。

  然而这样的我,在阅读旅珠的专栏时,却常有「深得我心」的感觉,因为聪慧的她,不但能针对亲子之间的问题,给予实在且适性的意见,更常有退一步的开阔建议,让当事者得以回身,重新再觅得一条出路。毕竟教养本来就有无限的可能性,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路。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如何以爱为前提,让家长和子女一起学习和成长,这是本书最吸引人之处。

  我和旅珠只见过一次面,但却长期阅读她的文章。身为写作者,我知道文字最能展现一个人的真实性情。在她的图画,我看到她的才华;在她的文字,我读到她的聪明、亲和、宽广的视野和包容力,我以为她是一个具有成功特质的人。

  继前几本教养书之后,旅珠的《想在爱前面──成功的教养是给有准备的父母》,以流畅的叙述,五十四个教养问题,全面地反应了当代社会中,父母和年轻孩子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引领读者如何能够成为好的父母,成功地教养出快乐幸福的子女。 

图书试读

儿子脸书成瘾,怎么办?

Q:

我儿子现在读大一,他去年突然变成不爱讲话。我们是民主的父母,上大学,帮他办了智慧手机,但从那时起,他开始沉迷脸书。

他在脸书上跟朋友互动良好,我试用FB跟他聊,但效果有限,几个月前,他关闭了动态,不再跟家人互动,让我非常恐慌!我多次表达心情,他却无动于衷;我很想暂停他的手机上网,但又怕反效果。

现在他面对亲人总臭着脸,不言不语不笑,只有玩FB时,嘴角会抽动!请问我应该如何做?怎样能让他回复以前的个性?

A:

集体的社会现象

关于网路成瘾,之前的家长提问,多半是忧心孩子沉迷线上游戏或流连网咖,但最近几个月来,我收到不少家长来信,却都已变成急于了解,如何能让每天挂在脸书上的孩子「戒瘾」。

光看有多少成年人和上班族也成了低头族和脸书控,就不难发现,社交网站成瘾症已然成为一种集体的社会现象,不再只是孩子或学生的问题。就好比一种流行病毒,多数人不论年纪都难逃感染,只有身体好、抵抗力够强,或从不接触的人,才能倖免于难。

延后孩子接触网路,并对孩子说明网路使用的「规范」

像网路成瘾这类的「行为」上瘾,跟毒品类的上瘾不同;后者有可能因一时好奇,尝试几次即误入歧途,但前者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才会养成上瘾现象。因此,唯一的避免方法,只有预防性的尽量延后孩子与这类东西的接触,或从小管制孩子上网的时间及浏览的网站。

问题是,大学生算是成人了,如果事前未做防范,亲子之间的沟通管道又不再畅通,老实说,除了财务方面的控制,父母已经无计可施。

所以孩子经济尚未独立之前,如果家长想提供孩子任何「福利」,最好能把一些规范讲在前面,比方话费上限及使用限制等等。若待孩子发生状况,且养成习惯之后,父母才想强势干预,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剥夺」,势必形成亲子冲突。

逐步放手,并调整期待,是父母的功课

其实,上大学对孩子来说是相当大的阶段性变化,几乎所有孩子的生活、社交和读书上课方式,都会产生极大的改变,不但会变得较为独立自主,与家人的互动与相处时间,也不可避免的会大幅缩减。

家长们对这样的变化最好有心理准备,及早建立后续的互动模式,然后逐步放手,减少控管、干涉,才不会因为不适应孩子离家或抱持错误期待,造成双方压力。

当然,即使相处时间减少,理想状况下的孩子,应该还是跟父母、家人保持良好的互动与关系,理论上,还会因为成熟度增加,与大人相处的礼貌、应对,更加进步。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