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吧!孩子才能独立

放下吧!孩子才能独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教育心理
  • 独立性培养
  • 放手
  • 成长
  • 家庭教育
  • 儿童教育
  • 育儿
  • 情绪管理
  • 沟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美国,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让每一位父母关注孩子成长,从培养孩子学会选择开始。
在选择时,父母是旁观者,是建议者,是引领者、指导者,而非抉择者。
还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在不断选择中成长,再成长!

  一个国家国民的道德品质如何,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对其子女的教育,也就是家庭对子女的品质教育水准。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镜子,家庭教育得好,孩子可以成为天使;教育得不好,孩子可能成为魔鬼。因此,对孩子的品质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个人的成长,甚至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

  许多孩子受到父母的宠爱,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他们不知道父母劳动的艰辛,体会不到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们的重要性,认为生活的一切都来得那么容易,那么自然。如是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滋生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思想,这样,显然是不利于孩子今后走向社会发展的,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对孩子进行生活自理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自我料理、自我管理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在美国,为了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孩子的行为,在孩子一生成长的大多数情况下,师长都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选择。

  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会面临很多选择的机会,这些选择机会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们成长的机遇,让孩子经历选择,孩子的能力会不断提升。每做一次选择,孩子的经验、能力便提高一次。因此,父母要放手给孩子机会,不能越俎代庖,事事代替,让孩子成为现成的接受者,这样的孩子将来的发展与成长是可悲的,人生遭遇是可怜的。

  让每一位父母关注孩子成长,从培养孩子学会选择开始。在选择时,父母是旁观者,是建议者,是引领者、指导者,而非抉择者。还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在不断选择中成长,再成长!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为《智慧育儿: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的艺术》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不包含您提到的“放下吧!孩子才能独立”这本书的内容: --- 《智慧育儿: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的艺术》 作者:[此处可填写作者姓名,例如:张明] 出版社:[此处可填写出版社名称,例如:启航文化出版社] 书籍页数:约 450 页 定价:RMB 69.80 ISBN:[此处填写示例 ISBN] --- 图书简介: 洞悉现代育儿的迷思,重塑亲子关系的基石。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父母们似乎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育儿资源,但随之而来的焦虑感也从未如此强烈。我们手握无数的育儿“指南”,却常常感到迷失方向:如何才能培养出一个自信、有韧性、能够自我驱动的下一代?传统的说教和控制,真的能奏效吗? 《智慧育儿: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的艺术》并非又一本教您“如何做”的实用手册,而是一部深入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旨在帮助父母重构育儿哲学的心灵指南。本书的核心在于揭示一个关键的育儿真谛:真正的教育,是点燃孩子内在的火焰,而非用外部的火柴不断地替他们点燃。 本书的作者结合了深厚的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多年的家庭教育咨询经验,以及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亲子互动的观察,构建了一个全面而富有洞察力的育儿框架。我们不再将目光聚焦于孩子暂时的成绩或行为表现,而是着眼于构建他们一生的核心竞争力——内在驱动力。 全书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引导父母实现深刻的自我觉察与行为转变: 第一部分:理解驱动力的起源——从依恋到自主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驱动力的心理学根源。我们首先探讨了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如何影响孩子对安全感和探索欲的平衡。书中详细阐述了“安全型依恋”在促进孩子主动探索外部世界中的关键作用。我们不再将孩子的好奇心视为麻烦,而是将其视为最宝贵的学习资源。 关键章节包括: “焦虑的链条”: 分析父母的焦虑如何通过微小的互动无意中传递给孩子,阻碍其自主性的发展。 “探索的舒适区”: 讲解如何科学界定并逐步扩展孩子的“学习边界”,确保他们在感到安全的同时不断挑战自我。 “内在动机的生物学基础”: 介绍多巴胺回路在持续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设计环境来自然地刺激这些神经通路,而非依赖外部奖励。 第二部分:从“管理”到“赋能”——重塑父母的角色 许多父母陷入了“微观管理者”的泥潭,事无巨细地安排孩子的日程、选择他们的朋友、干预他们的冲突。本书坚定地倡导角色转换:父母应从“指挥官”转变为“生态系统的设计师”和“可靠的后盾”。 我们将提供实用的工具来帮助父母实现这种转变: “决策权力的渐进转移”: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步期、学龄前、青少年)设计了具体的“放手”计划。例如,如何从提供两个选项(有限选择)开始,逐步过渡到完全由孩子主导的日常决策。 “错误作为数据的艺术”: 强调“失败是信息”而非“终点”。本书提供了一套“后果分析框架”,指导父母在孩子犯错后,如何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而不是进行惩罚或指责。 “共情式倾听的五步法”: 详细分解了如何放下评判和建议,真正倾听孩子的情绪和需求,从而建立深层次的信任关系,这是内在驱动力生长的土壤。 第三部分:培养韧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挫折的导航 现代社会对“抗挫力”的需求日益增加。本书指出,韧性并非天生,而是通过恰当的经验累积而成。如果父母总是提前移除所有障碍,孩子将永远无法习得应对逆境的技能。 本部分聚焦于培养孩子的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式提问的力量”: 提供了数百个取代“你应该怎么办?”的开放式提问范例,鼓励孩子从“被动接受指令”转向“主动思考策略”。 “挑战的难度校准”: 如何识别和设置那些“刚刚好”有挑战性的任务,确保孩子既不会因为太难而放弃,也不会因为太易而感到无聊。 “情绪风暴中的锚定技术”: 教授父母如何在孩子面临巨大情绪波动时,保持自身的平静,并引导孩子识别、命名和接纳自己的复杂情绪,为理性解决问题铺平道路。 第四部分:环境塑造与长期愿景——构建支持成长的土壤 内在驱动力并非孤立存在,它需要一个滋养它的外部环境。本书最后一部分将视角从亲子互动扩展到家庭文化和生活环境的构建。 “意义与目标的连接”: 如何帮助孩子将日常任务(如家庭劳动、学业任务)与更大的家庭价值观或个人兴趣联系起来,赋予行为内在的意义。 “合作而非竞争的家庭文化”: 探讨了如何调整家庭内部的语言和互动模式,减少比较和竞争,转而强调个体潜能的实现和相互支持。 “数字时代的自我调控”: 针对现代挑战,本书提供了不带有技术恐惧或完全禁止的策略,指导父母与孩子共同制定屏幕时间管理和自我注意力的策略,培养他们对自身精力的主动掌控感。 《智慧育儿: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的艺术》 是一次邀请,邀请父母们放下控制的欲望,拾起信任的勇气。它提供的不是速效药方,而是一套持久、有机的成长哲学。通过阅读和实践本书的理念,您将看到孩子从一个被动的服从者,蜕变为一个充满好奇心、有目标感和强大生命力的探索者。这本书将帮助您与孩子一起,构建一个更少冲突、更多自主、更深连接的未来。 适合人群: 所有希望培养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家长。 对当前教育理念感到困惑,寻求更深层次育儿智慧的父母。 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及相关专业人士。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潘凌杰


  毕业于生物工程专业,后出国研修心理学,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论,经常在报章杂志上发表。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好品质是孩子赢得成功的机遇
三岁定八十,好品质好人生    14
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    18
自利反而失利    2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6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1
虚荣心是毒药    36
教育孩子做一个真诚的人    39
「信用」两字,受教一生    44
嫉妒不利于孩子成长    48
让孩子充满信任感    52
认识自己,走向成功的前提    56
杜绝孩子说谎的习惯    61

第二章 独立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温室里的花朵,美丽但脆弱    66
过度保护孩子,等于阻碍他成长    69
小鬼应早当家    74
让孩子收起依赖的恶习    78
从小教会孩子理财意识    82
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让孩子遇事有主见    86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90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95
过分关心孩子,他会没有抵抗力    99
    
第三章 坚持到底,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
鼓励孩子再坚持一下    106
有一种成功叫磨难    110
接受失败,迎接成功    113
让孩子重视小事,坚持从小事做起    117
锻鍊孩子的抗压能力    120
让孩子把一件事情坚持做下去    123
有取舍的放弃才能更好前行    126
打败你的永远是自己    129
    
第四章 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控制冲动

倾听孩子的心灵之音    136
跟孩子交朋友    140
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    145
学会欣赏你的孩子    149
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    154
订协议可以有效约束孩子的情绪    159
帮助孩子约束行为    162
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167
培养孩子的胆识    172
制定合理的「家规」    176

第五章 兴趣可以给你造就小天才
帮助孩子实现他的梦想    182
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    186
让孩子找兴趣,不要让兴趣找他    190
缺乏想像会扼杀孩子探索的兴趣    194
让孩子学习思考    198
打破孩子的定势思维    202
不要剪掉孩子梦想的翅膀    206
发现孩子的兴趣,挖掘孩子的潜能    210
正确应对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13
    
第六章 人际关系很重要

交往能力强,孩子未来好    220
教孩子获得好人缘的技巧    225
让孩子学会赞美别人    230
小心眼会伤害孩子的人际关系    234
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238
礼貌待人生活更美好    242
好口才成就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    247
为人处世要大气    251
让孩子学会推己及人    255
让孩子学会大声说「不」    260
与人合作,做有团队意识的人    264

图书序言

前言

  一个国家国民的道德品质如何,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对其子女的教育,也就是家庭对子女的品质教育水准。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镜子,家庭教育得好,孩子可以成为天使;教育得不好,孩子可能成为魔鬼。因此,对孩子的品质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个人的成长,甚至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

  许多孩子受到父母的宠爱,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他们不知道父母劳动的艰辛,体会不到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们的重要性,认为生活的一切都来得那么容易,那么自然。如是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滋生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思想,这样,显然是不利于孩子今后走向社会发展的,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对孩子进行生活自理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自我料理、自我管理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在美国,为了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孩子的行为,在孩子一生成长的大多数情况下,师长都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选择。

  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会面临很多选择的机会,这些选择机会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们成长的机遇,让孩子经历选择,孩子的能力会不断提升。每做一次选择,孩子的经验、能力便提高一次。因此,父母要放手给孩子机会,不能越俎代庖,事事代替,让孩子成为现成的接受者,这样的孩子将来的发展与成长是可悲的,人生遭遇是可怜的。

  让每一位父母关注孩子成长,从培养孩子学会选择开始。在选择时,父母是旁观者,是建议者,是引领者、指导者,而非抉择者。还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在不断选择中成长,再成长!

出版者 / 新意文化有限公司

图书试读

第一章 好品质是孩子赢得成功的机遇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在这重要的历史阶段,如果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樑,也是对人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现在不少的父母付出了努力,却往往和效果不成正比。原因就是许多父母不会培养好品质的孩子。其实好品质的孩子都有共同的优点,这都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心理品质,特别是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所以说,想教育好孩子,就要从小教起,他才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三岁定八十,好品质好人生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可以说父母是一个比一个更疼爱孩子,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予孩子最大的满足,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假如你是一个优秀的父母,就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给予孩子一份最好的礼物——良好的品质。因为,好品质是孩子赢得成功的资本。

品质,从字面上理解,应当包括品格和素质两个方面。品格更多地展现为外化的东西,而素质却更多地展现为内在的素养。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既受其自身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家庭、社会等方面外在因素的影响。

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三岁定八十」。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其幼年时期所受的教育。所以说,一个国家国民的道德品质如何,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对其子女的教育,也就是家庭对子女的品质教育水准。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镜子,家庭教育得好,孩子可以成为天使;教育得不好,孩子可能成为魔鬼。因此,对孩子的品质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个人的成长,甚至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父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就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平时抓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重新定义了“独立”。我以前总觉得独立就是孩子能自己吃饭、穿衣,能自己完成学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独立,是从内心开始的,是一种自信,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勇气。书里有很多章节都在强调,当我们过度包办,剥夺孩子尝试和犯错的机会时,实际上是在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习惯性地依赖他人,害怕承担责任。我儿子现在正是到了一个需要自己做决定的年龄,他会问我“妈妈,这个好不好?”“妈妈,我该怎么做?”以前我都会直接告诉他答案,现在读了这本书,我开始引导他自己思考,我可能会问他:“你觉得呢?你为什么会这么想?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一开始他会有些茫然,但慢慢地,我看到他在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不那么成熟,但那种主动思考的样子,比他乖乖听话让我更欣慰。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放手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负责,是为孩子的长远发展铺路。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确实触及到了我内心深处对于“完美家长”的执念。我承认,我总是想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让孩子少走弯路,少受苦。所以,孩子每次遇到的挫折,我都会第一时间想要去“解决”它,仿佛这样才是尽到了做家长的责任。但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控制欲”和“不信任”。它用非常温和但有力的语言告诉我,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跌倒、不断爬起的过程,而我们家长,最该做的,就是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去经历这一切。书里的一些观点,比如“允许孩子体验失败的滋味”,让我从最初的抗拒,到慢慢理解,到最后学会接受。我开始练习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先深呼吸,然后问自己:“他真的需要我吗?还是我只是因为害怕他难过而忍不住插手?”这种自我觉察,让我逐渐摆脱了过度干预的习惯。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一种对孩子成长的信任和尊重,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育儿技巧的提升,更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认知和成长。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给他们最好的物质条件,他们就会幸福、就会成功。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更多地来自于内心的独立和强大的自我。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孩子虽然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却显得畏畏缩缩,缺乏主见;而有些孩子,即使条件普通,却能展现出惊人的毅力和创造力。书中反复强调了“给予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能力,更是塑造他们的人格。我开始留意那些孩子自己完成的小成就,比如自己叠好被子,自己整理玩具,即使不够整齐,我也报以真诚的赞美。这些微小的肯定,如同播撒在孩子心中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最终长成独立自信的参天大树。这本书真的让我这个“老母亲”受益匪浅,感觉自己也跟着孩子一起在成长,在学习如何做一个更智慧、更懂得放手的家长。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那种淡淡的暖色调,还有孩子伸出小手想要去够什么东西的剪影,一下子就抓住我的眼球了。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比较敏感的家长,特别容易因为孩子的一点点小状况就焦虑起来,老是想着要“保护”他们,生怕他们受伤、受挫,结果反而让孩子越来越依赖我,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没有自己的主见。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一直在用一种“过度关爱”的方式在阻碍孩子独立。书里的一些例子,比如孩子摔倒了,我总是第一时间冲过去抱起来,结果他还没哭几声就习惯性地找我安慰,反而错失了让他自己爬起来的机会。还有孩子自己穿衣服、吃饭,我总是觉得他慢,容易弄脏,就忍不住上手帮忙,结果他自己的动手能力就一直上不去。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育儿模式,开始尝试放手,即使看着他笨拙地扣着扣子,即使看着他把饭粒弄得到处都是,我也努力忍住不去干预,给他们自己探索和学习的空间。这种放手并非不管,而是给他们信任,相信他们有能力去尝试,去解决问题,去成长。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的非常接地气,一点都不像那种枯燥的育儿理论书。作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邻家妈妈,用充满智慧和幽默的笔触,分享了她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以及她是如何一步步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的。书里提到很多具体的场景,比如孩子第一次尝试自己荡秋千,或者第一次自己过马路,这些都是我们家长特别容易紧张的时候。我记得我儿子第一次想要自己骑自行车,我当时就站在旁边,手心全是汗,随时准备冲过去扶他。但书里说,这种时候,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站在稍远处,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们,让他们知道我们支持他们,但同时也相信他们自己能做到。这种“蹲下来”的视角,让我觉得特别受用。而且,书里并没有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一种非常温和、循序渐进的育儿思路。它不是让你一下子就变成一个“撒手掌柜”,而是让你在观察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放手节奏。读这本书,感觉像是得到了一位良师益友的指导,让我不再孤单地面对育儿的难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